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作者:袁騰飛
歷史是個什麼玩意兒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九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甲午戰爭 5 甲午一戰驚天人

第九章 良辰美景他家田:甲午戰爭

5 甲午一戰驚天人

駭人大屠城

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俄、德、法強迫小日本把遼東半島還給中國,是出於對中國人民的同情與友誼嗎?不是,俄國想把中國東北變成黃俄羅斯,它想要卻被小日本給弄走了,俄國絕不答應。俄國的法國盟友,也跟著抗議。德國想占山東,也不願意遼東變成日本領土,所以三國抗議,日本一看國庫就剩耗子屎了,沒法跟強國作戰,那行,遼東我就不要了,但是給我錢,三千萬兩銀子。俄國說我有功吧,我給你要回遼東,旅順、大連歸我了,強租二十五年,把遼東變成俄國的勢力範圍。結果老毛子不爭氣,十年後日俄戰爭戰敗,小日本又把這地給弄回來了,等於我們白花了三千萬兩銀子,兜一圈,最後這地還是小日本的。九一八事變後更徹底,不光是遼東半島,大清龍興之地、太祖太宗陵寢所在,都成日本領土了,要是我們要不回來,掃墓得申請簽證,給祖宗上墳去不了,可憐。

水師變「水狗」

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強的支持,西方列強為甚麼支持日本?日本獨占中國,不會對西方列強的利益構成威脅?誰都想著瓜分中國,可中國畢竟不同於非洲,是史前文明時代,和拉美香蕉共和國也有區別,也不像當時的印度,從來沒有統一過。中國在一八四〇年以前是,就是到一八四〇年中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在世界上都是數一數二的。那麼強那麼大的國家,如果要去瓜分,就得考慮誰有這個實力。一口想把中國咬下,回頭把牙硌掉了,這怎麼弄?這個時候,小日本「不揣冒昧」地跳出來,我來,我打頭炮,西方列強當然求之不得,因為你們倆都是亞洲國家,都是黃種人,屬於黃種人的內訌,對於基督教文明沒有任何的損失。你們來吧,既然日本願意做先鋒,帝國主義自然慫恿加支援,尤其是英國,表現最積極。
一八九四年朝鮮東學黨起事,清政府應朝鮮政府請求派兵,日軍也趁機開進了朝鮮,挑起戰爭。當時的中朝關係,我們是宗主,朝鮮是藩屬,是我們的藩國。藩國有難,宗主出兵代為平亂,這是符合宗藩關係的。當然,這種關係完全不符合近代國際法,所以小日本說我不承認朝鮮是藩國,它是一個獨立國家,你能派兵我也能派兵,清軍進去兩千,日軍進去八千,清軍一入朝鮮,迅速平定東學之亂,但是日軍就賴著不走,蓄意挑起戰爭。

多起併發症

第四,資本輸出,在中國設工廠,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這個今天看得特別明顯,巴黎春天百貨商店,最好的 NIKE 鞋也就是五十幾歐元,折合人民幣五百多元,法國人都不買。咱們這兒 NIKE 鞋除非是十年前的款式,打完折也不是這價,這鞋都哪兒生產的?大部份都是中國生產的,結果中國賣得最貴,人家那兒極其便宜,二三十元一雙就很不錯了,這個巨額利潤都被洋人掙走了。咱們出口一雙鞋掙二點三元,出口一件衣服掙三點五一元,大部份的錢都讓人家掙走。很多年前一個芭比娃娃在美國市場上九點九九美元,二元從中國進的,運費一元,出口材料零點六五元,等於中國做這麼一個娃娃掙零點三五元,大頭都讓人家給掙走了。最後還算咱們跟他們的貿易順差,因為這個東西 Made in China。你能找到美國生產的 NIKE 鞋,開玩笑,那得多少錢一雙?工人一年五六萬美元,他做鞋多少錢一雙,它得賣多少錢才夠給工人開工資的?咱中國勞動力極其便宜,幾乎跟不要錢一樣了。倒退一百年,連那三塊多錢你也沒地掙去。

