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紅色的起點

作者:葉永烈
紅色的起點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葉永烈答記者問

葉永烈答記者問

這七大系列,便是我近年來創作的概貌。在長篇創作的間隙,我寫了不少散文,《葉永烈散文選》、《葉永烈筆下風情》、《心中的花》等便是我的散文選集。
《紅色的起點》是帶有鮮明政治色彩的名字,《中共之初》則是中性的書名,《大機密》則帶有濃厚的商業色彩。從兩岸三地對於同一本書的三個不同的書名,反映出兩岸三地不同的政治傾向。
「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於二〇〇四年四月經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審定同意出版。
問:《毛澤東與蔣介石》寫些什麼呢?
我運用「比較政治學」的手法,不斷將毛澤東和蔣介石進行比較,比較他們的思想,比較他們的功過。從他們在二十年代初識,比較到七十年代他們相繼去世。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正是基於以上的思索寫成的。
《毛澤東與蔣介石》同樣分別出版了港、台版。臺灣版書名就叫《毛澤東與蔣介石》,分上下兩卷,而香港版書名則叫《毛蔣爭霸錄》。
我的《行走美國》、《行走俄羅斯》、《行走中國》、《受傷的美國》以及《五光十色美麗島》等,組成「行走系列」。
問:書名為什麼叫《紅色的起點》?
《紅色的起點》寫的是「中國有了共產黨」;
在二〇〇二年秋,我完成了政治幻想小說《毛澤東重返人間》,寫的是毛澤東回到改革開放的新世紀中國。接著,我著手創作《蔣介石重返人間》,寫的是蔣介石回到陳水扁掌權的臺灣。我還創作了《史達林重返人間》,m.hetubook.com.com寫的是史達林回到早已解體的蘇聯。這三部長篇小說構成「重返人間三部曲」。
《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構成「紅色三部曲」,一百多萬字,從中國共產黨誕生寫到新中國誕生。
第二部《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寫的是「中國共產黨有了領袖毛澤東」;
最近,作家葉永烈就他的「紅色三部曲」——《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和《毛澤東與蔣介石》回答了編者的提問。
此外,八十四萬字的《追尋歷史真相——我的寫作生涯》、六十四萬字的《是是非非「灰姑娘」》以及即將完成的《出沒風波裡》,這三部長篇構成我的「自傳三部曲」。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也分別出版了港、台版。香港版的書名是中性的,叫《毛澤東之初》,而臺灣版的書名,令人不可思議,叫《毛澤東的掌權術》!不過,儘管根據臺灣的市場情況改了書名,但是內文一字不易。
我正是用這三句話,概括了中國半個多世紀的歷史。
答:起因是我在前幾年經過多方採訪,寫出了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的三十多萬字歷史長篇《紅色的起點》,在建黨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報刊加以連載、選載或摘載。朋友們建議我繼續寫下去,從「紅色的起點」向前進。於是,我上井岡山、入瑞金、進遵義,進行了一系列實地採訪,又寫出四十多萬字的《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問:為什麼說「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誠如美國總統尼克森所言:「半個和_圖_書世紀以來的中國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個人的歷史:一個人是毛澤東,一個人是周恩來,還有一個是蔣介石。」
第一部《紅色的起點》寫的是「中國有了共產黨」;
「毛澤東和蔣介石的個人傳記多如牛毛,但將這兩位影響中國半個世紀歷史風雲的國共兩黨領袖,以比較政治學的手法合在一起來寫,本書應是第一本。正因為作者選擇了特殊的視角和人所未用的手法,使本書令讀者耳目一新。」
問:「紅色三部曲」是紀實小說嗎?
事實表明了歷史對毛澤東的選擇是完全正確的:從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到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這十四年間經歷了一右三「左」的挫折;從一九三五年遵義會議,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國誕生,也是十四年,在毛澤東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打敗了蔣介石,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十四年和後十四年的鮮明對比,表明了毛澤東的正確,表明了領袖的重要作用。
我還寫了「黑色系列」,內中有「『文革』人物系列」,即系列長篇「『四人幫』興衰」——包括《江青傳》、《張春橋傳》、《姚文元傳》、《王洪文傳》四部長篇傳記。《陳伯達傳》也屬於這一系列。此外,我寫的七十萬字紀實長篇《反「右派」始末》,同樣屬於「黑色系列」。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寫的是「中國共產黨有了領袖毛澤東」。
