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寄給初春的書信
第十章 遲到的鐘聲
那麼,河內同學看到的,很有可能就是梳妝台上的鏡子映出的時間。鏡子中的六點半正是現實時刻的七點半。或許那個鍾並沒有在刻度上標上數字,所以河內同學進一步誤解了時間。而河內同學的母親則是知道晚會的時間,她的時間觀念是正常的。所以她說三個小時之內,時限可以放寬到十點半。那麼,河內同學朦朧中聽到的電話聲,也就完全有可能形成在十點之後。
明石同學自然在自家的神社幫忙,這個毋庸置疑。不過奈惠和河內同學似乎已經睡著,等了許久沒有回復。於是,答應和我一道前往神社的只有江之島同學。
「就這樣已經感謝萬分了。」明石同學道。「不過真令人意外,宇野同學是個貪睡鬼沒錯,不過河內同學為何也會睡著呢?」
后話肯定是「所以我才放心地休息了,可是沒料想就這麼睡過去了」吧。不過這個並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並不認為我的手機時鐘慢了一個小時,而且我、江之島同學和明石同學的時間判斷都能對得上號,唯獨河內同學,在數學方面精明的她為何會覺得一個慢了一小時的時間正常呢?
「算了,那就三個人守歲吧。」明石同學攤手道。「你們倆的精神還好吧?」
「應該不會吧。」河內同學道。「對了,前幾天,家裡把這套浴衣送去洗衣店,我在那之前剛和表哥去洗衣店取浴衣回來。在店員簽回執時,她還特地抬頭望了一眼牆上的鍾,那裡指示的時刻也確實是八點四十八九分左右。
可以這樣說明:外人要將錯誤的時間觀念植入河內家,毋寧異常艱難。而家庭成員調慢所有計時工具的示數又不可行。那麼可能性只有一個:河內同學所說的家庭成員,就是錯誤的時間觀念的製造者。有了這個假設,家人的時間觀念誤差也可以很容易解釋過去。
首先必須確定,我們的時間是正確的這個前提。https://www.hetubook.com•com以此為基準,再來尋找證據否定河內同學所看到的一個個讓她以為是正常時間,實際上慢了一個小時的時間。
「不對啊……河內同學,你的手機被人刻意調慢了一個小時吧?」
這樣,可以解釋她的手機里,收到我簡訊的時刻是九點的問題。接下來,她的家人勸她小憩,說明在家人的觀念中,當前時刻也是九點。不過,家人能夠確認時刻的工具非常多。家裡的鍾錶手機、廣播電視、電腦和各種電子產品都能指示時間。若是以有意調慢示數的方式讓家中成員產生誤解,將會非常困難。一旦漏掉某個能夠示數的工具,就不能確保誤解效果的產生。為了高效率地製造誤會,應該不會採取調慢全部計時工具示數的手段。
轉眼間冬假過去了不少日子,一年的最後一天也即將結束。今年除夕,我的父母都在大學里,並沒有回家裡來住。於是我不得不自己隨便對付了一碗除歲蕎麥麵,那個味道比起母親的水平真是令人汗顏。
「對了,還有一點。」河內同學似乎生怕我不相信這個時間,又追加了一條敘述。「我還記得躺下后,媽媽打了一個電話。當時我還有意識,話筒里好像是說垃圾處理什麼的。我由此判斷媽媽在和街道清潔單位打電話。也正因為對方是街道清潔單位才能這麼判斷。
「看來是的。」明石同學把會話界面關閉,手機顯示屏回到了桌面。桌面上的時鐘顯示,現在已經是十一點了。就算河內同學這時候醒來,看到我的簡訊后即刻穿好浴衣趕來神社,恐怕也趕不上了。
「然後,我和表哥在拿著乾衣服返回時,正好和給我們這個住宅區送晚報的派報員遇上。嘉茂同學,你們也知道,我們住在住宅區比較偏僻的位置,派報員每晚都是八九點鐘才把晚報送到我們家去。」
