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失去的勝利

作者:曼施坦因
失去的勝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章 南面集團軍群的作戰 在桑河及維斯瓦河以東的最後戰鬥

第三章 南面集團軍群的作戰

在桑河及維斯瓦河以東的最後戰鬥

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的那個小型「國防軍」(Reichswehr),雖然當時曾經為許多人所看不起,卻能夠從一九一八年的失敗中,使德軍的訓練和領導的偉大傳統得以復活。現有的「新國防軍」(Wehrmacht),要算是舊國防軍的兒子,它的成就為發現了一種方法使戰爭不再退化為靜態的戰爭。在新的工具幫助之下,德軍在機動作戰中重新獲得了真正的領導藝術。個別的領導力發展到了一時無兩的程度,這也正是我們成功的真正秘密。德國的新國防軍已經光榮地通過第一次考驗。直到此時為止,陸軍的總參謀部可以完全不受外來的干涉,自由地採取行動。軍事指揮官保有完全的指揮權。部隊所打的是一個純粹軍事性的戰鬥,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在戰鬥中還可能保持著古代騎士的俠義風度。
下述的事實可以當作一個最好的證明,十月一日,對於分界線又作了一次新的調整。這一次我們又奉命重占盧布林省。所以第十四摩托化軍又再度越過維斯瓦河,接受敵軍最後殘部的投降,後者正在面對著前進的俄軍,作英勇的抵抗。
於是就等著面臨https://www.hetubook.com.com一個新任務。
雖然在維斯瓦河前方的敵軍主力,已經在布楚拉河會戰和華沙淪陷中,都被殲滅殆盡了。但是在第十四集團軍的地區中——格里西亞東部和桑河下游的彼岸上——對於敵軍的殘部,仍然發生了許多次的戰鬥。其中有些也很激烈。同時,第十集團軍也派了一個軍在鄧布林,渡過了維斯瓦河,並進到了盧市林(Uublin)。在這個戰鬥中,我們突然接到統帥部的命令,把剛剛向第十四集團軍投降的利沃夫城,交給俄軍接收,並把整個集團軍群的兵力都撤回到李賓特洛普在莫斯科所劃定的分界線的後方。這一條線從烏左克隘路(Uzok)起,到普里齊門斯爾,然後再沿著桑河與維斯瓦河,直到華沙以北為止。所以對於南面集團軍群的單位而言,在那兩條河彼岸上所作的戰鬥,實際上都是浪費精力,而只是讓俄國人坐收其利而已!
誠如施里芬伯爵(Count Schlieffen)所說過的,較弱的一方面對於對方的勝利,作了其自己的貢獻。這一次的情形就是如此的。但就另一m.hetubook.com.com方面來說,除了因為我們敢於冒險,所以能獲得數量優勢和作戰性的利益以外,又必須承認我們在波蘭成功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完全者,還是因為德國的戰鬥部隊有了較好的領導和素質。
波蘭戰役終於結束了。在這個過程中,南面集團軍群一共俘獲人員五十二萬三千二百三十六名,野炮一千四百零一門,機槍七千六百挺,飛機二百七十四架,戰鬥車輛九十六輛,和其他無數的各種裝備。毫無疑問,敵人的傷亡相當慘重,因為他們作戰時是非常的英勇,而且即令在最無希望的情況中,也還是決心苦戰到底。
第二為西方國家無論如何都不會利用這個機會,對於波蘭人作適當的援助。
我於十八日離開羅茲城,中途還去看了一看我自己的家庭和我的妻舅,他正負了重傷在布里斯勞的醫院中休養。
