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下冊)

作者:白崇禧
白崇禧先生訪問紀錄(下冊)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編 回教事務:中國回教協會 三、回教協會的工作

第七編 回教事務:中國回教協會

三、回教協會的工作

(以上第五十四次至七十一次訪問)
勛祺
統計純屬回教國家,亞洲十三,非洲九個,但人口將近三億,其中像黎巴嫩有一半人口信回教者未包括在內,中國自然也不在內。這二十二個回教國家和我們建交的有八個國家,假若我們的使領館人員不是信回教的就有好多不方便,但目前無援供給這樣多人才,因此不得不培植。
五十四年元月八日
元、八
1、在滿清之季,對於回教採高壓的政策,官吏對回教徒屠殺,回人積恨在胸,回教的領導份子教長們,因受清廷毒計,不恨滿人而恨漢人,甚而漢書都不讀,以讀漢書是反宗教,這種口號在西北很普遍。二十九年我第二次去西北,那時回教協會早在二十八年重慶的回教大會中制定了協會的章程,而且在各縣市設分會的組織規定也已推行至西北。西北的第八戰區長官朱紹良(一民)、省政長官谷正倫,我對他們兩位軍政長官說回漢間的裂痕太深,過去我已打毀了石碑製造裂痕的遺蹟,這一次我要轉變回胞反漢的觀念。遂召集甘肅的重要回胞至蘭州開會,會中並對回胞反對讀漢書的錯誤分別在蘭州等地對回胞指出,要他們讀漢書,否則不能做一個公民,不然連法律生活常識都不曉得,宗教是種信仰,讀漢書與宗教不衝突,固然回文能讀更好,國文一定要讀。我這些話是在蘭州講的,後來到青海西寧,召集分會開會,把上面的意思告訴了他們。青海西寧東關有個經學院,院長馬漢臣,經學院中將近三百名學生,等於埃及艾資哈大學,學生畢業後當教長——阿衡,所以西北一帶的回胞青年多想法去念書,我要馬步芳陪我去,這個學院專門反對讀漢書,反對讀漢書就是由他們傳出去,太狹隘,我以回教協會理事長的地位告訴他們,不但不應該反對讀漢書,反而要多讀漢書,回教協會規定每一個村鎮設一個小學,由教長任校長,一面教導學生讀經和阿拉伯文,一面讀小學規定的教科書。我說這番話以前,先和馬步芳講,馬同意說:「很好」,但他不敢講,怕有反教規之名。我對三百多名學生說了這些話,影響自然不小,我講這些話時,教長及學生的表情都很好,其實他們也知道讀漢書是反宗教的說法不通,只是不敢說,我講話以後,馬步芳和馬漢臣也都說了話,三十一年我第三次去時,學生都會說漢語,識漢文,效果很好,他們的學生是四年畢業,經學院院長以下的這種進步,把過去的錯誤毅然改過來,不僅對他們自己有好處,對於整個回胞都有好處,解除了他們對漢人的仇視。我在回教協會任內,這是我最安慰的一件事。
英國駐華大使喀爾在重慶代表英政府授勛給我,儀式舉行過了,我們吃茶,他說他要信回教,我問為什麼,他說可以娶四個太太,他說他在沙地阿拉伯做過領事,沙王有一百多個妃子。我曉得他是講笑話,我遂告訴他何以穆聖有此規定,本來是為限制將士亂搶,要他們固定娶來一個,而且不得多於四個妻子罷了。
六、培養回胞文武青年人才
在國際上言之,伊斯蘭教的教義,包括教、政、經等多項,實不失為一個好的宗教,然而因缺乏宣傳而不能在國際間展開宣傳,天主教和基督教就不同了,他們把新舊約早就譯成漢文。而古蘭經雖也有人譯成中文,多半是直譯,不易使人懂。
弟白崇禧拜啟
香港工商日報
十二、回教的教規:
回教本來在外國和中國的禮俗有很多不同,唐代進了中國後,也儒家化了,可見中國文化力量之大,喪禮是遵守回教的規定,其餘家庭生活上的禮俗早已沒有分別了。憲法一百三十五條中也規定有:「內地生活習慣特殊國代之選舉」。
