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社會性動物

作者:伊里亞德.阿倫森
社會性動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一章 什麼是社會心理學 行為古怪的人不一定都是瘋子

第一章 什麼是社會心理學

行為古怪的人不一定都是瘋子


舉例說明可能更好些。讓我們想一想監獄的看守。他們是什麼樣的人呢?許多人可能認為,監獄的看守是粗暴、冷漠、不通人情的;一些人甚至認為他們是殘酷、專橫、虐待狂式的人。持這種觀點的人可能認為,有些人所以去當看守是因為當看守可以相對不受懲罰地實施殘酷行為。對監獄裏的犯人,又是怎樣描述的呢?是反叛型的還是馴服型的?無論我們頭腦中已有的具體形象如何,關鍵在於那裏已經有了形象——大多數人相信,犯人和看守在性格和個性方面與我們一般人相當不同。
社會心理學家研究影響人們行為的社會情境。有時,這些自然情境會對人們形成一種壓力,和_圖_書使他們以某種可被輕易地歸為變態的行為方式來行動。我們說的「人們」是指大多數人。依我看,把這些人歸為精神病患者並不能加深我們對人類行為的瞭解。更有用的是要努力瞭解造成這種行為的情境的性質與過程。
我以前的一名學生愛倫.伯斯.蔡德曾注意到,人們往往給過失者冠以諸如「瘋狂的」、「虐待狂的」或其他什麼名稱來解釋他們的令人不愉快的行為,從而把他們從「好」人中排除出去。這樣一來就可以不必為其行為煩惱了,因為它和好人無關。在伯斯.蔡德看來,這種想法的危險性在於,它容易使我們對產生不愉快行為的情境壓力無動於衷,而且會hetubook.com.com導致我們用一種極其簡單的方法來解決社會問題,例如用一套測驗診斷誰是騙子、誰是虐待狂、誰是貪污犯和瘋子。這樣,社會活動就簡化為:把這些人辨別出來並把他們送入適當的機構。當然,我並不是說精神病人不存在,也不是說不應當把精神病人送進醫院,更不是說面對同樣強大的社會壓力,每個人都會做出絕對一樣的瘋狂反應來。再強調一下,我所說的是,一些情境變因會使許多「正常」人以極不適當的方式來行動。努力瞭解這些產生不良行為的變因和過程才是至關重要的。
讓我們看一個例子:那個俄亥俄州的中學教師認為,四名肯特州立大學學生的死是罪和_圖_書有應得的。我想,有這種看法的絕不只她一人。雖然所有持這種看法的人都可能患有精神病,但我嚴肅地懷疑這一點,也懷疑把他們這樣歸類是否能提高我們對這一現象的理解。同樣,在肯特慘案發生以後,謠言說那死去的姑娘已有身孕——於是她們的死便成了一件好事——而且,她們都很骯髒,身上長滿了蝨子,以至驗屍時太平間的看守都覺得噁心了。
當然,這些謠言都是假的。但依照詹姆斯.米切納的觀點,這些謠言會像野火一樣傳播開來。難道所有相信和傳播這些謠言的人都是瘋子?在本書的後一部分我們要考察產生這種行為的過程——在適當的社會心理條件下,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和_圖_書受到這種過程的影響。
行為古怪的人並不一定都是瘋子。
到了第六天末,我們不得不關閉這所模擬監獄了,因為所見情景令人害怕。對我們或大多數被試驗人來說,已經不能確定出他們在什麼時候結束了自我而開始進入了角色。大多數被試驗人確實成了「犯人」或「看守」,已不能分清自我和所扮演的角色。其行為、思想和情感各方面都有顯著的變化。不到一週,關押監禁的經驗就(暫時地)抹殺了一生的學習。人的價值觀瓦解了,自我概念面臨挑戰。人類本性中病態的、最醜陋、最惡劣的方面顯露出來了。我們所以感到恐懼,是因為看到了有些年輕人(「看守」)把另一些年輕人(「犯人」當作最可惡的動物看待,以對別人施加殘暴為樂。另一些年輕人(「犯人」)變成了奴隸般的、失去人性的機器人,他們所想的只是逃跑、倖存及對看守的加倍痛恨。和圖書
這就把我們引向了阿倫森的第一個定律:
這可能是正確的,但請你不要十分肯定。在一個戲劇性的研究中,菲力浦.齊姆巴多在斯坦福大學心理系的地下室裏建立了一個模擬監獄。他把一組心智正常、發育成熟、情緒穩定、知識豐富的年輕人帶進這所「監獄」,扔一塊硬幣,按正反面決定出一半人當犯人,另一半人當看守。他們就這樣生活了六天。結果如何呢?讓我們看看齊姆巴多的描述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