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崇禎十五年

作者:韭菜東南生
崇禎十五年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1241章 反攻大幕

第1241章 反攻大幕

這個冬天過後,建虜再無主動發起大戰的國力和能力。
為什麼這麼重?
復州六千,蓋州一萬餘人,兩地兵馬將近兩萬。看起來守衛兵馬不少。
這一天,朱慈烺開心極了。
兵部尚書一職,由原南京戶部尚書高宏圖接任。
並賜隆武銀元一千兩,
隆武帝宴請群臣,晚間登上大明門,抱著太子觀看煙花,與民同樂。
金州之後就是復州。
但使卿等大臣若不負朕,不負朝廷,朕也絕不負你們。
……
……
隆武帝准了。
當然了,也可能是因為年紀,畢竟十七年的時候,李邦華已經七十,隨時都可能致仕。
不久暴疾而亡。
此次遼南戰役,建虜耗費糧草彈藥無數,徵用了將近十萬人的漢人包衣保障後勤,更是在金州城下扔下了萬具屍體,死傷眾多,最後卻是一無所獲,空空而回,這對建虜全國上下的民心士氣將會是一個沉重的打擊。
「先清理完了南直隸軍田的爛攤子,再和朕提請辭的事情吧!」隆武帝在史可法的奏疏上,用硃筆明確批示。
看透了建虜的意圖,大明對於下一步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把握。
軍機處雖然不比兵部尚書,但誰都知道,自陛下繼位,建立軍機處以來,對軍機處越發倚仗,軍機處的重要性幾乎已經是等同於是內閣,甚至在某些時候,陛下見軍機諸臣的時間比內閣要多很多,史可法從南京兵部尚書調任軍機處,看起來好像是從實權變成了虛職,但史可法還年輕,在軍機處日日都能見到聖顏,論升遷和未來的前途,軍機處其實比南京兵部更為遠大。
一直到崇禎十二年,蹉跎了十年時間的李邦華才重獲起用,在南京擔任閑職,十五年入京師,為左都御史。
京師。
更不用說,與此同時進行的朝鮮戰場,建虜也是一敗塗地,多鐸五千兵馬出征,最後跟他一起逃回的,不過五百餘人,連鑲白旗固山額真伊爾根覺羅https://m.hetubook.com.com·阿山,都被明軍生擒斬首。
隆武帝朱慈烺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如此急切的盼望春天的到來。
史可法肅然:「庶竭駑鈍,死而後已。」
——去年南直隸清查軍田,勛貴鼓動作亂,無辜者死傷百人,史可法深為自責,上疏請辭,但被隆武帝駁回。
前來傳旨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秦方,將聖旨鄭重無比的交給他:「閣老,責任重大啊。」
隆武帝曾經對群臣說過的話,也在京師有所傳唱。
高名衡在河南巡撫也是八年,八年間,兩次經歷李自成圍攻開封,指揮有功,其後又主持河南賑災,去年黃河決口,高名衡不眠不休,在黃河邊督導一個月,和工部侍郎周堪庚一起,完成了對堤岸的修復,不論軍政民政,都是一個勤勉的幹才,現在三邊初定,不但要修建城池,移民實邊,而且要防備蒙古部族的侵擾,就眼下的局勢來說,高名衡是非常合適的一個人選。
具體事宜,皆由孫傳庭謀划和執行。
……
……
孫傳庭入京,不止是內閣閣員和兵部尚書的更迭,更是意味著大明反攻的開始,因為隨孫傳庭的升遷詔書一起到達的,還有另一份密詔,那就是從秦軍選取精銳兩萬,分批移駐薊遼。
但建虜又不甘心放棄復州,於是仍然派兵駐守,只不過復州守軍的任務不再是堅守復州城,而是作為蓋州城的前哨——和復州相比,蓋州更重要,也更容易防守,只要建虜堅守蓋州,就可以保障海州、遼陽的安全,也就不擔心大明攻取蓋州,海州后,將建虜的國土一分為二,將錦州和瀋陽分割開來。
史可法跪拜聽旨,聽完之後,高聲:「臣領旨謝恩。」
