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讀城記

作者:易中天
讀城記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章 武漢三鎮 五 優勢與難題

第七章 武漢三鎮

五 優勢與難題

武漢三鎮的城市格局,也是官商並存,文武兼備。
更何況,武漢的「運氣」也並不那麼壞。內陸開埠、辛亥革命、北伐戰爭、國共合作、抗日救國、解放中原,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的許多關鍵時刻,武漢都扮演過重要角色。1949年後,它成為我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改革開放時期,它又理所當然地成為內陸開放城市。此之謂「得天時」。地處國中,九省通衢,此之謂「得地利」。集三鎮優勢,合四海人文,此之謂「得人和」。天時地利人和盡佔,武漢應該成為文化上的「集大成」者。
這無疑得益於武漢的地理位置。它的北邊,是作為中國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南邊,是屢次成為革命策源地、如今又是經濟活力最強的廣州和珠江三角洲;東邊,是標誌著中國近代化歷程的上海;西邊,則有得天獨厚、深藏不露的成都。東西南北的「城市季風」,都會吹進武漢。哪怕只是吹https://www•hetubook•com.com過武漢,也「水過地皮濕」,多少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更何況,武漢不但是兵家必爭之地,也是商家必經之水陸碼頭。各路貨物固然要從這裏出進,各種文化也會在這裏駐足,從而使武漢人的文化性格變得複雜起來。
而且,一旦解決,武漢便會讓北京、上海、廣州都刮目相看。
然而事實卻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麼美好。
事實上,武漢人的文化性格中,確有周邊四鄰的影響。比方說,西邊巴人好鬥,南邊湘人倔強,武漢人就有點又沖又犟。所以,維新和革命的領導者雖然是廣東人康有為、梁啟超、黃遵憲、孫中山,首義第一槍卻打響在武昌城。不過,武漢人雖然又好鬥又倔強,卻不是「沖頭」和「傻冒」,林語堂謂之「信誓旦旦卻又喜歡搞點陰謀詭計」。武漢人很會做生意,生意場上公認「九頭鳥」不好對付,這似乎有點像廣和-圖-書州人和上海人;而武漢人之會做官、會做學問,則接近於北京人。至於「白雲黃鶴」的仙風道骨,又頗似「多出神仙」的四川人。
這個難題也得靠武漢人自己去解決。
這是武漢文化之謎,也是武漢城市文化建設和城市人格塑造的難題。
這個謎得靠武漢人自己去解。
武漢的確應該大有前途。因為武漢雖然自然氣候極差,歷史氣候不佳,文化氣候卻不壞。
正如武漢原本可以成為首都卻終於沒有當上一樣,武漢的學術文化事業也未能領袖群倫。豈但未能領袖群倫,連十分出色也談不上。它的學術研究成就一般,文藝創作也成績平平。人們像朝聖一樣湧進北京,像觀風一樣看著上海,對南京也另眼相看,卻似乎不大把武漢放在眼裏。武漢的學術研究和文藝創作從來沒有成為過全國的中心,甚至哪怕是「熱點」。
(全書完)和圖書
三鎮中市區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漢口,是長江流域最重要的通商口岸之一,而且也和上海一樣,曾經有過租界。它是我國中部地區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接受外來文化的主要門戶。作為一度獨立的城市,它也是以上海為代表的一類新型城市中重要的一員,在中國城市的近代化和現代化進程中得風氣之先。相對遜色的漢陽,則有著中國最早的軍事工業,漢陽兵工廠生產的「漢陽造」,也曾名馳一時。至於「文昌武不昌」的武昌,歷來就是湖北甚至中南地區的政治文化中心。湖廣總督府曾設立於此,湖北省政府也至今設立於此。在武昌,還集中了眾多的高等學府,無論數量還是水平都居於全國前列,而且名牌大學就有好幾所。珞珈山上的武漢大學,是中國最早的幾所國立大學之一,其樸素學風,素為學術界所看重。其他幾所理工科大學,在各自的領域內,也都卓有盛名。武漢的學術事https://m.hetubook.com.com業,尤其是人文學科,曾號稱與北京、上海成「鼎足之勢」。一個老資格的開放口岸,一個高水平的文化重鎮,再加上一個前途無量的後起之秀,武漢三鎮,難道不是一種最佳的城市組合?這樣美妙的組合,國內又有幾個?
武漢的學術文化事業只不過是武漢城市文化建設和城市人格塑造的一面鏡子。它映照出的是這樣一個事實:武漢的城市文化和城市人格缺少自己的特色。北京有「京派文化」,上海有「海派文化」,南京、成都的文化特色也都十分明顯,廣州便更是特色鮮明,就連一些不怎麼樣的小城鎮也不乏獨到之處。請問武漢文化有甚麼特色呢?似乎誰也說不出。它「雅」不夠,「俗」也不夠,既不新潮,也不古樸,似乎甚麼味道都有一點,卻又甚麼味道都沒有。武漢人自嘲兼自|慰的說法,叫「以無特色為特色」。然而如果表現不出特色來,豈非「不出色」?
最不喜歡「差火」的武漢hetubook•com•com人,在建設自己的城市文化和塑造自己的城市人格時,似乎恰恰「差」了一把「火」。
事實上,武漢文化原本是應該「出色」而且也不難「出色」的。這個特色,就是前面說的「集大成」。這無疑需要大眼界、大氣魄、大手筆,然而武漢人似乎胸襟不大,魄力不夠,底氣不足,手腳放不開。結果,東西南北的「城市季風」吹進武漢,只不過「吹皺一池春|水」,卻不能形成「扶搖羊角」,讓武漢如鯤鵬般「直上九萬里」。
的確,武漢文化東西結合、南北雜糅的特徵十分明顯。即以飲食為例。武漢人嗜辣似川湘,嗜甜似江浙,清淡似閩粵,厚重似徽魯,其代表作「豆皮」即有「包容」、「兼濟」的文化特點。武漢人在體格、性格上也兼東西南北之長。他們比南方人高大,比北方人小巧,比成都人剽悍,比上海人樸直,比廣東人會做官,比山東人會經商,比河北人會作文,比江浙人會打架。總之是能文能武,能官能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