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書

作者:名和行年
霞浦高中推理紀事·書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卷 有意多不語 第十二章 出眾的能力

第七卷 有意多不語

第十二章 出眾的能力

「奈惠,這個人你應該能具體到人吧?」
「遠超同齡人的實力,這一點除了天資,還必須要靠後天的努力。我雖然記憶力上有些優勢,但若不是我在後天讀了這麼多書,我的閱讀量也就是那麼回事。同樣的,既然她的記憶力也不錯,但知識總得學了才知道,她哪來這麼多可學的呢?自然是她的父母家長和過去的老師填給她的了。或許,她在過去的教育里,是被當做『壓力型榜樣』而製造出來的。儘管和家裡延請教師的貴族教育不同,但某些學校里的觀念卻是,需要這麼一個榜樣來激勵其餘人學習,而她就是被製造出的那個榜樣。」
在一年級的某個班上,有一位女同學被大家仇視和孤立。原因並不是她做了什麼錯事受到大家怪罪,而是因為她太優秀、能力太出色,而被其他所有人排擠。試想一下,當我們有問題時,互相問一問,這本是增進友誼、增廣見聞的好事,但若是什麼問題都由她一個人答,什麼疑難都由她一個人解決,這種「完人」的存在,對其他人的能力無疑便是巨大的否認和諷刺了。「憑什麼她什麼都會」「憑什麼老師只誇獎她」「憑什麼我沒有這種百問百答的本事」等等不平衡心理,就這樣慢慢滋生並蔓延開來。然而,這個女生只在知識儲備上淵博,情商上卻非常低下,自己的調劑、緩釋能力幾乎為零,一旦被班裡其他同學說了重話,便要一個人躲在洗手間哭上一場,但這反而加重了班裡人對她的敵視,這種低於平均情商的個例行為也被視作「裝可憐博同情」。但學校終究是一個唯成績論的地方,在老師心目中,教出成績好的學生是第一要務,情商培養無關緊要。因而,她越是這種極端的成績高能、情商低能,越是得到兩極分化的待遇:老師拼了命地鼓勵誇獎撐腰打氣,同學拼了命地擠眉弄眼樹和*圖*書立防線。她的心理承受能力也不算強,天壤之別的落差讓她無所適從。好在這時,她聽聞了解憂釋難,萬事屋一般的相談屋,於是便通過匿名信的方式,請求我們來為她謀劃一個出路。
「奈惠,或許你可以在給她的回信中加上一條……嗯,這麼寫好了,『不要忘記,你是有血有肉,有靈魂的一個人』。」
「我很懷疑她過去的履歷。在高中造成這樣一個結果,我想不外乎兩種可能:一是她在小時候,受的是封閉式的英才教育,也就是家族裡的經濟實力很好,於是採取將老師請到家裡專門教授這一個孩子,學得好學得壞全由家裡人說了算,而在這種針對性施策下,她被灌輸進五湖四海的知識也在情理之中。不過到高中,因為種種原因,他們家改變了這種教育,把她送進了普通高中,於是她的軟肋——缺乏交際就暴露出來。不過,你也知道這位寫匿名信的人的家境,而我從她的筆跡就可以看出,她並不是個大家閨秀,而是落筆躊躇,頻繁塗改,字越寫越小的單純的『內秀女生』的模樣。所以,這第一種可能並不算大,這裏先把它排除了。」
「暫時不用,當前我更需要知道這樣一個問題:她是怎麼做到『凡是問她的問題她都能回答』的?就說你眼裡知識面很廣的我吧,在現在如此龐大的知識面面前,所知也不過滄海一粟。隨便舉個例子,比如各種理工學科的知識,隨便找個物理、計算機、電子這方面的問題,一問就倒。我們的高中雖然不會涉及那些前沿學科,但也算涵蓋了知識的幾大門類,要掌握這些門類里隨時可能冷不丁殺出來的問題,這所需要的知識儲備也是有相當大的量啊。不妨我們現在就反思反思,若是這一年我們學到的東西,在開學時都已經會了的話,我們得在開學前讀多少書的積累才和-圖-書能有這種地步啊,所以,我想問,這個同學這份有問必答的能力,到底是從何而來的?」
