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非常潛力股

作者:飛利浦.費雪
非常潛力股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篇 非常潛力股 第十章 如何找到成長股

第一篇 非常潛力股

第十章 如何找到成長股

不過,假設已經得到不少背景資料。你已和自己認識或者容易接觸的人談過,但另外找到一兩個人,相信他們如肯和你暢談,對整幅畫面的完成將大有助益。我不會在大街上追著他們問話。大部分人不管對自己從事的行業多有興趣,都不願意告訴完全陌生的人,他們覺得某位顧客、競爭對手或者供應商強在哪裡、弱在哪裡。如果我想見某個人,我會去查他和哪家商業銀行往來。要是為了這件事,你找上認識你的某家商業銀行,坦誠告訴他們,你想要見誰,以及為了什麼事,你會很驚訝地發現,大部分投資銀行人士都樂意幫忙——只要你不常麻煩他們。可能更叫人驚訝的是,大部分企業人士在經常往來的銀行人士引介下,也很樂意幫忙。當然了,只有在銀行業人士十分肯定你尋找的任何資訊,真的只用做投資時的背景參考,而且不管在什麼情況下,你絕對不會引用不利的資訊,讓任何人難堪,他們才會幫忙。如果你嚴守這些原則,那麼銀行提供的幫忙有時有助於研究調查階段完成;如果沒有他們的幫忙,你可能永遠完成不了有價值的研究調查工作。
寫這些文字之前幾個星期,恰巧碰到一件事,或可說明首次拜訪管理階層之前,應先做好多充分的準備。那時,我正和某大投資公司的兩位代表共進午餐,其中一位是我管理的基金投資的少數幾家公司裡面,兩家公司往來投資銀行業務的負責人。一位紳士曉得我投資的公司不多,而且持有股票的時間通常很長,問到我拜訪的新(對我而言)公司裡面,後來實際買進股票的比率有多少。我請他猜一下。他估計每拜訪二百五十家,買進一家公司的股票。另一位紳士大膽指出,可能每廿五家就買一家。實際上是每二家到二家半便買一家!這不是因為我每拜訪二家半公司,便有一家符合我自認相當嚴格的買進標準。如果他講的是「注意的公司」,而不是「拜訪的公司」,那麼每四十家或五十家買進一家可能是對的。如果他講的是「可能考慮研究調查的公司」(不管我實際上有沒有去研究調查),那麼他原來估計的每二百五十家買進一家便很接近實情。他忽視了一件事,也就是我相信,除非先做大量的「閒聊」工作,否則拜訪工廠無法獲得太大的好處,而且我發現,「閒聊」得到的背景資料,常能準確預測一家公司符合我的十五要點到什麼程度,因此在我準備拜訪管理階層時,買進該公司股票的機率已相當高。很多比較不理想的對象,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汰除。
一家公司有優秀的管理階層,投資它的普通股才能獲得可觀的利潤。問到公司的弱點時,優秀的管理階層幾乎會和回答公司的優點一樣坦誠以告。但就這件事來說,不管管理階層多坦白,他們基於自身的利益,絕不會在沒發問的前提下,主動談到你這位投資人最關心的事情。如果你向一位副總裁說:「我可能投資你們公司的股票,你覺得關於貴公司,還有別的事情我需要知道的嗎?」你想,他會答說,其他高階管理人員表現非常突出,但他當副總裁幾年下來,行銷工作沒做好,害得公司的營業額開始出現頹勢?他有可能進一步主動提及,這事可能沒那麼嚴m.hetubook.com.com重,因為某位年輕的行銷幹部能力高強,再等六個月便會接掌大權,振衰起敝?當然了,他不會不打自招。不過,我發現,如果他曉得你已經知道行銷方面的弱點,便有可能以外交辭令應付你,但如你找對管理階層,而且他們對你的判斷有信心,他們會給你很實在的答案,談到他們有沒有採取什麼行動,矯正這樣的弱點。