只顧一人慶

清政府跟洋人打了幾次仗,便開始奴性十足。清廷實權人物慈禧太后、恭親王等都是主和派,李鴻章也堅決主張「力保和局」。從戰爭開始到失敗投降,他們一直致力於爭取英俄德法美等國家的調停,以達到求和目的。朝鮮戰場的失利,雖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動,但還沒有影響全域。這時候,清政府如果能認清形勢,堅定地投入反侵略戰爭,並採取正確的戰略,一定能夠挫敗敵人的進攻。外交和軍事一樣,都是國家政治行和*圖*書為的重要手段。李鴻章過於老道,他企圖利用各國之間的利益衝突遏制日本,解除中日軍事對峙,用心可以理解。但他畢竟同列強打交道不多,對於洋人的認識不夠,對洋人寄予的希望過多,放鬆了自己的軍事努力。他認為「列強必有區處,必有收場」,命令部下「靜守勿動」,「保艦勿失」,既延誤了軍機,又影響了士氣。
其次,巨額賠款,清政府無力償還,不得不舉借外債,列強通過貸款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大清一年財政收入是八千八百萬,要給日本二億,後來贖遼東花費三千萬,威海衛贖城費一百五十萬,八年還清,這一筆錢可就老了去了,從哪兒去找這一筆錢?只能跟洋人借。借洋債,跟英法俄德四國銀行借了三億兩銀子,拿到手的是兩億六千五百萬,剩下的算回扣了,要還七億兩,還有很多苛刻的政治條件,還清貸款之前,鐵路得我修。這筆錢折合日元是三億二千五百萬,相當於日本四年財政收入的總和,也就是說咱們賠這一筆錢,三年不吃不喝,小日本可以四年甚麼都不幹,日本當時正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急需資金。一下中國給了四年的財政收入總和,於是,到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日本一躍而成為帝國主義六強,與英法俄德美並駕齊驅了。
黃海、豐島、平壤戰役屬於第一階段,戰火沒有燒到中國,遼東和威海衛就是在中國本土打的。首先是豐島海戰,因為日本增兵咱也增兵,所以北洋水師「濟遠」、「廣乙」兩艦掩護商船往朝鮮增兵,當時戰爭還沒有爆發。結果日本聯合艦隊三艘主力艦不宣而戰,對中國發動了突然襲擊。日軍有備而來,我們毫無準備,因此「廣乙」艦沉沒,「濟遠」受傷。有說濟遠管帶貪生怕死,貪不貪生,怕不怕死不好說,不死也得一塊沉沒,所以「濟遠」號撤退。這樣,兩艘沒有武裝的商船「高升」號、「操江」號就暴露在日軍面前,「操江」號上官兵被俘。操江號比較小,是一艘木殼木肋的老式軍艦,原屬南洋水師,後借調北洋用於通訊和運輸,配置官兵八十二人,船齡已超過二十年,雖然也配備五門火炮,但也只能勉強對付海盜而已,根本不可能作為對抗軍艦的戰船。操江號上面有二十萬兩白銀的軍餉,也被日本繳獲。「高升」號是我們租的英國商船,結果日本人掛出信號旗要求高升號投降,船上一千多陸軍將士表示拒絕,用步槍射擊日寇的軍艦,然後放下小艇讓歐洲籍船員離開了船。日本人發射魚雷把「高升」號擊沉,一千多名陸軍將士落水,八百多人殉國。
我們一起同李敖回顧那段歷史:「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簽訂的時候,日本馬關當時叫下關,他們見了面,在日本的書裏面,我們看得很清楚,日方代表是伊藤博文,就是這張照片,我們也看到李鴻章。」甲午戰爭後,李鴻章代表中國簽訂城下之盟,這兩位被西方稱為「東方俾斯麥」的人物坐到了一起。李鴻章是青年伊藤博文的偶像,年輕的伊藤博文曾經在維新時期到訪中國,對這位晚清政府中宣導洋務運動,創辦江南製造局、天津機器局、北洋艦隊、輪船招商局、電報局、開平礦務局、派遣中國第一批學生留美,最具世界眼光和擔當的中堂大人滿是景仰。