猶太教最早,二千五百年以前由摩西創,耶穌教舊約中有許多是由摩西在一千九百六十五年以前傳下來的,耶穌繼續傳教,到一千三百年以前,穆罕默德——最後一個聖人繼續傳耶穌的教,古蘭經中很多經文和舊約相同,只是他們傳教的背景不同,摩西傳教時,迷信盛行,因此真主給他一個權杖,以此杖可變法,靠此杖得到人們對他的信仰。以後傳到耶穌,上帝要耶穌來傳教,在近中東熱帶地方傳教,人民病痛很多,因此上帝賜耶穌以醫道,替人治病,易得人信仰,所以至今教會都設有醫院。耶穌代人治病而傳道,信仰者益眾,中國古時所說良醫良相,以治國的宰相和救人的醫生同論,可見對於醫道之重視。即今日臺灣之選舉議員而論,可取以否且不管他,醫生容易得到選票是事實,例如戴德發、李秋遠等皆是。
三、我們在重慶發起宗教徒的聯誼會,包括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佛教,天主教:于斌,佛教:太虛法師,基督教:馮玉祥,回教是我,馮玉祥www•hetubook•com.com後來出國而去世,由陳維屏繼任,他不能統一基督教各派。我們宗教聯誼會聯繫世界各宗教,實行救世救人的精神。
對於教外也應該多宣傳使人曉解,信仰的人才多,只是信教的人家代代相傳,永遠不會使教外的人來參加。
去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香港工商日報第二頁社論「論美越衝突的危機」一文,內容敘述初期的回教領袖左手拿可蘭經,右手持寶劍,強迫別人接受他的「真理」。我們遂去函糾正,去信如下:
七戒……(1)不拜偶像,(2)不奸邪,(3)不撒謊,(4)禁取息,(5)不賭博,(6)不飲酒,(7)不吃豬肉(死的東西及血皆不吃)。
八德:(1)認主獨一,(2)知主公道,(3)信任聖人,(4)服從領袖(頒佈八德時政教不分),(5)命人行善,(6)止人作惡,(7)遠奸,(8)近賢。
5、在重慶我們向復旦大學洽商,在其農學院附設農業墾殖班,每年對於高中畢業的回教青年免試入學,另外中央大學等雖無專設班科,也同意降低分數錄取,在外國也由回教協會的交涉,土耳其答應給十名文科學生,五名陸海空大學學生,埃及法魯克王每年給十名以上,甚至多達二、三十名,每屆為期四年,回國後多在外交界服務。來臺灣的外交人員,熊振中在政大當過西語系主任、外交部西亞司科長,在利比亞的尚有海維諒、王世明,定中明在我駐茅利塔尼亞使館任參事代理館務,林興智在我駐沙地阿拉伯大使館為館員。馬明道曾留學土耳其學軍事,先後在土耳其、埃及、伊拉克、約旦做過武官,現在在土耳其大使館當專員。在外交部服務的是張文達,是現在的教長,他在西亞司當科長前曾在我駐沙地阿拉伯大使館服務好多年。他是目前在外交部的唯一回文人才,在外交部中專門處理回教國家之公文及接待回教使者,並在政大教授回文。
到臺灣後,將伊斯蘭青年會改為回教青年會。這個青年會的組織在於羅致回教青年男女,使回教青年加強連繫,從事研究,宣揚教義、國策,半年出一次會刊,鼓勵他們著作,對於宗教有何意見也可藉此提出。男女多一次認識,也可使青年認識而促成結婚的機會。按道理,回教是傳統的宗教,男女若一方為回教,對方必須為回教,基督教這一點就不硬性決定,世界的回教教徒,約有三億伍仟萬以上,這個原因很大,基於此,青年會可提供回教青年男女多一個認識的機會,也好結婚。
二、至穆聖傳教之初,雖有戰亂發生,殊不知當時穆聖備受迫害,生命屢瀕於危,嗣因不能安居麥加,乃遷徙麥地那,以避兇鋒。麥加非回教徒復糾集武力,追迫麥地那,於此情勢下,穆聖始起而自衛。迨穆聖凱旋麥加,對戰俘及非信徒一律不究既往,還彼自由。由斯以觀,穆聖戰勝而不施報復,且未強迫入教,容許信仰自由。抑有進者,有關抵禦侵略、維護和平、崇尚自由等,古蘭經均有明訓,所謂「武力傳教」、「不信即殺」等謬說,不知何所據而云然?
