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搜尋標籤傳記,結果共176筆

袁崇煥評傳/ 金庸 /

《袁崇煥評傳》是金庸所寫的第一篇歷史人物評論。金庸自言自語《碧血劍》中的袁承志(袁崇煥之子,虛構人物)在性格上只是個平凡人物。而袁崇煥卻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氣,籠蓋當世,比小說中虛構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氣概。有感於此,金庸寫了《袁崇煥評傳》並附在《碧血之劍》之後。這是金庸的一個新嘗試,目標是在正文中不直接引述別人的話而寫歷史,文字風格比較統一,容易閱讀,同時自己並不完全站在冷眼旁觀的地位。

《評傳》的主要創見,是認為崇禎所以殺袁崇煥,根本原因並不是由於中了反間計,而是在於這兩個人性格的衝突,以及崇禎的不正常心理。這一點,前人從未指出過。另一原因,是專制獨裁體制的禍害。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李清照評傳/ 張壽林 /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生於宋神宗元豐六年(1830),約卒於高宗紹興二十年至二十五年(1150-1155)之間。為我國偉大的女詞人;「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皆為出自她詞中的名句。

她的父親李格非是禮部員外郎,家中藏書甚豐,母親是王狀元拱辰的孫女,她生長在這種學術氣氛濃厚的家庭裡,使她成為我國文壇上偉大的女詞人。年十九,與太學生趙明城結婚,明誠之父為當代名政治家趙挺之。婚後初期的生活極為幸福,把整個生活建築在學術的基礎上。中期金兵入侵,宋室南遷,政治上的混亂,加上喪夫之痛,使她在精神上受了極大的打擊,晚年寡居流浪的生活,嚐盡了人間的一切痛苦。

因此,她個人生活境遇的變化,在她作品中反映出明顯的情調。早年的歡樂,表現出熱情浪漫天真活潑;中年的黯淡,表現出纏綿婉約而傷感;晚年的哀苦,表現出嚴肅與凄苦,而入於深沉的憂鬱,造成她在藝術上最高的成就。她的詞以淸遠俊逸著稱。後人集其文為七卷、詞六卷(見宋志),然原本今皆不傳。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傅柯的生死愛慾/ 詹姆斯.米勒 /

傅柯的學問磅礡精微,他的一生也詭譎迷離。

本書蒐集許多與傅柯生平相關的珍貴文件與資料,細詮其為世人所不熟悉面相。書中詳述傅柯的學術生涯與知識歷程,逐一分析他的代表性著作的政治、社會及文化背景。

此外,傅柯與同為當代思想大師的沙特、德希達、德勒茲、喬姆斯基、哈伯瑪斯等人的個別互動關係,亦讓讀者得以認知他的思維的傳承轉折。

至於對傅柯同性戀情慾的生動描述,恰可映照出其一生對死亡、自殺、迷幻藥與虐待/被虐色慾等論題的執迷。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歸程/ 聖嚴法師 /

☆ 聖嚴法師親撰自傳,真實感人,可見法師至情至性的一面。

☆ 記述從童年到青年時代的成長點滴、心路歷程。

☆ 今生的努力向善,可以改善現世的環境,從來不會感到悲觀和失望。

江南 ◆ 鄉間的童年

狼山 ◆ 小沙彌的夢

上海 ◆ 經懺、學僧與從軍

臺灣 ◆ 軍中十年、再度出家

我在十四歲的時候,曾經為我的出家而編織過一個美麗的夢,那的確是一個夢,而且,那一場夢是幻滅得如此地快!狼山的環境,像畫一樣地優美,像詩一樣地可愛,可惜,我是生得晚了,去得遲了,當我上山的時候,那一幅畫已在剝落,那一首詩已在消失。

正因為我是抱著欣賞畫與詩的夢想而去狼山的,那跟出家與學佛之間有著一段距離,所以我也畢竟沒有保住那個出家的身分。

不過,那個夢是做錯了,那條路是走對的。所以繞了一個好大的圈子以後,依舊走上了原來的路。這個圈子繞得夠辛苦了,但也不是冤枉繞的,應該繞的圈子,不繞也是不行,否則的話,今日的我,又是怎樣了呢?

