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作者:白崇禧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編 抗日戰爭 八年抗戰中之游擊戰

第四編 抗日戰爭

八年抗戰中之游擊戰

二、魯蘇戰區
5、行軍時,須預先選擇熟悉之官兵為嚮導,一人與尖兵同行,一人隨司令官或本隊指揮官同行。夜間則需多派嚮導,以每一小隊一人為原則。
D、敵人對游擊隊所採用之手段及我方對策。
4、民國二十四(一九三五)八月一日,朱毛由江西突圍,轉徙川黔,藉抗日美名,於毛兒蓋發表宣言,提出抗日人民統一戰線,要求組織抗日人民國防政府,且以「國共合作」、「抗日救國」之口號,博取人民同情,藉政治解圍軍事。二十五年春,匪負隅陝北,自知不能作軍事冒險,乃向國府乞降,於五月五日,通電停戰議和,接受國府提出之四項原則:(1)奉行三民主義。(2)服從蔣委員長指輝。(3)取消紅軍,教編為國軍。(4)取消蘇維埃,改為地方政府。同時,在各省發動和平宣傳攻勢,並勾結張學良、楊虎城,釀成「雙十二事變」。
五、命令、通報、報告
4、所謂衛生機關,為衛生隊醫務所與根據地醫院及療養所。
2、政治——皖省政治組織,自廖主席主政後,縣以下基層組織,仿照桂省政治組織辦法,組訓民眾。在中央,規定省主席兼保安司令兼省黨部主任委員,使黨政軍一元化。至縣以下,大致採取桂省辦法,縣長兼自衛團長,副團長為軍人,輔助縣長督練指揮自衛隊。鄉(鎮)長兼自衛隊大隊長,村(街)長兼中隊長。凡鄉村壯丁成年後,均納入組織,接受訓練。武器、彈藥由人民自籌,不足之數由省府補助。皖省縣以下組織,與桂省名異而實同。
當我提出游擊戰建議時,曾有人指出,國軍未演習游擊戰,此議是否可行?尚需考慮。我表示說,以打游擊起家之中共,亦為中國人,中共可以打游擊,國軍當亦能打游擊。再者,又有人認為打游擊乃保存實力之作法,殊不知於敵後游擊,任務極為艱鉅,因補給困難,且多半以寡抵眾,以弱抵強,故必須官兵加倍淬勵奮發,機警勇敢,絕非保存實力者所能勝任。游擊戰不打無把握之仗,此與孫子所云:「合於利者動」。唐太宗所云:「見利速進,不利速退。」有異曲同工之妙。
5、精神與物質之破壞均應適合戰術上之要求,若能相輔而行,收效更大。
3、屬於秘密事項,可記載於另冊,秘密保管。至失效時,再行轉載於日記。
國軍在抗戰八年的漫長歲月中,因裝備較敵為差,制空權操於敵手,故敗多勝少。民國二十七年漢口開會時,我曾建議採游擊戰配合正規戰,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蒙最高統帥採納,通令各戰區,並指示以三分之一兵力用於加強敵後游擊,變敵後方為前方。同時,成立冀察、魯蘇二戰區為敵後游擊區。迨第一次南嶽會議,蔣委員長並特別指示「政治重於軍事,游擊戰重於正規戰」。軍訓部為貫澈游擊戰主張,於二十八年編成「游擊戰綱要」一書,頒發各戰區、各軍事學校,作為游擊戰之教材與依據。在二十八年年底以前,敵人所佔多為戰略要點或交通要點,其他廣大地區全為我游擊隊與地方團隊所控制,且不斷擾襲敵人,破壞交通,予敵極大威脅。自冀察、魯蘇戰區成立以來,各戰區均遵照南嶽會議之指示,派隊不斷襲擊敵人,使敵困守點線,打破敵「以華制華」「以戰養戰」之陰謀。
1、游擊隊之根據地為我機動戰之策原地,持久戰之保壘,目的在使部隊獲得適當之整頓與補充,以爭取更大之勝利。
C、敵之正面、翼側、背後、附近之兵力配置與工事構築情形。
敵調集第二十五、三十六師團各一部,於三十二年七月上旬,繼續攻打太行山游擊區,是時,軍委會以劉進接替龐氏,任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仍於陵川附近山區繼續游擊。我軍被敵圍攻,傷亡太大。是時,四十軍已調河南整補,只餘二十七軍於太行山,因受敵匪夾攻,師長陳孝強受傷被俘,團長易惠被匪所俘,部隊損失過半。軍委會以該軍損失過重,令退河南整補,於八月上旬由陵川以南地區撤退,在濟源以北遭匪唐天際沿途襲擊,損失一千多人,至九月上旬由孟津、溫縣渡河,太行山為敵匪所分佔,彼此互不侵犯。
2、游擊隊之衛生設備,通常很簡陋,故對於一般衛生規則之遵守,各種衛生事項之設施,務必於可能範圍內,力求進行。
F、萬不得已時,可使用草藥。
我國游擊戰之採用:
1、游擊戰應堅定必勝之信念,以奮發充裕之精神,力求主動與機動,並隨時與正規軍之配合,予敵以打擊而迅速殲滅之。當物資缺乏戰鬪激烈之際,仍需鎮靜若定,堅忍不拔,俾獲最後之勝利。
D、藥水之記載——將化學藥水書於紙上,乾後不顯形跡,可避免敵之發覺。
十、通信連絡
3、宿營地轉移時,應將一切標誌及可供敵人判斷之資料,概行消滅,免留痕跡。
B、戰鬪間敵人所用之戰鬪方法,及我們應付之手段。
(以上第三十八次訪問,五十三年五月六日)
海南保安司令王毅指揮保安第十一、十五兩團與七自衛縱隊,擔任海南守備,民國二十八年一月,敵因準備南進,派第二十一軍攻佔海南之海口、榆林等處,王毅率所部退守五指山,直至抗戰勝利為止,勢力依然存在。廣東中山縣游擊隊於三十年五月五日,在縣屬大赤坎附近,擊落敵機一架,此機乘坐新任聯合艦隊司令海軍大將大角岑生及其隨員多人,且得有機密文件。
E、敵之彈藥、給養、補充方援及來自何處,前往何方。
5、命令下達時應注意事項:
二、根據地
C、飛機場之破壞
2、游擊隊之行軍,宜避免大道,以行小路為主,通常於夜間,鳳而行之。有待白晝行軍,可利用山地、溝壑、森林等隱蔽處行之。
F、敵之一般情緒(反戰情緒,生活狀態,官兵間情感,對我方印象,與民眾關係等)
B、游擊支隊部(設有各處者,由各處自作)
3、政工人員應人格高尚,以身作則,為部隊與民眾之楷模。
1、由正規軍組成者裝備稍優,但官兵不慣游擊戰。領導方法宜加強游擊戰術研究與政治訓練,在組織與管理方面,應適合游擊戰,竭力講求與民眾合作。
A、敵之兵種、兵力、裝備、位置及主官姓名。
三十年四月,日派松岡洋右至莫斯科簽訂日蘇友好條約,日軍遂決心南進。是時,共匪亦與日軍妥協,更加緊控制民眾,完成河北地下網,以便逃避。日軍亦安然建築德石鐵路與各縣市公路網,以搜刮物資,實現以戰養戰之政策。我三十九集團軍高樹勳部退至東明、濮縣,繼續游擊。三十一年四月,敵軍三個師團於鄭城、南樂、菏澤地區,分途向我高部進攻,激戰數次,敵我均有傷亡。高部因抗敵防匪,兵力愈戰愈弱,且補給困難,除留一部於魯西游擊外,主力退過隴海路於皖北渦陽整補。以上所述為冀察戰區游擊戰概況。
2、游擊隊之政治工作,其重心應在中隊以下(因士兵多),並須深入民間,力求擴展,且須機動與主動,務使幹部與隊員皆能推動政治工作。
一、冀察戰區
D、購備