軍官:死五百零五人,傷七百五十九人,失蹤四十二人。
我們成功的速度中有一個主要因素,即為對於大型自足的坦克部隊,作了一種非正統性的使用,而更用一個遠較優勢的空軍來擔負支援。但是真正具有決定性的因素,除了德國軍人的勇敢與負責以外和*圖*書,還是德軍全體上下所具有的「精神」。誠然,德國重新武裝的物質成就,大部分是應該歸功於希特勒個人的努力,可是專憑數量優勢卻還是不一定能夠保證獲得如此迅速和完全的勝利。
士兵:死六千零四十九人,傷一萬九千七百一十九人,失蹤四千零二十二人。
不久以後,波蘭戰役就被人形容為「閃擊戰」(Blitzkrieg)。誠然,若就其執行速度與結果而論,那的確要算是一個空前的傑作。直到以後,德軍在西線上發動了攻勢之後,才有了第二次更大規模的相似例證。
我們本集團軍群的損失統計如下:
原定的安排是在希特勒飛返德國之前,應與部隊的指揮官們會晤一次,為了這個目的曾經在一個飛機庫中,安排了一張桌子,並由一個野戰廚房提供食品。當希特勒走進來時,看到了桌面上鋪著的白臺布和陳列的秋花,他馬上轉身就走,跑到外面去與部隊坐在一起進餐。吃了幾口湯,並且與周圍的士兵閒談了幾句之後,就直接走上了升火待發的飛機。這是一種故意的做作,表示他具有「群眾」化的風度。但是我卻很懷疑他這種行為,是否會真正的贏得那些軍和_圖_書人們的讚許。我敢斷言,當他們已經贏得了勝利之後,國家元首若是為了尊重全體部隊起見,實在應該接見他們的指揮官。若果如此,則他們對於這種姿態是一定會大表欣賞的。他對於後者的待遇,簡直可以算是一種侮辱。
那是不會有任何疑問的,假使西方國家能夠盡可能提早在西線方面發動攻勢,則戰局的結果將會大不相同。不過這當然又還附帶著有另外一個假定,即波蘭的統帥部能夠具有較大的現實感。換言之,它在開戰時,不分散其所有的一切資源,企圖守住它所不能守住的東西,反之卻能集中其力量於要點之上,並為了爭取必要的時間,而有系統地戰鬥,這樣就可以使德國人真正的面臨著一個兩面戰爭的矛盾難題。波蘭部隊是很夠英勇,能夠堅持到底,這樣也許就能苦撐下去,直到盟軍達到了萊茵河時為止。於是也就可以迫使德國統帥部要認真考慮在波蘭方面叫停的問題了。
不過為了要作公正的評價起見,則我們就必須先記著在前一章中,對於波蘭方面的分析。
十月十五日,陸軍總部中作戰部門的胡辛格上校(Col.Heusiger)來看我們,帶來一個好消息,m.hetubook•com•com說在這個月底,我們集團軍群總部也就移住西線了。我們現有的地位將用第八集團軍接替。不久以後,我自己也奉命於十月二十一日,到設在左森(Zossen)的陸軍總部中去接受新的作戰命令。
為了退過桑河起見,我們又必須擺脫對於一個敵軍集團的戰鬥,估計他們的兵力仍有二~三個步兵師,和一~二個騎兵旅。這些兵力現在顯出了極大的勇氣——儘管同時對於全面的情況是完全不了解——他們拼命的攻擊,以阻止我方第七和第八兩個軍達到該河。在這裡又是純粹因為德俄兩國政府之間的政治談判拖延未決之故,所以還仍然繼續的發生著激烈的戰鬥。
事實上,德國人是不僅具有優勢,而且在開戰時也有了許多比較有利的條件,只要更能符合下述的兩個假定,則他們贏得這個戰役應該是毫無疑問的。
十月五日,希特勒在華沙舉行了一次勝利大閱兵,所有在該城附近的各師都參加了這次盛典。很不幸,在結束時卻有一段不愉快的插曲,它也適足以明白的表現出來,其對於陸軍將領的態度。
第一為德國人為了在東線上保持必要的優勢起見,在西線方面就必須要準備作相當高度的冒險。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