https://m•hetubook•com•com不過,最後一個證明卻最難以辯駁。如果沒有什麼證據能證明街道清潔部門今天沒有按平時規律作息的話,這個時間判斷的確是無懈可擊的。所以,必須從另一個思路出發去尋找證據。
她第一個拿出來確認的計時器是她的手機。手機上都是數字顯示時鐘,所以她的手機的示數必然是09:00PM或21:00。與10和22比起來,相混淆的可能性為零。所以,她看到的手機示數,必然是被其他人有意調整過,刻意撥慢了一個小時的手機時鐘。
河內同學與明石同學的對話發生在七點半左右。這和那個六點半的陳述是矛盾的。那麼,答案就形成了——河內同學是在看向她母親時意識到當前時間是六點半,可是她的母親當時在做參加單位新年晚會的準備。女性參加集會的準備,大部分都是坐在梳妝台前化妝吧。
「……於是這樣,陪你聽除歲鍾的只有我和江之島同學啦。」我向明石同學說道。
「本來這個電話應該是我去打的。之前和明石同學聯絡時,媽媽正趕去單位的新年晚會,所以叮囑我『要在三個小時內給他們打過去,否則就錯過了』。當時我看向媽媽的方向正好有一個鍾,上面的指針指向六點半。所以電話只能在九點半之前打過去。
「嗯,請多關照!」
看著上氣不接下氣直喘的河內同學,我們並沒有多追問她什麼。據她的說法是,她的確看到了我的簡訊,不過那時她還留意了一下手機,那時是九點。所以,以為時間還早的河內同學便在家裡人的勸說下又稍微休息了一陣子。然而沒想到,這一休息,河內同學就沉睡了過去,直到凌晨兩三點才醒來。這時,約定已經作廢了許久,她匆忙整束一陣趕到神社,向明石宮司打聽到我們在後山,便借了手電筒一直趕了上來。
望著三人臉上的疲憊、欣喜、
和圖書期待、鬆懈,各種神情相互交錯,我轉身微微一笑:「新的一年,也請多多關照了。」
明石同學把手機拿出來,翻出一個對話給我們看。這是她與河內同學在今天晚上七點半左右的對話,內容是明石同學約了河內同學初詣,河內同學在當時已經表示答應,並且還建議邀請我、奈惠和江之島同學三人。
「我記得是在十點鐘給你發的簡訊啊?」我掏出手機,給河內同學展示了昨天晚上留存的記錄。
「看來河內同學對大家一起初詣興趣盎然呢。」
未必。當時是晚上,洗衣店裡又掛著各種洗滌完畢等待顧客取走的衣物,並且洗衣店也不會特意安排燈光凸顯鍾錶的位置。如此一來,在昏暗的條件下,說不定會發生這樣一種情況——由於掛在衣架上的衣物干擾了光線,使得鍾錶的指針在昏暗的燈光下的影子很難分辨。
「那你還吃得下去?」
「沒辦法啊。」我嘆了口氣。「本來打算把自己做的第一碗除歲面的味道記住,所以特地沒怎麼吃中飯和晚飯。結果這碗面的味道不得不記得清清楚楚。」
「嗯,看得出來河內同學對此很是熱心。」明石同學繼續往下翻閱她與河內同學的簡訊對話。「她還說她們那塊通往神社的路上有一段在施工,我還提醒她要早一些來呢。」
「於是,反而是河內同學爽約了?」江之島同學問。
由於鹽放得過多,我格外地感到口渴和焦躁。正好,今天晚上本就打算去志賀神社做個初詣什麼的,這樣也不容易中途睡覺而錯過出門的時機吧。離新年還有兩個小時左右,到神社的路程大概要大半個小時,今天初詣要穿浴衣,說不定還要額外耽擱一會。不如聯絡一下我的友人們,看看有誰能和我同行,避免路上過長的無聊吧。
「但是事實上,河內同學到現在也沒出現。」我敘述著事實。
接下來是河內同學提出的第三個證明——洗衣店裡的鍾。
和_圖_書
無論在哪裡,掛在牆上的鍾大部分都是指針式的,數字式的掛鐘只會在醫院、車站這種大型的公共場所才有可能出現(並且就算是車站,在我的印象里也是指針式掛鐘居多)。那麼,從洗衣店裡看到的指針式時鐘的示數就是當時的正確時間嗎?那麼,讓家庭成員集體產生誤會的有效手段,那就是讓家庭成員成為誤會的製造者。