2、游擊隊之戰鬪主在敵後行之,運用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攻,聲東擊西,避實擊虛,乘敵不意,出奇制勝之妙訣,以達成擾亂、破壞、牽制、消耗敵人實力之目的,故竭力避免攻堅、打硬仗或死守。
C、技術之記載——係以寫生畫、漫畫等按密碼描寫之。
D、敵之倉庫、兵站位置,與守護兵力多寡。
2、游擊隊之任務,主在攻擊敵之俊方及其聯絡線。破壞敵偽組織與經濟設施,且不斷予以擾襲、破壞,並殲滅之。
1、游擊隊之官兵及主管衛生人員均應注重衛生,以防疾病,保持戰力。
F、其他之破壞(如敵偽機關與兵舍等)
四、戰鬪
2、由民眾自動組成者——熟習於民情地形,愛國情緒高,惟組織力差,幹部與士兵亦缺乏軍事與政治能力——除保留原有幹部授以軍事政治教育外,並加派幹部加以訓練,予以物質上之補充,防止吞併之行為。
1、第三戰區
是時,敵於軍事上,以有力之部隊集中於武漢,企圖打擊我豫、鄂、湘、贛地區之野戰軍,以減低我抗戰鬪志,消滅我軍實力;於政治上,則擴大偽組織,冀以華制華;於經濟上,則榨取淪陷區資源,希以戰養戰;於外交上,則發動和平攻勢,誘我屈我,如民國二十七年冬,日首相近衛發表之三原則((1)善鄰友好(2)共同反共(3)經濟合作)。以上為敵對我之策略。
3、通報、報告為判斷情況,實行決心之重要資料,其傳達方法須機動、迅速、確實,以能適時到達為要。
軍委會對當時敵情之決定,加強游擊之方針,十分正確,故冀察、魯蘇二游擊區以及各戰區指定之敵後游擊部隊,因國人憎恨敵人,鄙視偽組織,故舉凡敵後地方團隊,地方民兵,一時風起雲湧,莫不自覺自動加入游擊隊,以打擊偽軍,將敵後方變成前方,使敵困守點線。
C、收集戰場所遺棄之彈藥。
E、工廠之破壞(如各種軍需工廠與水電廠等)
A、取之於敵,因械於敵。
1、游擊隊之宿營,應以戰備為主,不可專重休養,致遭意外。
八、行軍
4、宿營遭遇敵人襲擊時,指揮官應鎮靜沉著,臨機果敢,而為適當之處置。是時,應否堅決抵抗,或儘速撤退,或乘機襲擊敵人,視當時敵情、敵軍兵力多寡、我https://m•hetubook•com•com軍有無勝算把握而定。
以上所述為戰鬪序列,至於魯、蘇戰區游擊戰已如前述,今專敘大別山區游擊戰:

5、游擊隊之通信,務使游擊區與戰區有確切之配合與呼應,故最重要之通信方法,常以傳達、無線電、飛機等行之。
2、敵軍第五、廿一、十五等師團各一部與十三旅團一部,於廿八年初由陸海二方面先攻佔海州,繼佔淮陰。至同年十月,敵陸軍附以汽艇,一由淮陰南進,一由鎮江經江都北進,一由蚌埠沿淮河東進,南、北、東面進攻我興化根據地。當時,我軍向淮安以東之曹甸、螞蟻甸一帶轉移,一面乘虛多方襲擊敵人。此仗,敵雖打通運河航路及通海公路,惟我仍控制運河兩側廣大地區,繼續游擊,使敵佔地愈廣,備多力分。
B、用電報、電話下達命令時,為顧慮敵人劫掠與竊聽計,需講求預定之方法,以預先約定之暗號或密碼下達之。若以電話下達命令,為防洩漏計,應屏去左右。
1、山西游擊區屬第二戰區管轄,自太原淪陷後,軍委會於漢口開會,決定第二戰區部隊不得退過黃河,仍於就地打游擊,違則以軍法從事。
B、自種自給
2、共匪一一五師、一二九師各一部,由徐向前率領僭入山東,與在河北一樣作風策略,初對國軍表示友善,互不侵犯,而先將地方團隊吞併,發展組織,奪取地方政權,控制民眾。之後,遂分化國軍,煽動五十七軍之旅長萬毅叛變,壓迫常恩多師長,幸官兵深明大義,仍能保持。山東行政區遭敵匪夾攻,保安師被迫投降。二十九年八月,省府所在地之沂山區為匪攻陷,中央乃調回沈鴻烈,以五十一軍軍長牟中珩為魯省主席。是時,共匪已形猖獗,勢力遍佈,我實力薄弱,蘇魯戰區亦徒有其名而已。
3、游擊隊給養之來源,通常有下列五種:
游擊隊之組織應靈活嚴密,便於進退集散,與給養補充,而能負擔獨立任務為準。故組織游擊隊需視當地情形而定,若於險要山谷、森林、川澤等有利地形,與敵軍勢力薄弱,群眾抗敵情緒高張之情形,則組織不妨放大。反之,若於開闊地帶,廣大平原,或當地社會環境惡劣下,則組織宜小,便於機動。
8、構成通信網時,以能利用地方原有通信機構為最善,若鄉村之電話與遞補哨等,須嚴密其組織,使為我用。
1、共匪之陰險兇惡,狡詐欺騙,我全國朝野上下,均未認識清楚。對匪政策之失敗,乃宣傳教育之失策。
6、由反正之敵偽軍組成者——不免有少數動搖份子或敵人間謀在內,宜發揚同仇敵愾心,穩定動搖份子,肅清間謀。
7、游擊隊指揮官必須具備高尚之品格,勇毅之精神,堅決之意志與卓越之識見。凡事應率先躬行,與士卒同甘苦,以為眾望歸向之重心,以謀士氣之振作。
4、政治工作在使官兵明瞭大義,忠勇奮發;要求民眾與軍隊切實合作,患難與共;對敵偽應動搖其軍心,瓦解其陣容,破壞其組織。
4、游擊隊之戰鬪,力求主動與機動,故進退自如,通常採取攻勢。除萬不得已時,不能取守勢。
7、關於地形應偵察之事項如左:
3、偽組織完全仰賴敵軍保護,在敵軍佔領區始有之,若安慶、蚌埠等偽省府所在地。而於其他各縣偽組織則未發生作用。
A、術語之記載——須將報告時間按約定暗號記載,使敵人莫明真象,我則一目瞭然。
4、政工人員需在本隊行進,使可以在停止時,從事政工宣傳。
E、募集(以樂輸為主,嚴禁強迫)
2、游擊隊之兵器、彈藥之補充,常感困難,故各級指揮官應注意部屬射擊技術之訓練,以節省彈藥。
2、敵第一軍以第廿、卅七師團主力於二十八年五月,由運城、解縣分路南進,第八次進攻中條山,攻佔平陸及茅津渡口,後經國軍迂迴側擊,敵乃撤退。至廿八年七月,敵又調集第一一〇、一三五、一〇八、三六等四個師團,向我上黨根據地,採分進合擊策略進攻,我為避免決戰,將主力轉移附近山地,俟敵沿白晉公路至晉東南各城市時,我始全力發動側擊,敵陸續回竄,國軍乘機收復已失城市。二十八年十月上旬,敵一〇八師團曾分路進攻我呂梁山根據地,經我軍分別阻擊,敵未得逞,仍退原地。
倘照此計劃進行,本可獲得良好之戰果,惟共匪見我游擊隊勢力發展,乃振遣部隊潛入各游擊區,初則專打地方團隊,繼而襲擊國軍,宣傳共產主義,挑起階級鬪爭,以「窮人翻身」為口號。利用十分之八的農民而清算少數之地主,破壞農村社會,組織蘇維埃政府。自此,原為國軍所控制之廣大農村,由於多數農民之受匪威迫利誘,逐漸變為共匪所控制,我游擊部隊也逐為共匪所吞併。至抗戰中期,共匪勢力膨脹,不僅妨碍我抗戰,且企圖奪取政權。於日本投降後,共匪兵力漲至三十萬以上,農村紅軍自衛隊尚不在內。匪酋毛澤東於二十六年向八路軍訓話,要旨云:「中日戰爭為本黨發展之最好機會,我們決策是七分發展,二分應付國民黨,一分抗敵。實施決策又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與國民黨妥協,以求生存;第二階段與國民黨取得力量之平衡,與之對峙;第三階段,深入華中各地,建立根據地,向國民黨反攻,進而代替國民黨之領導權。」共匪依毛酋之策略,於八年抗戰中蔓延滋長,國軍當時作戰計劃為全力對付敵人,故於共匪之陰謀,未免疏防,聽其滋長。而匪軍於淪陷區則先繳地方團隊自衛槍械,使民眾自衛武裝解除,再以所謂「三反」「五反」之口號,以利誘威迫多數農民清算地主,匪軍初則與國軍妥協,專打淪陷區之團隊,以消滅地方民眾武力;俟匪黨組織深入民間,多數農民多為匪用。我於冀察、魯蘇之正規軍為數有限,且以全力對付敵軍,故於匪軍收繳民眾武力時,未能有效支援;至匪黨力量增長時,與日軍互不侵犯,而正式襲擊國軍,國軍在敵後之面逐漸為匪所攘奪。冀察戰區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被匪軍擊敗,而呂正操部之叛變,使張部被迫退入河南,匪軍向冀察正規軍作戰,封鎖糧食、交通、消息,陷區民眾反為匪用,故冀察戰區之游擊終歸於失敗。
