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向海派學習

作者:馮兩努
向海派學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章 向「海派」學習 何為「海派」與「海派」作風

第一章 向「海派」學習

何為「海派」與「海派」作風

他們發達的要訣,並不是甚麼秘密,只是一些大家也知道的道理,不過沒有人肯跟著去做罷了。簡單說,「言出必行」、「講求信用」、「守時」和「負責任」,都是成功的條件,但肯做的人卻不多。當生意人找夥伴,政治家找人合作,銀行家貸出金錢,他們所考慮的,多數是合作人的信譽。
在文化圈子中,有兩句話,一句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另一句是「文人多大話」。這兩句話,不用解釋,大家也會明白。
讀完中學的時候,包玉剛本想考大學,但他的父親卻說,適逢亂世,與其讀書,倒不如學一門實際的謀生技術。因此之故,包玉剛放棄了入大學的念頭,投考了一門新興的事業:保險業。
風氣是帶動的,最好的教育方式,是親眼去看,親耳去聽。當我們發覺別人的成功秘密,知道別人原來是付出過然後才成功的,自己便急起直追,就算自己不能成功,也盼望影響下一代,讓他們代自己出人頭地爭一口氣。上海人因為父老兄弟同鄉影響下,逐漸形成了一種做生意的風氣。
總結三人的經驗是,他們很明白人性m.hetubook.com.com,清楚知道如何去解決政治家的問題,當政治家的問題解決之後,他們的錢便賺個不盡了。
包玉剛做生意的手法,又是向誰學習的呢?在他想出做生意的方法之前,他肯定是首先經過研究和學習的。包玉剛在寧波長大,但他有十多年的時間是在上海的銀行界度過的。包玉剛雖然沒有向人透露他師承何人,但從他的言行看來,我相信他是深受故鄉的精神影響的。他故鄉的精神是寧波人的勤與儉。上海人的海派作風究竟是甚麼呢?
這個人是上海杭州大商家——胡雪巖。
胡應湘向包玉剛學習——這是包玉剛送給香港人的寶貴經驗和做生意的文化——我們做生意的,也大可以偷師借橋,向海派學習做生意。
年輕人時常抱怨家裏沒有大筆資金給他們發展的機會,其實人最大的資產,是個人的信譽,有了信譽之後,資本自然從四面八方湧來。父母的家財,頂多只是一條大水喉,而憑自己的信譽,卻可以獲得四面八方的支持,而這些支持可以大如洪水。有志氣的人,哪會這般笨,靠父和_圖_書母的支持而忽略了發展自己的本領和建立自己的信譽呢?
上海一帶的生意人,比較精明,做生意多成功,近百年來,更領導了整個中國工商業的發展。為甚麼他們成功呢?是否「海派」的商家比其他人聰明呢?(「海派」這個名詞,泛指上海附近各城市的商人,並不是單止上海這個地方。)
無獨有偶,另一位爵士鄧肇堅,也有同樣的遭遇。當年鄧肇堅讀完中學,本想考入香港大學,但他的父親鄧天福是一位錢莊老闆,也勸兒子說,如果要做生意,做「學師」比之讀大學更實際。終於,鄧肇堅放棄考大學,做了錢莊的「後生」。
向銀行伸手「租」錢,是天公地道合法的生意,但向貧苦大眾伸手要錢呢?卻要做一些不法勾當了,比如誘人嫖賭等墮落的事。發了達之後,幹不法勾當的人,多數會後悔,既然銀行有現成的錢「出租」,為何要做壞事籌錢呢?
胡雪巖做的生意很大,他是著名錢莊「阜康」的大老闆,有「胡財神」的外號。除了錢莊生意,他又經營典當生意、絲茶生意及藥店生意。
但如將這兩句話轉寫和_圖_書「天下『商場意念』一大抄」和「商人多大話」,這樣便要好好解釋一番了。
這三位成功人士的一個共同點,是讀書不多。但他們學習的精神,卻令讀書人也慚愧。不少讀書人有學歷,卻沒有學問,因為他們偏見多,不肯去問。「學問」乃從學問而來,要學和問結合了,才有成績的。那些迂腐的讀書人,好比閉關自守的人,只是抱著偏見在原地踏步,眼巴巴望著別人前進。
誰人向匯豐銀行借第一筆洋債做生意呢?
這個情形,正合乎了格言所說的:「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真正的學問,是踏出校門之後得回來的。
包玉剛最出色的地方,是向匯豐銀行借錢去發展自己的航運王國。匯豐銀行和中國商人的關係,源遠流長。匯豐銀行在同治三年在香港創立,第二年便在上海開了分行,第三年便借出第一筆貸款:白銀一百二十萬兩。這是一筆巨額貸款。
這些成功的人士,都沒有甚麼學歷。真正的學問,是從謀生成長的過程中得來的,學校能提供的,只是一些資料、技術給我們參考罷了。商場上日新月異,事物和*圖*書永遠也學不完的。因此之故,成功的商人,一邊工作一邊學習,他們的學習精神,比之讀書人,是不遑多讓的。一般來說,商人讀書少,但見過的世面,卻一點也不少。
要探求海派作風以及上海人做生意的手法,最好是讀一讀上海商人發達的經過,看看這些人物如何利用政治的力量,去促成自己的事業,看看本來一無所有的他們如何掙來他們做生意的本錢。
中國人說的聰明,是耳聰和目明,換句話說,聽得多和見得多的人,自然會變得聰明。上海人做生意比較聰明,原因是他們生活在商業貿易蓬勃的地方,做生意的朋友又比較多。鄰家的阿牛,本應是一名「鼻涕蟲」,但因為出外做了十年八年生意,便發了達。在這種環境影響之下,自命不凡的人,還不做生意嗎?
這本小書,向你提供一些一脈相承的上海商人奮鬥的經過。這些上海商人是胡雪巖、杜月笙和包玉剛三人。他們的手法是一樣的,都利用貸款去賺大錢。他們三人精於官商合作之道,也精於運用銀行累積的資金去開創自己的事業。
最初,胡雪巖也和一般生意人沒有分別,和*圖*書靠勞力創業,即是牛耕田一般,兩餐是沒有問題的,但要發大達,非要利用別人的錢不可。農夫的生財工具是田地牛隻,工人的生財工具是機器,商人的生財工具是銀行的錢。銀行的錢是「出租」的,如果生意人不向銀行「租」錢去發展,銀行的錢肯定會發霉。如何向銀行「租」錢暫用呢?首先,要付出利息作為租金,其次要有還錢的承諾,以及一個可行的好計劃。
胡雪巖早歲喪父,年紀輕輕便出外學師,讀書不多。杜月笙更是街童,不知父母為誰。包玉剛雖然出身富有,但當他開始航運生意的時候,他父親是極力反對的。
本港商人合和實業公司的老闆胡應湘先生,初闖出名堂時,最傑出的成就之一是興建了深圳的公路網,以及發電廠等。當世人佩服他有頭腦的時候,胡應湘先生說,自己的計劃,是向包玉剛爵士偷師的,他學會了向銀行借錢,擴大自己的生意。胡應湘最初的時候,只是腦中生出了念頭,他將計劃說出、寫出,使之變成具體的方案,然後憑著推銷員的本領,向銀行遊說,得到了經費上的支持,從而將腦袋一閃而過的計劃付諸實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