巴基斯坦和我們沒有國交,有一年我們的團長是時子周,先打電報去要訪問巴國,巴國答應了。抗戰時巴基斯坦的回教領袖是真納,印度教的領袖是甘地,蔣委員長訪問印度時只訪問甘地,未訪問真納,因此這次我們的朝覲團向真納的墓致敬時,他的妹妹還談到這件很不愉快的事,越談越不高興,說最近由新疆來的朝覲團她招待他們都很好,時先生當時很為難,遂指著她客廳懸掛我以前送給真納的湘繡,說這是我們理事長送的,才慚漸轉變了話題,和緩了下去,乘此退辭。
1、當時我們協會決議希望每一清真寺設一小學,教會要在課程外,念阿拉伯文,念回經,使學生不忘回教之義。
抗戰八年中,我自己因職務纏身,未能出國宣傳,然在國內團結回教信徒方面,總算使西北各省不再發生回漢衝突的事。對外組織朝覲團,由政府幫助經費,每年都派團去參加朝覲,在朝覲中,雖不准做政治宣傳,我們仍然可以發小冊子,在朝覲中,由各國來的人數多達七、八十萬,朝覲完畢,分別去各回教國家訪問,乘訪問之便,展開國民外交的宣傳工作。

函何董事長世禮
二、國內抗戰期間,組織抗敵救國宣傳團至西北回民眾多之區域宣傳抗戰,在各戰區有回民之地方成立戰地工作隊,擔任宣傳救護的工作。
2、回教教規,只向真主跪拜,因此在國家大典和黨國大典曾拒絕對國父遺像行禮,這種不合理的舉動,在陝、甘、寧、青幾省皆然,即在重慶戰時首都所在,陝、甘、寧、青的回教青年受訓時,每逢紀念週或開會向國父行禮時,常昂然不動,甚至我在重慶在回教協會開第一次全國大會時,我想將黨國旗及國父遺像掛起來(因是訓政時期),他們反對掛總理遺像。我後來同他們講,在清真寺大典時,不要掛任何人的像,那是拜主的宗教儀式,至於在開會時,是非宗教儀式,開會要遵守國家的法令。這是因www.hetubook.com.com為回教中的七誠,有不拜偶像一條,其來源是穆罕默德受主的差遣來救人,當時有一些拜物教,拜偶像,所以穆罕默德反對拜偶像,因此回教反對拜人、拜偶像,我解釋反對拜偶像的意義是反對拜多神教,今天我們拜總理是政治儀式,表示對國父的尊敬,並非在拜神,這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我很堅持必需依政府規定之儀式將國父遺像安置起來,依照政府規定開會的儀式禮節行禮。當時協會中尚有少數人在激昂慷慨的辯論,不拜偶像、不拜人,我已見過很多,面對此種情形,我對他們說,我是政府負責人之一,是公務員,我不能違背國家法令,你們推我做理事長,你們不聽我的決定,我只好辭去這份職務,至此,他們也就不再堅持了,總算解決了這個問題。回教協會中之高級人士,尚且如此,我去西北時,一再強調政治和宗教儀式要分開,總理遺像不是偶像,不是迷信,只是尊敬,只說對人不拜也說不過去,他們聽了我的話笑,我說你們見了馬主席是否也要行敬禮或脫帽禮,在家中對父母也要行跪拜禮,或鞠躬禮,這不也是拜嗎?這種拜不是拜偶像,不是迷信,只是對人的崇拜和尊敬。
後來,有些人為了滿足私心而強調這種話,說可以娶四個女子,並未違背教義。事實上當他不喜歡時,休掉了再換一個,永遠不會超過四個,這種人的名字我不願說出來,大家也都知道,西北的將領中也並非全如此。不僅中國如此,別的國家也有些有權有勢的人濫用聖人的話,或藉口來玩弄女子,這個問題若不用法律規定禁止多妻,同時提高女子的社會地位,是不容易糾正的。