拿出這張表,我們便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她填寫的數個未來志願,沒有一個和學習有關,在這張紙上,來自學生會的批註分明寫著:似乎篤定了高中後進入社會的志向。但要說「進入社會的志向」卻也不太合適,因為這些未來志願寫的都是理髮師、個體店主、小吃攤一類的小本生意,似乎還能歸納出她「只想混一晚飯吃」的打算。在這個信息下,我的第二種推測可謂是坐實了。
雖說人的能力各有傾斜,但總歸起伏範圍不大,我們習慣把它稱之為長處短處。但若是技能樹點得畸高畸低,以至於都無法用長處短處來形容,這種異常就不該是只有她本人才注意到的了。負有教育、引導責任的老師、家長,在這種苗頭出現時就該進行掐斷。所以,我就在這裏感覺到了異常。
好學生的模特造出來了,擺到台前,贏得了掌聲和目光,但她在接受的時候,又何嘗不知,自己只是隨時可以被另一番努力替換掉的「傀儡」呢?然而,她終究懾于學校和家裡的壓力,不敢表現出明顯的抗爭;但在進路調查表上,抗爭的意思早已透了出來:這種小本生意、自力更生的願望,絕不可能由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主動、徹底地宣示,必然是她的心頭懸著太多的壓迫,以至於她希望儘快獨立,儘快自己生活。
「這樣吧,你來組織回信,我把幾個關鍵點和你說一說,看看我梳理關鍵點的時候能不能幫我找到秘密的線索。」在奈惠答應后,我開啟了話頭:「根據我們解決若葉青事件的經驗,首先,我們必須在立場上站在她一邊,但又不能像老師那樣一味地肯定。其次,既然她是因為『知識儲備極豐、社交能力極欠』而遭到排擠,那麼我們給她的和*圖*書建議就應該是『人為地為她均衡均衡』,比如,讓她學會藏愚守拙,在一些明明知道的場合假裝不會;再教她一些待人處事的套路,讓她能有基本的應對酬答和同學與周邊交流。嗯……我們要人為地去扭轉她的現狀,說明她這個現狀我們認為『不正常』。可是,應該有一些外部力量,它們應該先於我們發覺這種不正常啊,難道他們,也就是家長和老師,沒有發現這種不正常的能力配比嗎?」
「當然能,需要我告訴你具體的情報嗎?」
說起出人頭地,這是容易贏得掌聲與喝彩的瞬間。即便是淡泊名利,藐視競奪的所謂高人隱者,在有人談起自己,讚譽那種所謂的高風亮節時,這些隱者也一樣會覺得臉上有光。這種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一旦我們在某些特定的領域有了超乎常人的優勢,並且得到了周圍的承認,這種「滿足了自我實現」的心情是定然存在的。超然、卓然而至飄然,出人頭地、鶴立雞群在一方面為主角帶來滿足感和榮譽感的同時,也會帶來孤獨感和寂寞感,因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當自己環視無物的時候,居高臨下的感覺同樣會催生驕傲的情緒。這也是出人頭地帶來的負面情感,與積極性相伴相生,不可割裂。