站在一個佛教徒的立場,對於順境與逆境,都該看作使我努力昇拔的增上緣。所以,幫助我的也好,打擊我的也好,在當時,我雖不能沒有喜與怒的分別,事後想想,我倒覺得他們都是我的恩人了。

沒有正面的援助,我是爬不起來的,沒有反面的阻撓,我是堅強不起來的,鋼是鍛鍊出來的,能說鍛鍊的境遇是不需要的嗎?

最不容易爭取的事物,便是最可寶貴的事物,最可寶貴的事物,也必是最足以珍惜的事物。我能有機會再度出家,是興奮的、欣慰的、也是悲痛的,因為這是多麼難得的因緣。

回憶我在十四歲的那年秋天,去南通狼山出家,既無為人之心,亦無為己之志,很少有可敬的原因,也沒有多少宗教的情緒,係出於一種偶然的機緣所促成。因此,後來的捨僧從戎,並且一去就是十年,好像也是早就註定了的。

不過,我要特別強調,我的能夠再度出家,並且誓願再度出家,那是成因於童年曾經出家的緣故。致使我雖已經過了十年的風浪,這風浪之久,已超過了我初次出家時間的一倍,但仍念念不忘於出家身分的恢復。

所以直到如今,對於童年出家時的環境和師長,猶覺歷歷如新,軍伍十年的生活,卻又恍如隔世了。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愛因斯坦傳/ 菲利浦.法蘭克 /

愛因斯坦是廿世紀科學界的代表性人物,也是牛頓以後人類所產生的最超越的科學心靈,他的名字幾乎就是賽先生的代名詞。但是愛因斯坦雖然是家喻戶曉的天才型人物,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為什麼愛因斯坦會成為天才,以及他成為偉大科學家的心路歷程。這本《愛因斯坦傳》,不但揭開了愛因斯坦的天才之謎,同時也成為廿世紀科學傳記的不朽名著。

作者法蘭克本身是傑出的物理學家,廿世紀著名的學術團體維也納學派的領導人物,他不僅是愛因斯坦多年的佑己之交,也是他教職的接棒者,加上他探厚的人文修養與豐贍的文筆,使他這本《愛因斯坦傳》,成為所有愛因斯坦傳記中的經典之作。每一個科學工作者,都可從這本書裡獲得一些永恆的啟示,同時透過法蘭克深入淺出的筆法,我們將會發現愛因斯坦的理論,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深奧難懂。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沈從文自傳/ 沈從文 /

沈從文作品意涵淡遠,抒情典雅,返璞歸真之情溢於言表,意境雋永深邃。他融合成長經歷、不隨俗的人生觀與文學堅持,描繪鄉土,筆調直率,野趣橫生,粗礫中散發著美感,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出獨樹一格的鄉土抒情流派。

《沈從文自傳》合《邊城》與《從文自傳》於一帙,誠為典範佳構。《邊城》係沈從文之代表作,描述湘西風情細細如繪,流露田園詩般的美,而又注入年輕生命的血與夢想,足引人深思。《從文自傳》展現田園大地的無窮生機,從而激起人們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如果不是沈從文突然過世的意外,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謝爾以馬悅然於高行健獲獎後在《明報月刊》披露,小說家沈從文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進入最後的候選人名單中,馬悅然確信若不是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沈從文過世,他很可能獲獎。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史懷哲傳/ 哈格頓 /

史懷哲博士是廿世紀人道主義的巨擘,他的名字幾乎已成了「人類愛」的代名詞,像他這樣在生前即普受尊崇,去世後,仍普遍活在人們心中的偉大,舉世並不多見。他長達九十年的生涯中,充滿了可歌可泣,令人激動的偉大事蹟,都可以使我們感動而奮發。可是史懷哲雖是人盡皆知的偉大人道主義者,但對他何以成為大人物,及他一生的心路歷程,仍未有一本深入淺出的傳記,以讓讀者了解史氏的一生,並藉此進入史氏那悲憫的襟懷。

