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有意多不語
第十一章 相同的興趣
「天下不可能有兩個人興趣愛好完全一致的吧?」
在疾風暴雨的自然力量面前,個體的人的抗爭是無能為力的,但人們可以在預感到暴雨來臨之前,事先選擇搬去別處,毀家紓難。
「奈惠,問你一個問題,你是否有過『希望鏡子里的自己走出鏡子,和自己一塊生活』的想法?若是像韭崎鈴奈同學的姐姐鈴香那樣,真正有了一個和自己好惡取捨完全一樣的人來到自己身邊,你是否期待這種感覺?」
「當然期待啊。我能和這個人一起討論任何話題,我喜歡的對方也喜歡,我討厭的對方也討厭,可以有很多的共同語言啊。」
「妝出來?為什麼要妝?」
人的興趣又是有領域的。大千世界萬花繚亂,沒有人能愛盡、或是厭盡世上所有,終歸是有所興趣,又有所不感興趣。一個人的興趣也可以是一類,是多類,相互交織。即便是對每個興趣領域賦予感興趣或不感興趣的二擇,也因為領域的繁多,導致出現的組合方案恆河沙數。在這樣龐大的基數下,我有底氣相信,在一個人的身邊,出現另一個「興趣編碼」完全和自己一致的人,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聽了這些話,加上這張照片,我確然而然相信了姐姐真的是交到了一個可能性非常之低的朋友。但是,這個可能性著實不能讓我信服,就算是數控機床,也不能讓批量生產的零件在納米級的衡量級上都做到完全一樣吧?所以按理說,兩人是在不同的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不應該會有如此相同的愛好。我在一篇報道上看到過:說是在農村或小城市成長的孩子,對鄉土風貌有更深的情感;而在大城市裡成長的孩子,則更熟悉樓宇和現代建築。我就拿這一點問姐姐,可她自己卻說,她們兩人都喜歡現代建築。這我就很不解了,她們兩人的性格真的是在不同環境下鍛造出的一模一樣的模子嗎?所以,我帶著這個懷疑https://www.hetubook.com.com向相談屋的嘉茂前輩提出詢問,以前輩智慧的眼光,對這件事情又會有怎樣的看法呢?
興趣因人而異,但人口數量與興趣的門類數相比是要遠勝的。根據抽屜原理,對同一領域抱有興趣的同好也是一定存在的。與同好交流,更是一種享受興趣所在的方式。或許因為時空所限,我們未必都能與興趣相同的人進行交流,例如我的身邊便一直沒有出現可以與我交流古文學的同好。但一些入門淺、受眾廣、有吸引力的領域,還是能找到不少趣味相投、可供交遊的人的。比如說,學校里的各個社團,聚集的往往都是對這一道有所興趣或有所專長的人,再擴大一些說,喜歡同一個歌手、偶像、團體等等,也能成為趣味相投的話題。「志同道合」是非常有利於話題切入的一個點,就算我這種興趣愛好和周圍人迥異的個例,也能在「喜歡同一部電影」「喜歡同一款服飾」等方面與周圍的人達成一致。
具體事件是這樣的:姐姐韭崎鈴香在東京,原本過著單調樸實但她也樂在其中的學習生活。但有一天,她的一個同學忽然和她攀談,話題和我們日常的聊天很相似,就是有一茬沒一茬地交流著彼此的興趣愛好、看法評論、觀點方向等等。在交流的途中,姐姐驚奇地發現,這個女生和自己有著完全一樣的興趣愛好。比如姐姐逛商店街、愛好唱歌、喜歡在周末在東京四處遊玩這些,她都與姐姐如出一轍。就著這些話題,她們很聊得來,很快就成了朋友。姐姐跟我說起她這個朋友的時候,我都覺得不可思議。