朝鮮禮宗。
原朝鮮成宗的次子桂城君李恂的曾孫,懷恩君李德仁,被立為朝鮮王,是為
繼任河南巡撫由河南布政使王漢轉任。
歷史上,李邦華是南m.hetubook•com.com遷的支持者,南遷不成后,他上疏請求太子南巡,但不被准許。又請把定王、永王分封到太平、寧國二府,亦被拖延。
大明隆武六年,朝鮮李氏第16任君主李倧被廢為綾陽君,遷濟州島,監視居住。
但在軍機處看來,建虜已經是有了放棄復州之意。
春天到,不止是海面冰封,遼南危機解除,更意味著大明的遼東戰略,在取得朝鮮勝利,和站穩遼南之後,已經可以進入到下一個階段了。
隆武帝在文華殿設宴,親自為李邦華送行,感謝他為朝廷,為國家的貢獻。
……
內閣兵部軍機處進行調整之時,朝鮮半島和遼南的後續消息也陸續傳來。
史可法兩袖清風,剛直不阿,民政沒有問題,但軍政卻是差了一點,為了磨礪他,以便將來大用,隆武帝調他入軍機處,希望他耳濡目染,能夠增長軍事長才。
而這一次,隆武帝也終於准他致仕。
朝鮮之事也基本塵埃落定。
不然說不得會有其他變數。
就歷史來說,李邦華不但是一個干臣,而且腦子始終清楚,在九江時,還曾經平息左良玉的兵亂,論才能,絕對是明末諸臣的第一梯隊,只可惜,崇禎帝在危難之時,沒有能重用他。
傳旨的乃是司禮監新任行走太監石公公,他笑道:「恭喜軍輔。」
因為守衛遼南之功,從高斗樞閻應元到下面的有功士卒,都得到了朝廷的獎賞,海開之後,水師船艦源源不斷的運送,將人員和各種物資,送過渤海,運到旅順港。
這一世當然沒有上一世的遺憾,李邦華掌兵部,入內閣,地位僅次於首輔蔣德璟,是為隆武朝的重臣,只是年老體衰,已經是力不從心,前年的時候,他就請求致仕,隆武帝一直留他到現在,當遼南朝鮮戰役都結束,戰局穩定,南北安寧,國勢蒸蒸日上,一切漸漸進入掌握之時,李邦華終於安心。
李邦華,江西吉水https://m.hetubook.com.com盤谷鎮谷村人,萬曆三十二年的進士,授涇縣知縣,政績優異,一路升遷又一路沉浮,天啟二年,因為得罪閹黨,被閹黨彈劾削除官籍,變成平民。崇禎皇帝立,起用為兵部侍郎,在任期間,李邦華整飭京營,京營上下一新,少有的露出了振作之相,但卻得罪了京師勛貴,屢次被彈劾,但都被崇禎帝保下,崇禎二年,己巳之變,建虜殺到京師城下,關寧鐵騎千里回援,京營在城頭髮炮助威,不幸有一炮擊中自己人,勛貴御史遂以此彈劾,李邦華雖然是東林,但卻也架不住這般猛烈的火力,崇禎帝也無法保他,最終不得不去職。
正月十六,春節元宵結束,大明內閣六部正式開始進入新一年的連軸轉。和往年一樣,正春三月之前,是一年之中最繁忙的時候,不但要規劃今年一年的工作,而是要結算、審核去年各省各部的開銷,多除少補,完成上一個財年的計劃,同時也是將上一個財年的工作成績交給陛下審核。
李邦華致仕,內閣和兵部尚書同時出現空缺。
而誰來補這兩個職位,隆武帝和內閣早有共識,那就是現在的領兵部尚書,三邊總督孫傳庭。
孫傳庭接住聖旨,肅然:「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臣,領旨謝恩!」
西安。
這種情況下,自然需要大明最擅統兵的良帥回到京師,親自統籌和坐鎮。繼而北上討伐。
如此,遼南就安穩了。
秦兵思鄉,而收復遼東,不是一日功夫,因此在聖旨中,隆武帝叮囑孫傳庭,一定要解決好這個問題。
因為今日終於是從遼南傳來了好消息。
二月冰開之後,兵部增調了一個鎮的善柳營,去往遼南,加上閻應元的精武營第一鎮和鄭森的水師,大明在遼南的總兵力依然將近兩萬人。
除了感激李邦華的功績之外,朱慈烺也知道李邦華家中並不富裕,這樣為朝廷為國家做出貢獻的老臣,絕不https://m.hetubook.com.com能讓他老年無依,為衣食所愁。
……
