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作者:白崇禧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上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編 抗日戰爭 抗戰中海軍作戰經過概要

第四編 抗日戰爭

抗戰中海軍作戰經過概要

乙、我國海軍

前言

三、武漢會戰

海軍在抗戰中作戰經過

2、武漢下游區佈雷隊游擊戰
四、海軍游擊戰
清代海防,初期沿明末舊制,閉關自守,沿海只設城營、風堡、砲台、煙墩。僅故步自封,不作遠洋雄圖。至西元一四八六年,葡人地亞士航行非洲南端之好望角,一四九二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世界海洋中心遂由地中海西至大西洋,東達太平洋。是時,西方海上勢力一直逼迫中國門戶,葡萄牙佔我澳門,荷蘭襲取臺澎,英、法、普、丹等國亦相繼泛海東來。至一八四二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門戶遂洞開。滿清見西人之船堅砲利,乃急於修海防、造輪船、練海軍。
在江陰戰役,為阻止敵艦潛入長江,於二十六年八月中旬,將江陰下游直至吳淞口之航路標誌,如燈塔、燈標、燈樁、測量標桿等,一路掃除,且將江陰水道構成多數阻塞線,以艦艇保衛之。時隔月餘,敵艦不敢侵犯,僅以飛機轟炸。至九月下旬,敵機大編隊向我轟炸,我在江陰艦艇沉著應戰,擊落敵機五架,我應瑞艦負傷,逸仙、楚有、海寧、建康等為敵炸沉,傷官兵六十三員名。海軍乃將艦砲卸下置江面當陸砲用,以加強江陰要塞火力,並設二道防線於鎮江,敵機仍繼續轟炸襲擊,應瑞等大小艦艇一起被擊沉,我江陰要塞海軍發炮擊沉敵艦二艘,傷一艘。其後,上海國軍轉進時,奉命將砲炸毀西撒。
中國海軍因內戰頻仍,派系分歧,在抗戰時表面為統一,內容殊不一致,其重工業基礎薄弱,僅能製造小型艦艇。所有兵艦噸位,最大不過四千,小者僅三百,魚雷艇十二艘。總共五九、〇三四噸。惟艦艇大多陳舊,缺少戰力。
A、川江區——我為阻止敵軍,鞏固陪都,於宜昌萬縣間構築總砲臺四座,配屬艦、砲、野山砲及固定雷區漂雷隊,阻塞敵艦活動。
整建委員會主任委員按理由參謀總長何將軍敬公兼任最為合適,敬公因事務繁忙,遂改薦我擔任,而以海軍總司令陳紹寬為副主任委員。當時,陳氏仍想保持馬尾學系,以福建為中心。福州又以陳姓為中心,如陳季良、陳訓泳等海軍重要將領皆為福州陳家。故整建會之成立,陳氏甚表消極。
五、海軍陸戰隊(只一旅)
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成立海軍衙門,奈建設海軍之經費為西太hetubook•com•com后移修頤和園,致海軍力量薄弱。民前二十年(一八九四)甲午之役,我海軍艦隊為日本全殲於渤海,國人對海防信心遂生動搖,認為海岸線長不能防守。因此之故,庫頁島為俄佔領,鄂霍次克海領海權亦隨之喪失。吉林沿海地方,清時已割給帝俄,如今朝鮮又為日本吞併,因此日本海領海權亦失。自旅順、大連先租於俄,繼租於日,劉公島租於英,渤海海權因而不完整。自膠州灣租於德,黃海亦欠完整。自各國不平等條約取得我內河航行權,商船可自由出入長江口後,東海又欠完整。自臺澎被日本強佔,澳門隸於葡,香港九龍屬於英,廣州灣租於法,南海亦欠完整。
我海軍因戰力微弱,在淞滬戰役中,即為敵優勢海空軍攻擊,大小艦艇多被擊沉,制海權為敵所控制。我艦艇所剩不多,以戰況演變退入內地各江河,擔任對敵之襲擊、阻塞、封鎖或布雷等任務。當時創立海軍突擊戰法,潛入敵後襲擊,或施放漂雷、定雷,以襲擊敵船之運輸,或於上游施放漂雷,妨碍敵船活動。海陸軍協同之突擊作戰,予敵船隻相當損害。
至於日本侵華之海軍兵力,以泊於上海之第三艦隊為主,其編組兵力如下:
C、荊河洞庭區——國軍自武漢撤退後,建阻塞線於石首,以固定水雷及漂雷並用。雖宜昌失守,荊河仍為我水雷控制,致敵陸海軍不能取得聯絡。自岳陽失守後,為鞏固湖防乃佈雷於湘資沅澧各水道,以控制洞庭湖。故於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均能阻止敵艦進入湘江以侵我長沙,使長沙據點鞏固,獲得長沙三次大捷。
以地域言之,分為東北艦隊、渤海艦隊、粵海艦隊、江陰電雷隊;以學系分之,有青島、福建馬尾、廣東黃埔、江陰電雷等海軍學校,中國由於內戰,故海軍派系複雜,意見分歧。至抗戰中期,中央為統一海軍,消除地域、學系觀念,使意志統一,力量集中,遂於重慶成立中國海軍整建委員會,直屬軍委會,從事整建工作。當時,美英允贈我艦艇,並選送海軍官兵,至友邦學習新戰術與技術,俾於學成後就地接收艦艇。海軍整建會初成立,開會討論整建方案,其中最重要者為考選留學生考選辦法,當時決定公開考選,為求普遍,由中國各海軍學校畢業生、海軍軍官,以及青年軍中考選,學成後順便接收友邦所贈之艦艇。
第一外遣隊:安宅(旗艦)、天龍、平戶、常磐、對馬及河用砲艦十艘,驅逐艦五艘。
3、閩海、浙東、珠江、東江、西江、邕江各水道,m.hetubook.com.com海軍均派有佈雷隊,協助當地陸軍佈雷作戰,收相當戰果。
B、武漢上游區——保衛武漢戰役時,海軍砲隊構成城陵磯要塞,另派艦艇扼守金口、新堤、岳陽、長沙等處。後敵機以大編隊轟擊我各守備要塞,我中山、楚謙、楚同等艦,於三十年十月下旬均被炸沉,官兵傷亡一百餘名,城陵磯要塞失守。
甲、敵人海軍

