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作者:白崇禧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編 統一廣西與北伐 十、西征

第二編 統一廣西與北伐

十、西征

革命軍於十五年七月九日在廣州誓師北伐,因有三民主義之號召,蔣總司令之領導,所以民眾傾心,三軍用命;當時義旗所指,有如拉朽摧枯。七月十一日進駐長沙,安定湖南(實際上誓師之前,革命軍已經開始支援湖南唐生智部隊)。九月一日圍攻武昌,六日佔領漢陽,七日克漢口,十月十日下武昌,直趨武勝關,湖北因而底定。十一月七日佔南昌,十二月九日入福州。這不過是半年內之事。十六年二月十八日攻佔杭州,三月廿二日佔領上海,廿三日克復南京。所以出師以來未及一年,平定兩湖、閩、磧、皖、浙、以及江蘇局部,其進展之速度不可謂不驚人。龍潭戰役之後,革命軍本可乘勝逐北,西聯馮玉祥,北聯閻錫山,會師北平,討伐張作霖,平東北,如此北伐大業一定可以提前完成。不幸在此期間,唐生智叛變,革命軍遂不得不分兵西征。
一、用全力打通河南,與奉張連絡再行反攻;
在此以前,各部隊已開始行動,一月十二日第四路之四十四軍在烏口附近;第六軍於新店鎮羊樓司附近;第十三軍於羊樓司大河坪市附近;第三路之第七軍、第十九軍於通城附近,全部集中完畢,向月標前進。海軍也砲擊岳州,空軍出動擔任偵察任務,前線之敵人因士氣不振,於一月十七日放棄城陵磯、岳州向汨羅江潰退。
西征是北伐期間不幸之事,是革命陣營受共黨之挑撥而自行分裂之結果。西征之前,自北伐誓師以至龍潭之役,革命軍之進展異常神速,兩廣、湘、贛、閩、江、浙、皖等省都在短期內為革命軍所佔領。我記出下列革命軍發展之幾個重要日期,以證明革命軍發展之迅速。
龍潭戰役之後,一般情況如下:唐部在皖北,張發奎之第二方面軍回廣東,馮玉祥與奉軍及直魯軍在豫皖邊界相持,閻錫山觀望未定。中央為收戰後追擊效果,剷除心腹之患,一面令何敬之將軍統率第一路軍二次渡江北伐,一面決定下討伐令西征唐生智。西征軍的戰鬥序列如左:
以上所說全是陸軍之行動,但是在西征戰役中,海空軍之幫助很大。海軍雖是江防艦隊,船隻不多,然而力量很大:一可以掩護登陸,二可以截擊敵人渡江,沿江擾亂敵人之陣線。海軍之行動經常較陸軍為先,每當陸軍出擊敵人之前,海軍或繞至敵後破壞敵方之補給線,或敵前摧毀敵方之陣地。因為我們之無線電不靈,有線電架設不容易,海軍常擔任通訊工作。如佔領安慶後我們特在安慶留軍艦一艘以作傳達命令之用。此外,海軍輸送糧餉軍械之功也不小,如果沒有海軍之協助,唐生智之海軍力量雖然不大(如決川號等),對我方軍事將是一威脅。
我到漢口後,深感第三路是西征軍之https://m.hetubook.com.com主力,不應陷在長江兩岸敵人力量薄弱之地,即與程總指揮商定變更部署,以第三路軍使用於通城、平江方面,進攻金井、長沙。這項部署的改變,與以後之軍事發展有密切之關係。
西征之軍事大抵可以分二階段:進攻武漢,肅清湖北由程、李兩位總指揮負責;底定三湘則由我負責。我當時仍然是二路軍之總指揮。唐軍退回湖南後,李品仙、何鍵、劉興曾聯名打電報至漢口,要求和平解決,並派代表至漢口商談。正當和平有望之際,不幸十一月十七日廣州發生張黃事變。李、何等人以為中央又多一敵人,兵力一定分散;而第八軍因亟於解決內部問題,又撒回指向永州、衡陽之部隊;加以黨內左派人士如汪精衛之煽動,於是認為有機可乘,改變求和之初衷,暗中積極部署。中央見此非用軍事解決不可,不然終成肘腋之患。十七年一月初,我奉軍委會之命至漢口主持征湘計劃。當時,敵人之力量計李品仙、何鍵、劉興、廖磊、熊震、周榮光、羅震等部約三十三團,駐在湘鄂邊境之岳州、湘西一帶,歸李品仙指揮。其餘門炳岳、危宿鍾、何宣、戴斗垣、周斕、陳漢章等部約十七團駐在常德一帶由葉琪指揮,有採取中立態度之模樣。敵人之主力位於平江附近,一部沿汨羅江南岸配置;左翼依托於洞庭湖,其計劃是等我軍進至相當地點後,即由右翼轉取攻勢以壓迫我軍至汨羅江畔,會合原駐防於汨羅江岸之力量夾擊我軍。