這本史懷哲傳,為我們彌補了這個缺陷。本書以生動的筆觸介紹了史懷哲博士一生的行誼,從他誕生,一直到非洲叢林行醫長達半世紀之久後溘然長逝的經過。他那種浩然正氣,貫徹始終的毅力,無私的愛,均值得我們做為一生的榜樣。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林肯傳:性的光輝/ 戴爾.卡內基 /

林肯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本書是戴爾.卡內基執筆的唯一一本人物傳記《林肯傳》,記錄了林肯為人熟知又難得一見的人生故事:勝利背後的折磨、解放黑奴的無奈、情感詛咒的悲哀……,卡內基用了十年的時間研究林肯的一生,花了三年時間完成本書,平實完美呈現了林肯跌宕起伏的一生。

在卡內基的一生中,林肯的影響非常重要,卡內基的童年與林肯非常相似,他把林肯的奮鬥歷程看做是人生的經典,在卡內基課程中,多次提到林肯的故事,彷佛林肯就是一面鏡子,我們從卡內基對林肯人生的描寫中,感受到卡內基對林肯的崇拜之情,能夠看到卡內基理解林肯的獨特視角。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陳果齊神秘的背後/ 倪匡 /

「所有宗教,都有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宗教奇蹟[jì],就是超自然力量的展示。」

「陳果齊上師神秘的背後,是一種永無結果的探索,揭開了一層,下面還有一層,再揭開,下面還有,一層層揭下去,究竟有多少層,誰也不知道。」

「自信這本書從頭至尾都很好看,不會悶人,因為發生在陳果齊上師身上的事,不但精彩,而且可以提供無限想像的天地。」

——倪匡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倪匡傳奇/ 倪匡 /

倪匡的作品,常對中國政治抱著批判的角度,我們可從《倪匡傳奇》一書更了解他的觀感。

倪匡將他多年在內地的生活,在書中逐一描寫。他曾參加過一星期土地改革運動、治淮工程、打野豬、採人參等等,見聞極廣,部份經歷更成為他日後小說的一部份。例如,在《木炭》中只得「半張臉」的邊五,就是他曾見過一個被黑熊襲擊後倖存的人。

書中除了不少有趣的見聞外,亦有提到倪匡三次險死的經歷、兩次遇鬼的經過、以及各式各樣他在神州大地看不過眼的荒謬事情。此外,倪匡提到他在嚴寒時,因未有煤供應 ,又見河水已凍到底,所以拆去木橋生火。但他因曾得罪大隊黨委書記,於是小事化大,更得了「破壞交通」的罪名,屬反革命罪行之一。在鬥爭會後,他被隔離到一間小屋中,每兩週要交出數萬字的檢討書,而黨亦派人到上海調查他是否有反動背景。期間,只得一隻波斯貓陪伴倪匡,發展出一定程度的默契,亦是倪匡日後寫《老貓》的基礎。

最後,雖查不到任何反動背景,但大隊黨委書記仍決意要整治倪匡,倪匡得悉後,決定逃亡。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前朝夢憶:張岱的浮華與蒼涼/ 史景遷 /

明亡後,年過五十的張岱還歸龍山,以遺民自居,「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找茶、配泉、玩燈、放燈、習琴、鬥雞、吟詩、吃蟹、賞雪、狩獵、養戲班……,曩昔紈褲生活的點滴追憶,召喚的終究是國破家亡的蒼涼與悲憤,以及知識份子在歷史巨變下,以書寫對抗遺忘的自覺。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遊山玩水,深諳園林佈置之法;既懂音樂,又擅彈琴、製曲、品茗、戲曲;古玩收藏及鑑賞水準皆高。但四十九歲那年,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折。清兵入關後,他位於杭州的別墅、紹興的家園、豐富的書畫古玩收藏,悉數毀於戰火。他帶著倖存的家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個人歷史與家國歷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面對擋不住的歷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線。不論是懷志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裡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家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盪之間,隱隱浮現。人生,如夢如幻,而歷史的線性敘述則表現一種秩序的重整與規律的再現。如何透過回憶與書寫,紮實一個捉不回的夢?本書序文是這麼說的:「他生於、長於龍山山麓,中年歸返龍山,只為將心中瞭然之事理個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憶,往事就不必如煙,於是他決心盡其所能一點一滴挽回對明朝的回憶。」