《世界日報》多次以三分之一版的篇幅,刊登《毛澤東與蔣介石》臺灣版廣告:
我還寫了「名人系列」,出版《名人秘聞錄》、《名人風雲錄》、《名人悲歡錄》、《和-圖-書名流側影》以及《陳雲之路》、《胡喬木傳》、《傅雷與傅聰》、《梁實秋與韓菁清》、《是是非非何智麗》等書。
我沿著中國革命的紅色道路繼續寫下去。我去西安、延安進行了實地採訪,還去重慶、南京、北京等有關的地方採訪,寫出五十多萬字的續篇《毛澤東與蔣介石》。這部長篇寫出「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戰勝了蔣介石」的歷程。
答:因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紅色之路的起點。
問:這三本書為什麼叫「紅色三部曲」呢?
問:你為什麼要寫《歷史選擇了毛澤東》?
第三部《毛澤東與蔣介石》寫的是「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戰勝了蔣介石」。
《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可以說是《紅色的起點》的續篇;
答:前面已經說過。
中國共產黨是在上海誕生的。我作為上海的專業作家,寫作《紅色的起點》,可以說占了「地利」的優勢。
這本書一字不易,同時在香港和臺灣出版,只是為了適應當地的圖書市場,改了一下書名。香港版叫《中共之初》,臺灣版則叫《大機密》——因為臺灣讀者幾乎不知道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誕生的,所以這本書對於他們來說是「大機密」!
葉永烈
二〇〇四年五月十日於桂林全國書市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的執政黨。《紅色的起點》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七十周年前夕出版,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一部和_圖_書長篇如此詳盡地記述這一重大事件。
毛澤東是中共「一大」代表,是中共創始人之一。不過,在一開始,毛澤東在黨內的地位並不顯山露水。在一九二七年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排名第十二位(當然,當時排名順序並不很嚴格)。然而,他堅持了一條正確的路線,即堅持武裝鬥爭,創立紅色根據地和紅色政權,運用遊擊戰術和運動戰術,粉碎了蔣介石的多次「圍剿」。雖然他多次受到「左」傾中央的批判、打擊,甚至被剝奪軍權,但實踐證明了他是正確的。特別是一九三四年冬,長征途中,在「左」傾軍事路線指揮下,紅軍大敗於湘江,博古和共產國際軍事顧問李德威信掃地,黨內、軍內要求毛澤東主持中央工作的呼聲日高。這樣,在一九三五年一月的遵義會議上,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乃是歷史選擇的結果。
「紅色三部曲」是我的代表作之一。我在初版的基礎上,對全書進行修改、補充,出版新的版本。
答:不,不是紀實小說。「紅色三部曲」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是用文學筆調寫黨史,屬於新品種——「黨史文學」。它是文學與史學的結合,講究史實的準確性。正因為這樣,我作了大量的採訪,也查閱了大量的檔案、史著。我注重「兩確」,即立論正確、史實準確。由於進行了多方採訪,掌握了許多第一手資料,因此這本書的內容比較新鮮。
《紅色的起點》採用T字形結構,即既以寫橫剖面為主——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斷代史,又寫及縱剖面——中共「一大」代表們的後來,這樣和*圖*書給人以歷史的縱深感。
答:《歷史選擇了毛澤東》這部長篇是從特殊而新穎的視角——領袖史,來寫中國共產黨,來寫毛澤東。
我正是選擇了這麼一個特殊的視角,透過國共兩黨的領袖,即毛澤東和周恩來與蔣介石的談談打打、打打談談、邊談邊打、邊打邊談,把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風雲濃縮於本書之中。
問:除了「紅色三部曲」之外,近年來你還寫了哪些作品?
中國共產黨在一九二一年誕生之後,沒有成熟的領袖,因此早年「左」右搖擺不定,像走馬燈似的更換領袖:從陳獨秀的右傾機會主義,到瞿秋白的「左」傾盲動錯誤,到李立三的「左」傾冒險錯誤,到王明、博古的「左」傾教條主義,走過了一右三「左」的曲折道路。
我的紀實攝影集《葉永烈目擊歷史》、《葉永烈目擊美國》、《葉永烈目擊俄羅斯》、《葉永烈目擊歐洲》、《葉永烈目擊臺灣》等,又組成「目擊系列」。
這三句話,也是中國共產黨半個多世紀歷史的概括,所以叫「紅色三部曲」。
答:《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和《毛澤東與蔣介石》這「紅色三部曲」屬於「紅色系列」。關於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五十萬字的紀實長篇——《1978:中國命運大轉折》也屬於「紅色系列」。
領袖是黨的舵手。黨的成敗,領袖起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的條件下甚至起決定性作用。
答:蔣介石和毛澤東是國共兩黨的旗手,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蔣介石與毛澤東的合作和鬥爭,就是半個世紀的中國歷史風雲,就是國共兩黨的關係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