8、協同一致,為達成戰鬪目的之要素,故游擊隊應與友軍確實聯絡,協同動作,或遙為聲援,或同時進擊,或裏應外合,或分進合擊,尤貴在遵守時間,保持秘密,以達成其任務。必要時,雖為友軍之犧牲,亦在所不惜。
3、行軍間應嚴守紀律,俾獲得民眾之好感與同情。
1、情況為決心之根據,決心為命令之依據,故游擊隊各級指揮官務宜努力蒐集各種情報,以便決心適當,下達適當之命令。
D、由就近之友軍補助及由最高軍事機關補給。
G、陣中日記應妥為保管,若情況緊急時,應加焚毀,以免委諸敵手。
7、游擊隊之通信,應使用特定之信號、簡語、密碼,以資迅速機密。發信、收信及通信三方面,尤須有密切之合作與周到之顧慮。
1、游擊隊之警戒,非專恃自己兵力,且應節約兵力,除直接警戒由自行擔任外,並利用同情我之民眾,於四周廣範圍內,擔任間接遠距離之警戒。
2、選擇根據地應注意多數有同情之民眾而不為敵注目之地區,地形上進可攻退可守,以山岳地帶為最有利,湖沼港汊地次之,平原地則利用青紗帳(高粱)起時,且有充裕之資源,在敵後方可絕對保密。
A、衛生人員應收羅熱心抗敵之中醫或西醫。
國軍自武漢會議後,決定採用「正規戰配合游擊戰」、「積小勝為大勝」之戰法,由此本可收效甚宏,惜國軍對匪認識不夠,警覺性太少,且對匪輕視,致為匪所乘。所有敵後游擊區除山西、安徽兩省外,均被共匪所攘奪,功敗垂成,至為可惜。
匪區之冀察戰區之領導人為劉伯承、賀龍、聶榮臻,國軍於冀察戰區總司令先為鹿鍾麟,繼為孫良誠,最後為高樹勳,因於河北無怯立足,亦退河南,後於魯西佔一小地盤。冀察戰區至此已名存實亡矣!
十三、衛生
九、宿營
民國二十七年冬季,第一次南嶽會議時,我蔣委員長提出「政治重於軍事,游擊戰重於正規戰;變敵後方為其前方,以三分之一兵力於敵後方擾襲敵人」等重要訓示。乃於二十八年春季,變更戰鬪序列,增設冀察、魯蘇兩敵後游擊區,派遣部隊進入敵後,加強游擊,擴大面之佔領,控制淪陷區之面,使敵困守點線。同時,各戰區劃分前方若干地區為游擊區,指定部隊從事游擊,打破敵「以華制華,以戰養戰」之陰謀。尤為加強戰地政務,於二十八年春成立戰地黨政委員會,各游擊區成立分會或區會。由各戰區最高軍事長官兼任主任委員,以期黨、政、軍一元化,確實合作,使力量集中,發揮總體戰、全面戰之效力,以打擊敵人,爭取最後之勝利。
3、第四、七兩戰區
2、游擊隊之破壞,分精神與物質兩種。精神以政工為手段,物質以技術為手段。
9、游擊隊應利用忠實之民眾,潛伏於各鄉村市鎮,以擔任秘密通信連絡。
1、抗戰初期,中蘇訂有友好條約,蘇俄曾派驅逐機E-15,E-16,轟炸機S-B,D-B及五百以上空軍戰鬪員來華與我並肩作戰,並派有軍事顧問若干人,至中央與各戰區服務。
E、各獨立部隊(如砲兵隊部,機關槍隊部)。
6、中共表示接受國府四項原則,抗戰爆發後,又自動表示四項諾言,故軍委會於二十六年八月,將陝北匪軍按其人槍數量,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朱德、彭德懷為正副總司令。該集團軍轄三師,以劉伯承、林彪、賀龍為師長,編歸第二戰區擔任游擊。軍委會繼又收編和*圖*書匪在江南殘部,成立新四軍,轄四個支隊,相當於一師兵力,列入三戰區戰鬪序列,歸顧長官祝同指揮,在江南京蕪地區擔任游擊。
2、游擊隊之宿營,應以露營、村落露營為主,若無敵情顧慮,亦可舍營(住民間)。且不可久住一地,應時常變換位置為宜。
3、游擊戰鬪以造機、捕機、伺機,以打擊敵人,若僅敵防我攻,敵攻我防,則非游擊戰之本旨。
6、游擊隊之通信,於夜間通常以無線電為主,於缺乏無線電時,則使用傳達、信號手槍及其他簡易信號為宜。
本戰區之游擊戰,係以大雲山、九宮山、岷山、廬山等為根據地,在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時,協助國軍將汨羅河南北公路及湖南境內公路澈底破壞,使敵軍重砲、野砲、戰防砲、卡車等皆不能通行。故第一次會戰,敵知難而退。第二、三次會戰,則因補充不及,空投無濟於事,遭我空軍之襲擊、側擊、追擊,敵鎩羽而歸。三次長沙會戰,我國軍將士在攻守方面,固有殊勳,然民眾破路之功亦不可沒。
「游擊戰」建議之提出——國軍由南京退守武漢後,曾於漢口召開軍事會議,是時,我認為以我劣勢裝備對優勢裝備之敵,以我脆弱之空軍對優勢空軍之敵,若仍像徐州、淞滬、太原等會戰,採用正規戰,與敵硬拼,勢恐難以持久,故於會議上提出「以游擊戰配合正規戰」之建議,並強調「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當場,雖有人認為游擊戰乃不肯犧牲、保存實力之議論,而予以反對,但此案經一番辯論,終獲通過。
A、行軍間應適時蒐集敵情、地形之情報,排除障礙,掩護游擊隊,使其不受敵突擊。
大別山毗連鄂、豫、皖三省,東可出津浦,西可出平漢,南可下長江,北可出隴海,地形險要,且山之縱深大,為我國軍抗戰中最重要游擊根據地之一。大別山游擊區,初屬於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指揮,後為加強敵後游擊,又成立第十戰區,以李品仙為司令長官。於二十七年秋初,武漢會戰後,第五戰區移駐於豫鄂交界之老河口,轄區為鄂(鄂南不含)、豫(豫北豫西不含)、皖(皖南不含)、蘇(蘇南不含)、魯五省。大別山區初有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以第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廖磊兼任,指揮第七、四十八、三十九,三個軍與地方團隊。於政治上另設一政務委員會,兼安徽省主席。至二十八年冬,廖氏因積勞於立煌病故,所遺各職由李品仙接任。
軍委會對敵之策略:
1、山東民氣強悍,對敵偽匪皆能同仇敵氣,一心歸向中央。自敵佔青島、濟南後,各地紛起抗日,迨我魯蘇戰區成立,于學忠、沈鴻烈分別領導淪陷區游擊隊,勢甚浩大,予敵極大威脅。至二十八年六月上旬,敵集中第五、十一、二四師團各一部,分由膠濟、隴海、津浦各路,向我魯南游擊根據地——沂山區與日照山區圍攻,攻陷我莒縣、沂水、蒙陰,敵軍傷亡總在五千人以上。以後我軍轉進沂山、費縣、日照山區配合地方團隊,仍控制廣大地面。當時,我後方以飛機投糧彈,依地面路線鑽隙補給,彼此聯絡依然緊密。