1、馬當要塞戰役——二十六年底,海軍編成馬當要塞,將荻港至九江間航標掃除,於東流、馬當間分佈水雷,並派海軍陸戰隊與要塞砲隊防守。二十七年四月,敵艦派大通、貴池活動,我海軍游擊隊於羊山磯施放漂雷,將敵艦兩艘炸沉。後敵以巡洋艦與多數驅逐艦攻我要塞,我將巡洋艦擊傷,敵使用陸戰隊登陸,繞道圍攻要塞,我乃撤退。
依據不平等條約,外國兵艦船隻得行駛於中國內海及各口岸,不僅門戶開放,且堂奧洞開,情勢危不可終日。自乙酉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相繼敗後,國父孫中山先生遂決心領導國民革命,推翻滿清,中國國運乃漸有生機。惟海防建設工作艱鉅,仍需國人努力,始能迎頭趕上也。
國軍自棄守武漢後,由漢口至吳淞口之長江水道,為敵運輸兵員糧彈之主要航線。海軍為達妨碍敵軍運輸之目的,乃將武漢下游劃為若干佈雷區,協同沿江戰區游擊隊以鑽隙突入長江沿岸,實施水上佈雷,以阻止敵軍交通。嗣海軍佈雷縱隊下轄五中隊,協助長江南岸第三戰區所派出之游擊隊,突入長江南岸實施佈雷戰,劃分為第一佈雷區,由湖口起至蕪湖止;第二佈雷區,由鄂城起至九江止;第三佈雷區,由新堤、浬仁口起至龔家台止。各佈雷區自二十九年一月起至抗戰勝利為止,於長江流域上自監利,下至江陰,共炸沉敵艦十六艘,商船二被,汽艇六十六艘,官兵傷亡與物資為數不計。


甲、民國前之中國海軍

國父領導國民革命,於辛亥年(一九一一)十月十日,同盟會員策動武昌軍隊在南湖起義,全國響應。停泊武漢江面之滿清海軍,有建威、江元、楚泰、楚豫、湖鶚五艘及辰宿二艇響應,其後又有海琛、海容、海籌各艦奉命進攻革命軍,反參加革命行列,增大革命力量。
再者,到臺灣之後,梁序昭將軍為海軍總司令時,美國贈我二艘驅逐艦「漢陽號」與「南陽號」,噸位有三千噸,比一般為大。當泊於基隆碼頭時,我們曾上船參觀,據海軍人員傳說,美方有二件附件並未移交,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為海軍作戰攻擊利器之魚雷發射管,一為對空識別器,此事亦不可解。
自武漢會戰後,國軍進入第二期作戰,我陸軍進入山岳地帶,採正規戰與持久戰配合,作持久戰計劃,我海軍為配合游擊戰,分段封鎖長江各要隘,以鞏固重慶陪都,同時發展敵後游擊。茲將我海軍游擊戰與佈雷狀況略述如下:
一、淞滬戰役
第三戰隊:那珂(旗艦)、阿武隈、由良。

