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舌尖上的大宋

作者:呼啦圈大神
舌尖上的大宋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凜冽的北風 第九百五十七章 驢肉火燒(下)

第七卷 凜冽的北風

第九百五十七章 驢肉火燒(下)

飛龍分部其實很廣,數量也不少,只是因為在當時的條件下通過獵人進山狩獵的方式獲取飛龍肉的途徑相對狹窄,所以顯得飛龍肉十分珍貴。
要說有關係呢,這個倒是有可能的,但要說傳承或者同出一脈,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後世,兩種不同風格的驢肉火燒同樣受到冀中平原百姓的喜愛,而在全國範圍的普及型和名氣上,似乎是後來的河間驢肉火燒更加出名一些,各地的「功夫驢」連鎖驢肉火燒館,把驢肉火燒帶到了全國各地。
因為無論從火燒的做法,所選用的驢肉以及驢肉的烹制方法,以及食用的口味口感上,這兩種驢肉火燒完全是兩碼事。
當然,楊懷仁覺得後世因為製作方法和調味料的豐富,在驢肉的製作上有了更好的手藝,而如今的驢肉火燒,是一種顯得更加淳樸原始的獨特風味。
做出火燒加驢肉,一陣風來一陣香。」
相傳乾隆皇帝出宮下江南微服私訪時候,途徑和-圖-書河間縣,便在一個普通農家借住吃飯,農家本就熱情好客,見來人出手非常闊綽,便招呼婆娘製作驢肉火燒招待客人。
而河間驢肉火燒則是較為創新的先把驢肉用醬制的方法先製作成醬驢肉,等醬驢肉晾乾晾涼了之後,再將醬驢肉切片夾到新烙出來的方形火燒皮裡邊,利用火燒的熱量二次加熱切成了薄片的醬驢肉片食用,一開始外熱內涼,然後也變成了內熱外熱。
河間驢肉火燒因為選用的肉質細嫩的渤海驢,醬制之後的驢肉味道本就醬香濃郁,吃起來驢肉鮮嫩,唇齒間回味悠長。
保定驢肉火燒還有一種炸制火燒皮的製作方法,總得來說,兩種火燒皮的形狀和口味就大有不同。
楊懷仁就覺得眼下吃的到的驢肉火燒就非常實惠,巴掌大的火燒皮里,夾了相當於兩倍火燒重量的驢肉,配以小黃瓜,讓驢肉吃起來肥而不膩,加上外邊的火燒皮香酥可口,吃起來那和圖書是一個滿口留香。
乾隆皇帝親眼見識了驢肉火燒的製作過程,吃后又覺非常美味,便開口大家讚賞,興之所至,還賦詩一首:
後來回到宮中時忽而想念驢肉火燒的美味,乾隆皇帝也心癢難耐,便差人去河間找了個當地製作驢肉火燒的大廚進宮侍奉,還封為了御廚,專職製作驢肉火燒。
而冀中大地上在宋朝就有很多人家飼養家驢,所以驢肉的獲取上,比獲取飛龍肉要簡便了許多。
也是自此開始,乾隆之後的歷任皇帝也都喜歡上了驢肉火燒的美味,一直在御膳房設置專職製作驢肉火燒的御廚。
保定驢肉火燒,因為是用的肉質肥厚的太行驢,所以把鹵煮之後的驢肉,不光要瘦肉,適當添加一些肥膩的驢肉一起剁碎了夾到火燒皮中,再澆以驢肉湯,吃起來肥美異常,也不會口乾難咽。
當地人還有句笑話,叫做「寧舍了孩子他娘,也不舍的一口驢板腸」的戲語,可見當地的百姓和-圖-書對它的喜愛。
「河間處處毛血旺,巧婦擀麵似紙張。
鹵煮好的驢肉從鍋中取出,切碎成驢肉肉醬,還可以混合其他蔬菜配料夾到火燒皮之中,最後再一小勺熱湯澆到火燒里,吃的時候是裡外都熱的。
河間驢肉火燒之所以在後世有如此的名氣,也因為有一個記錄在河間乾隆行宮及手書御碑上記載,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關於驢肉火燒的故事。
小德張一生製作驢肉火燒,也沒有旁的生存技能,為了生活,他在河間開了一家店面很小的驢肉火燒店,叫做萬貫驢肉火燒。
從火燒皮的製作方式上,雖然都是用死面做的火燒,但保定驢肉火燒是用的圓形的火燒皮,是把和好的面劑子抹油之後揉成一團,然後用圓木打成了圓形,再經過先烙后烤製作出來的。
而河間驢肉火燒則是抹了油的面劑子抻成了長條面片兒,再幾經摺疊,最後擀成長方形的形狀再烙制的,這種方法製作出來的火hetubook.com.com燒皮不但酥皮爽口,而且層次分明,可謂充滿了當地廚師的智慧。
驢肉的烹制上,保定驢肉火燒選用了傳統的濃湯鹵煮的方式,把驢肉煮熟煮爛,讓鹽味深深滲透到驢肉之中。
龍肉嘛,古人都知道說的不是真正的龍,而是一種叫作飛龍的野禽,後世的學名叫做花尾榛雞,是一種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一種野山雞。
正是因為做法的完全不同,所以雖然兩地相隔不遠,兩家也都叫驢肉火燒,但食用起來,兩者不論味道還是風格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味道了。
還有一種在當地特別受歡迎的夾了驢板腸或者驢雜的驢肉火燒,當地人是非常推崇那個特殊的味道的,外地人可能會因為接受不了驢腸的特殊味道而對它不太感冒而已。
在驢肉的選擇上,保定驢肉火燒多選用肉質肥厚的太行驢的驢肉,而河間驢肉火燒則多選取肉質細嫩的渤海驢的驢肉。
直到清宣統三年,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王朝www.hetubook.com.com之後,宮中一位河間籍的專職製作驢肉火燒的御廚小德張,戰亂之下孤身逃出了紫禁城,回到了河間老家。
而河間驢肉火燒,比保定驢肉火燒要晚一些,具體的起源沒有確切詳實的記載了,不過有人說河間驢肉火燒也傳承自保定驢肉火燒,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
不是有句俗話說嘛,「天上龍肉,人間驢肉」,這話說的是一點兒都不誇張。
而這家萬貫小店,也就是後世聞名全國的「功夫驢」的前身了。
盧進義請楊懷仁等兄弟們品嘗的,是當時流行的保定驢肉火燒,兄弟們嘗過之後,全都毫不吝惜的大加讚賞說,驢肉確實是一道人間難得美味。
不知道這裏邊關係的,因為聽了驢肉火燒四個字就認為兩者是一回事,那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
萬貫小店做出來的驢肉火燒味美實惠,很快就得到了河間百姓的認可,一時聲名大噪,賓客盈門,據說當時許多人寧願步行幾十里路也要一嘗這家小店的驢肉火燒的美味。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