這個問題遠比表面上看到的要複雜。你所做的決定,可能輕易汰除某些股票,沒去研究,想不到幾年後它們卻能給持股人帶來可觀的財富。你做出的決定,可能害自己囿限於研究難以開花結果的股票,等到愈來愈多資料蒐集到手之後,情況變得日益明朗,得到的答案,和絕大部分的研究遲早獲得的結論一樣,也就是那不過是家乏善可陳的公司,或者可能稍好一點,卻不是會帶來可觀利潤的公司。從投資理財的觀點來說,這個十分重要的決定,攸關你能不能挖到豐富的礦脈,或者因為對事實所知無多,只能找到貧瘠的土地。這是因為你必須先決定自己的時間要花在哪裡,以及不要花在哪裡,才去做夠多的事,以便有個合適的基礎,好做成結論。如果你做的事夠多,那麼做決定時便有適當的背景資料,這一來,由於你對每種狀況都花了很多時間,做第一個重要決定時,速度會很快。不知不覺間,你便已做好決定。
以下所說分兩個階段,每個階段所做決策的品質,對於能夠獲得的理財成果影響至巨。任何人馬上會看出,這兩個極其要緊的重點中的第二個,有關的決定十分重要,那就是「我現在應該買進這支股票,或者不買?」投資人可能不容易理解的是,選擇普通股一開始也必須做一些決定,這些決定攸關你有沒有可能發現一支十年後會增值廿倍的股票,而不是只找到一支還沒有漲一倍的股票。
你可以見到什麼人(務必見到實際做決策的人,而不是財務公關之類的員工),這件事十分重要,所以不妨花點工夫,找合適的人引介你認識管理階層。重要的客戶,或管理階層認識的大股東,是極佳的介紹人,能為你首次拜訪公司舖路。公司往來的投資銀行,也是一條路子。不管怎麼做,很希望第一次拜訪便收穫豐碩的人,應確定介紹人對自己的評價很高,能在管理階層面前美言幾句。
此外,由於他們是訓練有素的投資專家,我通常能夠很快聽到他們的意見,觸及我覺得最重要的事情,好讓我決定一家公司是不是值得研究調查。這些重要事情是什麼?基本上,它們涵蓋一家公司符合前面所談十五要點的程度,並在這個初步階段特別強調兩個特定主題。這家公司經營的行業,營業額將有高成長機會?或者正往這樣的行業邁進?隨著整個行業的成長,它所經營的業務,新興公司是不是相當容易創立,並取代原來的領導公司?如果這些業務的特質很難防範新進公司踏入這個領域,則這種成長的投資價值很低。
《非常潛力股》第一版出書之後,我開始收到全國各地讀者一堆來函,數量多得嚇人。最常見的一個要求,是希望提供更詳細的資料,說明讀者(或他的投資理財顧問)應該怎麼做,才能找到和*圖*書市價漲幅可觀的股票。由於有那麼多人對這件事感興趣,在這裡就這件事發表一些意見或許有好處。
以「閒聊」法,向各種來源儘量打聽十五要點一章指出的很多資料之後,才可以準備採取下一步,考慮接觸管理階層。我覺得,投資人徹底瞭解何以必須如此,相當重要。
做這件事要花很多時間,以及技巧和注意力。小額投資人可能覺得所花工夫超過個人所能負擔。如果有某種簡單、快速的方法,可以選到厚利股,則對小額投資人和投資大戶都是好事。我非常懷疑有這種方法存在。當然了,應花多少時間在這些事情上面,每位投資人必須自己決定,看自己有多少時間可用在投資上、興趣有多濃厚、個人的能力到什麼程度。
聽取成就較低或能力較差的投資人士的話,做為原始的線索,找到值得研究調查的對象,這種做法的成果好不好?如果找不到更合適的人,我無疑會找他們多談些。我總是試著找時間至少聽任何投資人士說一次,但也留意那些在業內逐漸嶄露頭角,滿懷抱負的年輕人,以免錯過某些人的意見。但是能夠利用的時間十分有限。隨著事實資料顯現,我會把某位理財專家的投資判斷或他的可靠性降級。我發現自己有個傾向,也就是研究調查他所提公司的時間會減少很多。
我發現到的事實,令自己嚇一跳,但分析起來,完全合乎邏輯。我相信,企業高階主管和科學家這一類,是我的原始點子的主要來源,促使我研究調查某家公司,而對另一家公司不感興趣。但他們提供的線索,實際上只有約五分之一引起我的興趣,並著手進一步研究。更重要的是,這些線索沒帶來高於平均水準的好投資對象。全部的研究調查占所有線索的五分之一,而這五分之一,只帶來約六分之一有價值的投資成果。