十七年一月十五日,我方正面各軍開始攻擊岳州;二十一日全線實行總攻擊。我軍之主力由通城出平江,壓迫敵軍於汨羅江畔,意圖一鼓殲滅敵人。
西征時,還有幾件事值得一提:
這一仗之後,李品仙等之部隊紛紛往湘西逃去。湘西李樂之部隊雖向常德而來,但是毫無戰鬥意志。我們在長沙按照追擊計劃進行,我由湘潭至寶慶。當時蔣總司令已復職(十七年一月五日),連續打電報給我,要我儘快結束西征率兵北上參加北伐。是時,馮玉祥與閻錫山在平漢平綏線與奉軍對峙,奉軍因閻之態度不明,恐其騷擾後路,不敢長驅直入。閻一面受奉軍強大力量之壓迫;一面因馮玉祥撤退,右翼完全暴露,再三向蔣總司令請援,說是他有四百門以上之重炮在平型關、娘子關以外,如不及早援助,將會全部損失,所以蔣總司令一再催我北上,甚至指示不如果部隊不及運輸,要我先至北方,安定軍心。馮閻的代表,也紛紛南來望我早日成行。我於是派張參議震歐為代表,由寶慶至漵浦追蹤李品仙,盼他們就地停止逃逸,接受收編,即日結束戰爭。打了勝仗而向敵人請和,這是北伐戰史中一大笑話和圖書,但是實際情形非如此不可。因我與李品仙、廖磊、葉琪等人因是同學同鄉一見如故,而且彼此之間本來無所芥蒂,只是在唐生智之指揮下不得不作戰耳。李等欣然接受我們之意見,分別改編為三個軍(李品仙是第八軍,葉琪是十二軍,廖磊是三十六軍)由百餘列車裝載,浩浩蕩蕩經粵漢路轉平漢路北上。我遂遵照蔣總司令之意旨,先行北上。
稍後,程總指揮到達岳州,我也到了通城準備指揮全線於廿一日拂曉攻擊,不意廿日晚右翼葉開鑫之四十四軍忽然叛變,由黃沙街向左翼第六軍之側背猛烈襲擊。第六軍難不及防,損失很大,而對面之敵人廖磊,與劉興之部隊又乘機渡至北岸,情況十分危急。此時程總指揮已退回武昌,他打電報給我,說是第六軍損失慘重,要我退守蒲(圻)通(城)再圖挽救。但是當時之情形:葉開鑫已叛變,敵人廖磊、劉興之部隊已開始渡江,而我們之計劃是廿一日拂曉才發動總攻擊。如果遵照程總指揮之命令退卻,可能全面潰退,觀望之友軍將變為敵人。所幸第三路軍因部署變動,第七、十九兩軍被調至汨羅江北岸,未受四十四軍叛變之波及,我乃召集夏威、胡宗鐸二位軍長,告以程總指揮之意思,並表示我決心繼續渡江。第十四軍軍長陳嘉佑因與第六軍為鄰,所以也知道程給我之退卻電報,我原是不想讓他知道的,我回電給程,請他堅守武漢,其他地區必要時,任其放棄,而我將照原計劃而行。廿一日拂曉,第七、十九兩軍由泊羅河涉水渡江成功。我軍渡江時,與李品仙之部隊相遇在江邊發生激戰,李部大敗。第七軍乘勝逐北至金井(李之總部所在地)、長沙。李部既敗,劉興、廖磊已渡至江北之部隊也被我軍切斷,缺乏後援而失敗。這一仗無戰術可言,主要是我有決心,與三軍用命。戰爭是瞬息萬變的事,往往勝負便決定在轉瞬一念之間。昔桂永清任駐德武官時,因仰慕興登堡之參謀長魯敦道夫之名,多方托人介紹,望能趨前求教。後如願以償,桂請教為將之道,魯敦道夫沉吟片刻答道:「決心!」桂再問是否尚有其他,魯不答而言其他。後來桂奉召回國,因嫌魯敦道夫解釋為將之道過於簡約,臨行請求再晤見一次,魯仍然答覆為將之道「決心」二字而已。這是桂回國後親自告訴我的。我想西征之所以勝利,「決心」二字最為重要。
(二)以第四路軍沿武長鐵路兩側前進,集中蒲圻崇陽,由羊樓司、通城截斷長岳,進攻湘陰、長沙;
三、個人下野,保存實力以便將來再起。