6、游擊隊每到一處,應檢查食品飲水,並調查傳染病之有無,講求實例之處理。

抗戰中游擊戰之總檢討

2、在魯蘇戰區之敵為第十二軍(司令部在濟南),指揮第五、二十一、五十二、一一四,四師團及獨立第五、六、七,三旅團,分佈於膠濟、隴海、津浦各鐵路之沿線,另有敵華中派遣軍獨立第十二旅團駐於長江北岸之江都(揚州)南通間。敵人所佔者皆為點線,其他廣大之面悉歸蘇魯游擊軍所控制,且不斷向敵襲擊,破壞敵鐵路交通,使敵困擾。敵為維護交通及其重要據點,遂強迫沿鐵路農村組織護路村,構築據點工事,且逐漸擴大向游擊區發展。故敵之掃蕩戰與我之游擊戰時生鬪爭,我因而牽制消耗敵軍不少兵力,本可自此日漸擴大,本「積小勝為大勝」之策略,保持敵後政權,奈因共匪陳毅、羅炳輝、粟裕、管文蔚、張愛萍等潛入蘇北,另徐向前率劉伯承(一一五師)、賀龍(一二九師)潛入山東,形勢逐漸改觀。共匪初至山東、蘇北與國軍表示友善,互不侵犯,而專欺騙游擊隊,吞併地方團隊,以控制廣大地區。至其勢力養成後,則分化國軍,進而向之襲擊。此種政策與在河北之對付冀察戰區,先後同出一轍,故魯蘇戰區亦功敗垂成,殊堪浩嘆!茲分別敘述如下:
游擊戰綱領:
4、物質破壞通常分為下列幾種:
國軍對日抗戰八年,與盟軍並肩作戰,終於擊敗日軍,而戡亂之役,反為共匪所乘,其中原因為:
2、第六戰區
(以上第三十九次訪問,五十三年五月十三日)
D、游擊隊之諜報應力求避免敵人之注目為手段,假借各種背景為掩護,其行動應注意通信方法,秘密其工作。
「游擊戰綱要」摘要:
8、自二十八年後,匪軍已逐漸擴大,晉省與江西地方團隊民槍大部為其收繳,其實力發展甚速,且擅發偽幣,破壞金融;擅委地方官吏,破壞地方行政系統。共軍所及之地,皆成立其政治組織,將各省、縣政府所委之官吏或殘殺,或驅逐殆盡。此外,又誘惑農民清算地主,掀起階級鬪爭。共匪實力既已擴大,乃於民國二十八年之後,在晉河流域,由山西潛入河北、山東、蘇北;在長江流域,由江南潛入皖中、江北,並竄擾鄂皖等地區,將所佔地方團隊吞併,擴大面之佔領,嗣即襲擊國軍,使國軍或中央派在敵後所佔領之廣大地區,反為共匪所攘奪。
A、通常以個別命令為主,鮮有用合同命令者,且以口授為原則,除萬不得已時,不可用筆記命令,若用筆記命令,須用預定暗號或代替語,以防洩漏。
6、游擊作戰之主旨,於戰略上為長期抵抗,以少勝多,在戰術上為速戰速決,以多勝少,指揮官需善為體會而運用之。
自二十七年七月,武漢會戰,敵佔領武漢後,平漢路南段大部亦為敵所佔,皖北、蘇北、山東原歸五戰區指揮,此來便呈隔絕。
A、游擊縱隊各處。
5、日本於民國二十六年(一九三七)七月七日,發動盧溝橋事變,演成中日全面戰爭。是時,陝北之匪於國共合作中,提出下列諾言:(1)中山先生之三民主義為中國今日所必須,中共願為其徹底實現而奮鬪。(2)取消一切推翻國民黨的暴動政策與赤化計劃,停止以暴動沒收地主土地之政策。(3)取消現在之蘇維埃政府,實行民權政治,以期全國政權之統一。(4)取消紅軍番號,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交由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統轄,並待命出動,擔任抗日前線之職責。
三、政治工作
2、陣中日記應記載之事項:
四、第五戰區(包括豫南、鄂北、蘇北、魯省東、西、南)游擊戰
4、各官兵對命令應絕對服從,雖死不辭。
戰例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蘇聯游擊隊之擾襲德軍,中國及菲律賓游擊隊之擾襲日軍,均收相當之效果。蘇聯最重游擊戰,自一九四二年始,即將游擊戰列入軍事計劃內。


乙、游擊戰經過概述

(以上第四十次訪問,五十三年五月二十日)
自民國二十六年八一三淞滬會戰起,國軍正式與日軍開戰。是時,國軍武器遠不如敵人,尤其空軍力量薄弱,制空權操於敵手,故淞滬、徐州、武漢等戰役,與敵硬戰,挫敗居多,傷亡慘重,其中尤以淞滬之役為最。
G、民眾抗敵情緒及如何鼓勵民眾與游擊隊共同抗戰。
十一、破壞
1、蘇北國軍以李守維之第八十九軍,新編第六旅,及省保安旅團若干,與各縣保安隊,地方團隊及民眾武力為主。最初,軍民合作,勢力日增,控制蘇北廣大地區,予敵威脅甚大。韓德勤以興化縣為中心,建立游擊據地,是時,除海州、徐州、南通、江都及江蘇境內之隴海、津浦沿線為敵攻佔外,運河及通海公路仍為國軍所控制。

甲、游擊戰概論

5、游擊隊之官兵均應具備衛生常識,對救急方法如輸血、裹傷應加訓練。各官兵應隨時挽帶繃帶、救急包各一個,以備救急之用。
敵華中派遣軍自佔領武漢後,以京滬為補給地,以長江為運輸中心,我三戰區以遮斷敵長江補給線為目的,於二十九年四月中旬,以第三十二集團軍之一四七師組織若干支隊,每隊附以砲兵、戰防砲與水雷等,潛往皖南長江南岸各交通要點或重要地區,向敵艦襲擊,或掩護佈置水雷,或施放漂雷,或用砲擊,使敵艦多被我炸沉或擊毀,且一度將馬當要塞之磯田守備隊一部殲滅殆盡。將敵彈藥庫與司令部焚毀,後敵增派一師團以上兵力守備長江交通線,我已達破壞牽制之目的。
3、共匪陳毅率羅炳輝、管文蔚等九團至江都、泰縣邊境,襲擊江蘇保安第四旅於黃橋附近;同時,襲擊我姜堰保安第六、九旅,我損失很重,我駐海安、徐塘之八十九軍,被迫應戰,與匪鏖戰五日之久,軍長李守維、旅長翁達陣亡,官兵傷亡五千多人,損失慘重。陳匪乘機向蘇北各地發展,同時,華北之匪組「隴海東進支隊黃克誠」向東竄擾,於淮陰、海州地區策應陳毅,蘇北匪患遂日趨嚴重。是時,江南新四軍葉挺,以該軍為主力,開始襲擊國軍,公然叛變。軍委會乃令第三戰區顧祝同長官,派兵團繳其槍械,將新四軍部解散,並俘虜葉挺,解重慶法辦。葉匪一失敗,朱德即委陳毅接長新https://www•hetubook•com•com四軍,並擴編成七師,每師約在七千人以上,竄擾蘇北、皖中一帶。同年,十二月上旬,陳匪指揮羅炳輝、粟裕二師,向八十九軍顧錫九(接李守維者)部襲擊,激戰半月,陳匪被擊潰,匪軍傷亡八千餘人。借日軍對我牽制,彈藥消耗多,未能乘此將陳匪一股殲滅。陳匪經此挫敗,氣燄稍減。至三十年春,高郵、寶應方面之敵軍,攻佔我興化根據地,韓副總司令部人員與輜重向推河以東轉進,粟裕於鹽城附近襲擊韓總部,我損失很大。至三十二年春,敵第十七師團與第四旅團一部,向我八十九軍進攻,激戰一週,雙方均有傷亡,我軍轉進至淮、泗一帶與敵相持,不斷與之激戰。共匪彭雪楓、黃克誠二部十團以上,於山子附近,乘敵我相持之際,襲擊韓部與獨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縱隊,旅長李仲寰、縱隊指揮官王殿華陣亡,官兵傷亡三千人以上。至三月中旬。我軍轉移皖省阜陽整補,全蘇北地區為匪所佔領。