回教徒見別人吃豬肉很敵視。回教徒可娶四個太太的謬誤:古蘭經中無此說。穆罕默德傳教時,因面對盛行的多神教及拜物教,建立大食帝國,領域很大,敵人很多,到處征討,犧牲好多壯丁,因此發生女多於男的現象,而且每當打勝仗時將士又添了新的女人,所以穆罕默德見此種情形不得不規定:「你們可以養三個或四個女子」,完全為了適應那個時代,並非說在任何情形下都要人娶四個太太。
政府撤來臺灣後,印尼獨立時,我政府派吳鐵城專機前往,是第一個抵達印尼的賀使,結果印尼對我們的賀使很冷落,這是我們軟弱外交的結果,不由得使我們想起另一件事,自蘇聯導演的北塔山事件發生後,適值本黨在南京開中全會,我在會中主張我們應向聯合國提出蘇聯掠奪我東北兵工廠及製造北塔山事件,我說:「我們的外交太弱了,難道挨了別人的打,連哭都不敢哭嗎」?會中立刻掀起了一陣掌聲,當時外交部長王雪艇適坐在我的背後。
我們這個建議也是針對蘇聯而做的。俄國早就想出黑海及波斯灣,因為他們沒有不凍港,大平洋的海參崴不夠理想,俄國曾想要我們的旅順大連,而竟引起日俄戰爭,我所建議建交的地方,也是蘇聯極想佔領的地方。
現在有少數來臺灣的回教青年幹部,已經有當校官或將官的了。關於回教軍隊,在西北的有馬鴻逵、馬鴻賓,其軍隊極大多數是回教青年,青海的馬步芳,其軍隊的幹部也多是回教青年,原為馮王祥的系統,訓練嚴格。不過當我幾次校閱,見到他們的操典還是老式的,為了改進他們的軍事教育,在天水設了騎兵學校,寶雞設了步兵分校,輪流召集幹部施訓,雖因彼等根基差,不能施養成教育,但這種召集也很有意義。當時除了國內這樣培植人才外,勝利後土耳其政府也同意每年代訓五名回教青年軍官入土耳其的海、陸、空大學,旋因共匪叛亂,只送了一期就停止了,以上都是對回教青年軍中幹部的培養。
4、讀漢書反宗教之說是對男子而言,女子就根本沒有讀書的,女子用白、黃、黑布罩面,只露兩眼,不讀書完全無知識,在社會上也無地位,除了家務外,一無用處,即對家庭教育他們也不能負擔,構成社會一半的人口竟這樣愚,我勸馬步芳趕快成立小學,要她們進學校,土耳其凱末爾改革後,男的去帽女的去面紗,所以土耳其的回教最強,馬步芳此人不錯,見義勇為,我說了他都勇敢去做,我提議固然重要,若無他推動,當不會有此效果。
五、糾正回胞的幾點錯覺
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德國武力橫掃歐洲,佔領大半歐洲的城市,小國降服的很多,我們駐在歐洲的使節,除駐英國者外,皆撤往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每一個月仍供給撤往此地之使領人員的薪給,但他們無所事事。當時外交部長是郭泰祺(復初),他由駐英大使任內調回來擔任外交部長,他是我頂好朋友之一,北伐期間我佔領上海時,他是外交特派員,他是位很有魄力的外交官。我們在回教協會作成建議後,我向郭泰祺建議說,二次大戰是打納粹,以後就是打共產黨,共產黨以蘇俄為中心,為了對付共產黨和蘇聯,我們必須對中東近東各回教國家建立外交。任何宗教是講仁愛、平等、自由、和平的,僅是大同小異而已,都是有神論的,反迫害、反侵略的,把撤至君士坦丁堡的外交人才繼續派往中東和近東,建立外交關係,把有和_圖_書用之才不放置於無用之地,把外交的目光放遠,因近東中東回教國家佔的地理位置是阿拉伯半島,在地緣地理上講,從前英國的地理地緣權威麥特金爵士說,歐亞非三洲為世界島,在地球「海岸四分之三、陸地四分之一」的陸地上,阿拉伯半島是世界陸地心臟地帶,誰佔了這個半島,誰就能把持世界大勢,在世界戰略上講,中近東是歐亞非的交通樞紐,同時又是石油產地,石油又是戰爭所必需的燃料。蔣委員長當時在黃山每月召開一、二次高層座談會,我把這番意思告訴郭泰祺,希望在座談會中由他提出討論,後來郭先生說,他對回教國際的事情不太熟習,要我在開會出席時提出報告。委員長採納我的意見,以後就由回教朝覲團先進行國民外交,試探回教各國,凡欲與我們建交的國家,即進行建交,當時和我們有邦交的回教國只有土耳其、黎巴嫩、伊朗等少數國家,後來陸續和其他回教國家建立外交關係。郭復初先生對我的建議當面恭維了幾句。
