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含阿城先生《棋王》《樹王》《孩子王》三個經典中篇小說,及二篇短篇作品《會餐》《樹樁》。
描寫當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題材的《棋王》《樹王》《孩子王》,是阿城小說的代表作。阿城以頗具中國傳統文學美學品格的語言,描摹了在時代洪流中與命運抗爭的一個個的小人物,展現了普通人靈魂中的倔強與不朽。樹王,棋王和孩子王,無不堅守著各自內心的信念,在動蕩的年月,守著一份質樸與平和,成為某種價值的錨定點。
阿城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他的小說迥異於同代作家的風格與特色,經過時間的淘洗,具有持久的藝術魅力。
威尼斯像「賦」,鋪陳雕琢,滿滿蕩蕩的一篇文章。華麗亦可以是一種壓迫。
如威尼斯的一條小巷是不通的,那麼在巷口一定沒有警告標誌。你只管走進去好了,碰壁返回來時不用安慰自己或生氣,因為威尼斯的每一條小巷都有性格,或者神祕,或者意料不到,譬如有精美的大門或透過大門而看到一個精美的庭院。遺憾的是有些小巷去過之後再也找不到了,有時卻又會無意中走進同一條小巷,好像重溫舊日情人。
應該為威尼斯的每一條街巷寫傳。
作者於一九九二年獲義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並應邀旅居威尼斯兩個月,寫成「威尼斯日記」。
「常識與通識」所收的十二篇文字,是阿城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八年發表於上海的雙月刊文學雜誌「收穫」上的作品,談話的主題是「常識」。
例如談到「思鄉」,他認為思鄉就是思飲食,思飲食的過程,思飲食的氣氛;為什麼會思這些?因為蛋白酶在作怪。談到「藝術」,阿城的說法是:藝術乃是起源於催眠,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產生的作品再催眠閱讀者。再說說「鬼故事」吧,阿城說,鬼故事差不多就是在表達我們在文化中不得釋放的潛意識。
為何阿城要與中國大陸的人們談論常識?因為,相對於當今高度發展的經濟,中國一直是意識型態較稀薄的國度,阿城希望藉由這些文字,將人們喚回一個真實無欺的世界,讓讀者不斷增進常識;每一次老錯誤的修改,每一次新知識的容納,都意味著常識的再次進展,是一個民智由蒙昧走向開化的過程。
而在台灣「認真搞意識型態」之際,「常識與通識」這本書非常值得我們一讀。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