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極限警戒

作者:墨武
極限警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念即現前

第二千一百零一章 念即現前

他並非拒絕,而是點醒。
他期待,因為他發現這是修行者一次主動的改變。
孫思邈也在改,那他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結果?
修行者自然也會動念,可修行者的念頭和常人又有區別——常人在偶遇心許的人物,會將這念頭延展到一生一世,比如說相戀、婚嫁、生子、柴米油鹽、三年之癢、七年之痛,甚至到白頭偕老或者反目成仇……
太多人只以為跟在師父身邊,師父證道,自己就能證道,其實大謬不然。
見道之人,勤修不輟,方為正途,若再依靠師父在旁,那更像過岸負舟,反成障礙。
空中有文字不停的閃爍。
水輕夢嘆道,「佛說動念不染,我一直困惑此事,直到見到沈約你這般人物,才知道佛所言不虛。」
眾人伊始不解,等連續看下去,又駭然沈約剎那間的念頭竟是如此繁雜錯亂,其中偏偏還有條明確的主線。
但當世人以正修入道,漸除漸顯,如來心性之光逐漸照出,就https://m.hetubook•com•com會助你觀清大千。
沈約雖未說收他為弟子,可他得沈約傳法,對沈約實在以弟子侍之。隨即感嘆道,「可弟子知道越多,就更知沈先生不會長留此間,若是一別,再不見沈先生這般人物,弟子若再蠢笨蒙塵而不自知,又有誰能有佛心點醒?」
這句話不但適合技藝的學習,同樣適用於修行。
歷來的修行者均認為紅塵如火坑,尋求解脫為樂、苦苦尋覓跳出火坑的機會。更有甚者,因為修得的意外產物——神通,加入到火坑的混亂中。
等到第三層境界中,修行者見山又是山,是說不但在禪定中,修行者能意識到六根起六塵,成五蘊遮擋,讓人迷亂其中。而是在任何時刻都明白所見真幻,只是真幻。
但下一次輪轉,智者親手製造的規則,就可能成為他自身的桎梏,他處心積慮設下的鍘刀,很可能斬下自己的頭顱,他將眾生當豬狗,自身https://www•hetubook•com.com同樣可能成為豬狗。因為只有修行者才能穩定選擇自己的道路,而智者掌握了太多規則,唯獨不解靈明點轉換的規則。
愚者念「佛」,求神保佑,只向外尋;慧者念「覺」,觀想清明,是為內建。
聶山已見道!
修行道理、法門,早就被先人聖賢講的清清楚楚,毫無隱瞞的宣示在你的眼前,可愚者見珠玉如瓦礫,買櫝還珠,只尋求那些外門邪道秘術不傳,拚命刺|激自己六根感官,增塵生痴,陷入地獄中卻蠢笨如豬的洋洋自得。
天涯竟將沈約所思所想捕獲,然後顯示給眾人。
山是山,本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你不正確的念頭,引發你的自毀,若是無法突破,那一輩子就會困在五蘊之中。
無論善惡!
他數次塵起念動,再被沈約多次洗清剔濁,驀地感覺自己以往的一切行為有著難言的可笑,知道眼下的機會絕不能錯過。
何為如來?當然就是如同來到這個世界前的和圖書狀態。
孫思邈要改造這個火坑。
沈約轉念間,所思所想再經天涯轉出,成文字示現在眾人面前。
眾人各有醒悟。
沈約緩望眾人,突然道:「你弄暈了蔣興等人?」
天眼並不否認,「他們痴迷厚重,太多念頭貫注給他們,就如蒙塵之水攪動后更是渾濁,只會增他們的痴迷,是以我讓他們昏迷,加以靜意,他們醒來或許收穫不多,但終究會有些進展。」
蕭布衣本是智者,若非智者,如何能在魑魅魍魎橫行的亂世勝出?亂世中勝出的只有一種——堅信自己信念的人物!
修行者則不然,他同樣會見到心許之人,因為修行者也是人,被基因驅動就會產生七情六慾,但他能很快覺醒這些念頭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在貪嗔痴的驅動下,這些念頭會變成脫韁的野獸,毀壞他自身的根基。
聶山突然跪倒在地道,「求沈先生收留指點。」
極有正反,中卻不變。
常說的修行三境——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https://m.hetubook•com•com,見山又是山,就是類似的道理。
可結果似乎都有很大的問題。
第二層境界中,見山不是山,是說修行禪定后,觀察到的世界組成已非眼根色塵所識別的世界。
聶山盡心閱讀,眼中已有淚水,「原來如此。弟子蠢笨了。」
第一層境界中,見山是山是說見山引發各種思春悲秋之感,徒自說愁,自損根基。
或者更應該說一念凡夫、一念覺!
修行者在禪定中,見到的是微觀世界的組成,是以山崩地裂,不復存在。
是以愚者取極,聖者守中。
沈約對亂局分析極快,卻不擾內心正念,聽起來簡單,可若非有著極為深厚的修行,再有堅定的信念堅持,絕做不到這點。
智者未見得清醒,只是諳熟了某些規則,習慣用這種規則玩弄世人,卻不知道不清醒的自己,在玩弄旁人的時候,不過是紅塵傀儡的代言,勞心勞力,終究化為紅塵泡影,有人臨終醒悟一切成空,有人卻是至死還覺得值得。
沈約輕聲道,「你心hetubook.com.com漸明,只要勤修正念,自有領悟,已不必我多說什麼。」
天涯緩聲道,「你這些想法對清醒的世人極有用處,是以我未經你的允許,就將這些說法展現了出來。」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沈約很是期待。
沈約微笑道,「你若有正念,念及此時此景,本如覺者在前,是我非我,又有什麼區別呢?」
蕭布衣意志堅定,孫思邈正是看清這點,才想借蕭布衣創下的世界,做一場人類改變的實驗。
從黃帝、蚩尤等人的尋求改變,到明暗界的李巨人對世人的微調,再至末世人對世人混同動物般的大改特改……
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一念凡夫一念佛說的就是類似的道理。
如來之境,就是一切本源那種狀態。
聶山頓悟,雙手合十在心前,忍不住念道,「阿彌陀佛!」
智者沒有清醒的頭腦,和愚人無異,但他有了清醒的頭腦,就近聖人。
眾人有的想通這點,更增驚嘆之意。
已有太多人做過這種實驗。
真幻不動心性,是為如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