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說錢:與財富有關的事兒

作者:盧曉剛
說錢:與財富有關的事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六篇 清朝很流行外國「大洋」 大清的銀元和銅板成了送終錢

第十六篇 清朝很流行外國「大洋」

大清的銀元和銅板成了送終錢

藏洋完全仿印度盧比樣式,只不過將盧比上的維多利亞女王頭像,換成了光緒皇帝的頭像。
銀角幣則稱為「小洋」,廣東又稱其為「毫洋」、「銀毫子」。
三省發行銅元成功,獲得老佛爺首肯,她還要求三省緊急調運十萬銅元給戶部,在全國推廣,並指示沿江沿海各省都要仿鑄。
地方政府想摟錢,沒有辦不到的,你有你的規定,我有我的權宜之計。
這個名稱源自香港,因為香港的小銀元單位是一毫、兩毫。
洋文上了中國的國家貨幣,這大概是第一次,畢竟是「世界潮流,浩浩湯湯」啊!
湖北省鑄的是一種一兩重的「雙龍銀元」。
晚清的金融問題,就是改變錢制,迫在眉睫。這可難壞了清廷的大佬們。
還一個辦法,就是加大「面值」,讓幣值與鑄造成本相稱,不至於鑄得越多越虧本。但是那樣的話,老百姓就會將之視為鑄大錢,只能引起恐慌,引發市場非理性漲價。
要想讓老百姓理解朝廷https://m.hetubook.com.com的苦衷,接受大錢,在清末那樣的情勢下,簡直是雞同鴨講,同樣也辦不到。
不久福建、江蘇等省也都奏請鑄了銅元,不過面值都是參照制錢作價,鑄有「每枚當錢十文」字樣,英文為「10CASH」。後來廣東的銅元也把面值改了過來。
出銅板的時候,朝廷大佬們還戰戰兢兢,不知民間反響會如何。
再後來,就鑄的是比較規範的銀角幣了,有一角、二角的兩種,與銅板並用。
光緒十四年,光緒皇帝結婚,清廷還鑄了「光緒皇帝大婚」紀念銀幣,也是很有現代特色的。
從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以後,龍洋和銅板就成了清末的主要貨幣。
清政府一開始想把銅元作為銀元的輔幣,所以上面有「每百枚換一圓」字樣,還有英文「QNE CENT」(一分)。
不過貨幣自有貨幣的壽命,清亡後,龍洋並沒有馬上廢除,仍在民間有效流通。新成https://www.hetubook.com.com立的民國只是增鑄了孫中山頭像銀元,以及袁世凱等人的頭像銀元(袁世凱像銀元,俗稱袁大頭),與大清龍洋「和平共處」了好長時間。
一九〇九年的《申報》載文痛斥:「銅元充斥之害,上及於州縣,下及於四民!」
這跟過去大家都不肯虧本鑄製錢的情形截然不同!
就在短短幾年間,銅元越出越濫,大幅貶值。一開始,八十枚可換一枚銀元,到後來一百八十枚才能換一枚銀元。據統計,全國人民因為銅元貶值而蒙受的損失,在頭四年裡,就達五千八百萬元。
這是我國第一枚帶人像的鑄幣。
另外,大清也鑄過自己的銀元。
可是,那就意味著要採用完全的金本位制或者銀本位制,內囊空虛的清廷是根本做不到的。
因為它的重量比外國銀元要重些,因此發行的第一批多被民間收藏。
銅錢是清朝的主要貨幣,一般老百姓日常都在使用,直接廢了也不行。
這種銀元,m.hetubook•com.com因為圖案有龍,所以俗稱「龍洋」,民間極為歡迎。
一元龍洋,又稱「大洋」,民國題材電影裡常說的「現大洋」,就是指此。
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張之洞在粵督的任上,就試制了銀元,後來李鴻章接任粵督,正式開鑄銀元,正面中心是滿漢文的「光緒元寶」,外繞英文。背面是一條氣勢威嚴的蟠龍,外繞「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三分」字樣。
後來各地還鑄了小銀元,叫做銀角幣,重三分多到三錢多不等。
再往後——沒了。
明明白白地哄你,就聽話吧!
鴉片戰爭後,英屬印度的貨幣「盧比」流通到西藏,進而又流通到四川、雲南。為抵制盧比,四川省鑄了一種「四川藏洋」,專用於西南地區。
到宣統三年,也就是清朝滅亡的那一年,造幣總廠還試鑄了銅輔幣,一共五種。其中一文和二文的大清銅幣,中間有圓孔,算是方孔圓錢的遺跡。
給你變一變,不是銅錢了,是類似銀元的銅元,給你一個和-圖-書心裡暗示。這樣,銅元的面值高一些,就可以避免大錢的嫌疑了。
這可真是啊,換個花樣老百姓就認!各省督撫無不狂喜,在利益驅動下,紛紛狂鑄濫鑄。到光緒三十一年(一九〇五),有十七個省的二十多個鑄幣廠鑄了銅元。
不料此錢一出,因為樣式新穎,竟大受歡迎,沒人把它看成是不足值的大錢。
而當時廣東人寫這個「毫」字,喜歡減筆為「毛」。影響至今,人們還習慣把一角兩角人民幣,稱為一毛兩毛。
庫平,就是官庫標準重量。
鑄銀元的原因,除了想抵制外國銀元氾濫以外,還有經濟上的考慮,因為由紋銀變為銀元,在折價比例上政府可以佔便宜,所以朝廷決定大批鑄造。
到這年七月,朝廷不得不下令整頓,規定每日鑄造數額。中央的造幣總廠還鑄了「大清銅元」,作為各省鑄銅元的樣板。
銅元的花活兒,又玩完了。
後來正式鑄造的時候,英文移到背面,「廣東省造」移到正面。減重為七錢二分。
朝廷哄老百姓hetubook•com.com,就像訓猴者哄猴子一樣。
但是,這次的大錢有名堂,是銅元。
總體來看,清朝的鑄幣比較駁雜,各地還曾經鑄過各種形狀的銀餅,其中吉林的一款是正方形的,堪稱別緻。
大清,進了博物館了。
這個事,李鴻章、張之洞他們醞釀了多時,還有人拿了美國的「花錢」來做樣子。最終老佛爺同意,於光緒八年(一八八一)試鑄銅元,用的是進口機器鑄造,採用的是進口洋銅原料。
廣東省的銀元一出來,湖北、江西、直隸、浙江、安徽、奉天、吉林等地也相繼開鑄。
這是中國第一次鑄造銀元本位幣。
有一個辦法,就是讓它成為輔幣,即信用貨幣。老百姓你就別管它足值不足值了,它就是個符號。
這個銅元成色很足,紫銅佔有九五成,餘下半成是鋅和錫,重量有二錢。銅元價值相當於當十,刻有龍紋,名稱為「大清銅幣」,老百姓俗稱「銅板」。
商量來商量去,最後還是決定鑄大錢。朝廷那幾個人,長的也是人腦子,不會想出什麼高招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