3、共匪在山西以朱德為首,煽動二戰區新編兵團三十餘團叛變,同時,收繳民槍,擴大地盤,專打友軍,不打敵人。後朱德由山西派遣重要將領率軍越過太行山,至冀、豫、魯、蘇、皖各處,按山西策略,初與國軍友善,專收繳民槍,而國軍將領對匪認識不深,警覺性亦不大,有於敵後與匪妥協,或取放任態度,讓匪收繳民槍,擴大地盤。待匪勢力長大,轉打國軍,國軍已難立足,檢討過去,回憶及此,實令人為之痛心疾首。
A、戰鬪間自己所用之戰鬪方法,無論成敗,均需記載,使成功者可資取伕,失敗者可為殷鑑。
3、精神破壞又分為軍事與社會兩種,軍事方面為對敵偽之政治工作,社會方面為對民眾之政治工作。
共匪起家於陝北延安,抗戰初期,其人槍不過三萬左右,抗戰一起,匪酋毛澤東宣言共赴國難,內云:「在政治上實行三民主義,軍事上服從最高統帥,與國軍並肩作戰」。以此欺騙國人,實包藏禍心欲竊國柄。又毛匪對部屬訓話有云:「以七分力量發展勢力,以二分力量應付國民黨,以一分力量抗敵。」匪軍皆照此訓示實行。
B、由根據地所建立之簡單彈藥廠修改所製造。
E、各官兵特殊之功過。
自民國二十六年八一三淞滬抗戰至二十七年六月之武漢會戰,國軍均使用正規戰術,因裝備較敵為劣,火力不及敵人,且制空權操於敵手,故每一會戰,我軍均傷亡慘重,元氣大傷。
民國二十七年,國府遷都武漢,曾召開軍事會議,研討對敵戰法,於戰略上國軍採取消耗持久戰,於戰術上,我曾於大會中提議「應採游擊戰與正規戰配合,加強敵後游擊,擴大面的佔領,爭取淪陷區民眾,擾襲敵人,使敵侷促於點線之佔領。同時,打擊偽組織,由軍事戰發展為政治戰、經濟戰,再逐漸變為全面戰、總體戰,以收『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取時間』之效」。當時,蒙委員長採納,通令各戰區加強游擊戰。至第一次南嶽會議,委員長指示「游擊戰重於正規戰,政治戰重於軍事戰。」迨民國二十八年,改訂戰鬪序列,遂設立冀察、魯蘇兩游擊戰區,將正規軍開至敵後游擊,且規定各戰區應以三分之一兵力,於本戰區內擔任游擊任務,化敵後方為前方。是時,淪陷區民眾聞風而起,紛紛加入游擊隊,發展至為迅速。當時,淪陷區之面幾大部為我佔領,使僅控點線之敵人,窮於應付。
9、戰鬪技術為達成戰鬪目的之手段,蓋技術嫺熟足以增強自信心與旺盛之士氣,故游擊隊應利用機會隨時隨地對戰鬪技術予以嚴格之訓練。
戰例二:法國拿破崙遠征帝俄,曾攻佔莫斯科,是時,適逢隆冬,俄利用空室清野,毀壞物資,發動民眾參加游擊戰,處處打擊法軍,斷其後路,使其補給困難,饑寒交迫,拿破崙不得已遂行引兵撤退,而邊退邊遭游擊隊襲擊,法軍喪亡殆盡,鎩羽而歸。
C、購備
B、駐軍問之警戒在使游擊隊獲得安全之休息,不使敵發覺我之所在。若為敵發現,與之戰鬪時,則掩護本隊先期撤退。
冀察戰區於民國二十八年三月成立,任命鹿鍾麟為該戰區總司令兼河北省府主席,統一指揮冀察境內之游擊隊及地方團隊。當時河北民軍總指揮張蔭梧與游擊支隊司令呂正操於河北境內領導游擊隊,民眾踴躍率相參加,故勢力甚為膨脹。是時,山西境內之匪,見張、呂在河北之發展,證明平原游擊之可能,遂頓起野心,由山西二戰區派遣劉伯承、賀龍率領匪軍越太行山入河北平原。匪軍之來,先煽動呂正操反叛,委其為匪軍冀中軍區司令員,繼以劉伯承、呂正操夾攻張蔭梧,壓迫其退出河北;進而將河北民槍收繳,擴大面之佔領,勢力迅速發展,其後則攻擊鹿鍾麟部。鹿鍾麟於河北之新編團遭敵偽匪三面夾攻、掃蕩,難於生存,退至邢臺縣西邊之路羅鎮,勢甚危急。是時,軍委會乃命第六十九軍石友三部、新編第八軍高樹勳部由魯南經魯北,北調冀中,第九十七軍朱懷冰部由豫北調冀西增援。二十九年一月,共匪乘石、高兩部於敵後長途行軍,遠來痕敝,立足未穩之際,先後於南宮、清河、濮陽等地節節邀擊而擊破之,迫使侷促於冀南一隅,故難於立足,終被迫退出冀、魯、豫邊區。朱部雖挺進至路羅鎮,然為時太遲,匪軍已控制路羅鎮以南地區,斷絕其補給,封鎖其糧食,使其無法生存。鹿總司令迫不得已,乃率第九十七軍於三月中旬退出河北省境。是時,適石友三與匪勾結,企圖叛變,由孫良誠逮捕之,與石友三師長一併正伕。中央命孫良誠為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統轄第六十九軍與新編第八軍,於冀、魯、豫三省邊區游擊,旋孫為匪所俘,鹿總司令遭免職。是時,軍委會改任高樹勳為冀、魯、豫三省總司令,兼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以濮陽為根據地。至此冀察戰區亦名存實亡。冀省廣大地區與三千多萬人口皆為匪所控制。而敵偽僅佔點線,與共匪妥協,互不侵犯。
4、由民團、警察所組成者——裝備訓練較好,熟習地方情形,惟不慣游擊戰——應加派幹部,加強政治訓練與游擊戰術。
2、游擊隊之通信連絡,以戰略、戰術與裝備之關係,通常以人力及各種補助通信方法為主,但遇情況許可時,則以有無線電為宜。尤須注意保密,以防洩漏機密,發生障礙。
(以上第三十六次訪問,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一日)
4、游擊隊彈藥之來源亦有下列五種:
4、第九戰區
當我正開軍事會議於武漢時,適遇太原失守。當時會議中即曾討論第二戰區失守,大本營應如何指示問題。是時,第二戰區隊伍已紛紛準備渡河,離開山西,我立即建議:「以閻長官統率所有隊伍即於戰區內擔任游擊,不論任何部隊不得退過黃河,否則以軍法從處。」是時閻長官擬將長官部撤離黃河,我認為長官部應為部屬之表率,豈能例外,故極表反對。當時,我更從山西地位之險要與閻長官在山西之深厚關係,說明此命令之貫澈,絕無問題,故此案遂作定論。而我此建議,關係全局很大,直至抗戰末期,山西一直控於我手。
1、魯蘇戰區係於民國二十八年為加強敵後游擊成立者,當時以于學忠為總司令,沈鴻烈為副總司令兼山東省府主席,沈氏指揮海軍陸戰隊,暨保安新編第四師,又撥第五十一軍牟中珩由豫南進駐山東沂山區,另調五十七軍繆瀓流由蘇北進駐魯北日照,擔任山東地區游擊。
甲、蘇北
C、敵人所使用之新兵器及我方防禦之方法。
我在民國二十八年冬,為適應游擊戰需要,於軍訓部任內曾收集游擊戰資料,由軍學編譯處編成「游擊戰綱要」一書,分發各戰區、各軍事學校,作為研討游擊戰之張本與實施游擊戰之依據。
廣西境內多山,無山無洞,地形險要,很多山地均可做為游擊根據地。桂省民眾自二十七年起,凡成年壯丁皆納入組織,接受訓練,每一壯丁均會用槍,且以實彈射擊。桂省民團組織,省主席兼保安司令,縣長兼民團司令,省府並委以軍人為副司令,輔助縣長指揮訓練壯丁。每縣設督練官若干人,專司訓練壯丁之用。鄉鎮長兼大隊長,村街長兼中隊長,里長兼班長。合各縣若干大隊編為聯隊,平時專事訓練,戰時或幫助軍隊擾襲敵人,或擔任破壞工作,或任偵察、謀報、運輸等勤務。
