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中哪個人物最遭人痛恨?三國中哪個人物死得最慘?掀開三國戰幕的人是誰?三國中敵人最多的是誰?種種三國之最,答案卻只有一個——董卓。
作為一個男人,董卓上過三國第一美女;作為一個將軍,董卓騎過三國第一名馬;作為一個諸侯,董卓曾經擁有三國第一武將,也許是老天對董卓太眷顧,董卓就得意忘形,一手導致三國亂世戰火,最後招致屍體被點天燈的凄慘結局。
如果有人突然變成了董卓,偏偏這人的品德也不是值得稱道,他又會有什麼樣的結局呢?這本書會告訴你答案。
南宋第二大奸臣是誰?
第一大奸臣秦檜的位置已經不可動搖,第二大奸臣的人選就值得商酌了,不過數來數去,南宋第一大後宮半閑堂的建立人賈似道老賊就應該當仁不讓。
賈老賊其實也很冤,他內有政敵掣肘,外有正值巔峰的蒙古軍隊大兵壓境——他那個位置,一般人坐上去也是獨木難支。
他來了,歷史的車輪在鄂州輕輕的拐了一個彎,南宋走上與阿里不哥聯手夾擊忽必烈的正確軌道。他勾搭王妃,扶持弱智太子,他強迫政敵推行新法,與敵國謀士眉來眼去,江湖騙子在他手中被使用得出神入化,他把愛徒送往地方鍛煉,留下一幫奸佞阿諛奉承之徒在身邊與敵人鬥智斗勇,他有蝮蛇的陰險、狐狸的奸詐與豺狼的狠毒。
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歪木能支乎?
一個為人正直,謙虛謹慎,堅持原則,嚴格依法辦事,從不計個人得失,熱于本職,工作勤懇踏實,虛心好學,認真學習業務知識,嚴律於己,樹立為民服務思想的優秀公務員因公殉職,不意卻發現自己竟然變成了大漢奸吳三桂的長子,吳應熊!
既然發現自己就是吳應熊,那第一件事應該做什麼?反清復明?推翻康熙?還是勸說老爸吳三桂接受撤藩,做一個大清順民?
都不是!第一件應該做的事——當然是檢查自己身體,某個關鍵部位還在不在?
大唐貞觀,天下靖平,山河壯麗,獨鍾李氏。
李靖北擊突厥,太宗東征高麗,兵鋒之盛,威服四海。待從頭,重整舊山河。功臣畫像前,李淵撥彈琵琶獨悵然,凌煙樓閣上,李世民大醉翩翩舞春風。
中國歷史上最壯麗,最磅礴,最意氣風發的年代里,長安古都外,一位粗衣陋衫的少年郎看著落日餘暉里的皇城,露出了笑容……
一個千門高手,因為一道閃電,莫名其妙的來到了大唐永徽四年。
自此,一個個彌天大謊,讓整個世界都為他起舞。
不管是剛剛即位不久的唐高宗,還是當下權傾一時的長孫無忌,又或者是未來將會成為千古第一女皇的武則天。
「真相是痛苦的,現實是殘酷的,誠實是傷人的,於是我試著讓他們永遠都活在我那美麗的謊言下。」
——韓藝。
◎2003年楊麟先生籌備拍攝《去大後方》紀錄片,南師對此事與抗日歷史的談話記錄。
◎內容除了南師個人的所見、所聞、所經歷外,頗有一些鮮為人知的人和事。
◎在輕鬆的回憶言談中,更不時流露出南式的幽默,令人莞薾。
被南師稱為「民族孝子」的楊麟先生籌備拍攝《去大後方》向南師請益,隨後即製成紀錄片,於電視台多次播放,2004年南師於《去大後方》紀錄片前言的談話一併附錄於後。
現今歷史以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人攻擊蘆溝橋為抗戰開始,但事實上,近代日本侵略中國至少要從一八九四年甲午戰爭開始,而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進軍瀋陽,占據整個東三省的「九一八事變」,造成東北青年組織義勇軍對日作戰,或轉往南方圖謀反攻,也是抗日的開始。
經歷過抗日的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與經歷,南懷瑾先生因有機緣接觸到許多大歷史中的人和事,因此雖然僅只是回憶自己的所見所聞,卻能讓大家對那段期間的中國歷史增加一些不同角度的認識。譬如南先生在書中提到:
.中國這一百年當中,有三個半可憐人,半個可憐人是孫中山,三個可憐人,第一個是袁世凱,第二是蔣介石,第三是毛澤東。
.杜月笙批評蔣介石兩句話,很有道理,這話拿來批評別人也一樣。他說:「蔣委員長不行啊!民主沒有度量,獨裁沒有膽量」。
.能夠發揮抗戰精神的是三部小說:《三國演義》《精忠岳傳》《水滸傳》,一般人都是受這幾部小說的影響,並不是儒家的大道理。抗戰能夠打下來,全民是靠這幾部小說的思想精神所支持的。
.中國實際上不是北伐而統一,是用謀略成功的統一,是用五十萬銀大洋買過來半個中國。
.抗日聖戰一開始宣佈「地不分東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必須全民奮起,不惜犧牲焦土抗戰」,這句名言是怎麼寫出來的?