龍潭戰役爆發時,唐生智派何鍵率第三十五軍主力盤據安慶,一部分駐合肥、和縣;三十六軍軍長劉興率主力盤據蕪湖附近,一部進至hetubook.com•com大通,唐軍每至一地則撒換當地之行政首長,安置自己之心腹。當時唐發表何鍵為安徽省主席,劉興為江蘇省主席。我們為了避免腹背兩面作戰,儘量不與唐部發生衝突。
第二件,西征軍勝利後,我回到長沙,正準備收編部隊北上,六弟崇祐承湖北省財政廳廳長張難先發表他為武漢統稅局局長,我事前毫不知悉,他就職後寫信告訴我。當時我聽說很多親友因六弟就了新職,紛紛由桂林趕到武漢謀職。我很擔憂,因為第一點,六弟自三歲時過繼給志業公說叔,我的兌嬸係肺癆病,他從小染上肺疾,他曾在桂林師範學校畢業,黃紹竑當廣西省主席時委他做過廣西梧州中關統稅局長,但是病一直未痊癒。武漢稅務局業務繁重,他的身體一定難以支持。第二點,武漢稅務局的業務很廣,又是富有的機構,親友到武漢求職,他不能不安置,如果有了差池,不但他免不了受牽連,就是我也免不了受人評論。我自從參加北伐,每到一處,絕不安插私人,譬如佔領上海偌大的地方,我未利用一個人做財務或經濟職務。我為人如此,當然不願因胞弟受累,也不願見他受累。所以我一面寫信給張難先謝謝他栽培六弟之盛意,說明六弟身體很差,望他另選賢能;一面寫信給崇祐,望他至廬山休息,我願負擔一切費用,結果他去上海休養,未及一年便在上海病故。
後來根據探報,得知敵人之部署是以李品仙之第八軍,及獨立第一師位置於白雨湖、花園沙瑕一帶;以第三十六軍及第十七軍位於張家碑、澄潭、魯肅山至橫搓一帶;另以第三十五軍為江北軍經藕池口進攻新堤。程總指揮為了應付敵人之軍事行動,在我未至漢口主持攻湘軍事前,曾部署如下:
西征之役得空軍之助不少。北伐期間空軍力量雖然不大,作戰力根弱,既不能盲目飛行,裝備又非常簡陋。尤其在容共時期,紅軍之飛機極難於指揮。清黨之後,我們曾向日本、英國、義大利等處訂購水陸各型飛機,雖然指揮聽命,因為數量太少,只能作偵察敵情、傳遞情報之用,是陸軍極好之耳目,偶爾也能收擾亂敵人之效果。當時國內除革命軍之外,只是奉張有飛機,但是我機從未與之發生過空戰。
二、集中兵力死守武漢;
當時,唐生智號稱百團,如一團以一千五百人計,也有十五萬人。其實可供指揮的,只有第八、三十五、三十六及湖北省防各軍,餘皆烏合之羅,臨時拼湊而成,戰鬥實力不大。所以敵我比較,我方勢力優厚得多。唐師出無名,精神上不足號召軍民。兩湖又被革命軍所包圍,完全處在內線作戰之劣勢。所以其失敗乃是注定之事。
西征軍總指揮程潛,副總指揮李宗仁。第三路軍總指https://www.hetubook.com.com揮李宗仁兼,下轄第七、十九、三十、三十七等軍,分佈在長江北岸;第四路軍總指揮程潛兼,下轄第六、十亡一、四十四等軍分佈在長江南岸;第五路軍總指揮朱培德下轄第三、第九等軍,分佈在贛西北之修水、銅鼓、萍鄉等地;第八路軍總指揮李濟深,下轄方鼎英、李福林、黃紹竑、范石生諸軍,在廣東之韶關,廣西之令州一帶;鄂西有第九方面軍之魯滌平之第二軍,李樂之新編四十三軍,方振武第九方面軍總指揮則駐在襄陽;豫南有豫軍總司令樊鍾秀統率豫軍各部隊。此外,梅軍第一艦隊(江防艦隊)司令陳紹寬率領大小各型艦艇,空軍司令張靜愚統領航空第一隊、航空第二隊、水上飛機隊,皆參加西征之戰鬥序列。
唐生智之野心甚大,政治慾望很高,加以鮑羅廷、汪精衛之煽動,其氣燄更是不可一世,想以武漢為根據地與蔣總司令分庭抗禮。唐一面派代表楊丙至奉天與張作霖商談合作;張學良也曾在蚌埠會晤張宗昌、褚玉璞準備會攻南京,閻錫山與馮玉祥則由奉軍監視。所以唐生智敢自豫東撒下第八、三十五、三十六等軍東犯長江下游,這是楊宇霆之私人代表親向我們說的。此外唐另派蔣百里至徐州見孫傳芳,孫也派代表至漢口與唐會談。唐這種叛逆革命軍之行為,我們在龍潭之役於孫之部隊中也獲得有力之證據。唐反覆無常之態度固然導致革命軍徐州之役的失敗,導致龍潭戰役之爆發,也因為有龍潭之役,我們才得消滅孫傳芳之主力。