經過金州旅順之戰,建虜六萬大軍,拼勁全力,耗費糧草無數,損兵折將,也不能拿下旅順之後,從濟爾哈朗到多爾袞都明白,幾年之內,他們是沒有能力攻打金州旅順了,他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防守,不使大明的版圖在遼南繼續擴大。
這一次,隆武帝准他辭去南京兵部尚書的職位,但卻調到他京師,入軍機處。
第二日,李邦華致仕,隆武帝親自送行之事,在京師傳開,一時成為佳話。
但濟爾哈朗的憤恨太多,也無法改變他必須退兵的現實。
……
大明徹底掌握了戰略的主動權。
過往,內閣或者是六部重臣致仕,皇帝的賞賜大約都是五十或者是一百兩,這一次隆武帝一出手就是一千兩,可謂是開了新朝的新例。
千里之外。
甲申之變時,李邦華投繯而絕,從容殉國。
當然了,這不是濟爾哈朗的命令,而是濟爾哈朗提議,多爾袞准許的。
金州已經收復,招募流民,往遼南開墾之國策,依然繼續。
但復州地處平原,易攻難守,加上海岸線漫長,建虜很難做到處處防守,但是大明有心,隨時都可以從復州登陸,憑藉水師之利,大明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運送眾多的兵馬上岸,一旦復州被圍攻,建虜怕是很難調兵援救。
為了泄憤,建虜拆了北城牆和北城門,並在城中燃起大火,將所有的屋舍都付之一炬,還填埋水井,破壞港口碼頭,將金州城變成了一座殘磚碎瓦、無法存住的廢墟所在。
復州為前哨,死守蓋州,應該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商議之後,不得不的選擇。
在陝西八年,孫傳庭不但練出了一支精銳秦兵,而且剿滅李自成,收復了河套,居功至偉,朝堂上下早就將他試做兵部尚書和內閣閣員的不二人選,只是河套收復不久,移民實邊,修建城堡,威懾周邊的蒙古部族,仍然需要孫傳庭的坐鎮,加上遼東尚不和_圖_書到大舉反攻的時候,因此隆武帝沒有動孫傳庭,一直令他鎮守三邊,鞏固邊防。
現在三邊已經穩固,九原北勝等地的城池,也基本構築完成,最重要的是,經過財稅改革和幾年的休養生息,大明國力漸漸恢復,而建虜卻已經是露出了疲態,京師通往寧遠、大寧衛、開封通往京師等幾處重要官道的擴寬加固工程,覺華島碼頭擴增,均已經是完成,大明對遼東的反攻,已經可以開始了。
年尾,處理完軍田之事後,史可法再一次請辭。
孫傳庭跪在地上,領了聖旨。
宴席結束,隆武帝牽著李邦華的手,親自送他出皇宮。
南京。
濟爾哈朗從遼南撤兵之後,仍留下胡克什率兵六千守衛復州的同時,又把另一位侄子,愛新覺羅屯齊留在了蓋州,統領蓋州和復州所有人馬,以加強兩地的防禦。
——濟爾哈朗的大軍雖然攻佔了金州,但面對高斗樞閻應元構建的南關嶺防線,卻是一籌莫展,連試探攻擊都沒有展開,在金州城中盤桓了五六日之後,終於是退兵了。
而隨著孫傳庭入閣,兼任兵部尚書的詔書一齊發出的,還有南京兵部尚書史可法調任京師,入軍機處的消息。
正月十五,元宵節。
至於繼任三邊總督的人選,經過廷議,最後內閣擬出河南巡撫高名衡接任。
而正月十六,內閣開門的第一天,就有兩件大事發生。
內閣次輔、兵部尚書、已經七十有餘的李邦華致仕。
而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真正的春暖花開、大海航行。
李邦華感激涕零,不能自己。
大明禮部侍郎楊汝成到達朝鮮之後,宣讀大明皇帝的聖旨,明確表明大明的態度。從而給朝鮮上下,尤其是林慶業沈器長等人吃了一顆定心丸,雖然朝鮮眾臣中,仍然有不少的人擁戴李倧,試圖繼續擁他為朝鮮之王,但落花流水春去也,時勢所逼,在廢除李倧的眾多理由前,他們提不出有力的反駁,最後只能是哭認了。
三邊總督府。
……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