「所以媽媽打電話的時候,肯定還在九點半之前。不過因為我太困睡了過去,先回來的媽媽不得不代我完成那個電話。正因為確定了九點之前,所以我才……」
第四個時間驗證是給河內家送晚報的派報員。這個證明只是一個慣例時間,不過這個慣例時間由於長期性,可信度還是有的。不過河內同學並沒有詢問派報員當前的具體時間,而是通過這個慣例進行判斷的。既然慣例出錯的可能性不大,那麼造成河內同學誤解的情況,就只能是「派報員今天由於意外事件晚到」這種可能性了。
「嗯,還好趕上了。」河內同學一邊答應著,一邊整理著因為跑步前來而散亂的浴衣。
這樣一來,河內同學所有的證明就都被推翻了,不過也得出了一個額外的結論。那就是讓河內同學形成時間觀念誤差的人就出自河內同學家中。那麼,其動機何在呢?這又成了一個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當然可以了。」江之島同學贊成道。「雖說霞浦的新年日出是以在海灘上看聞名全國的,不過在山上看日出,對我們這些霞浦人來說反倒是件新鮮事也說不定呢。」
我先來到思賢堂與江之島同學匯合,然後兩人一道前往神社。神社主殿的空地上遍是初詣的人們和藉機商賣的小販們。我們在事務所中找到正穿著巫女服提供諮詢的明石同學,和她有一搭沒一搭地聊了起來。
這麼說來,難道真的如河內同學所說,她在九點就收到了我十點鐘才發過去的簡訊?
「應該https://www•hetubook•com•com還行吧。我今天從下午一點睡到了晚上七點。」江之島同學答道。「好像正好錯過了明石同學的簡訊。」
「之前自己做除歲蕎麥麵放多了鹽,那鹹味應該能保證我精神到明早吧。」
「河內同學,新年日出馬上就要來了,不管怎麼說還是趕上了。」江之島同學安慰著河內同學。
「但是……」河內同學也拿出了手機。在記錄上顯示的信息送達時刻的確是九點左右。
站在後山的觀景台上,我們在等待日出時,身後出現了一個喘息的人影。
於是,我們四個人終於欣賞到了新年的日出。
江之島同學和明石同學相對莞爾。明石同學道:「既然你們都有精神,那麼做過初詣后就在神社稍微休息一下,然後一起到後山去看日出怎麼樣?」
這種可能性存在嗎?當然。河內同學在和明石同學的對話中就提到過,她家前往神社的路段有一段正在施工。這樣一來,派報員就可能因為施工堵塞道路而不得不繞路,進而造成了時間的耽誤。而這一耽誤,陰差陽錯地讓河內同學更加堅信了對錯誤時間的判斷。
「抱歉——」林間的小道里出現了河內同學的身影。她穿的浴衣已經因為奔跑十分散亂,頭髮上還隱約滴下了汗水。
於是,我們在神社迎來了新年。隨著新年的鐘聲,大家互道新年快樂。然後在主殿前投幣、搖鈴、許願,在偏殿抽神簽、掛繪馬,又互相在一起套出彼此的默祝,這些初詣的定例完成之後,我們在神社的起居區稍作了休息,然後,四點左右的時候,我們三人的手機定好的鬧鐘把我們從淺睡中驚醒,我們披好帶來的外套,走向後山。
於是,我給諸位友人發了條簡訊:今晚去志賀神社做初詣如何?
如此一來,河內同學在這種環境下就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覺——把時針當成了分針,把分針當成了時針。河內同學心目中的時間是八時四十八九分,實際時間卻應該是九時四十一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