(一)以第三路軍沿長江兩岸前進,集中新堤準備向臨湘及岳陽進攻;
結果第三條為多數所同意,唐生智不得已於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通電下野,並以鉅金買日本兵輪東駛出國。所部由李品仙指揮,分別向鄂西岳州撤退,至是盤踞武漢之唐生智軍全被肅清。
以上之戰鬥序列,或有人懷疑何以程潛為西征軍總指揮?龍潭戰役爆發前,程中第六軍之共黨份子的陰謀,曾脫離革命軍投向武漢方面。但是清黨後,程察覺國內革命之趨勢,加以龍潭之勝利,程於是又重回革命軍之陣營。程是三湘人士,而唐生智之根據地又在兩湖,所以軍事委員會任命程為西征軍總指揮。
西征之前,我和李德鄰將軍在南京便商定好了,克服武漢後,湖北省主席一職,由張知本先生擔任。一則張原是湖北政務委員會委員之一,專負責民政;二則他的道德學問皆是為眾人之模範。當時除張之外,湖北人當中胡宗鐸也是一位人才,他打仗打得好,我們不願他去任行政工作而埋沒了他的軍事才能,而且佔領湖北後,清鄉也是一重要工作。所以在南京時,我們便內定向中央保薦張知本為省主席,胡宗鐸為清鄉督辦。張胡二位配合得很好,一年和*圖*書之內,不但地方治安安定,稅收也大增加,據說張移交時剩餘二千餘萬元。由此可見,共黨盤踞地方,完全是魚肉人民,他們掌握武漢多年,結果湖北是民不聊生,而我們只做了一年,便有良好的結果。
(三)以第五路軍集中銅鼓、萍鄉,準備向瀏陽、醴陵進攻,威脅長沙側背;
(四)以第四十三軍李樂部隊集中石首、公安,準備向常德前進,截斷敵退湘西之路,並乘機進攻長沙。
朱培德之第五路軍原定出修水、銅鼓向岳州、通城、武長鐵路推進,未及出江西,唐部便被解決。第八路軍原已向衡陽、永州推進,後因廣州張(發奎)黃(琪翔)事變,撒回解決內部問題,與第四軍在東江潭下相遇,發生激戰,雙方損失甚重,第四軍之許志銳師長也在是役陣亡。後來張發奎因軍事失利而下野,將部隊交繆培南指揮。繆率部逃入江西,後為中央所收編。
唐生智因廣濟、武穴之軍事失敗,在漢口召集高級將領開會,提出三條意見:
第一件事:我們佔領武漢,湖北省沒有省政府,執行全省行政的是政務委員會。因為原來湖北之親共政府,受共產黨之控制,一切都改委員制,行政效率很低。社會中因為農、工、商、學經常鬧風潮,顯得很混亂。湖南受共黨的影響較小,還是有省政府,主席原是由唐生智兼,唐下野後,改由周斕代。
龍潭戰役後,唐生智知道革命軍對他一定有所行動,而且孫傳芳之力量被消滅,唐在軍事上所受之壓力愈來愈重,遂自蕪湖、安慶等地撤退至皖鄂邊界。唐之策略是在羅田、黃梅、廣濟、田家鎮、武穴等地陳兵防守,意圖革命軍追入鄂境,則個別擊破;在鄂西對付魯滌平則採取攻勢,調第八軍吳尚之第二師、熊震之獨立第一師、程汝懷之鄂省第一師襲擊魯軍。魯因公不在鄂西,部隊由張輝瓚代理軍長,張派三師人守荊門,唐部屢攻不下。俟方振武之二師援兵抵達荊門,唐軍不支而敗。革命軍第三路軍佔領安慶時得知唐部撒往鄂東,準備集中部隊調至長江北岸與三路軍一戰。於是三路軍調第三十七、四十四兩軍為總預備隊,由胡宗鐸之第十九軍居右翼,李總指揮德鄰自己率領第七軍居中央,左翼由葉開念之四十四軍防守。陳調元之砲兵隊也調至中央歸第七軍指揮。炮兵隊與總預備隊尚未參戰,唐部便在宿松、太湖遭遇失敗而退守羅田、廣濟之線。唐之三十五軍首先在桐城被三路軍之第十九軍擊潰,退至廣濟時已毫無鬥志;三十六軍在田家鎮雖然憑險防守,經三日之激戰,也被四十四軍打敗。三十五與三十六兩軍是唐之精銳,既先後潰敗,其他部隊不得不退卻。四路軍因長江南岸敵人較少,戰事不多,故調二軍兵力至北岸援助三路軍,自己僅留第六與十三兩軍防守。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