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完美的和諧:動物與人的親密關係

作者:羅傑・卡拉斯
完美的和諧:動物與人的親密關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十 駱駝科

十 駱駝科

雙峰駱駝第一次真正被人類畜養的地點,極可能無法得知。由於可能的地點很多,而且分散得很遠,因而難以找出確實的地點。養馴駱駝實在是個好主意,所以一旦有人養馴了駱駝,這股風潮就像狂風一般襲捲了所有適合駱駝生長、且經由陸路可到達的地方。游牧民族或半游牧民族可能與這兩種駱駝的畜養有關,但他們的歷史,就像是他們在無月的夜裡橫越遠山的遙遠車隊,既模糊又難以辨識。我們似乎聽到了人語和木鈴的叮咚聲,但卻不確定是否真的聽見了。
更新世最後一次多雨期極為潮濕,而且在近東和南地中海地區的地下水水位大概也是空前最高的。然而,最後一次後冰河時期(大約從一萬年前開始)則是非常乾燥,隨之而來的就是一場農業浩劫。由於缺乏土地使用的知識,以及企圖擁有世界上所有的山羊和綿羊,當地剛出道的農人和牧人因而將自己置於萬劫不復的地步。當他們的家畜蹂躪了某地,當地就再也長不出任何東西了。對於大多數較高等的生命體而言,山羊可謂是終結者。只要是牠到過的地方,那裡就什麼東西都不會留下來了,只有駱駝算是個例外。駱駝是人類所使用的動物當中,唯一能夠比山羊略勝一籌的動物,牠能以最差的草料為食,即使沒有水也能帶領人類進行長途跋涉。有了駱駝,人類便能夠在綠洲和水源之間平安順利地旅行了。
在祕魯共有兩種不同的羊駝:華卡亞(Huacaya)和蘇利(suri),不過這兩種都屬於同一個種。雖然兩者的毛料品質都很好,不過蘇利的毛較長,且較受人喜愛。駱馬共可分為多少不同的種類〔如卡拉(ccara)和拉奴達(lanuda)等〕,尚無法確定,但通常是以各地的喜好作為分類基準,目前有關究竟有多少種有效變異的研究正進行中。另外,華利佐(huarizo)是羊駝和駱馬的雜交品種,巴可維古那(pacovicuña)則是羊駝與瘦駝的雜交子代,但這兩種雜交品種在經濟方面的表現都不是很出色。

畜養過程

有趣的是,曾經有說法指出,在東半球完成畜養的過程後很久,美洲大陸才展開畜養,其原因可能是來自東方的探訪者,將畜養的觀念傳至美洲西部海岸低地的祕魯,於是這個概念在當地流行了起來,又流傳到高地,畜養的概念也就這麼繼續發展下去。然而,在我們對最早的海洋旅行有更深的認識之後,我們才能討論究竟贊成或反對這種論點。同時,我們似乎也沒有好理由能否認祕魯以及她的印加族人在這方面的貢獻。
駱駝科動物對人類歷史所造成的影響,絕大部分是由地理上的偶發因素所決定的。在中東和亞洲,單峰駱駝和雙峰駱駝這兩種東半球的駱駝的影響力無遠弗屆;遍及四方數千哩,所造成的文化交流的程度是極可觀的,且這項交流在物質與知識兩方面的豐碩成就,更永遠地改變了文明的歷程。不論駱駝將人類及其貨物和概念帶往何處,當地隨之呈現一番新的天地,即使科技已使人類能建立定期的航海路線後,依然如此。
有趣的是,單峰駱駝的胎兒具和*圖*書有雙峰,其中一個在出生前會在母體中被吸收。這不禁使我們猜測,單峰駱駝只是原始的野生雙峰駱駝較馴良的一種類型,而且應將其視為一個亞種,甚或只是因地理不同而產生的變異罷了。在土耳其,駱駝的雜交品種經常產生。牠們通常只有單峰,但體格比單峰駱駝略重些。
在印度的古老傳說中,一個企圖非禮美少女的男子,後來被變成一頭醜陋的駱駝以示懲罰。印度人的迷信認為,將駱駝骨埋在門檻下,鬼就無法進到房子裡。在北美洲,駱駝科動物在人類抵達之前就已滅亡;據說駱駝是某些人所設計出來的一種馬。

