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尋找家園

作者:高爾泰
尋找家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卷二 流沙墮簡 敦煌莫高窟

卷二 流沙墮簡

敦煌莫高窟

所以莫高窟藝術,如果說它是一件集壁畫、建築與雕塑於一體的綜合藝術品的話,那麼應該說,歷史和自然都參與了它的創造。那荒野神奇而又深藏若虛的自然景觀,不是更增添了它懾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嗎?那些壁畫積澱著歲月遞嬗的痕印,或深或淺都成了黃調子,加上部分變色、褪色,斑駁剝落,隱顯之間,倒反而更加豐富,更加奇幻。其沉鬱渾厚處,光怪陸離處,更是出乎意表,非人力所能及。正如當初鋥亮閃光俗不可耐的祭器,後來變成了綠鏽斑駁古樸凝重的青銅文物。和_圖_書大自然的破壞力量,在這裡變成了創造的力量。鬼斧神工,此之謂乎?
要到莫高窟,先到敦煌城。據說現在的敦煌,已成了國際旅遊城市。高樓林立,夜市通宵達旦。還築了飛機場,客運繁忙。可三十五年前的那時,只有橫七豎八一簇簇灰黃色的土屋。一般是平房,頂多兩層樓。街上坑坑窪窪,行人稀少,滿地畜糞,車過處黃塵滾滾。一丁點兒也看不出,它曾經是古代歐亞大陸橋——絲綢之路上總綰中西交通的重鎮。想當年異國商賈雲集,周邊羌胡來歸和圖書,氈廬千帳,土屋萬家,鳴駝驕馬,綠酒紅裙,繁華真如一夢。
峽谷從南到北,狹長一千六百多公尺。有一股地下水從南端冒出來,到北端又沒入地下。中間無數百年老樹,拔地參天,鬱鬱森森,掩映著幾座古寺。巖壁上高低參差保存著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的洞窟四百九十多個。壁畫總面積四萬五千多平方公尺,彩塑兩千四百多身,還有經卷寫本數萬,唐宋窟檐若干。據說這些,都只是殘留下來的部分,其盛時有窟和_圖_書千餘。具體如何,已無可考。不論如何,它不可能是一個人或一個王朝的作品。只有無數人千餘年間代代相繼層層累進,才有造成這樣的宏構巨製的可能。
城外沙漠中,殘留著一些陳跡。西面有漢代的陽關遺墟,和沙州故城遺墟;北面有漢代的玉門關遺墟;南面沿著疏勒河,有一條高低斷續的土墩,是長城烽燧的殘餘;東面平沙中發現了一些木簡、農具、錢幣和箭鏃,折戟沉沙鐵未消,說明它曾是東漢以來戍邊士卒的屯田。舉世聞名的莫高窟,就在東南面鳴沙山和三危山之和-圖-書間峽谷裡的懸巖上。
可以想像,萬里流沙中這些壁立千仞的懸巖,是洪荒時代雷鳴般的濁流沖刷出來的。但是為什麼,那亙古不息、搖天撼地的寥寥長風,那水一般流動著的、填平一切的沉重黃沙,到這個懸巖邊上就停止了,寧肯在一旁聚成消長無憑的高高沙山,也不肯進入這小小的峽谷?
被那斑斕萬翠的洪流帶著,在千壁畫林中徘徊而又徘徊,我有一種夢幻之感。想到歷史無序,多種機緣的偶然遇合,在這麼長的時間裡為創造這些作品提供的保證多麼難得:想到歲月無情,它歷經千和*圖*書百年風沙兵燹保存至今更不容易;想到世事無常,我家破人亡死地生還猶能來此與之相對尤其幸運,心中就不由得充滿著一種,深深的感激之情。
如果沒有佛教的東來;沒有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馬其頓東征帶來的希臘文化隨著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在這裡和月支、烏孫、匈奴人留下的本土文化,以及漢廷的西征健兒、移徙流民,被貶黜的官吏和遷謫文人帶過來的中原華夏文化交匯融合,而產生出一種野性的活力,激活了人們創造的潛能,並為之提供了宣洩的渠道,則這種可能性也不會向現實性推移。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