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家,也是熱愛歷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折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份子,是如何藉由回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回憶,以書寫對抗遺忘,才能坦然面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了歷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係。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李後主評傳/ 劉維崇 /

引錄原典,詳細評述李煜的生平、家世、重臣、思想、作品,有助清楚了解李煜的生平事跡與逸事。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蔣介石評傳/ 汪榮祖 李敖 /

《蔣介石評傳》一書以史料為經,嚴謹的考徵為緯,有別於坊間野史式的傳記小說,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蔣氏一生功能及其歷史定位。書中旁徵博引,搜羅大量原始珍貴文獻,揭露出蔣介石殘害民主的真面目。

作者對蔣氏的憎恨,立論是否客觀,或啟人疑竇,但序文中由衷地表白,雖然在情緒上對蔣氏深深痛絕,但在行文上卻有史家的嚴謹,全憑證據「誅奸諛于既死,發潛德之幽光。」全書主旨,已昭然若揭。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佛法概要/ 明暘法師 /

《佛法概要》依據北傳漢語系佛教資料來寫佛陀的傳記和言教。

《佛法概要》主要是宣揚大乘佛教,這對繼承和發展中華民族文化傳統,對尊重各族人民的信仰都有好處。 佛教是佛陀和他弟子共同創造的。因此《佛法概要》在佛傳後面,詳細介紹十大聲聞、五大菩薩的生平事迹和修學法門。

我們從這些聖賢應化事迹中,能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特別對五大菩薩的系統介紹,在國內外讀物中還是稀有的。如果五大菩薩的思想,能牢固地播種在讀者的八識田中,可以預期,將來一定會鮮花簇簇,碩果累累,福慧具足,依正莊嚴。這對於世道人心、修身養性,都會起到一定的美好作用。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高僧傳/ 慧皎 /

《高僧傳》十三卷。南朝梁僧人慧皎(497年~554年)撰。

《高僧傳》記東漢永平至南朝梁天監間著名僧人257人事蹟,附見274人,又將僧人分為譯經、義解、神異、習禪、明律、遺身、誦經、興福、經師、唱導等10類。書末附有王曼穎《與皎法師書》。《高僧傳》除了歷史價值外,還有文學價值,如卷二載鳩摩羅什對翻譯文字的要求,羅什認為:「改梵為秦,失其藻蔚,雖得大意,殊隔文體,有似嚼飯與人,非徒失味,乃令嘔噦也。」。

《高僧傳》後,又有唐代道宣撰《續高僧傳》30卷,宋代贊寧等撰《宋高僧傳》30卷,明代如惺撰《大明高僧傳》8卷,合稱《四朝高僧傳》。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徬徨飄泊者/ 戴維斯 /

《徬徨飄泊者》或作《流浪者自傳》(The Autobiography of a Super-Tramp)是英國獨腿詩人戴維斯(W.H.Davies)作,描寫他自身在美國、加拿大和英國到處「飄泊」——做叫化,流氓,竊賊,小物品販賣者的親身體驗。「形式上雖然是痛苦的,其實正充滿著詩樣的情緒:浪漫,奔放,趣味,刺激,自由……」,描寫生動,筆調幽默,值得一讀。

這本書是英國戴維斯(W.H.Davies)作,黃嘉德(林語堂好友)譯,林語堂推薦;一般誤以為林語堂譯,或林語堂作,實是錯誤。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1234...11
跳轉到: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