海軍抗戰概況]

二、我海軍內河作戰
3、田家鎮葛店戰役——田家鎮為武漢前衛,葛店為主要防線,各佈水雷,以砲艦構成要塞,掃除九江至漢口之航標,並編組漂雷隊,於二十九年九月上旬,曾越佈雷區於武穴擊沉敵艦兩艘。敵以艦隊二十艘向我進攻,被我擊沉十六艘以上,其後敵再以優勢海空軍向我猛攻,我陣地全毀。十月下旬,葛店為登陸之陸戰隊包圍,我再擊沉敵艦四艘,遂奉命撤退。
我海軍軍艦為敵殲滅後,我陸戰隊遂改成陸上之用。自平漢線失守,粵漢路乃成為主要交通幹線,陸戰隊主要工作除擔任此護路外,另用於維持後方治安,保護後方要道。當時福建土匪多,曾派陸戰隊前往清剿。
武漢起義,各省響應,促成革命成功之最重要一著,殆為上海之響應。而上海起義,首為滬江艦隊之響應,且協同陸軍,光復南京。未幾,十五省均舉義旗,全國光復矣。迫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舉國父為臨時大總統,黃鍾瑛為海軍總長,湯薌銘為次長,以青天白日旗為海軍軍旗。民國十七年,青天白日旗改訂為國旗,並經國會通過,宣告中外友邦。

乙、民國時我之中國海軍

第一航空隊:加賀(旗艦)、鳳翔及驅逐艦四艘。
1、武漢上游區——國軍自武漢撤退後,海軍為阻敵進攻計,乃由海軍第二艦隊司令曾以鼎指揮七個中隊,分佈內河各要點,以阻敵進攻,並襲擊敵艦。
第一水雷隊:夕張(旗艦)及驅逐艦十二艘。
本隊:出雲(旗艦)、能登呂及上海特別陸戰隊。
(以上第四十一次訪問,五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
2、湖口戰役——湖口為二道阻塞線佈置水雷區,以陸戰隊砲隊協防。敵陸海軍進攻湖口,我砲位遭敵機轟炸,故湖口無汰與戰。後於夜問將砲槍卸下,免落敵手,只以水雷阻塞湖口。當時我曾派砲艇三艘深入鄱陽湖內,事後敵艦潛入,https://m•hetubook.com•com三艇悉被擊沉。
當第一次開會,我探聽陳紹寬不願出席時,即秉公義私交拜訪陳總司令,曉以大義,動以利害,勸其出席。我開誠布公說:「中央為欲統一海軍,增加實力,現得英美幫助,故有此舉,故於此千載難逢之機會,為海軍前途著想,應毅然出席,以貫澈整建海軍之主張。」同時我並表示,我在會中僅掛一名義,一切主張與實權,悉尊重其意見,陳氏見我態度誠懇,以及中央決策之決心,故出席第一次會議,惟於會中一言不發。以後屢次開會,陳氏即很少參加,而以代表出席。至招考海軍軍官赴美留學時,海軍學校若青島、黃埔、電雷等學校學生服現役軍官皆踴躍報名,惟海總所統屬之馬尾海軍學校軍官,陳氏則禁其來考,且以撒職威脅之。我得知此消息後,向陳氏表示,各現役海軍軍官,均希望踴躍來投考,中央並保證其職位。任何人不應阻撓,陳氏無奈,乃聽其幹部來考。當時考學委員會秉公錄取官兵共二十餘名,一併送往美英友邦留學。陳氏見中央決心整建海軍,打破地域學系,因而消極,請辭海軍總司令。其實海軍艦艇絕大多數為日本優勢海空軍消滅,到重慶時,僅餘少數小型內河艦艇,海軍已名存實亡。中央為改組海軍,乃任陳誠將軍以參謀總長名義兼海軍總司令,而以桂永清為副總司令,將海軍澈底整建。當時,美國送我驅逐艦、砲艦一三八艘,英國亦贈借十三艘。內有七千六百噸之巡洋艦「重慶號」一艘,在二次大戰時,英王曾以此巡洋艦為旗艦,至馬耳他島巡視,艦內設備新穎,戰鬪力強。另驅逐艦二艘,與潛艇四艘及其他船隻共計十三艘。其後「重慶號」因見局勢不佳而投匪,二艘驅逐艦,一撞沉,一返英。
茲將中國海軍歷史分為民國前、民國時二時代,概略說明如下:

民國海軍之派別

明代為中國海權最盛時代,海疆之開拓,遠邁前代,西渡金沙江,征服緬甸、退羅、越南,置十宣慰司;東沿松花江,征服奴兒干(即赫哲,為隋唐時代黑水靺鞨之後裔)、庫頁島。鄭和曾七度遠涉南洋與印度洋,遠至非洲東海岸,經歷三十餘國,聲威遠播。鄭和本姓馬,為元朝賽典赤瞻思丁之後裔,所謂「三保太監」是也。明成祖疑建文流亡海外,欲追踪擒拿,且藉此揚威異域,示中國之富強。自明英宗六年(一四四一)遷都北京(明初建都金陵,以北京為行都)後,遂放棄海口之經營,由開放海禁時代,漸恢復為海禁時代。中國衰弱原因固多,禁海實為積弱之最大關鍵,是為研究海防者最痛心之事和-圖-書
近代軍事家有言:「十八世紀為陸權時代,十九世紀為海權時代,二十世紀為空權時代。凡有海岸線之國家,必須建設此三種國防,以保障其主權。」我國陸地有一一、〇〇〇餘萬平方公里,海防海岸線北起渤海,南迄南海,合共六、六〇〇哩,故海軍之建設極關重要。有海軍始能鞏固,宣揚國威,保護僑民,發展商務。
談至此,我記起一事,當英國贈我巡洋艦與潛水艇時,美國曾表示抗議,大意謂:太平洋防務由美國負責,英國不應有此一舉。再者,抗戰期間,當德意即將失敗時,英國擬將接濟歐洲地下游擊隊之五十萬份武器轉贈中國,當時由英國駐印總督魏菲爾遣代表至重慶作此表示,而遭魏德邁反對。魏氏說:「中國若需要武器,由美國負責,不需英國慷他人之慨。」堅不許此項武器經由中印公路或空運來中國。當時我親自參與此事,曾面陳委員長蔣公道:「中國是獨立國家,外交上應有自由取決權,英國為我盟邦,其贈與亦有其自由。英國贈我陸海軍武器,美國竟從中阻撓抗議,不知是何居心?」蔣公只說:「魏德邁很堅決!」此事遂作罷論。
據國史所載,吳楚爭霸,吳用水師,水陸並進,溯江而上,直搗楚國之郢都。秦漢以後,水師之效用益大,漢武帝北征朝鮮,南平南粵,均用水師。三國時代,孫權、劉備聯軍大敗曹操於赤壁。晉武帝伐吳,水陸並進,最先攻取金陵者,王濬之樓船水師也。隋統一長期紛亂之南北朝、五胡十六國,最後用兵江南,討伐陳國,以楊素統率黃龍巨艦數千艘,沿江而下,舟船被江,旌甲耀目,攻佔陳都建業,掃平江南,完成大一統帝業;對外四征高麗,並征服琉球。唐代征服高麗,擊潰來侵之日本水師於白江口,焚毀舟師四百餘艘,揚威異域。宋代自宋太祖起,即訓練水師,並用羅盤針於戰船上指示方位,其後平定江南,也以水師之力居多。〔羅盤針用於航海,由阿拉伯西傳至歐洲。宋仁宗天聖五年(一〇二七),中國始用羅盤針於航海,而歐人製造磁釘航海則為公元一三〇二年,約遲二百年。〕元代武功,威震歐亞,版圖之廣,史無匹敵,當用兵南宋時,鐵騎至長江,非用水師,難以飛渡,遂改弦更張,從事訓練水師,復征南宋,遠越重洋,揚威異域,如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緬甸等處,均為元代之海軍所威服。
日本海軍有一九〇餘萬噸,有主力艦、驅逐艦等各種艦艇(主力艦有達二——四萬噸者),亦有航空母艦五艘及海軍航空隊(比陸軍航空隊為優),以掩護及襲擊敵人艦艇,此為日本國內所有者。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