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蘇東坡外傳

作者:楊濤
蘇東坡外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十二

十二

神宗看了韓琦的奏摺,內心雖然有些動搖,但是經不住王安石的一再慫恿,要堅持到底,剷除阻力,接著又將司馬光降職,迫范鎮辭官。這時惱火了蘇東坡,上了一道奏摺,對王安石的「青苗法」展開了毫不留情的攻擊,奏摺中說:
意指新政已使黎民怨懟,失去人心,到了惶惶不可終日的地步。
韓琦三朝為相,雖已遭降職外放,不忍見「青苗法」為害百性,遂不計個人利害,接連上疏奏明實情,請皇帝廢止新法,不可榨取民脂民膏以充國庫,供皇帝窮兵黷武。

其意似在影射神宗專任王安石強行新政,將遭惡果;王安石立即發動御史謝景溫,對東坡展開攻擊,捏造許多流言,羅織東坡的過失,東坡終於被遠謫到杭州去做通判。
安石以為賢則賢,以為愚則愚;以為是則是,以為非則非。諂附安石者,謂之忠良;攻難安石者,謂之讒慝;臣之才識,固安石之所愚;臣之議論,固安石之所非,……伏望聖恩,裁處其罪……和*圖*書
「晉武平吳以獨斷而克;苻堅伐晉以獨斷而亡;齊桓專任管仲而明;燕噲專任子彘而敗,事同而功異,何也?」
……得人之道,在於知人,知人之法,在於責實。使君相有知人之明,朝廷有責實之政,則胥史皂隸未嘗無人,而況於學校貢舉乎?雖因今之法,臣以為有餘,使君相不知人,朝廷不責實,則公卿侍從常患無人,而況學校貢舉乎?……陛下視祖宗之世,貢舉之法與今為孰精?言語文章與今為孰優?所得人才與今為孰多?天下之士與今為孰辨?較此四者之長短,其議決矣,……
在論及為君之道,東坡闡明孟子所說「君權民授」之義,應獲得民眾的擁護,他說:

神宗熙寧二年,蘇東坡帶了新婚的妻子和弟弟同返京師,這一年正是王安石開始實行新政,掀起了王氏變法的政治風暴,也就是歷史上所謂「朋黨之爭」,蘇氏兄弟也被捲入這場長達八年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風暴之中。
蘇東坡的這篇奏摺,並沒有發生什麼作用。
神宗皇帝雖然敬重這些老臣,但是已深受王安石的蠱惑,渴望以實行新政而達成富國強兵,好強展能的萬丈雄心;所以也就不惜付出剷除一批批反對者的代價,一切聽任王安石的擺佈了。
正好不久之後,東坡在進士的策問考試命題中,更觸怒了王安石,他出的題目是:
元祐老臣以司馬光為首,反對新政,與王安石形同水火,不幸的是,他們一個個都敗退下來,削職的削職,罷官的罷官,有的下獄治罪,有的流放異域;主要原因是二十來歲的神宗皇帝,血氣方剛,雄心勃勃,一心要富國強兵,而王安石則決心要用他的一套新政達成神宗的理想,獲得了神宗的信任,他乃不惜排除一切障礙,雷厲風行,攪得人仰馬翻,天下大亂,民怨沸騰。
「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不患不明,不患不勤,不患不斷,但患求治太急,聽言太廣,進人太銳,願鎮以m.hetubook.com.com安靜,待物之來,然後應之。」
司馬光臨去還憤怒不已的向神宗陳奏:
如此一來,受害最烈的,還是善良無辜的百姓。
百姓足,君孰與不足?……臣不知陛下所謂富者,富民歟?抑富國歟?……今陛下使農民舉息而與商賈爭利,豈理也哉?而怪其不成乎?……夫陛下苟誠心乎為民,則雖或謗之而人不信;苟誠心乎為利,則雖自解釋而人不服。吏受賄枉法,人必謂之贓;非其有而取之,人必謂之盜。苟有其實,不敢辭其名。今青苗有二分之息,而不謂之放債取利可乎?……今天下以為利,陛下以為義。天下以為貪,陛下以為廉,不勝其紛紜也……今天下有心者怒,有口者謗,古之君臣,相與憂勤,以營一代之業者,似不如此……區區之忠,惟陛下察之,臣謹昧死。
但是,良知不容許他那樣做,正義感更不容許他沉默。當王安石又要廢除科舉,改變學制的時候,蘇東坡怒吼了,鼓起「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和_圖_書氣,和「寧為玉碎,不作瓦全」的決心,再上萬言書,以滔滔雄辯,對時政展開嚴厲的攻擊。他早已想過,即使因此而丟職罷宮,甚至下獄治罪,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了。
緊接著御史臺的孫覺、呂公著二人,又向神宗陳奏「青苗法」為害百姓,措詞激烈,遭到罷斥,所遺職位立即由王安石的心腹爪牙取代,在短短幾個月之內,大臣紛紛遭到罷黜,滿朝新貴,清一色都是王的鷹犬。

書曰:「予臨兆民,凜乎若朽索之御六馬」,言天下莫危於人主也,聚則為君民,散則為仇讎,聚散之間,不容毫釐,故天下歸往謂之王,人各有心謂之獨夫,由此觀之,人主之所悖者,人心而已。人心之於人主也,如木之有根,如燈之有膏,如魚之有水,如農之有田,如商賈之有財;木無根則槁,燈無膏則滅,魚無水則死,農無田則飢,商賈無財則貧,人主失人心則亡,此理之必然,不可逭之災也,其為可畏,從古已然……
元老重臣曾公https://www.hetubook.com.com亮、歐陽修、司馬光,眼看大勢已去,心灰意冷之下,相繼辭官,歸隱林泉去了。





蘇東坡如果是一個只圖顯貴,不計志節的小人,對王安石稍作攀附,即可青雲直上;如果他是一個只計個人安危,明哲保身的人,也可以順水推舟,上要不反對新政,便能平安無事。
這樣一來,蘇東坡自然成了王安石的眼中釘,必欲去之而後甘心。
神宗皇帝看了東坡的這篇奏摺之後,很快就傳旨召見,這給東坡很大的鼓舞,以為皇上終於重視他的意見;神宗稱讚他奏摺寫得很好,而且要他當面再對時政「指陳得失,無有所隱」。蘇東坡也就老實不客氣的說:
皇上聽罷悚然動容,雖然沒有使他立即降旨廢除新政,但是在神宗內心已發生了震撼作用,對新政有了懷疑。
東坡在這一次的萬言書中,力陳時弊,引經據典,暢所欲言,把滿腔憂國憂民的赤誠,及政治見解,君臣之義,興廢利害,毫無隱諱的都宣洩了出來,他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