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作者:大衛.逵曼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篇 蓄勢待發的理論 跳脫窠臼

第六篇 蓄勢待發的理論

跳脫窠臼

麥克阿瑟覺得生態系的科學,應該大膽跳脫描述的範疇,不該侷限於事實的收集與編目;應該找出自然界中各個發展的大方向,並從這些方向裡萃取出通則;應該量、應該算、應該寫算式,以彰顯偶發事件中蘊含的本質;應該要建立起像滑尺一樣好用的數學式。這門學問不應該太死板,而要能夠大和*圖*書膽預測、提出理論。厄忍尼斯、葛立森等生態研究者,都已經朝這樣的方向努力,赫欽遜自己也是。在麥克阿瑟的科學專長臻於成熟之際,普瑞司頓也正揭開他經典分佈研究的序幕。儘管如此,當時一般的生態學研究仍然是結構鬆散,停留在描述階段,未曾予以量化,更沒有和_圖_書提出理論。
這時麥克阿瑟開始執教,同時也繼續發表有趣的論文,繼而聲譽鵲起。在賓州大學任教數年之後,他於一九六五年接受普林斯頓大學的聘任,擔任族群生物學系列專書的編輯總召集人。族群生物學是麥克阿瑟所心悅的,普林斯頓大學承諾要讓這套專書成為這項新興生態學的和_圖_書論壇。當時麥克阿瑟正準備與他人合寫這套專書的第一本,也就在這個時候,他遇到另一個年輕的科學家威爾森(Edward O. Wilson),並開始與他交換意見。
年輕的麥克阿瑟前途無量,他的才華與野心結合得恰到好處,足以在那個特殊的時代為那個特殊的領域帶來重大的衝擊www•hetubook•com.com。他絕頂聰明、活潑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不墨守成規,而且精通數學。他不但愛好大自然,對鳥類更是情有獨鍾,但卻無意成為博物學家,描寫田野終其一生。他關注的不是生物與地貌,而是觀念與深層機制,一種秩序與解釋,他迫不及待想改變生態學的本質。
麥克阿瑟生於一九三〇年,唸完數hetubook•com•com學碩士之後轉攻生態學,一九五三年到耶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事赫欽遜。一九五五年他在《生態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一九五七年,被刊登於《國家科學院論文集》中,並引起各方討論。他的博士論文研究不同鳴禽的群落結構與生態區位分佈,並於一九五八年以此為題,為《生態學》寫了一篇論文,被譽為小品經典。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