.第一個獲知日本要打美國珍珠港的是當時中國軍統局戴雨農?通知美國後,美國人聽了哈哈大笑?今天美國CIA的特務組織,是受中國戴雨農這方面工作的影響?
今年(2015)適逢抗戰勝利七十週年之際,特檢出南師談話紀錄印行,為歷史多留一筆見證。
粉碎吧,歷史!
第一站,1644年,魂穿已經掛進上弔繩的崇禎。
黑社會組織對於社會治安和市民生活的影響,至深且巨。但是你對它究竟有多少認識呢?本書可以幫助你認識香港的黑社會。
有關香港黑社會的起源、演變、組織系統、活動方式以及他們使用的暗語、詩詞,港澳兩地每天發生的各種罪案與黑社會的關係,黑社會、黑人物與警察的恩恩怨怨,半個多世紀以來港澳黑社會組織的一些「大動作」,本書都有細緻、詳盡、真實、生動的記載和描述。
本書作者對港澳黑社會組識作過長期的調查,並常在黑社會組識的「叔父輩」人物中取得第一手資料,積累研究所得撰成此書,貢獻於社會,相信它對於每個生活在香港(澳門)的人士有所裨益。
明亡後,年過五十的張岱還歸龍山,以遺民自居,「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找茶、配泉、玩燈、放燈、習琴、鬥雞、吟詩、吃蟹、賞雪、狩獵、養戲班……,曩昔紈褲生活的點滴追憶,召喚的終究是國破家亡的蒼涼與悲憤,以及知識份子在歷史巨變下,以書寫對抗遺忘的自覺。
張岱是公認的明代散文大家,其傳世名著《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堪稱晚明小品文的代表。他出身仕宦家庭,早年衣食無憂,性喜遊山玩水,深諳園林佈置之法;既懂音樂,又擅彈琴、製曲、品茗、戲曲;古玩收藏及鑑賞水準皆高。但四十九歲那年,張岱的人生遭逢重大轉折。清兵入關後,他位於杭州的別墅、紹興的家園、豐富的書畫古玩收藏,悉數毀於戰火。他帶著倖存的家人逸隱於紹興龍山,務農為生,餘生力修明史,八十八歲方成,是為《石匱書》,書成後不久亡故。
個人歷史與家國歷史相互映照、無法切割。面對擋不住的歷史洪流,還歸龍山是張岱的一個選擇、能自主畫下的一條人生界線。不論是懷志一生纂修的《石匱書》,還是《陶庵夢憶》裡一幅幅簡約、多情善感的前朝舊事,鑲框著家族軼事與大時代的層層跌宕與悲喜交錯——張岱一生的浮華與蒼涼,在夢與憶的交錯擺盪之間,隱隱浮現。人生,如夢如幻,而歷史的線性敘述則表現一種秩序的重整與規律的再現。如何透過回憶與書寫,紮實一個捉不回的夢?本書序文是這麼說的:「他生於、長於龍山山麓,中年歸返龍山,只為將心中瞭然之事理個清楚。……他理解到只要有人追憶,往事就不必如煙,於是他決心盡其所能一點一滴挽回對明朝的回憶。」
史景遷認為張岱不僅是史家,也是熱愛歷史的文人。他書寫張岱的一生、內心轉折及過往追憶的同時,更深層探討張岱身為知識份子,是如何藉由回憶以及修史確立自身的存在價值。在得與失之間,唯有捕捉消逝的回憶,以書寫對抗遺忘,才能坦然面對、甚或抵抗世事的變遷與生命的無常;這一點,無疑反映了歷史與書寫的本質與關係。
一般人總是把馬可波羅視為一個旅行家,西方人如此,東方人也如此。實質上他是一個冒險家,不僅指行程具有冒險性質,而是指他的任務——奉教皇之命結好於蒙古帝國,共同對付夾在兩者之間的回教世界。
不過馬可波羅並未完成教皇所付與的任務,倒是他自己在天朝當官,作了一番政治冒險,成為第一個參與中國政治的西方人。
從成吉思汗到拔都,蒙古鐵騎幾次蹂躪歐洲,即所譯黃禍,又稱「上帝的鞭笞」。要等馬可波羅回到歐洲後,西方人才知道東方除武威之外還有輝煌無比的文化。
他的爸爸是日本警察,他的媽媽是泰雅公主,總督府是他倆的媒人……
貝克.道雷是泰雅族最大部落馬烈巴社的大公主,聰慧手巧,美麗賢淑,追求者絡繹不絕,但她卻除非雅烏依.諾幹誰都不嫁,因為這個泰雅男子和她理念相同,即使受盡嘲笑,也不肯出草殺人。
