退出閱讀

中國民間羅漢小史

作者:魯金
中國民間羅漢小史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卑田院」專救窮人

「卑田院」專救窮人

第四十一位羅漢,名「悲察世間尊者」。這一位羅漢,原名叫「曇無讖」,他是將《悲華經》帶來中國,並譯成中文的和尙。
在塑像的時候,亦取他所常作之手勢以表示自利與他利。佛視悲為左手,故左手的手勢在心口之側,作悲心以化眾生之狀,右手為智,智則m•hetubook•com.com上達於菩薩,故右手向上舉起,這兩隻手的手法,表示佛理中的悲和智,即代表自利和他利。
悲察世間尊者
原名叫曇無讖
佛理中的「悲」字和圖書,常和「慈」字並用,有稱之為慈悲。慈悲二字大有分別,照《大乘義章》的解釋,憐愛謂之慈,憫惻謂之悲,所以悲者即救濟貧苦之人。曇無讖將此種佛理譯為中文,解釋大悲之定義,他的影響力極大。
他傳達悲之義時,與智慧同時運用,他說佛具兩種法m.hetubook.com.com性,一為悲,一為智。智為向上求菩薩,成正果之道。悲為向下超化眾生,所以智是屬於自私,悲屬於他利。世人信佛,佛因有智,可度人得道,但信佛者不能只求自私,必有悲而得他利,故兼行濟世扶危之道。因此佛的左手為悲,右手為智,他常作一種手勢www.hetubook.com.com以比譬智與悲。
曇無讖的悲智論,影響及於唐代,唐武宗受這種理論影響最大,因此武宗特設「悲田養病坊」於京師,這是中國初建老人養病院之始。武宗建悲田養病坊,收容老弱而無依之人,在坊內養老,此坊取名「悲田」,就是取義於憫惻貧苦之人,因悲而得福田之意,是受曇和圖書無讖的學說所影響,後來,因為坊內收養的盡屬卑賤無依之人,訛悲田為卑田。後世便把乞丐無依之人,稱「卑田院中人」,所謂卑田院,即唐代之悲田院,亦即悲田養老坊也。

曇無讖既為悲門的長者,他的學說,令到唐武宗以悲而察世俗之貧苦大眾,因此,乾隆皇封之為悲察世間尊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