事隔不久,這位後輩小生同昔年偶像再次見面,雙方的地位發生了戲劇性變化。「當伊藤博文提出來要台灣的時候,李鴻章談都不跟他談啊,你談甚麼台灣啊,談都不談。可是形勢比人強,我們看到當時日本人的口氣,大家看看那幾段伊藤博文跟李鴻章的對話,伊藤博文說,中堂,我此次節略,但有『允』、『不允』兩句話而已。就是說只有答應或不答應,Yes or No 兩句話,你是 Yes or No 答應不答應?李鴻章說,難道不准分辯?我跟你辯都不能辯嗎?伊藤博文說,你辯好了,但不能減少,我要的條件不能減少,隨便你辯可是不能減少。你想想這是甚麼口氣啊!李鴻章是在這種情形底下跟日本的伊藤博文談判的。」弱國無外交,國運如此,大清國國力弱到了極點,在這個過程中間,李鴻章被推到這樣一個位置上頭,非常無奈。
李鴻章的遇刺讓日本政府非常尷尬,萬一李鴻章憤然回國,這仗拖下去,就不太划算了。中國這麼老大,甚麼時候征服完?幾十年後它都沒有能征服中國,甭說那會兒羽翼未豐|滿的時候。所以,日本見中堂受傷表示慰問賠款減一億,你挨了一槍減一億,李鴻章說那再給我兩槍吧,再打我兩槍,我值了,反正我七十多歲了,來日無多。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我自個兒去,再挨兩槍得了。日本人當然不幹,但因李鴻章挨和-圖-書槍,賠款從三億元減到了兩億。
大清政府,從來都是只記吃肉,不記挨打。清政府平定了國內叛亂,列強之間又相互爭奪利益,暫時對於中國無暇顧及。在簽訂《北京條約》後,清政府內部一些握有實權的官員同英法之間不再交惡,西方殖民者在中國幾乎不用費力地享受著既得利益,中國政治家的神經稍稍鬆弛了一些,他們對西方國家的友善充滿了感恩。對於隔壁小國日本,清政府向來沒有放在心上。
李鴻章首先請求英國調停,他考慮英國在華既得利益最多,但沒有想到英國和日本已經在背後進行了交易,英國甚至對日軍擊沉中國商船事件保持沉默。就這樣,中國被英國出賣了,李鴻章轉而請求俄國干涉,但這時俄國西伯利亞鐵路尚未修通,在遠東爭奪的籌碼還不夠,並不想和日本鬧翻。人人都在打自己的算盤,沒有國家願意為了中國跟日本翻臉。老謀深算的李鴻章這次失算了。
第三,開放通商口岸,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這次戰爭後,中國開蘇州、杭州、沙市、重慶四個通商口岸。重慶已經到了西南腹地,八年抗戰時,國民政府就在重慶領導抗日戰爭。從乾隆二十二年,閉關鎖國,專限廣州一口和恰克圖一城。一次鴉片戰爭後,到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二鴉」後開放牛莊(後改營口)、登州(後改煙台)、台南、淡水、潮州(後改汕頭)、瓊州、南京、九江、鎮江、漢口。中日《馬關條約》又開放重慶、沙市、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並且允許日本設工廠免收內地稅。
一些有識之士,如兩江總督沈葆禎、台灣巡撫劉銘傳等看出「倭人不可輕視」,但朝廷和大部份政要對日本的認識還停留在小國的階段,「不以倭人為意」,對國防負重要責任的李鴻章也認為「倭人為遠患而非近憂」。在日本傾全國之力擴充軍備、戰爭危險日益迫近的緊要關頭,清政府反而放鬆了國防建設,以財政緊張為由,削減軍費預算,從一八八八年開始停止購進軍艦,一八九一年停止撥付海軍的器械彈藥經費。中國就是在這樣一種不清醒的狀態下,迎來了一場命運攸關的戰爭。