一些人對以上的做法不以為然,我瞭解他們反對的理由,因為曾聽過很多次。我們怎能期望一個人花那麼多時間,只為了尋找一家值得投資的公司?在投資業找到的第一個人,問他應買什麼,難道答案不能恰合所需?有這些反應的人,我想請他們看看身邊的世界。其他活動中,你能投資一萬美元,十年後(這段期間,只偶爾看看公司管理階層是不是仍然那麼優秀)資產價值高達四萬美元到十五萬美元?慎選成長股,會有這樣的報酬。一個人如果一個星期只花一個晚上,躺在舒適的扶手椅裡,瀏覽一些言簡易賅的經紀商免費報告,便有這樣的成果,你覺得合情合理嗎?一個人找了第一位投資專家一談之後,支付一百三十五美元的手續費,便能獲得這樣的利潤,你認為說得過去嗎?一百三十五美元是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每股二十美元買進五百股股票必須支付的手續費。就我所知,沒有其他的活動領域能如此容易獲得這麼可觀的報酬。股票市場也同樣辦不到,除非你或你的投資顧問擁有在其他活動領域賺得大錢的同樣特質,也就是投入很多心血,加上一定的能力、判斷力和觀察力。運用這些特質,並利用和本章所述類似的方法,尋找非常符合我們的十五要點標準,但還沒受金融圈垂青的公司,我們的紀錄十分清楚地指出,你很有可能找到創造財富的成和_圖_書長股。不過,不經一番苦功,無法找到它們,而且沒辦法每天找到它們。
從印刷資料中尋找原始線索,找到值得研究調查的公司,這種做法好不好?最可靠的經紀商發表的特別報告,如果沒有到處散發,只分給少數特定人士閱讀時,偶爾我會受報告內容的影響。不過整體而言,我覺得經紀商向每個人公開發表的典型印刷文字,不會有很多資料線索。它們不準確的地方太多。更重要的是,大部份報告只是重複金融圈已知的事實。同樣的,偶爾我會從最好的業界和金融期刊,得到有價值的點子(我發現它們在完全不同的目的上,用處相當大);但因為我相信它們先天上有一些限制,我最感興趣的一些事情,沒辦法報導,因此我發現,在尋找值得調查的最好公司方面,它們不是很豐富的新點子來源。
相對的,相當不同的另一群人,提供的原始點子引起約五分之四的研究調查興趣,並帶來約六分之五的最終報酬(以買到有價值的股票來衡量)。在全國各地,我慢慢認識和尊敬少數一些人,他們在挑選成長型普通股方面,做得非常之好。這些能力很好的投資專家分散在很多地方,如紐約、波士頓、費城、水牛城、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聖地牙哥。在很多地方,其中任何一人對他特別喜歡的股票所下的結論,我可能完全不敢苟同,甚至於不覺得那支股票有什麼好值得研究調查的。一兩個例子中,他們的思慮是否週延,我也感懷疑。但由於我曉得他們每個人的理財心思敏銳,紀錄不同凡響,我樂於傾聽他們不厭其詳地解說我有興趣,而且他們認為增值潛力雄厚、非常吸引人的公司。
還有一個找得到原始線索的可能來源,技術背景較佳或能力較強的人,可能受益匪淺,但我一直辦不到。這個來源是大型顧問研究公司,如亞瑟李特(Arthur D.Little)、史丹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或貝特爾(Battelle)。我發現,這些組織的員工對於商業和技術發展有很深入的瞭解,從他們那裡,應能得到有價值的原始投資點子。但我覺得,這些人有個傾向(十分值得讚許),也就是不願討論他們知道的大部分事情,因為可能傷害客戶公司對他們的信心。這一來,他們對我的用處便大打折扣。要是比我聰明的人能找到一種方法,在不傷害這些客戶公司的前提下,挖出我懷疑這些組織擁有的投資資訊寶礦,便可能大幅改善我的方法,在尋找成長股的這個階段發揮功效。
但我試著利用改善自己事業的相同分析和嚴格方法,期望我所投資的公司也用它們去改善營運活動。因此,幾年前我做了個研究,探討兩件事。我如何選定想要研究的公司?根據事後回顧,我探討了某種來源和另一種性質完全不同的來源提供的原始「點火器」點子,引起研究調查興趣,並帶來有價值的成果(也就是之後買到投資報酬可觀的股票)所占的比率,兩者是不是有很大的差異?