南美洲

最初的關聯

雙峰駱駝的歷史更模糊不清。牠們無疑是種活動範圍非常廣的野生動物。有關雙峰駱駝與人類共處的最早描述,可回溯至四至五千年前。由於骨骼的可信度不夠,藝術性的描繪反而提供了更多的線索。
我們必須走過乾旱的地區或真正的沙漠中,才能了解駱駝原先對人類具有何等的意義。光用「難以通行」實在不足以描述這片土地。在很多地方,道路幾乎完全派不上用場:流動的沙不斷在整個大地上形成一列列山丘,將其稱為「走動」的沙丘,實在是非常貼切的描述。白天的炙熱、夜晚的酷寒、腳下流動的沙河、不確定的水源,以及綠洲之間的距離,若是沒有駱駝的速度、耐力和馱負物品,人類根本無法在此存活。在沙漠中,有無駱駝的生活,是兩種不同層次的現實;擁有駱駝的益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沒有駱駝的人,其地位一定沒多久就會下降。
從阿拉伯半島到蒙古,以及南美洲的南部和西南部的廣大地區,都曾發現野生的駱駝科動物。北美洲在更新世或更早之前曾有駱駝科動物的蹤跡,但如今只剩化石供人憑弔。人類出現於地球之前,駱駝科動物遍布於世界上許多地區。南阿根廷的原駝祖先,以及內蒙古雙峰駱駝的祖先,都曾經抵達地球的中間地帶。
南美洲現存的四種駱駝科動物是原駝、駱馬、羊駝和瘦駝,其中瘦駝和原駝都被認為是野生動物。從印加帝國當權的時代開始,人類就常包圍野生瘦駝,並修剪牠們品質極佳的毛料,再將牠們放回野外。由於早期人類並未嘗試控制牠們的育種,所以也未馴養牠們。後來,耶穌會會員曾嘗試為牠們育種,但未成功就遭逐出祕魯。最近又有一些人致力於這項工作,或許我們可以預測,瘦駝將會是人類下一個馴養的動物(或許麋鹿是牠的競爭對手),如此一來,瘦駝優良的毛料將可供應奢侈品市場的需要。
雙峰駱駝形成的團體有許多種,有的是單身族群,有的全部由成年母駝與新生兒組成,也有由一隻公駝帶著母駝與二歲以下的幼駝形成的混合團體。由於駱駝的壽命可達五十歲,因此牠們有充足的時間可以學習所有的生存技巧。一隻有智謀的老公駝,懂得所有能使牠的母駝和後代免於傷害的方法。在開闊的地方,想潛近這些團體是很難的,除非駝隊來到青草茂盛或多灌叢的平地,否則即使利用火攻也很難驅趕牠們,更何況沙漠和其他乾燥和*圖*書地區的焚燒效果並不好。
如果人們的確在水源附近利用水誘捕了駱駝,那麼這些駱駝繁衍的地方,其實人類幾乎無法單靠自己的力量就能抵達。人類可能比駱駝早定居在沙漠附近,但絕不是住在沙漠裡面。
雙峰駱駝的生產期在三月中至四月底之間,其懷孕期非常漫長,可達四百四十天之久。單峰駱駝則在二月至五月初之間的任何時間生產。小駱駝出生幾天之後就可以站立,而且也能跑步,人類若想偷襲,機會只有一丁點。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有一個山谷之類的地方供懷孕母駝前來生產,那麼在分娩之前、分娩期間以及分娩完畢時,牠們可能有些易被攻擊的弱點。不過,光依賴偷襲駱駝不足以維繫人類一整年的活動所需;這種方法所耗費的能量遠比獲得的多,所以不是可行之道。人類必須想出獲益比損失多、有助人類生存的辦法。
駱駝是動作非常敏捷的動物,精力無窮,比人類更具活力。對一個步行的獵人而言(在火藥發明的數千年前),駱駝實在是極難捕捉的獵物;牠們不但嗅覺敏銳,而且像許多奔馳於廣闊平地上的動物一樣,牠們的視力也是極好的。此外,牠們總是成群結隊,換言之,團隊中的每頭動物有許多眼睛、耳朵和鼻子同時進行著防禦工作。
駱馬的體型不大,也不是很強壯,牠的最大載重量大約只有一百磅(約四十五.四公斤)左右,因此由駱馬載貨的商隊通常很大,且由一、二個牧人負責控制好幾十隻的駱馬,不過這種情形或許打從人類開始利用動物來載運貨物時就開始了。單單一、二個男人或許加上一、二個小男孩,如何管理這麼多頭動物呢?答案只有一個字:「狗」。人類從寒冷的戶外將駱馬帶進自己的生活並加以飼養,大約是在八千到一萬年以前,當時,狗已經是家畜了。不過,沒有任何南美洲的家牧羊犬是源自於當地的犬科動物。印加人的狗絕不是由鬃狼演變而來的;那麼,是否可能是那些橫渡太平洋的旅人帶來的?而如果北美洲是一個人類畜養犬科動物的獨立發生地點,那麼,石器時代的美洲人又是如何經由海路或陸路來到祕魯的呢?他們應該不可能曾這麼做;那些旅人應該來自比北美洲更遠的地方,而且是以我們並不完全了解的複雜方式遠渡重洋的。
起先,駱駝是一種提供人類肉類、皮革、骨骼與毛料的野生獵物。當然,不可能從來都沒有人想過要將野生駱駝當作馱獸,但更可能的情況應該是,某些人曾將幼駝帶回家飼養,打算日後屠宰牠們,結果年輕的「牛仔」因為好玩而跳上駝背騎乘,因而產生了這個概念。由於這個概念,商隊出現了,人類終於能夠前往過去無法到達的地方,同時,因為駱駝商隊能夠蜿蜒走過各個大陸和次大陸,人類也能交易貨物或交換想法。有了駱駝運送一批批的貨品和乘客,樹脂、松香等重要物品的貿易才得以擴展,而香料貿易也仰賴駱駝商隊的傳輸。靠著駱駝,游牧民族擁有了經濟和政治權力,這些是他們在其他部落定居後便不曾擁有的權力。
駱駝為我們拉曳馬車和貨車、從井裡汲水、拖犁、打麥,也提供輾磨亞https://m.hetubook•com.com麻子取油、操作灌溉設備所需的力量;其他馱獸在能發展農業的地方為了改善農叢所做的一切工作,駱駝全都做了。