豐島海戰等於是小日本不宣而戰,首先挑起了戰爭。豐島海戰第二天,德宗皇帝發佈上諭對日本宣戰,第三天日本天皇也下了一道聖旨,對中國宣戰,戰爭正式打起來了。在朝鮮境內進行的第一場戰爭是平壤之戰。平壤是朝鮮的古都,僅次於國都漢城。清軍一萬七千人,日軍一萬六千人。日本人在兵力上並不佔優勢,但是戰爭還沒有打起來,清軍統帥直隸提督葉志超就打算放棄平壤城,退守鴨綠江。總兵左寶貴是個回民,堅決主張抵抗。說:「敵人懸軍深入,正宜出奇痛擊,使其片帆不返,不敢再窺視中原,今若不戰而退,何以對朝鮮而報國家。」所以他是堅決抵抗。左寶貴守平壤玄武門,激戰中警衛勸他摘掉紅纓帽,脫去黃馬褂,那一身紅的黃的都跟交通信號燈似的,太明顯,一看就是個高級武官。左寶貴說我穿上這一身衣服是激勵士氣,結果清軍激勵了,日軍也激勵了,發炮攻城,左寶貴親自指揮重炮向敵人還擊。在激戰中,左寶貴腿上中了一彈,很敏捷地用一塊布包好傷口站起來繼續鼓舞士兵作戰。最後,左寶貴以身殉國,平壤淪陷。葉志超一口氣往北跑了五百多里,過了鴨綠江,連馬都沒下,日軍尾追進入了中國境內。
清政府無能,台灣人民有種,台灣人民自發進行了保衛戰,前後五個多月大小百餘仗,打死打傷日軍三萬多人,比甲午戰爭當中清軍打死打傷的日軍都多。日軍主力部隊近衛師團有一半被消滅,近衛師團和日本的二、三、五、六師團,並稱是日軍的五大主力,近衛師團在這一仗被消滅了近一半,以後歷次戰爭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都沒有出動過,就保衛皇宮。近衛師團師團長、陸軍中將、明治天皇的叔叔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被擊斃,第一旅團長山根信成少將被擊斃,整個近衛師團死了一個師團長,死了一個少將旅團長,這個師團長還是皇叔劉玄德一樣的人物。但可惜沒能保住台灣。
一樣都是洋槍洋炮,清軍那會兒已經使槍炮了,沒有拿糞叉。刀矛弓箭都是爺爺輩的玩意,但還是不行。黃海海戰中國五艘主力艦沉沒,日本五艦重創。重創跟沉沒的區別是重創的那個還能拉回去煉鋼,咱們要煉鋼得給它撈上來。我們的定遠、鎮遠挨了二百多發炮彈都沒事,是不沉之艦,主力尚存。你速射炮一百二十毫米口徑小炮,你就打,沒事。
此刻,「帝國主義們的心情是矛盾的:它們希望戰爭,尤其希望中華帝國對外戰爭爆發,因為這不但可以削弱這個帝國的國力,而且還可以檢驗這個帝國目前的抵抗能力——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自中國務實的官員致力於洋務運動後,帝國的防務實力讓帝國主義們有點兒摸不著底了。只是,除了日本人之外,帝國主義們並不希望日本人真的打勝,至少是不能讓日本人獲得圓滿的勝利。因為如果這樣,中國人給日本人的好處肯定會影響到自己的利益——中華帝國的版圖和市場再大也是有限的。」hetubook•com.com
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國力強盛,可是其市場狹小,資源尤其匱乏。尤其到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後,鋼鐵和石油百分之百依賴進口,橡膠都依賴進口,當然它國內產一點銅,產一點很有限的東西。其本身三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國土,森林覆蓋率將近百分之七十,幾千萬人口都集中在七點五四萬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帶,直至今天。日本人口密度比中國大得不是一點半點,大部份森林山地沒有甚麼人。所以它極需對外擴張,它對外擴張的目標是中國和朝鮮。明治維新使日本脫亞入歐,與歐美列強共進退,失之歐美,取之鄰國。日本當時也是半殖民地,直到一九一〇年才廢除不平等條約,國力也不強於中國。它就是敢於賭國運,對中國發動這一場戰爭。