換句話說,接觸管理階層前,根據「閒聊」法獲得背景資料,才能知道拜訪一家公司時,應該試著瞭解什麼事情。沒有這方面的背景資料,你可能m.hetubook.com.com沒辦法確定最基本的要點——高階管理人員本身的能力。即使是中型的公司,重要管理人員的數目也可能高達五人。第一或第二次拜訪時,通常不容易見到所有的人。硬要和所有的人見面,和某些人一談的時間可能相當短暫,沒辦法確定他們的相對能力。五人中往往有一二個人的能力遠比別人好或差。不靠「閒聊」獲得背景資料指引你,你可能因為見到的人不同,而對整個管理階層有過高或過低的評估。「閒聊」之後,你可能會有相當準確的瞭解,曉得誰特別強或特別弱,而能站在更好的地位,求見特定的人士,好對他有更深一層的認識,用以驗證「閒聊」得到的印象有否正確。
依我的意見,幾乎任何領域中,除非把事情做對有其價值,否則不值得去做那些事情。就選擇成長股這件事來說,適當的行動獲得的報酬很大,判斷不良遭到的懲罰也很大,所以不應只憑粗淺的知識去選成長股。投資人或理財專家如想選到適當的成長股,我相信他務必時時遵守的一個準則是:投資某支股票需要的所有知識中,除非至少先取得五十%,否則絕不要去拜訪任何公司的管理階層。不先做到這一點而冒然去見管理階層,那麼他所處的地位很危險,因為他對自己應知道的事情,瞭解甚少,和管理階層見面,能不能得到正確的答案,只能靠運氣。
我沒辦法保證只有我的方法可以找到賺錢的投資對象。我也不十分肯定它是最好的方法,但很明顯的,如果我認為其他的方法更好,就不會使用自己的方法。這些年來,我一直遵照以下將詳細說明的步驟;對我來說,這個方法不但管用,而且運作得很好。特別是在很重要的初步階段,有些人擁有較豐富的背景知識、較好的人際關係,或者更有能力變通使用這些方法,而取得更好的整體成果。
拜訪一家公司前,至少應先取得必要知識的一半,這件事所以重要,還有另一個原因。當紅行業中某些公司的傑出管理人員,必須騰出很多時間,應付投資業人士。公司股票價格的高低,在許多方面對他們很重要,所以重要管理人員通常會騰出時間接見這些訪客。但是我聽過很多公司相同的說法。他們不想以粗魯無禮的態度對待任何人,可是接見金融業訪客時,到底是派出重要的管理人員,還是不負行政決策的人員,主要取決於公司對訪客個人能力的評估,訪客所代表金融利益的多寡,並沒那麼要緊。更重要的是,公司提供資訊的意願高低——也就是,公司回答特定問題和討論重要事務時,願意談得多深入——幾乎完全取決於對每位訪客能力的評估。只是臨時順道來訪,根本沒做事前準備工作的訪客,還沒開始訪問,往往已獲兩好球,離三振出局不遠。
幾年前,我會很熱心地告訴你,我用了一種看起來簡潔有力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可惜這個方法是錯的。就我調查各公司的結果,特別是我管理的資金所熟悉的公司,我和很多相當能幹的企業高階主管、科學家關係良好,能和他們聊起別家公司的情形。我相信,這些消息非常靈通的人士提供的點子和線索,能給我很多值得調查的對象,而且可能有非常高比率的公司,具備我不斷尋找的傑出特質。www.hetubook.com.com