「游擊戰」之釋義——現代戰術原則中有正規戰,有補助戰(或稱小戰)。至於「游擊戰」之名稱,雖為過去所無,而符合游擊戰之理論事實,中外軍學家早有論列。「游擊戰」粗釋之,「游」者「運動」,「走」也;「擊」者「攻擊」,「打」之謂;「游擊」意即機動之戰援。雖於運動間,仍不忘捕捉機會,隨時而攻擊之。
五、其他各戰區之游擊戰
B、密碼之記載——有關機密之電話,可用密碼談話,避免竊聽。
D、徵用(按徵用命令行之)
C、游擊隊之謀報為駐在淪陷區或隨敵行動之秘密工作,應以精幹機警之官兵或女子、小孩等任之。
三、山西游擊區
六、偵察
7、襲擊成功後,應移駐戰場適當距離,取隱蔽地方集結整理,防敵攻擊。僅留必要人員清掃戰場,將戰利品迅速搬運為要。
5、游擊隊應愛護民眾並組織而訓練之,使由親近而信仰而合作,積極以參加作戰,消極使不為敵用,俾可爭取民眾,發動全面戰爭。
十二、補充、給養
戰例一:元代,成吉斯汗之蒙古騎兵,縱橫歐亞兩洲,所向無敵,先後建立中國本部之大汗國,歐洲與亞洲西北部(窩瓦https://m•hetubook•com•com河下游之薩菜黑斯科東南)之欽察汗國,中亞細亞之察合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太祖次子察合臺之封地)及亞洲西南部之伊兒汗國等四大帝國。成吉斯汗常道,其對付敵人有如餓鷹之捕小雞。蒙古騎兵馳騁於歐亞,飄忽不定,出沒無常,經常以寡勝多,故能橫掃戰場,建立空前之武功。
1、游擊隊一切戰鬪行為及政治工作,多有特殊之點,故應有陣中日記,記載其經過與見聞,以供政治與軍事之參考。
F、各官兵於戰時情緒及紀律。
B、敵之警戒情形、運動狀態與企圖。
3、派遣幹部至民間組成者——其優劣之點與前述第二項相同,宜擇有聲望富領導能力者領導之,於敵勢薄弱民氣高張時,發動而組織之。
10、游擊隊與友軍、地方機構及通信員(站)相互間之連絡,除利用通信網外,需互派連絡偵探,加強連絡效能。
游擊戰之戰例:
A、交通網之破壞(如鐵路、公路、橋樑、渡口等)
第二戰區直轄部有第六集團軍楊愛源,第七集團軍趙承綬,第八集團軍孫楚,第十三集團軍王靖國,皆為其基本部隊,合共八個軍,計步兵二十一個師,騎兵三個師,中央撥歸指揮者不計。另有十八集團軍轄三師——一一五師林彪、一二〇師賀龍、一二九師劉伯承,並長官部直屬部隊四個砲兵團,二個工兵團,勢力甚為雄厚。
F、衛生機關(衛生隊,醫院,醫務所)。
2、偵察不可單從表面形狀觀察,應據事實與真相,詳加判斷,以免受敵欺騙。
七、警戒
距今二千四百年前,東方兵聖,中國大兵學家孫武於其所著「孫子兵法」一書中有云:「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正」是戰力,「奇」是謀略。又云:「兵者,說道也。」「詭道」即奇,此可謂游擊戰之解釋。又云:「戰勢,不過於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兵以詐立,以利動,以分合為變者也。」「兵形象水,激水之疾,可以漂石。」西方兵學家克勞塞維茲曾道:「游擊戰,似一種雲霧或蒸氣,從不凝成固體,但於必要時,可以某一點凝為雲團,自雲霧中爆發可怖之閃電。」足證中外兵學家所見不謀而同。
游擊區之重要省份,已略如前述,至於各戰區之游擊,規模較小,關係亦不大,茲簡述如下:
B、通信網之破壞(如電報、電話)
軍訓部為頒發「游擊戰綱要」一書,曾有一訓令,茲將全文錄之如下:「查游擊戰為長期抗戰,消耗敵人兵力,爭取主動地位,富有彈性之戰法。年來,各戰區因地實施,頗收成效,山西方面,尤為卓著。茲根據作戰最高指導方針,適應現階段之需要,應在敵側後發動較前規模更大更堅強有力之游擊戰,庶可使敵深陷泥潭,窮於應付,而予致命之打擊。惟國軍幹部對此尚欠普遍與深刻之研究,且苦無正確之完備教材可資參考,本部遂蒐集有關游擊戰之資料及各區實施經驗與心得,加以整理,編成『游擊戰綱要』一書,隨令頒發,各部隊學校一體研究,俾利實用,而殲敵寇為要」。
3、游擊隊之警戒,分為行軍、駐軍與根據地三種,分述如下:
5、由各種幫會組成者——有反抗異族之意識,熟悉地方情形,有革命性,重義氣,富情感,惟乃缺軍事與政治訓練,且門戶狹隘——宜慎選幹部,加強政治與游擊戰之訓練。
民國二十九年秋,日與德意兩國締結軸心同盟。蘇俄深恐日本關東軍五十軍響應歐戰,由偽滿攻擊西伯利亞之紅軍,遂策動共匪發動「百團大戰」,打擊日本,攻擊敵軍交通線。同時,俄在華軍事顧問崔可夫倉議國軍反攻宜昌,且宣傳國軍總反攻,以牽制日軍。至二十九年冬,日軍發動冀中冀西之掃蕩戰,惟共匪善於避戰,化整為零,日軍並未收到預期之戰果。
(以上第三十七次訪問,五十三年四月二十九日)
E、購備。
4、共匪新四軍葉挺部在皖南被解除武裝後,殘部由陳毅、張雲逸率領,後經皖省派隊圍剿驅逐,逃往蘇北,勢力逐漸長大,甚至奪取蘇北政權。皖省在八年抗戰期間,共匪不敢蠢動,亦未發生組織作用,可見皖省民眾有組織,皖省軍政當局能提高警覺,且有力制壓,不使其生存。倘各省能照皖省作法,密切配合,則匪決不能得逞。
一、組織:
5、偵察之組織——游擊隊之偵察,以目的分為軍事與政治二種,以編組分為官兵與民眾兩種,以方法分為使衣與化裝兩種,務須妥為配合應用,以期協調而無遺憾。
民國三十三年九月上旬,敵軍為打通桂越交通,遂發動桂柳會戰,佔據桂境當、龍、桂、柳等要點。國軍於民國三十四年四月下旬,反攻桂柳時,廣西境內各處民團皆總動員,協助國軍反攻,到處擾襲敵人,聲勢浩大。由於軍民合作,故所向披靡,於短時間內即將敵逐出國境。敵由欽州灣、安南海陸二路分別撤退。此次反攻,國軍因得美械裝備,空軍掌握制空權,戰力為之加強,此固為戰勝之主要原因,而各地民眾武力之協助,亦與焉。
游擊隊之組織與領導方法大致:
至於長沙會戰,第一次為敵知難而退,第二、三次亦非打硬戰。至民國三十四年四月~六月之湘西會戰及反攻桂柳會戰,與遠征軍、駐印軍在滇西、緬北之作戰,因得美械之裝備及優勢空軍之支援,故雖打硬仗,仍然得勝。
1、游擊隊之兵器、彈藥、被服、糧秣等等往往不能得良好之補充。故游擊隊指揮官應勉勵部屬,為國犧牲,以耐缺乏;且需與部下同甘苦,使於補充困難時,仍能達成任務。
2、指揮官決心後,需堅決執行,猶貴臨機應變,不誤時機。
1、正規軍之戰鬪係以兵力、兵器裝備相等或稍強稍弱之敵為對象,按戰術原則行之。游擊隊之戰鬪,常以少數兵力,劣勢兵器與裝備,以求達成其任務,故二者大異其趣。
4、陣中日記由下列單位作之:
A、取之於敵(截獲敵之輜重車輛等)
3、游擊隊衛生人員與衛生材料之補充,均較困難,故衛生人員必須羅致,衛生材料嚴禁浪費。
3、敵常用各種偽裝、欺騙手段,使我偵察困難。故從事偵察者,不惟要有肝膽沉著、熱心慧敏的性質,且需有科學智識與偵察技能。