形象

駱駝有一個弱點似乎與水有關。雖然牠們可以靠著沙漠植物和略含鹹味的水(甚至是鹽水)生活好幾個月,但是牠們終究得到河邊飲水。即使在駱駝徘徊出現的地方可供製造陷阱的木材極少(至今依然如此),而人類本身也需要木材作為燃料,但他們依然可以用木材製成陷阱,設置在野生駱駝喝水的地點。總之,大約在西元前數千年前,游牧民族就已經知道以水作為誘餌誘捕駱駝,控制牠們並發掘牠們的潛能。站在人類的需求來看,這是向前跨出的一大步。
如果這樣的論點是一種過於嚴厲的審判,那麼它也是歷史的審判。值得玩味的是,如果美洲大陸的駱駝科動物和東半球的駱駝科動物一樣,能將這幾個孤立的高度文化成就外傳,並使這些一樣燦爛的文化彼此交流,會產生什麼不同的結果呢?而如果西半球能免於遭受遠渡重洋而來的無情衝擊,其結果又是如何?另一個更諷刺的事實是,雖然駱駝依舊在某些地方極具重要性,但若從世界性的宏觀來看,商隊篷車卻已被噴射客機所取代了。儘管如此,飼養駱駝的人數卻仍是有增無減,而飛機所需要的燃料,就躺在數千年來駱駝旅經的沙地下,那一大片浩瀚的原油油海中。
雙峰駱駝是一種原本分布於前蘇聯中亞地區至內蒙古之間的野生動物。不過,目前在野外所發現的雙峰駱駝,可能和單峰駱駝一樣,都只是逃逸的駱駝。據說曾有人發現過二十頭以上的駱駝聚集而成的真正野生族群。有人認為,在遙遠的戈壁沙漠附近的山麓地帶,大約仍有三百頭真正的野生雙峰駱駝,但無人能證實。事實上,除了南美洲的瘦駝和原駝外,世界上可能已經沒有真正的野生駱駝了。