從上面這層分析中,我大抵說了說我們在「出人頭地」的現象在學校發生后,周圍人可能出現的反應。一個鮮明的例子便是我進入高中之前,在國中友江中學的遭遇:那時我的成績在班上已然算得出色。但在每一次成績公布過後,我的周圍總是充斥著嫉妒、忌恨和鄙夷。好在到了高中,人際關係有所緩和,加上我也在無數的摩擦中學會了一些圓滑,故而儘管我在高中依然保持著領銜年級的成績,但這種純是負面的氛圍卻也沒有再出現過。不過,這種氛圍不出現在我身邊,卻不代表沒有其他人hetubook.com.com被孤立。我記得,與我同級不同班的,一位叫若葉青的女生,在我為她解開疑難之前,便是個受孤立和敵視的對象。這種現象不僅在我的年級存在,在其他年級、班級也同樣會有這種現象,比如這樣一封寄給相談屋的匿名信,在信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我也不知道啊,所有的同學談起她,都會咬牙切齒地說,她很厲害。這還是一些態度好、肯為他賦評的人;若是感情激烈,積了太大成見的話,恐怕連話都不會和我們說。」
並且,由於場景特定到了學校,成績出眾帶來的也就還有其他一些影響因素——比如周圍人的嫉妒。一方面,由於學校終歸是以特定的幾門課(在「人生而平等」這一立場所面對的領域之廣而言,學校那幾門課算得是特別褊狹了)的成績論高下,等於說是「在這幾門課有優勢的人就是在人人要讀的學校里佔盡優勢」,導致在這些領域屈居劣勢地位的人,心下總有些「不公平」的想法。比如一些藝術專長、體育專長的同學,他們進入高等教育必須走較旁人特殊的途徑,此時就會有「憑什麼知名大學非得按通識文化課招生」的不平心理。另一方面,既然處於高中生的年齡段,我們的心理素質、表達能力也與這個年齡相配。換言之,高中生沒有成年人的圓滑世故,沒有官場上的套話辭令,沒有覥顏求懇的繞彎說話。因此,我們表達的情緒是很露骨的,不會像成年人一樣把負面情感壓抑在心裏宣洩,而在表面上不露聲色。有人出色,我們就會「恨不得取而代之」;就會嫉妒,就會「憑什麼那不是我」。
在一些學校,尤其是學風不盛,升學壓力並不能普遍轉化為催迫學習的動力的時候,這些學校的領導層們便會採取這樣一種方式,在每個年級打造一個榜樣:首先尋找一個成績優異的孩子,然後和家長和-圖-書取得溝通,接下來便是填鴨式的教育,老師輪番給她開小灶,甚至不收補課費反而倒貼她的交通飲食,目的就是在其他人群中樹立起這樣一個成績永遠位於年級第一,平日里將大部分時間投在學習,對其他娛樂活動了無興趣的「好學生」形象。由於學校「唯成績論」,加上對升高中的考試有益無害,目光短淺的家長興許便會接受這個提案。
人生而平等,這是天賦人權方面的說法;到了具體的能力高低上,則是「人生而不平等」。有的人文思敏捷,善於作文作歌;有的人強於邏輯,善於分析提煉。凡此種種,無論是在思維領域,或是實幹門類,隨著社會分工越發細化,在每個具體的門類中,給一個人的具體打分又都是不一樣的。不同的高低打分,驅策著人們走向不同的社會分工。但在走入社會之前,我們卻又都要在學校里接受不進行分科的通識教育。通識教育只有這些固定的科目,將天賦和努力更多地投入到這些特定的領域,在學校出人頭地想來是不難的。
「嗯,她的家裡並不是什麼大富大貴的人家。」
再將話題轉回到「學校里的出人頭地」。在學校里超出常人,其形式較多地以「考試成績」來體現。不同的科目有單科成績,每一次考試有總成績,這些指標便構成了學校最為通行的一套學力反映體系。然而,誠如方才所言,鶴立雞群伴生的兩種感情是同時存在,不可分割的。在好成績為學習者帶來周圍人的崇敬、老師和家長的誇獎之外,也定然會使學習者產生輕敵和驕傲的負面心理。因此,在每次考試過後,除了誇獎,老師還會對一些同學進行心理疏導,防止他們輕敵而落敗。我在進入高中第一次考試后,同樣也接受了這種疏導。
「這第二種可能,就需要一些驗證了。我們這裡有她交上來的進路調查表,可以拿出來查考查考。」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