2、當時中、美、英、法、蘇等民主同盟,一致對軸心國之德、意、日作戰。
11、游擊隊之通信連絡,常須通過敵人佔領區域,設有不慎,不惟洩漏我企圖,且有受敵欺騙之危險。故通常不記載我方企圖及收發地點,更不拘於形式,使受信者瞭解為已足。茲舉數例如下:
B、培養衛生幹部,由地方衛生機關、救護團體派員協助。
3、游擊隊應有自覺之紀律,自治之能力,自動之精神,無論何時何地皆應嚴守紀律,盡忠職守,臨機應變,獨斷專行,以充分表現革命軍人之本能。
4、偵察活動常在敵後方、側方,最易因環境而動搖之,故對偵察人員應予嚴格訓練,使能保持機密,臨難不屈,始終如一,完成任務。
3、游擊隊不僅以正規通信人員之通信為滿足,更當藉游擊隊人員與忠實民眾之協同,構成所需之通信網,以期連絡確實與周密。
乙、魯省
1、軍事——第二十一集團軍指揮三個軍與地方團隊,迭向平漢、津浦二路南段守備之敵襲擊、破壞,使敵不能安全使用,並襲擊皖中、皖北敵軍。於二十八年五月上旬,我第四十八軍之一七六師,由師長區壽年率其主力與林士珍之游擊支隊,奇襲敵軍,同時,郝文波反正,夾攻敵人,與敵巷戰數小時,將敵人彈房倉庫焚毀甚多,完成任務,安全撤退。至三十年春,我第三十一軍之一三八師莫德宏,於合肥丘陵地帶,迭向淮南鐵路南段實行破壞,並襲擊守備之敵,敵曾派兵五千多人附砲三十餘門,向莫師掃蕩,因當時廖派部隊策應,故敵未得逞,敵新任司令官塚田攻於三十一年十二月八日,由南京飛漢口,於大別山張家坢上空,為我一三八師擊落,機毀人亡,並截獲許多重要文件。敵為報復及尋覓塚田攻等屍骸起見,乃於十二月調兵進攻大別山區,以第三師團主力,六十八師團及六十四旅團各一部,由鄂東松舖南進,第一一六師團集結望江,第四四師團集中石灰窰,向大別山游擊區根據地分進合擊。我二十一集團軍以第四十四、四十八、三十九軍於大別山各要地阻止敵人,敵我均有傷亡,至三十二年一月二日,敵陷立煌根據地,我軍政人員向皖北撤退,我二十一集團軍各部分散各要隘與敵對峙。至三十二年六月上旬,敵分別退去,我恢復原狀。
D、各級政工機關。
山西各部隊以太行、中條、呂梁、五臺、值山等山脈為游擊根據地,佔領廣大正面,不斷擾襲敵人,使敵消耗很大,並壓迫其困守於正太、同蒲二鐵路沿淺狹長地帶。至二十八年春後,敵曾八次攻中條,二次攻澤潞,掃蕩我主力根據地,但因兵力不足,並未達成其願望。至二十八年四旬上旬,軍委會令各戰區發動「春季攻勢」,國軍曾分兵攻襲聞喜、絳縣、橫嶺關等地區,並曾一度攻入敵軍據點——夏縣、解縣,後遭伏敵之反攻,旋即退出。敵據點因作有堅強工事,我屢攻無效,乃以一部監視敵人,主力仍退中條、呂梁根據地。
民國二十八年十一月下旬,敵軍發動桂南會戰,攻佔南寧。桂林行營奉命反攻恢復南寧,在崑崙關戰役,曾摧毀敵人一旅團,旅團長中村正雄陣亡。後敵大部增援,於當江南北岸對峙。是時,桂省動員邕江兩岸邕寧、永淳、綏淥、上思、思樂等縣民團萬人以上,有槍者拿槍,幫助國軍打游擊,無槍者荷鋤,擔任破路工作,其中尤以邕欽路最為澈底。敵於當江北岸,因民眾拒做買https://www.hetubook.com.com賣,與之不合作(南寧城內,除老弱傷病外,餘皆走避),故補給困難,(由海道運來之糧彈,很難輸送至邕江北岸。)因而敵對南寧能佔能守,但無法持久,故不久即知難而退。
1、通信連絡於游擊隊極關重要,蓋能適時獲得各種情報,方可出奇制勝,避實擊虛,爭取主動,故通信連絡,必須靈活巧妙為要。
不為與遲疑,皆可陷軍事於不利,較之誤用方法者為尤害,指揮官應力戒之。
山東以于學忠任山東游擊總司令,沈鴻烈為副總司令兼山東省主席,韓德勤為蘇北游擊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於各地游擊,統歸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指揮,後軍委會為加強敵後游擊,於三十三年冬成立第十戰區,以李品仙為戰區司令長官,兼二十一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十五集團軍何柱國、第十九集團軍陳大慶,以及蘇、魯游擊部隊。
4、忠實民眾所組織之通信網,不僅可保持機密,且能妨害與破壞敵人之通信網,故需盡量組織而運用之。
3、共黨有其國際性,中共與蘇俄關係密切,我於外交上與蘇俄友好,故對內容共,此為一大原因。容共政策以前為國父所訂,現因中蘇友好,希一致對日作戰,故亦容共。
A、主要道路之方向,有無支路及平行路?通到何地?路幅與土質能否通過機械化部隊?砲、騎及輕重車輛?沿途村鎮情形與隱蔽程度。
C、根據地之警戒——游擊隊根據地為敵人最注目之處所,勢必摧破而後已,故主根據地之警戒,應組織強硬靈活之警戒網,使全體民眾游擊化,以資協助。若於重要入口處,應增派重兵扼守,遠距離則派遣潛伏哨與便衣偵探。全體軍民均應有警戒心及戰鬥之準備。
敵自發動侵略以來,我海岸線北起渤海,南迄南海,皆為其佔領,港口亦為其封鎖,而華中、華南之陸上重要城市,均為其控制;且平津、平漢、津浦、隴海(東段)、京滬杭等重要鐵路,亦悉為敵所佔。惟敵佔地愈廣,兵力愈分,敵僅能控制點線,不能控制全面。當時,敵之前線,於華北進至包頭、太原、風陵渡;於華中進至開封、信陽、岳陽;於華東進至杭州;於華南進至廣州,遂於此時停止進攻。
第六戰區以王勁哉之一二八師為游擊隊主幹,並擴編有九旅以及地方團隊,共同擔任游擊,以沔陽為中心,以江漢間之三角地帶為游擊根據地,該地與武漢接近,可威脅敵人,且有戰略之價值,敵曾幾度進攻,均被我擊退。至三十二年元月下旬,敵集中優勢兵力進攻,我隊伍因裝備差,遂放棄沔陽,分散於敵後游擊。
為求利於精神團結,指揮便利計,應就原有團體及群眾予以適當配合,若每村農民,不必分散,以其自家性命所繫,易於守望相助。若每廠工人編為一隊,亦易收團結之效。
魯蘇戰區總司令初為于學忠,率領正規軍約四個軍,以及沈鴻烈在青島之陸戰隊,當時並以沈鴻烈為副總司令兼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德勤為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魯省游擊隊與各地民眾自衛隊雖聲勢甚為浩大,但亦因專對敵人,忽視共匪,致為匪所乘。匪首陳毅、羅炳輝、栗裕等亦仿劉伯承、賀龍在冀察戰區之辦法,先吞併地方團隊,待力量長大後,即向正規軍進軍。于學忠於山東,韓德勤於蘇北,先後為敵與匪雙方夾攻,在淪陷區之勢力逐漸移匪手。與冀察戰區同一命運。茲分別敘述如下:
至三十二年五月上旬,敵集中兵力向我沂蒙山區圍攻,我軍被迫向南突圍,匪乘機佔領沂蒙山區,且於夜間襲擊我安邱之魯南行署,主任秦敔榮陣亡。是時,省主席牟中珩請辭,改以何思源繼任,僅保有壽光一區,山東游擊區至此名存實亡矣!