北洋水師自從一八八八年成軍以來到甲午年間,六年時間不但未添一艦,甚至未添一彈,船隻也沒有很好地維護。海軍的錢,被慈禧太后拿去修頤和園了。這樣一來,北洋水師老矣。當時軍艦爭雄於海上,主要是比航速和火力,火力主要是看射速。北洋水師的平均航速是十四點五節,日本聯合艦隊是十八節,聯合艦隊主力艦吉野艦的航速高達二十二節。另外就是火力,日本軍艦的炮雖然比咱們小,但是它有九十七門速射炮,我們一門都沒有。速射炮是新生事物,速射炮出現的時候,海軍軍費被拿去修園子了。吉野艦本來是大清訂購的,連訂金都交了,最後沒錢了退貨。英國看這一艘軍艦砸手裏了,皇家海軍也不需要,就向日本兜售,打折賣給你,你要嗎?日本多窮的國家,沒有錢,明治維新是一八六八年,洋務運動是一八六一年,沒有錢怎麼辦?天皇捐了三十萬,那會兒的日元是銀洋,不像現在的日元,三十萬合不了多少人民幣。各級文武官吏、國會議員把自己工資的一部份捐出來,皇后把自己的首飾都獻出來,以後就只能頭上插櫻花了。然後發行公債,老百姓踴躍搶購,甚至有日本女學生去賣身然後把錢捐給國家,就這麼買的軍艦。
十九世紀七〇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他們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加緊爭奪市場,中國成為他們的主要目標。當時的中國可以說是世界上碩果僅存的還沒有被瓜分的大國,拉丁美洲基本被瓜分完了,澳洲也沒了,亞洲也幾乎被瓜分殆盡,剩下日本和暹羅,還有一個中國。列強都對中國虎視眈眈。同治之前,列強實行帝國主義的僅英俄法三國。在中國門戶被打開後,德意志統一,義大利統一,美國中央政府消滅南方獨立運動,恢復統治並加強統一。此時,東方帝國主義日本也興起,光緒年間,我們處在帝國主義的四面包圍之中。
李鴻章二十多年訓練的北洋水師,就因為這場水仗,葬送海底。此後的北洋水師,幾乎完全蜷縮起來,望風披靡,不能再戰。淮軍聲望,從此算完了。當時的輿論給李鴻章的壓力很大,都說李鴻章昏庸誤國,媚日賣國,更有甚者希望李鴻章以死謝天下,李敖曾經質疑,歷史對李鴻章公平嗎?
有好日子不好好過,動輒動武,盤算著怎樣吃掉別人,不是我們的一貫作風。對於小日本毫不提防,是清政府最為失策的一步。對於國際形勢一無所知的清朝,能夠哄好西方列強不再炮轟,老佛爺就該在宮裏暗自唸阿彌陀佛了,更別說早做判斷,提高警惕了。
在這個情況下誰表現得最積極?日本。
「我們再看日本人吵著要辦手續,就一個月。李鴻章說時間來不及,兩個月吧。李鴻章說,頭緒紛繁,兩月方寬,辦事較妥。貴國何必急急,台灣已是口中之物。你看伊藤博文怎麼說,伊藤博文說尚未下嚥,饑甚。口中之物,我還沒吃在肚子裏面,我肚子餓得要死。你看這甚麼口氣啊,日本的王八蛋。」李鴻章與伊藤博文的談判,是一場羔羊與惡狼的談判。李鴻章全無談判的籌碼,這位七十三歲高齡的老人,抱著爭得一分是一分的態度,拚力力爭,舌敝唇焦,磨到盡頭處,其實根本沒有可商量的餘地,李鴻章不願意自己的名字出現在恥辱的條約上,最後卻不得不簽下了中國近代史上最恥辱的《馬關條約》。
日本是舉國一致,君臣一體,上下同心,一定要把中國給打敗。你再看咱們這兒,老太后拿著海軍經費,過一個生日,鋪張揚厲,用銀七百萬兩。七百萬兩白銀是一個甚麼概念?定遠、鎮遠一艘是六十二萬五千兩,老太后過一個和-圖-書生日,北洋水師遠東第一流鐵甲艦能買十一艘。老太太一個生日的花費再造一個北洋艦隊沒有問題。結果這個錢都拋出去了。慈禧太后做六十大壽,翁同龢等大臣上奏請求壽誕從簡,節約公眾開支,補充前線軍費,慈禧太后當即不悅:「誰要是令我一時不快樂,我就要他一生不快樂。」四下當即噤若寒蟬。

