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作者:大衛.逵曼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篇 島嶼通 浮華一如逝水

第二篇 島嶼通

浮華一如逝水

話說華萊士離開亞馬遜後數十年,當年的巴拉逐漸變成浮華不實、晃眼即逝的橡膠集散中心,一躍成為發展迅速的城市。那時,當地曾創造大筆財富,卻也因紙醉金迷而很快就揮霍殆盡。有個金色圓頂的亞馬遜戲院,就是那個年代的傑作。當時城內沒有道路,交通都得仰賴四通八達的水路網,而巴拉(以下稱為瑪瑙斯)就是這個天地的中心。
碳屑下原本只有薄瘠的紅土,但現在某些開闊地,還照樣生長著厚密的草皮。這些跟雨林m.hetubook.com.com格格不入的草地,是人用雙手種出來的。在某些有道路功能的路面,留下的雙輪車轍在太陽炙烤下,泥土幾乎堅硬如陶磁。
如果少了洛夫喬伊,這項計畫很難著手進行。他憑藉著辯才無礙的說服技巧,結合一些眼光遠大的巴西人,這些區塊才有了他們所要的嚴格直線、他們所賦予的意義,和(在巴西法律條文下)他們給予的保護,免於砍伐的厄運。我要前往的那個區塊更是m.hetubook.com.com這群倖存者中的例外。由於有小河流經這個區塊,因而特許它的外形不必是正方形。所以,這個區塊的輪廓不是正方形,倒比較接近曲形的回飛鏢(boomerang)。
雨林成為泥炭,這種轉變是很嚴峻的。
瑪瑙斯以北五十英哩處,是一簇雨林圍繞的蓄牛大牧場,這是巴西人熟知的莊園。放眼一大片起伏和緩的地面,森林被鏈鋸夷平了,鋸下的樹幹散亂著,人們任其風吹日曬而成了易碎的木塊,當乾季到https://m.hetubook.com.com來再一把火燒了。
埃斯特尤莊園是從雨林中蝕刻出來的牧場之一,位在瑪瑙斯自由區。在它一大片割得乾乾淨淨的草皮中心區,矗立著一小區塊(patch)殘存的雨林。
停留在瑪瑙斯期間,我像其他遊客一般由廣場凝神呆望著戲院的前景。但我沒留下來聽歌劇就北赴埃斯特尤莊園(Fazenda Esteio,參見南美洲地圖)。
在埃斯特尤莊園以及鄰近的牧場內,都有一些這樣的區塊,它們大多呈正方形,是一和_圖_書項非比尋常的艱鉅計畫之一部份(本書後面章節會再詳述),因而能夠被劃定和保留下來。這些正方形區塊都已經有編號,而每一個也都有其檔案、歷史可循,因此這裏儼然成了湯姆.洛夫喬伊和其同僚們研究生態系衰減的巨大實驗室。
自由區管理局(Free Zone Authority)是一個對私人企業提供補助與鼓勵的巴西政府機構,是數十年前,政府為彌補橡膠業破產,而制定的善意措施之一。緊跟著就有許多投資客前來瓜分這種過度優惠的和-圖-書獎勵,他們以鏈鋸和火夷平了雨林,牧牛人於是從別的地方移來,最後白色牛隻也出現了。至少在某種程度上,這塊土地滿足了政府原來的目的,亞馬遜劇院重新裝潢就是最明顯例證。
雖然有人跟我說明過在亞馬遜心臟區半貧瘠的土地上,以鏈鋸和火燒的方式來蓄養牛隻的邏輯,但我還是無法理解。無論如何,應該要想辦法救救瑪瑙斯。
然而,隨著巴西橡膠市場崩潰,歌劇院也關了門,這個叢林都市掙扎著,希望找到其他的活力泉源。這般痛苦的掙扎直到今天依然持續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