「韭崎同學,從你敘述的事件中,我感覺到的氣息似乎有些不祥。如果你願意聽聽我這些但願是杞人憂天的胡思亂想,請你在有空的時候駕臨相談屋。」我在寫下回信的開頭,以及這些令人不願相信的推測后,又補充和圖書了一些我認為的對策。「你的姐姐的向學之心我們不容否認,但是,做一些『防人之心不可無』的舉動,有備無患也好過臨陣磨槍。我的想法是,由於在你的姐姐考試完畢前,青山家不可能對她發難,因而,在收到考試材料,進入考場之前,就需要將自己的所有登記在案的信息做好備份、記錄和公證。得益於現在的電子記錄和事事留痕,她的信息的保存度是比較高的。接下來,在錄取線公布后,請及時和大學的招生部門取得聯繫,確認錄取結果。只要確保兩點:准考證原件不離手,錄取通知書不被截,這便是我想到的,儘可能保全自身的上善之策。」
「這反而不正常了。照理說,韭崎鈴香是從霞浦到東京的『進城姑娘』,應該有那種陌生感和拘束感;反倒是東京土生土長的青山更該適應和自如一些。東京23區,憑一個外地女生利用周末進行的了解,自是鬥不過本地人;東京的商品種類、流行熱潮等等,也遠不是霞浦可比,我們這裏的流行無非是東京人眼中的過時、殘響與餘波。所以,我敢斷言,韭崎鈴香在她的這些興趣上所展現出的表達,在東京人眼裡無非是『小兒科』了。之所以做出這樣的判斷,是為我接下來的一個猜測提供可能,那便是——青山是妝成與韭崎鈴香一樣的身份去接近她的。」
我的姐姐鈴香,準確來說是我的堂姐,現在在東京讀高中三年級。她家和我們家一樣住在霞浦,兩家的父親是親兄弟,她的家風非常向學,並且認為「去首都圈接受的教育,水平總是高過霞浦這個三線城市」。在這個觀點下,他們家除了霞浦本來的家業,還在東京另租了房子,姐姐鈴香在東京攻讀學業,由全職的媽媽來照料。這是基本情況。
「其二,韭崎鈴香來自霞浦,在東京勢單力薄,見識與判斷都在東京人的平均水準之下。也就是所謂的『寒門苦書生和_圖_書』形象。在這一情形下,她卻能與一個本地人走近結友,進而卸下心防,但這個朋友卻不如她一般的開朗,這會讓我想到什麼呢?刻意模仿。青山把韭崎鈴香的見識、喜好等等都摸了個透徹,應該是有所目的的。而這個目的,就是接下來的行動。」
「基於以下幾條線索的綜合,我便形成了一個有些惡意的猜測:其一,韭崎鈴香來自東京人眼中的『鄉下』霞浦,但學習成績優異,並且立志考入東京的高等學府。東京的人口基數大、教育水平高,同理競爭強度也會高不少,這說明她現在就讀的學校是非常有實力的。而本地人青山的能力泛泛,卻在中途轉學進來,高中並沒有地段遷入的規定,這不免讓人猜測,青山的轉入,是否在背後有些凌駕于公平之上的力量呢?
青山家裡的影響力並未大到讓享譽全國的名牌大學動搖其選錄標準的地步,但這股非公平的力量,擊碎在東京勢單力孤的一戶霞浦窮母女還是綽綽有餘的。顯然,韭崎鈴香學力高,考上好大學的把握大;來自外地,對東京沒有什麼認知;家底單薄,基礎孱弱,在東京還沒有根基,正是個當被頂包冤大頭的好人選。在鎖定了這個人之後,青山家開始了幾步策略:先是讓自家的女孩轉入那所學校並接近韭崎鈴香,通過展示「一模一樣的興趣愛好」騙取她的信任;下一步是套取她的個人情報,盡量讓青山在舉手投足間把她學得盡量「像」;最後便是發難,等到考試成績、錄取結果確定后,再通過學校截留錄取通知書,讓自己的女兒妝成「韭崎鈴香」的名頭進入名牌大學,而真正的韭崎鈴香,則會被學校告知「按分數排名,在你之先填報該學校的人已經達到了錄取名額,所以你落榜了」,在殘酷的壓力和不可言說的「潛規則」的運作下,在東京勢單力孤的韭崎家,又要到哪裡去說理呢?