攻掠急先鋒

當時美國駐華使館的武官在日軍中觀陣,被日本的暴行驚呆了,他給國內的報告中說,旅順城內凝固的鮮血有一英尺厚,到處都是殘肢斷臂。世界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英國人艾倫對這次屠殺有過描述:「日本兵追逐逃難的百姓,用槍桿和刺刀對付所有的人;對跌倒的人更是兇狠地亂刺。在街上行走,腳下到處可踩著死屍。」「天黑了,屠殺還在繼續進行著。槍聲、呼喊聲、尖叫聲和呻|吟聲,到處迴盪。街道上呈現出一幅可怕的景象:地上浸透了血水,遍地躺臥著肢體殘缺的屍體;有些小胡同,簡直被死屍堵住了。死者大都是城裏人。」「日軍用刺刀穿透婦女的胸膛,將不滿兩歲的幼兒串起來,故意地舉向高空,讓人觀看。」剖腹,挖心的事在當時的旅順並不少見,多少無辜無知的兒童慘死在日本人屠刀之下,很多世界媒體都對此事進行了報導。日本在中國的暴行令世界輿論譁然,日本不是文明嗎,怎麼能這麼野蠻?日本為了掩蓋罪行,趕緊把中國人的屍體收集火化,有人可能就剩一根指頭了,哪找去?甭管是誰的往一塊兒堆,骨灰裝了滿滿七口棺材。這是甚麼概念,你看人往那一站那麼大一塊,燒了就一把,不信回家試試,就一把。你想七口棺材是多少?小日本有多狠。在墳上插一碑,上寫「清國陣亡將兵之墓」。裏面有將和兵嗎?沒有,將和兵都跑了,留下的都是手無寸鐵的和平居民。日軍除了一路奔東北而來,還有一路就占領威海衛,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北洋水師是洋務運動最突出的成果,打到這個份上打不下去了,只得屈辱求和。
清朝政府無論如何都沒想到隔壁的鄰居,不怎麼富裕,還願意傾家蕩產地花錢打仗。
甲午戰爭的失敗不僅給李鴻章以致命一擊,也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中國是大國,有四億人口,軍隊九十五萬,打的是一場自衛反擊戰;日本是小國,軍隊只有二十九萬,後方遙遠,供應不便,幹的是無恥的侵略勾當。可是最終清政府竟然失敗了,日本上演了一齣螞蟻吞大象的荒誕劇。
李鴻章回旅館途中被一個日本憤青給了一槍,日本憤青為甚麼要刺殺李鴻章呢?他認為我們能把中國滅了,憑甚麼跟他談判,所以要一槍把李鴻章打死,讓這個判談不成,然後日軍皇軍就占領北京。哪一國都有憤青,愛國賊比賣國賊更可惡,他在道義上占了一個制高點,替國家做決定。當時日本的憤青能知道國庫裏除了耗子屎甚麼都沒有了嗎?
「我們再看後來對於台灣,李鴻章說如果不肯讓,不肯割讓台灣給你,又將如何?伊藤博文說,如果所讓之地必須以兵力所到之地。我兵若深入山東各省,將如之何?意思是說,你不給我台灣,我就要你山東了,我打到山東去了。做這個假設,做這個威脅。李鴻章有甚麼辦法,是犧牲山東呢,還是犧牲台灣?」日本以深入山東並進入各省相脅,言外之意是你願意犧牲台灣還是願意亡國。李鴻章沒有選擇,他怎麼會不知道合約一旦簽下,自己的名節毀於一旦,死後仍得背負罵名。
除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外,經遠艦管帶林永升也壯烈殉國。北洋水師當年曾經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九。從綜合力量上來看,不說強於日本的聯合艦隊,起碼也應該是伯仲之間,開戰的時候北洋水師是十艘軍艦三萬四千噸,日本十二艘四萬噸。北洋水師兩艘最大的鐵甲艦定遠、鎮遠是遠東第一流鐵甲艦。
再看軍隊士氣。據說日本有一個小兵出征,他媽這麼跟他說,這一仗打完了,我希望在靖國神社看見你。言下之意就是沒指望你活著回來。平壤之戰,清軍的統帥衛汝貴的老婆給他寫的家信,被日本人繳獲,登在日本軍中的報紙上。衛汝貴的老婆給他寫的家信是,老爺春秋五十八歲了,咱家有錢有地,上戰場千萬別玩命,能跑就跑。你想這人指揮的軍隊,不是說槍炮不如人,根本沒有精氣神。人家打仗將有必死之心,士無貪生之念。這可倒好,統帥都打了一上戰場我就跑的主意,讓當兵的給你玩命,開甚麼玩笑。
小日本不知道哪根筋倔上了,幾乎從沒停止過打中國的主意。它很無畏,妄圖以它弱小的身軀吃掉中國,吃下中國是它這輩子的夢想,不管腸胃是否能夠消化。明治維新後,小日本資本主義得到飛速發展,可能是由於非良性的過快發展,加上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產生了軍國主義的變種。日本變得極具擴張性和掠奪性。一八五五年,日本胃口大好,有政治家提出要占領台灣、呂宋島,占領整個中國,君臨印度。這種思想竟然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了日本的主流思想。很快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得到hetubook.com.com具體化,並形成文字如《清國征討方略》,詳細寫明瞭征討步伐。可怕的是,日本嚴格按照征討方案,不動聲色地發動了侵略戰爭,而且幾乎完全達到了它的目的。