此種謬傳遠因於十字軍東征,回教和耶教在教規教義上雖然有些不同,但是一脈相傳,可惜因十字軍東征之事而使兩教分歧,穆罕默德建大食帝國,信仰回教的人驟漲,耶穌教因猶太教沒落而改同回教鬪爭,耶教傳教是自由信仰,回教也是,只是耶教主張不抵抗,別人打人右臉,再給他左臉打,而回教卻主張抵抗,他打了我,我就打他。由於這些不同,再加上十字軍東征打敗了,所以耶教的書籍都宣傳說回教武力傳教,這實在是一種謬誤,而有一次我竟看到本省的教科書上有此一說法,後來我以回教協會的名義,寫信去教育部,要他們更正。

4、獎勵回教青年投筆從戎
世禮吾兄勛鑒:
除朝覲團順便訪問各國外,並特別組團訪問東南亞各國,例如派王曾善等訪問中近東,馬廷英領導南洋訪問團訪問印尼等地。二次大戰後印尼尚未獨立,蘇加諾對我訪問團很重視,希望我們在聯合國支持印尼獨立,當時聯合國代表團團長是蔣廷敝先生,外交部長是王世杰。我將回教訪問團帶回蘇加諾的期望轉達政府,基於國父遺教或正義,我們應當支鐘穌加諾,當時外交部長王雪艇先生說,如果我們支持印尼獨立,必遭英國的妒嫉,因為馬來亞、新嘉坡都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當時我雖在中央會中力爭,但政府為了顧及英國,終未能在聯合國公開支持,僅以回教協會名義去電蘇加諾表示支持。
八、回教協會在重慶組織了一個伊斯蘭青年會,該會在回教協會指導之下。青年會總會在協會總會所在地,分會在各省,總會由王曾善主持,他畢業於燕京大學,留學土耳其四年,是老立法委員,在新疆做過民政廳長,新疆淪陷於共匪時,有一部份不屈服的教胞去巴基斯坦,他在喀拉蚩教書,就便代表中國回教出席會議,他後來受聘於伊斯坦布爾大學,不幾年病故。他曾訪問過中東近東各國,領朝聖團訪問各國,對於中國和回教國家的建交貢獻很大。
七、譯古蘭經,回教協會在臺灣譯古蘭經,在大陸時也有十多種譯本,以王靜齋教長譯成之本為好,但過於直譯,很難懂,後由留埃學生(先讀艾費哈大學後入某一大學)馬堅譯,譯了一部份即終止。四十七年我們回教協會成立了一個譯經委員會,由時子周先生主持,定中明、常子任先生參加翻譯,全部三十部,包括信仰天經、聖論等等。
古蘭經之歷史,穆聖在四十歲時接受其主的命開始傳道,穆罕默德未讀過多少書,夢中受命傳道,他將信將疑,自認不能勝任,真主再託夢,他四十歲那年正式接受,到六十三歲歸真,其間二十三年,分次由真主傳授經文,由其四大弟子錄於樹皮或牆壁之上。


一、迅速在全國各省縣市組織分會、支會、區會(據內政部統計四、八〇〇萬,商務印書館統計四、五〇〇萬),使全國回教教民納入組織,從事抗戰工作。
到了穆聖,一千三百年以前,真主要他傳教,這期間主要靠學問,真主遂以古蘭經授給穆聖,在摩西當時是多神教,拜偶像,穆聖先反對拜偶像和信多神教,而講醫學、天文學、數學(阿拉伯字)、科學(木乃伊)等,當時的沙地阿拉伯國名是大食,穆聖鼓勵人民來東方傳教,遂有教徒經印度洋由海道來中國,一面傳教,一面經商,其來中國的第一個口岸是廣州。