下山治平是英姿俊發,雄才大略的日本青年,日本時代初期派任來台擔任軍警,參與殖民事業征服強悍泰雅族的艱困任務。在他的故鄉,執著的初戀情人正癡等著他。
然而命運總不由人,當下山治平被任命為馬烈巴駐在所警部主任後,在總督府政略婚姻的命令下,貝克.道雷為拯救抗日的頭目父親和族人的性命,無可奈何地點頭答應與下山治平成婚。
不過,這樁原為政策推動的婚姻,卻在一次下山治平因傷住院下有了變化。因住院期間,貝克.道雷衣不解帶的關護,讓下山治平數度從死神的手掌中脫逃,每回從昏迷中甦醒,只見到貝克對他無微不至的照料,原本僅虛情假意的對待並計畫回日的下山治平,此時終於改變態度真心接納貝克,並決定與她長相廝守。
但和樂的家庭生活,因下山治平日本初戀情人勝又仲子的出現,而產生動搖。最後,下山治平終究帶著仲子和其所生子女返回日本;而堅持留在台灣的貝克.道雷和其幾位子女,則經歷了驚天動地的霧社事件,以及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投降的變局——這政治情勢的丕變,讓身分特殊的他們從此被視為「亡國奴」……究竟,在時代洪潮的流轉與擺弄中,他們的命運會被帶往何處?
本書是由身上留著日本與泰雅兩種血液的下山家族第二代下山一(林光明)自述、第三代下山操子(林香蘭)整理譯寫而成。書中描述著家族與時代的故事,讀者從中能看到異文化短兵相接的衝撞、國族認同的掙扎與困惑、有真情的互許與欺騙的心痛,還有天地人子叩問「我是誰」的永恆提問……
引錄原典,詳細評述李煜的生平、家世、重臣、思想、作品,有助清楚了解李煜的生平事跡與逸事。
《蔣介石評傳》一書以史料為經,嚴謹的考徵為緯,有別於坊間野史式的傳記小說,而以求真之著史精神,重塑蔣氏一生功能及其歷史定位。書中旁徵博引,搜羅大量原始珍貴文獻,揭露出蔣介石殘害民主的真面目。
作者對蔣氏的憎恨,立論是否客觀,或啟人疑竇,但序文中由衷地表白,雖然在情緒上對蔣氏深深痛絕,但在行文上卻有史家的嚴謹,全憑證據「誅奸諛于既死,發潛德之幽光。」全書主旨,已昭然若揭。
提起武功高強、身懷絕技,飛簷走壁、來去無蹤的俠客,每個人都既景仰又好奇,想要一睹他們的廬山真面目。江湖俠客的故事永遠是廣大市井小民的最愛。
本書所介紹的八位俠客(〔戰國.無名過客〕〔汪十四〕〔唐末.楊行密〕〔宋.張詠〕〔宋.狄青〕〔明末.紅娘子〕〔明末清初.王輔臣〕〔晚清.張國樑〕),都是在歷史上真有其人、真有其事,這些俠客除暴安良、慷慨激昂的故事,更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千載以下,懍懍生氣猶躍然紙上……
這八篇俠客故事都曾在《大同月刊》連載過,頗受好評。
八年抗戰中的蔣介石是多面的、復雜的,作者在這里或許只能向讀者展示幾個側面。希望讀者能夠通過《八年抗戰中的蔣介石》的描述,對抗日戰爭這段特殊的歷史進行再認識,對蔣介石這個民國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有一番新了解,對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抗日功績有新思考。
公元1644年,崇禎帝自縊殉國,吳三桂引清兵入關,南明朝廷苟延殘喘,萬里江山即將淪落在滿清的鐵蹄之下!
文明總是一再被野蠻征服,投筆從戎的穿越者,能否改變這歷史的宿命?
他的面前是最兇惡的敵人,身後是最無能的同伴,他必須同時與這兩者搏鬥。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