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圖書
简体版 | 繁體版

沈從文

沈從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煥,字崇文,後改名沈從文,筆名有休芸芸、懋琳、甲辰、上官碧、小兵、炯之等,齋名窄而霉齋,男,湖南鳳凰人,苗族。中國現代文學家、小說家、散文家和考古學專家。

1918年小學畢業后,隨本鄉土著部隊在沅水流域各縣生活,后正式參加軍隊。 1922年受五四運動影響離開軍隊到北京,學習寫作。1924年起開始在北京《晨報》副刊、《現代評論》、《小說月報》發表作品。1934年至1935 年,在北京、天津編輯《大公報》文藝副刊。抗戰爆發后在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歷史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工作。著有長篇小說《邊城》、《長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記》、《湘西》等。

沈從文是白話文學革命的重要踐行者和代表作家,他的小說表現手法不拘一格,文體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嘗試用各種體式和結構進行創作,為中國文學史上不可多得的「文體作家」。他的散文也獨具魅力,為現代散文增添了藝術光彩。一些後來的作家曾深受他創作風格的影響。在文物研究上,沈從文堅持以實物為依據,綜合材料、形制、紋樣的發展與聯繫,走自己獨特的研究道路,堅持研究為生產、藝術創作和歷史研究服務。

作品總覽,總共4筆

沈從文自傳/ 傳記回憶 /

沈從文作品意涵淡遠,抒情典雅,返璞歸真之情溢於言表,意境雋永深邃。他融合成長經歷、不隨俗的人生觀與文學堅持,描繪鄉土,筆調直率,野趣橫生,粗礫中散發著美感,為中國現代文學開創出獨樹一格的鄉土抒情流派。

《沈從文自傳》合《邊城》與《從文自傳》於一帙,誠為典範佳構。《邊城》係沈從文之代表作,描述湘西風情細細如繪,流露田園詩般的美,而又注入年輕生命的血與夢想,足引人深思。《從文自傳》展現田園大地的無窮生機,從而激起人們面對生活的勇氣與信心。

如果不是沈從文突然過世的意外,瑞典學院諾貝爾文學獎評審委員謝爾以馬悅然於高行健獲獎後在《明報月刊》披露,小說家沈從文在一九八七年、一九八八年進入最後的候選人名單中,馬悅然確信若不是一九八八年五月十日沈從文過世,他很可能獲獎。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邊城/ 現代小說 /

沈從文小說被譽為「飄逸不群的仙女」。本書精選他的代表作《邊城》和幾篇著名的短篇小說,從中讀者將領略這位「仙女」的風姿神采。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邊城/ 現代小說 /

《邊城》為沈從文著名小說之一。在沈從文詩意的筆下,小說中樸的土地,以及溫柔敦厚的人情,已然成為典範,也使得湘西這塊多民族之境,滿載著響往。本書以豐富的圖片及旁文說明,深入《邊城》中心,重現沈從文寫作舞台,盛裝的苗女、跳巫舞的老土司、高唱縴歌的拉縴人、蕩漾在碧波上的各種渡船、傳統的吊腳樓建築……;小說中優美的場,景不再只是想像,而是你貼近沈從文小說世界的另一個方式。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月下小景/ 雜文隨筆 /

「月下小景」——原名「新十日談」——體裁模仿義大利的薄伽丘的「十日談」,借一群偶然聚集某處的旅客,在消遣漫漫長夜或無聊光陰的方便談出一個個故事來。題材取之唐釋玄暉所撰「法苑珠林」中「知度論」,「大莊嚴論」,「生經」,「長阿含經」,「樹提伽經」,「起世經」,「五分律太子須大拿經」,「雜比喻經」等。或把不完全的故事寫成完全;或把幾個並非同出一經的小故事連綴一處成為一個大故事;或把故事中人物性格改變了賦以現代人的靈魂血肉。裡面如「扇陀」,「慷慨王子」,「尋覓」,「一個農夫的故事」,「愛慾」,寫得都很動人。

免費閱讀加入收藏
網站簡介 | 商務合作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