四、西北過去在回漢間有很深的裂痕,回教協會要彌補這些裂痕,消除這些界限,使全民精誠團結,因為西北經過兩次回漢的鬪爭屠殺,這也是滿族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結果,滿人除用漢人制漢人的政策外,並在各族間製造裂痕,對蒙藏兩民族,因其驃悍,利用宗教(喇嘛)予以籠絡羈糜,三兄弟中挑二個聰明的當喇嘛,以消滅其心志,並削弱其種族,因此蒙藏人口日少,喇嘛往往不守清規,花柳病甚盛,人口更減。對於漢族,除政治上以漢制漢外,並用八股開科取士之方法,消滅漢人的壯志及才力。蒙古「王公」、西藏「千、百戶」分別統治蒙藏人民。
2、因回教教育落後,除了政府辦的和*圖*書中學回漢不分外,協會鼓勵私人興辦中學,因回胞子弟受中學教育者不多,抗戰時回教人士辦的中學有孫繩武在蘭州辦的西北中學、成都中學及其他教胞在昆明辦的中學。政府在甘、寧、青、新另辦有中學。
上述非僅為闡述回教教義,矧以當此邪惡橫行之際,各民族各宗教亟應精誠團結,協調一致,發揮總體力量,拯救人類浩返,實所厚望,為此函請貴報惠予披露更正,不勝感幸,此致
中國回教協會敬啟
最近伊朗國立大學的校長來訪問,表示願意送獎學金,我們懂波斯文的只有現住利比亞的海維諒,因此更應該送學生去伊朗。
回教在外國如何我不清楚,在中國宣傳不夠,抗戰時如此,現在到了臺灣仍然如此。應該把教義教規都讓人知道。例如做禮拜時,教長念阿拉伯文經,有些人也不用國語解釋,只聽其音不知其義。這樣傳下來,一代不如一代。上一代比我們還好,我們開始東征西討,對於教義所知有限,下一代懂的更少了,對於教規教義沒有認識,自然就不容易有很深的信仰。
歲序聿新,敬維公私多嘉,為祝。茲啟者,月前貴報社論「論美越衝突的危機」一文中有涉及回教穆聖傳教之敘述,弟世代相傳信奉回教,遍閱經典,確知該項論列與史實頗有出入,恐滋誤解,現由中國回教協會正式函請貴社惠予更正,特函附達,敬希飭予交辦,公私兩感
  順頌
朝覲團到沙地阿拉伯的麥加,沙國照例要以主人的地位招待各國朝覲團。大陸上的回教也去朝覲,達浦生有一次(可能是四十五年)乘一架專機率領大批人員去麥加,我政府聽到消息,立即要回教協會打電報去沙國阻止,我們立即打了電報去,達浦生的座機到喀拉蚩後,因沙國領事拒絕簽字而返回。這幾年沙國放鬆了,但在招待方面位置排的低,也不如招待我們的人員之隆重。
(另函何世禮補抄於後)
因為埃及承認中共後,我們和埃及外交關係斷絕,另向沙地阿拉伯要獎學金保送五名學生,約旦三名,利比亞也是五名學生去學宗教哲學,因為這方面人才太缺乏,不得不加速送學生。
抗戰期間缺乏軍官幹部,我們獎勵受過中等教育的回教青年從軍,桂林的第六分校中特別設立了回教青年總隊,由安舜做總隊長,他出身保定、陸大,因回教青年子弟的飲食、信仰不同,要做禮拜,要有授可蘭經的課程,在西北軍校西安的第七分校中也有回教學生,西北的回教青年因路途遙遠不便來桂林而在西北軍校。這不單是為了回教前途,也是為了國家,據大概的估計,回教學生受過養成教育的有二千五百人以上。
一、古蘭經為真宰啟示予穆罕默德聖先知,而為穆聖據以傳佈伊斯蘭教之經典。在西元六〇九至六三二年(即穆聖四十至六十三歲)共歷二十三年期間,依臨時發生事故及社會發展需要,陸續頒降,由穆聖隨時傳授弟子,而記錄於牛、羊、駝骨或獸皮、石板及棗樹枝葉之上。迨穆聖逝後,為恐散佚,歷久始逐予整理竣事。故終穆聖之世,迄未編輯成軼,即屬獸骨皮樹等,亦係龐大筆重文件,所謂「一手執劍,一手執經」,不知如何執法?