價值

傳統上,中東的駱駝一直被描繪成兩種相互衝突的形象:一方面,牠一直是這個世界上卑微的象徵,堅忍地承受著加諸身上的重擔,顯現一種沉靜的高尚氣質;但在另一方面,至少單峰駱駝曾被當作淫|亂好色的象徵。色欲和暴躁的脾氣,都是駱駝向來給人的聯想。就脾氣這個主題而言,貝莉兒.羅蘭德(Beryl Rowland)在她的《有表情的動物:動物的象徵意義指引》一書中曾引述:「駱駝在上坡時詛咒牠的父母,下坡時則詛咒造物者。」
有一段時間,一般都認為駱馬是原駝的後代,羊駝是瘦駝的子孫。然而,目前一般並日遍認同的說法是,駱馬和羊駝這兩種家畜的祖先都是原駝,駱馬演化長成有粗毛的載貨動物,而較小的羊駝則擁有優良的毛料,但不夠強壯,無法成為出色的馱獸。
人們對駱駝有些負面看法,在那些人們善於運用牛、馬和驢的地方,這類的負面觀念,已使駱駝成為人們次要的選擇。駱駝身上的味道不佳,即使是喜愛牠們的人也有同感。公駝不僅喧鬧且具有危險性(一頭結實的雙峰公駝幾乎可重達四分之三噸);牠們不特別聰明,也不太敏感,脾氣不好又www.hetubook•com•com難以訓練,此外,繁殖速度也慢。在四、五歲之前,幼駝沒有什麼實際用途。除非是真的非常乾燥的地區,否則駱駝很容易感染某些疾病,有一種由昆蟲傳染的致命疾病是惡性貧血,另外還有炭疽、狂犬病,以及一種具高度傳染性的駱駝痘。駱駝不是一種容易飼養或特別討人喜愛的動物,有時候,牠們在密集圈飼狀態下與其他動物不易相處,不過,由於牠們能做其他馱獸無法完成的工作,這點就足以令牠們成為文化和文明的構築者,以及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家畜之一。
——難以駕馭的好幫手
關於駱駝畜養的發生地點,至今依然是個謎。單峰駱駝的畜養可能發源於阿拉伯中部或南部,事實上,可能只發生在兩地之一,發生的時間可能是三到四千年以前。由於畜養的和野生的單峰駱駝並沒有太顯著的差異,因此很難從遺骸加以區分,這一點和其他的家畜不同。單峰駱駝被人類畜養後,牠們很快就西傳至尼羅河河谷,並橫越北非,又向東及向南散播至印度,向北傳至巴勒斯坦、敘利亞、伊朗、伊拉克及土耳其,再由此地向外擴展。在古希臘和羅馬時代,單峰駱駝曾出現於歐洲,不過數量不多,最後,則大量地出現於歐亞大陸。
反觀南美洲,駱馬和羊駝東受制於難以穿越的亞馬遜雨林,西向面臨浩瀚的太平洋,因此牠們的發展極受限制,也因此,印加文化的光輝從未曾與馬雅或阿茲特克世界接觸,更別提其他更遙遠的文化了。此外,由於文化孤立的關係,這些文化都十分脆弱,即使與外界最輕微的接觸都不堪一擊,於是,這些人尚未有機會發展免疫能力,疾病和寄生蟲便將他們全部毀滅。最後,倖存者成為其他文化的俘虜,而他們曾有過的侷促的、僅能因應自己需求的最偉大的成就,也隨著他們的消失而頹圮,直到數世紀之後,才再度出現,並成為觀光勝地。
在祕魯,駱馬和瘦駝被尊為高山地區的神聖動物。在傳說中,駱馬出現的場景經常是混雜於只在夜間馳騁的車隊中,隨著車隊將地球上的寶藏從一處移到另一處。在某些傳說中,牠們由一位駱馬放牧者帶領,但在另一些傳說裡,駱馬獨自進行神明派的工作,沒有任何人類的干涉或引導。在安地斯山區的傳說中,獵殺或傷害駱馬的人都有悲慘的下場。