坦白說,如果我沒辦法得到想要的很多資訊,我會放棄研究調查,另找目標。投資要賺得大錢,你考慮的每項投資不需要都獲得某些答案。反之,你需要的是少數實際購買的股票得到許多正確的答案。由於這個原因,如果取得的背景資料太少,而且將來獲得大量背景資料的希望微乎其微,我相信最聰明的做法,是把這件事擱到一邊去,另找對象。
我要特別強調有三件事不能做。這個階段,我不找(我想,理由馬上會很清楚)公司任何管理人員。我不會花無數小時翻閱舊年報,並詳細研究資產負債表每年的微小變動。我不會找我認識的每位股票營業員,問他對這支股票的看法如何。但我會瀏覽資產負債表,確定資本結構和財務的整體狀況。如有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的公開說明書,我會仔細閱讀其中有關總營業額分項、競爭狀況、高階主管或其他大股東持有普通股的程度(通常這也能從代理投票說明書中獲得),以及所有的盈餘報表數字,從中瞭解折舊(或者耗竭)、利潤率、研究發展活動的深入程度,以及前幾年的營運活動中,某些異常或非經常性的成本。
現在,我做好準備,要真正上路了。我將儘可能利用前面說過的「閒聊」法。我認識的企業高階主管和科學家,當做原始的投資點子來源有美中不足之處,在這裡卻有難以估計的價值。我會試著去見(或在電話中聯絡)我認識的每一位重要顧客、供應商、競爭對手、以前的員工,或相關領域中的科學家,或者透過共同的朋友和他們接觸。但假使我認識的人還不夠多,或者朋友的朋友認識的人不夠多,沒辦法提供我需要的背景資料,我會怎麼做?
第一步該說的就這麼多。只要花幾個小時找人一談,通常是找傑出的投資專家,偶爾是找企業高階主管或科學家,我就能確定某家公司是不是有意思,並開始做研究調查。接下來我怎麼做?
以上所說,總結了我尋找成長股的方法。我開始著手研究調查的公司中,可能有五分之一來自業內朋友提供的線索,五分之四來自少數能力較強的投資專家。有關的決定做得很快,我必須迅速判斷哪些公司值得花時間做研究調查,哪些公司應置之不顧。接著簡短審視證券管理委員會公開說明書中的幾個要點,之後積極與人「閒聊」,不斷瞭解一家公司多接近我們的十五要點標準。這個過程中,我捨棄一家又一家可能的投資對象。有些被淘汰的公司是因為證據愈來愈多,顯示它們平凡無奇,有些則是因為我沒辦法取得足夠的證據,確定它們是好是壞。只有少數例子中,我得到很多有利的資料,才準備走到最後一步,也就是接觸管理階層。和管理階層見過面後,如果我發現先前的期望果然沒錯,而且他們提出的答案頭頭是道,消弭了我先前的疑慮,一種感覺便油然而生,相信先前的種種努力終有報償。
任何人如果即將著手尋找高成長證券,都會碰到這個問題:數十種行業中,數千支股票都有可能值得花很大的工夫去研究。除非你投入很多心血,否則無法確定到底哪些股票值得投資。不過即使只研究其中一部份,也沒人有那麼多時間。你如何選出其中一支或者很少的股票,騰出時間去研究?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