頃閱貴報十二月二十五日社論「論美越衝突的危機」一文,末段有云:「美國自有所謂『亞洲政策』以來,他們的援外行動,就頗有類於初期回教領袖的左手握著寶劍,右手握可蘭經,強迫別人去接受他的『真理』。……」等語。查回教素極酷愛和平,所謂「武力傳教」之說,原係出自西方史學家,因信仰不同,故意穿鑿附會,以訛傳訛,致迄於今,本會為恐淆亂聽聞,足以妨害宗教情感與民眾團結,多年來除洽請教育主管機關注意改正各級教科書謬誤敘述外,並請各種報刊涉及誹謗回教之處,迭曾闢正,今貴報亦有如此論斷,甚感遺憾。茲略就有關史實再舉述一二:
3、糾正西北有些教胞自稱教主,因為回教原有正統派和遮黑葉派,流傳至中國的回教大致都是正統派,波斯派也有,經過海道傳來中國者,但不占勢力,還是以正統派為主。西北教派很多,有自稱新教派、舊教振、新新教派、遮黑葉派、聖型派(留鬍子,因穆罕默德留鬍子),有因唸經時搖頭為搖頭派,每派有人稱教主,其立派之作用也在此,教主自己製造一種說法,因每年要禮拜、唸經、吃齋、課稅、朝聖,他們創出邪說,麥加太遠,你們不能去,你們要來朝我,我來轉達給真主,把錢支給我。其實這是違反經典的、離經叛道的行為,信徒各信各的,不需經人轉達。因此之故,每一教主藉這種玩弄教胞的愚民政策,都弄得很多錢,而且權力很大,濫用宗教法規,處置教徒,因為此種關係,再加西北回胞,一方面因知識低不讀漢書,不與漢人合作,自然要愚要貧。二十九年有一次我在蘭州把教主違反經典的話說給他們聽,教主們自然不高興,但教胞們多恍然大悟,慢慢他們受到了啟發。回教協會這種改革工作確很有效和*圖*書,而且有意義,要不是這樣改革,回教將來也就完了。
十一、糾正回教武力傳教的謬傳:
馬鴻逵的父親馬福祥有好幾個太太,馬書誠立委的母親就是其中之一,但不知她是第幾個姨太太,她自己向不承認她是姨太太。
降經的晚夜是最吉祥的日子,齋月是貴月,晚夜是貴夜,在晚夜的一個禮拜等於禮一千個月的功德,禮完拜,大家就談天等到天亮把齋,整日水都不吃,四十三年規定每年應做之事,其中包括今世、來世、政治、經濟、文化,人生萬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道理,無所不包,沙拉森——其後的雲摩爾大帝國國王以此經典統治橫跨歐亞非三洲之大帝國。後來傳下來的這一經典,不僅是宗教上的經典,對於宗教政治不分的國家來說(如土耳其革命前,以及今日的沙地阿拉伯),也是政治上的經典,當然,沙地阿拉伯自費塞爾執政後,比其長兄開明,改革得很多。
十、回教朝覲團的組成,由回教協會主持,從大陸以至現在都是由回教協會主持,在朝覲時雖不准公開宣傳政治,但我們總是帶一些不太明顯的宣傳品,參加朝覲的團員,選拔前,自由報名,然後由理事會從名單中選出十名,然後送內政部決定(實際是由黨部決定)五名,其中要有會阿拉伯文的,也要有會英文的,此外還要有個對宗教方面比較熟習的教友,他們沿途做國民外交。
不吃豬肉:經典中說為了衛道衛性,不能吃豬肉,因豬很懶,吃了豬肉容易養成惰性,豬吃不潔之物,故豬不衛生。神話中又說,在洪水氾濫時期,怒海聖人有一方舟,在洪水中救動物,舟分三層,上層飛禽,中層人,下層獸,獸中有象,把舟弄髒,真主命象變成豬,要豬把髒東西吃掉……等等神話。教規中固規定不吃豬肉,但也不可太過,在大陸上常因回教徒不吃豬肉,在西北發生很多糾紛。