——冒名上大學。
這
www.hetubook•com.com
次事件發生在我高二學程的中途,離長我一年的韭崎鈴香的升學大考雖有距離,卻也不遠。以至於,等我到了學期末,已經將要忘卻此事時,韭崎鈴香帶著她的堂姐與伯母登門拜訪,三人帶著喜悅的泣聲告訴我,那些杞憂的預防並不多餘時,我終歸肯定了一點,兩片相同的雪花,兩個興趣完全相同的人,現實中終究是不存在的。「當然不。她和我除了興趣這一塊之外,其他的倒也不太一樣。比如我來自霞浦,她是東京本地人;我是從國中考上東京這所高中,她是半道轉學進來;我在年級里成績排名不錯,她卻不太理想;我的經濟條件也不如她,有時兩人一起逛街,往往是她請客。」
人各有興趣愛好。當精力投入到興趣愛好當中,便能有更充分的利用和發揮;反過來,在不感興趣和不投入的場合下,則是對精力的更大比例的浪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興趣,例如我喜歡閱讀,而奈惠喜歡飲食,彼此換一換,卻又都感覺索然無味。為什麼某個特定的人會對某個特定的領域產生興趣,這我無法回答。排除遺傳、家教、氛圍、傳道這些先後天的影響因素,探索興趣產生的「原初的始作用力是什麼」,這一直是我在占卜實踐中所思考的一個問題。
這個故事同樣發生在相談屋,也同樣是以匿名信的方式讓我接觸到。來信除了寫著正文的信紙,還有一張照片。信中是這樣說的:嘉茂前輩,你好,我是一年級的韭崎鈴奈,和前輩有過數面之緣。由於這次想問的是較為私密的問題,我只好藉助這種途徑。不知前輩有沒有遇到過這樣一件事:你的身邊,出現了一個興趣愛好和你完全一樣的人?我的姐姐現在就有了這樣一個困惑,她向我說起之後,我想到的能期待解開這個困惑的人,就是前輩了。
「那麼,東京出身的,那位叫青山的女孩,想來也是帶給韭崎鈴香類似的感受了。那和-圖-書麼,兩者之間的關係,應當和你說的一樣,彼此都應該為『多了一個非常聊得來的密友』而開心才是。但是,我觀察這張自|拍照片,卻感覺並不是這麼回事:雖說韭崎鈴香倒是挺開心的,但一旁的青山卻並沒有放開自己的感情。」
「儘管可能性很小,但確實是有的,我和我的朋友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姐姐這樣和我說,然後將一張兩人的自|拍合照發給了我。「你看,這是實打實的兩個人吧?左邊是我,右邊是青山同學,我們真的是興趣愛好完全一致,連不喜歡早起、不喜歡小動物、不喜歡穿長褲這些也都是一樣的。」
「也真是險中之險啊。若不是青山家的女生終究是欠了火候,把自己『修改』得和韭崎鈴奈一模一樣,這個計劃,恐怕就到不了可能看穿它的人的眼中了。」我嘆了口氣,看向奈惠。「這一回,我真願意是我多慮了。可是,就像你說的,這『終於發現了兩片完全相同的雪花』一般的稀奇事,我是真不願意去相信。」
我在紙上寫下了這樣幾個字,奈惠看到它之後,便是雙手捂嘴的一聲驚呼。
不僅是我,大多數人也和我持有同樣的觀點,即:我們的朋友可能和我們有一個或數個領域的相同興趣,但他們絕不可能會有和我本人完全一樣的興趣領域。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句話,許許多多的「奇」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比如,一個「身邊出現了興趣愛好和自己完全一致」的故事,便足以稱得上「奇」了。
「真有這麼神嗎?」我問道。「她和姐姐的行為方式真是完全一樣的嗎?」
「人家只是興趣愛好相似,性格上有些開朗或保守的差異還是挺正常的吧?」
信的內容到此結束,事情也的確很奇怪。理論上,上天造物是會造出兩片一樣的雪花,但事實上確然沒有兩片一樣的雪花。因此「兩個興趣愛好完全相同的人」也只是理論上的可能性不為零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