抗戰初期,成立第四戰區,轄廣東、廣西、海南三處,以張發奎為司令長官,至抗戰中期,又成立第七戰區,以余漢謀為司令長官。
當時軍委會又命韓德勤為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及第二十四集團軍總司令,指揮第八十九軍李守維與蘇北保安團隊,擔任蘇北地區游擊。
E、募集(由抗戰團體或國際友人之協助)
D、倉庫之破壞(如糧秣、械彈、被服、油料等倉庫)
1、破壞為游擊隊之主要任務,其目的在使敵行動遲滯、補給困難、士氣沮喪、意志動搖,因而削減其戰鬪力,甚至摧毀之。
1、偵察之目的,在明瞭敵情、地形、地方之組織、民眾之情況、交通之狀況及地方之經濟等情形,俾供指揮官判斷與計劃之資料,故無論何時皆須派遣官兵或同情我之民眾,代為偵察。
1、游擊隊政治工作之目的,在使部隊與民眾明瞭抗戰之意義,而忠勇奮發,徹底合作,以爭取軍事政治之勝利。同時,破壞敵偽組織,瓦解其陣容,使敵無法獲得侵略成果。
C、衛生材料應取之於敵(奪取敵偽衛生機關之衛生器具與材料)
6、關於敵情,應偵察之項目如下:
5、游擊隊之攻擊在以少勝多,以弱制強,以柔克剛,故襲擊、伏擊、夜襲均為其主要手段。
6、襲擊、奇襲、急襲、強襲(以強有力部隊襲擊)等襲擊時間應利用夜間、黃昏、拂曉行之,使我能秘密其行動,乘敵警戒疏忽而襲擊之,最為有利。
3、根據地應創立主根據地、副根據地、預根據地與假根據地。假根據地用以迷惑敵人,虛虛實實。主副根據地應能相互策應,以期安全。游擊隊應因糧於地,應因械於地,以此方式圖謀根據地之發展。
B、有無山地、河川、森林?其種類與形態如何?
C、大隊、中隊部。
現檢討失敗原因如下:
2、共匪違背國府四項原則,並未履行四項諾言。自二十九年十一月起至三十年十月止,軍委會根據各戰區正式文電報告,國軍被共匪擾襲,發生戰鬪次數達三九五次之多,事態極為嚴重。我軍委會曾屢電制止,均未生效。此時我不欲嚴格制裁,反令被匪攻襲之國軍退出游擊區,忍痛退讓,待匪勢膨脹,遂一發不可收拾。假令國軍在抗戰初期,即二十八年以前,判明匪之陰謀,非空言所能奏效,因即分兵制裁,江南三戰區圍繳葉挺槍械,又於五戰區將陳毅、張雲逸圍剿,使其不能在皖中立足。假令各戰區當時均能分兵剿共,冀察、魯蘇二戰區絕不致為匪吞併,則共匪勢力不致驟然膨脹,禍國殃民之厄或可減免。此雖事後痛心之言,然「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故值得忍痛將國軍恥辱之事蹟,忠實檢討而直書之。
2、游擊隊應明瞭自己兵力及環境,處處留意,周密警戒,故警戒人員常化裝或著便衣,便於達成警戒目的。
敵為摧毀我二戰區游擊區實力,集結六師團二旅團兵力,發動中原會戰,亦即晉南會戰,經六月之激戰,將我中條山根據地攻佔。中條山與太行山唇齒相依,中條山一被攻佔,太行山即呈孤立,敵乘此際於三十二年四月上旬,以兩師團兩旅團五萬多人之兵力,向太行山根據地圍攻。我第廿四集團軍龐炳勳指揮第四十軍於林縣附近,新五軍於臨洪鎮東南地區,第二七軍於陵川方面,互為犄角,迎擊來犯之敵。敵以優勢空軍支援,分路進攻,先陷我外圍據點,陵川、林縣陣地亦相繼被敵佔領,我乃向外線轉移。當時,太行地形崎嶇,運動困難,我軍各部形成各自為戰態勢,不能互相聯繫。新五軍軍長孫殿英(魁元)於臨洪鎮以西地區運動時,中敵伏兵而被俘,所部衝散,僅餘二十七軍、四十軍仍抱與太行山共存亡之決心,與敵苦苦周旋,繼續游擊奮鬪,惟戰況日趨惡化。第二十四集團軍總部因突圍為敵衝散,與各部失去聯絡,龐炳勳總司令因腿部舊創復發,行動不便,避居臨洪鎮附近之東峽腦,不幸被敵偵出而被俘。敵命寫招降書要其招降第四十軍軍長李振清,龐氏則秘派親信人員告李軍長,協同二十七軍劉進部隊繼續打游擊。總合此次戰役,敵我傷亡皆約五六千人,新五軍則無異全軍覆沒。
中央初以朱德任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開至山西,歸二戰區閻長官指揮。朱德至山西,初與國軍表示友善,暗中則煽動山西部隊叛變,擴張地盤,收繳民槍,發展組織,並提出「翻身」口號,清算地主,打倒資產階級,實行所謂「三反」、「五反」,以威迫利誘,使多數農民入其彀中。迨匪在山西有基礎後,朱德即派劉伯承、賀龍、聶榮臻等至冀察戰區,遣徐向前、陳毅、羅炳輝、栗裕等至蘇魯戰區,以葉挺至皖南三戰區,均按山西辦法,向各戰區發展組織,一面偽裝與國軍友善,一面收繳民槍。在匪力量壯大控制全面後,即斷絕國軍糧食,於冀察戰區煽動游擊支隊司令呂正操,於魯蘇戰區煽動旅長萬毅叛變,並曾襲擊山東牟中珩與韓德勤兩部。我游擊區遭敵匪夾攻,不能立足,冀察、魯蘇戰區傷亡重大,補充困難,最後只有退出。冀、魯兩省人口各約三千萬,且都為產兵區,共匪得之,勢力大增。至抗戰末期,匪抽調冀魯與蘇北有戰鬪經驗之徒手兵約十萬人以上,在林彪統率下,由山東河北水陸並進,向東北發展。至抗戰勝利,匪向俄領取五十萬日本關東軍裝備,我在東北之美械軍與地方團隊及偽軍,幾全部為林匪消滅。林彪佔據東北後,又與聶榮臻、劉伯承聯合,將華北吞併。至徐蚌會戰,共軍以全力參加,國軍失利,徐州旋告失守,共匪勢力繼續南伸,整個大陸,遂陷匪手。
7、共匪之軍事政治,既得合法地位,於軍事上遂避免與敵作戰,以保全實力,不打敵人,專襲擊友軍。
1、游擊隊之行軍應以輕裝、迅速、秘密為要,俾能爭取主動與機動地位,尤須有適切之計劃,周密之實行,方克達成任務。
十四、陣中日記
4、游擊隊係以軍事掩護政治之推進,以政治促成軍事之發展,故軍事與政治務必融合一體,以增強其效能與保障其勝利。
在政治方面,中央以林祖涵、張國燾為陝甘寧邊區政府正副主席。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