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作者:大衛.逵曼
多多鳥之歌:滅絕年代的島嶼生物地理誌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篇 來自阿魯的訊息 第六次大滅絕

第十篇 來自阿魯的訊息

第六次大滅絕

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我們正目睹另一波的集體滅絕。
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遙遠年代的生物集體滅絕,已經不得而知了。各種假說互不相讓,內容包括氣候的變化,甚至目前尚無法證實的死亡之星。氣候變化反映在生境的改變上,讓許多生物無法存活;至於死亡之星與太陽彼此繞行軌道,會逐漸產生下沉的力量,每兩千六百萬年就引動一群殺傷力強的小行星飛越地球附近。這些假說所引發的辯論,是一篇精彩的故事,但不是我在這裡要說的。在https://www.hetubook.com.com此,我只講兩件事:第一,早期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共有五起,發生於遙遠的地質時代;第二,每一起集體滅絕事件,都是由某些不可知的自然因素所造成,但是都與人類(當時尚未登場)無關。
生物學家和化石學家會談到生物滅絕的「背景速度」,也就是一般生物消失的標準速度。生物消失的標準速度,通常會被物種形成速度(rate of speciation,也就是新物和_圖_書種進化的速度)所抵銷。因此生物滅絕與物種演化,共同構成了另一形式的翻轉——這個情況是全球性的翻轉。
遙遠年代的生物滅絕速度,無法精確計算,因為化石記錄不夠完整。不過,有一位謹慎的化石學家雅布隆斯基(David Jablonski),仍然做了一項有見識的猜測,認為生物滅絕的背景速度,「大約是每一百萬年,大部分的有機體就消失幾種」。也就是說每一百萬年,會有幾種哺乳動物、幾種鳥類、幾種魚類絕跡m.hetubook.com.com。這樣的速度,演化速度可以趕得上,能夠及時藉著物種形成,為哺乳類、鳥類、魚類分別補上幾個新物種,平衝失與得,維持生物多樣性。這樣的背景速度,是一種正常且足以支撐的過程。
在這樣的速度襯托下,少數幾起重大事件便浮上了檯面。這些非比尋常的巨變,就是今日科學家視為生物史主要分界點的集體滅絕。有些集體滅絕非常有名,像是白堊紀滅絕及二疊紀滅絕,兩者均在極短的時間內發生,速度遠超過物種形成的速度,造成生物m.hetubook.com.com圈的多樣性一落千丈,生態區位變空,使得原本複雜精密的生態關係網絡顯得毫無章法。這時要填補生物滅絕所留下的空白,讓生物種類回復原存的豐富多樣,得花上好幾百年的時間。
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白堊紀滅絕,代表了恐龍時代的尾聲;兩億五千萬年前的二疊紀滅絕中,消失的無脊椎海洋生物是現存種類的一半。另外三起集體滅絕事件,分別發生於奧陶紀末(四億四千萬年前)、泥盆紀晚期(三億七千萬年前),以及三疊紀末(二億一千五百萬年前左右)。此https://www.hetubook•com.com外,還有不少大型動物在冰河時代晚期的幾百年(距今大約數萬年)間消失了,這回人類可能要負一部分的責任了。冰河時期的滅絕事件發生時,正是人類開始成群帶著武器,一起打獵的時候。不過,比起先前那五起集體滅絕事件,冰河時期這一陣變動只是小型的,滅絕的大部分是哺乳動物。
當然,生物滅絕速度略略超過背景速度的小插曲,時有所聞,根據雅布隆斯基的說法,要辨別這類小插曲和生物集體滅絕的差異,可以看各種動、植物群落的滅絕速度是否剛好為背景速度的兩倍。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