對回教,因回教信仰真主和可蘭經,清末回教在雲南有杜文秀之亂,清初在西北一帶有朱剌音都忠於明室而抗拒滿清。滿清對回教用高壓政策,幾次在西北用兵,實行屠殺政策,後來在同治初年,左宗棠在西北,直到光緒十五年才平定,西北的馬化龍、馬占鱉在甘肅,白彥虎、董福祥在陝西反清,馬占鱉在河州將左宗棠打敗後再向左投降,左接受其投降,將佔鱉子命名為馬安良,白彥虎去新疆,左繼續去新疆,由陝西潼關至哈密,沿途皆植楊柳,詩云:「大將西征久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栽成楊柳三千里,迎得春風渡玉關。」因唐詩「羌笛何需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之反用。左到哈密終於平定新疆,回軍後因無大功名,他要進京會試,清廷賜進士。左在甘肅時問其部下說:「我肚中為何物?」部下猜說:「魚翅海參。」他說:「滿腹經綸。」在西北,他的部下替他豎了很多碑,左的紅頂子,人民說是回教徒的血染紅的。
五功:念古蘭經,把齋,禮拜、功課,朝敬。
第二個大殺回教徒的是馮玉祥。民國十三年時馮倒戈,南口失守,馮部退五原,馮由俄回五原帶回不少武器,乘勢佔陝、甘、青、寧四省,佔甘肅時,甘肅有個劉郁芬代馮王祥為甘肅的督軍,馮擴張地盤收糧餉,涼州鎮守使馬廷勷帶一旅人,已經決定繳槍,槍已綑好,馮部下聞知馬家中埋有金銀不可得,遂圍馬公館,馬逃走,家中未逃之人被殺,家中財物被劫,馬廷勷號召回民,回民起而反抗,馮部屠殺回民,回教大本營在河州,旅長劉志遠一直打到和州,馮命建立立功碑於河州,屠殺回民不少,劉郁芬並命令所有參加變亂之回民領自新證,凡是領自新證的回民由西門進東門出,出門時皆殺死。經過先後幾次的屠殺,及回漢的屢次衝突,甘州、蘭州的西門外皆建有白骨塔,塔中置有無人認領之死難屍骨,每年回教人民去上墳,漢人也去上墳,去上墳時,回教的長輩必問回教青年:「你的父母祖先被誰殺的?」答說:「漢人殺的。」相反的漢人的長者也問漢人幼者,幼老必回答說他的祖先被回人殺死,日久結仇愈深。
3、從前江蘇有個大教長達浦生在上海辦了個伊斯蘭師範,唐柯三在北平辦了個成達師範,抗戰中都遷至甘肅,因經費的困難,及擴大的要求,建議政府改成國立,因伊斯蘭遷至平涼故改名為隴東師範,成達仍然舊名。這兩個師範之教育宗旨是造就回教青年師資,按教育部規定去教回教子弟非教子弟都可以,另外對於現任教長,或以馬目(有學識的回胞)或對於阿文有基礎的回胞去此兩師範去接受教育,在校中專重教義的修養,畢業後至各地去擔任教長兼校長,一方面普及小學教育,一方面使回教青年普遍獲得初級的教規教義的認識,使回胞教育普及。過去西北的教長阿衡太缺乏知識,有一次有名教長辦出國手續,臨出國時來見我致敬,名片上全是回文,中國字一個都寫不出來,回教的教育竟落後至此,過去的教長自然當不了校長,他們也很清苦,因除了當教長,無事能幹,若讀了師範,可以做教員,因有了智慧,別的事也可做,所以我們對於這兩個師範學校很重視。
九、民國二十八年,回教協會建議與中東近東回教國家建立外交關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