雖然駱駝沒有所謂的品種,但是在印度至少辨別出些類型,如山丘駱駝和平地駱駝,而平地駱駝則又可分為河流的變種和沙漠的變種。河流型(牠既稱不上種,也不算是亞種)強壯且較遲緩,是理想的載貨用動物;沙漠駱駝則評價最高,倒像是純種馬,牠是行動最快的駱駝,而且體力充沛。在印度和其他地方,駱駝的主要用途是作為馱獸,其次是乳用和毛用動物,最後才用來提供皮革和肉類。在許多地區,只有舉行儀式成分濃厚的活動時才會屠宰駱駝。在中國,人們對雙峰駱駝的認識雖然比單峰駱駝早了數千年,但當地目前兩種駱駝都使用。
人類對駱駝科動物造成了兩種似乎對立的影響。其一是,原始的野生型全都消失了。由於人類的獵捕,或和圖書因為棲地遭到人類及其日增的家畜所篡奪,野生駱駝科動物的分布範圍日漸縮小。第二種影響正好與此相反。駱駝已被帶到某些即使在牠們全盛時期也不曾分布的地方。現在駱駝已深入非洲,且橫越非洲大陸北部抵達大西洋岸,而在澳洲、歐洲、亞洲也有駱駝的蹤跡,北美洲的駱馬數目也逐漸增加;這些駱駝正以某種方式,滿足人類在現實與想像兩方面不同的需要。
直到大約兩千年前,阿拉伯地區的單峰駱駝依然是野生動物,不過現在當地的駱駝全部都已是家畜了,牠們的後代則處於半畜養或半野化的狀態。在肯亞的某些地區,經常可以看到駱駝在路旁空地上吃東西,牠們或許和家畜混雜在一起,有時則和有蹄類野生動物混雜在一塊兒。乍看牠們時,可能會以為牠們是野生的,但進一步觀察,就會發現韁繩、頸鈴、經過裝飾的項圈或其他人類畜養的痕跡。除了少數歷經多世代逃逸在外的駱駝外,一般相信世上已沒有任何所謂的野生單峰駱駝了。如此一來,所謂的「野生的」和「野化的」等詞,就只具有語意學而非動物學的意義了,而這種情形大約從基督誕生後就開始了。
西元前五百年至一千年之間的某個時候,北阿拉伯人發明了駱駝鞍座,大幅提昇了駱駝載貨及載人的效率。在很短的時間內,駱駝對城市居民與游牧民族都一樣重要。除了在貿易上扮演的角色外,駱駝也是戰爭的必需品,牠們激發了人們探險和征服的慾望,牠們象徵重要的財富和地位,更促進了東西文化交流,在過去數世紀中,這是人類藉由海路才能完成的。「沙漠之舟」並不是文字遊戲而已,那正是駱駝過去與現在一直扮演的角色。駱駝的畜養和使用,可說是人類具創造力的文化中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駱駝科真正發源地在北美洲。起先,牠們的大小和野兔差不多(始新世),後來體型則和綿羊相當(漸新世)。到了更新世,牠們的體型就很大了,比牠們的後代大多了。在冰河時期,牠們似乎向西移動,經由陸橋橫越了當時較狹窄的白令海峽。有些駱駝科後代往下來到南美洲,在當地發展出另一種演化過程。之後,也許受氣候等因素影響,北美洲的駱駝、早期的馬、無數地面樹懶、可怕的狼及劍齒虎等動物都滅絕了。
一般相信,駱馬和羊駝這兩種真正的家畜,是原駝經人養馴之後的後代。駱馬是西半球唯一由原住民養馴當地原產的駱馬祖先而產生的馱獸;羊駝則不用來擔任馱獸,牠提供毛料和肉類,所生產的毛料是所有天然纖維中最細緻的毛料之一,其肉質嚐起來介於豬肉和羊肉之間,品質極為優良。由於作者將羊駝當作寵物來飼養,所以一想到牠被當成食物,心裡就感到不舒服。至於駱馬,有時候也會被人當成食物。
所有的證據均顯示,祕魯就是人類畜養原駝的地點,其時間可能是在三至四千年前。目前有關這段畜養過程的完成,已有線索可循。人們沿著石牆打造的窄道將野生瘦駝一路趕進畜欄裡,在那裡剪毛之後再將牠們釋放。人類可能也是以這種方法管理原駝,只不過沒有釋放牠們,並因而培育出駱馬和羊駝。

駱駝科動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