螞蟻吞大象

李鴻章自認為武器裝備落後於日本,對於戰爭並沒有抱太多的勝算,主將尚且如此,戰爭的結果可想而知。果然,在中日海戰中,李鴻章主動放棄制海權,黃海關係到三個半島,即朝鮮半島、遼東半島、山東半島的海上交通,所以黃海的制海權至關重要,李鴻章拱手相讓。如此猶疑的戰爭心理,同小日本咬定中國不放鬆的決心,對比鮮明。
可朝廷不允許北洋水師繼續出戰,就此造成了黃海制海權拱手讓敵。遼東之戰,大清發祥之地,結果除了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軍抵抗之外,餘皆一觸即潰。這樣,日軍一路高歌猛進,將戰火燒到中國境內。遼東之戰,日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旅順大屠殺」。全城二萬多人,被殺得還剩抬屍的三十六人。
一八九五年,李鴻章和伊藤博文簽訂了《馬關條約》,第一,割三島,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第二,賠款兩億兩白銀。小日本窮瘋了,獅子大開口,一張嘴多少,約三億日元!以前我們也賠,幾百萬,上千萬,到頭了。日本張嘴三億,不許還價。兔子成精,比老虎還厲害,這下李鴻章發愁了,這三億從哪兒籌?
幾乎與平壤之戰同時,北洋水師主力掩護陸軍在朝鮮登陸,返航途中行至黃海,在鴨綠江入海口大東溝處遭遇了日本聯合艦隊,展開了一場激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主張堅持抵抗,戰鬥開始不久,北洋艦隊旗艦「定遠」艦由於下水十二年,久已失修,艦橋被突然開火的大炮震塌,丁汝昌摔傷,信旗被毀。丁汝昌拒絕隨從把自己抬入內艙,堅持坐在甲板上督戰。可是他只能鼓一艦士氣,戰鬥剛開始,北洋艦隊就失去了指揮。北洋艦隊一直衝殺在前的「致遠」艦受到日「吉野」、「高千穗」等的集中轟擊,多處受傷,艦身傾斜。「吉野」衝在最前面,正遇上全身著火的「致遠」艦。管帶鄧世昌下令撞沉「吉野」。「致遠」艦向「吉野」號右舷高速撞去。日艦官兵見狀大驚失色,拚命逃竄,並向「致遠」艦連連發射魚雷,「致遠」艦躲過一條魚雷後,不幸為另一枚所中,全艦官兵共二百五十二名壯烈戰死。「致遠」被擊沉以後,鄧世昌落水,他的隨從劉忠拋救生圈給他,被他推到一邊;左一號魚雷艇趕來相救,他拒不上艇,並說:「吾立志殺敵報國,今死於海,義也,何求生為!」他養的愛犬太陽犬游到他的身邊,先是咬住他的手臂不使他下沉,他將犬奮力推開,犬又銜住他的髮辮,使他的頭露出水面。鄧世昌抱定與戰艦共存亡的決心,毅然抱住愛犬,一同沉入滾滾波濤之中。
甲午中日戰爭有陸戰和海戰,陸戰就是兩場,平壤之戰和遼東之戰。海戰是三場,豐島海戰、黃海海戰和威海衛之戰,威海衛之戰實際上是海陸都有,甲午中日戰爭首先是在海上打起。
《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澎湖、遼東三大島嶼給日本。它大大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各國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如果說甲午戰爭以前,列強對大清帝國還有最後一絲敬畏的話,甲午戰爭之後這種敬畏徹底沒有了。甲午戰爭以前我們打敗仗都是輸給英法。輸給英法不丟人,全世界誰打得過英法?俄羅斯打不過,美國打不過,澳洲更甭提了,非洲還用說嗎,拉美誰能打得過你,拉美不是從西班牙、葡萄牙這「兩顆牙」手裏獨立出來的嗎?所以誰都打不過英法,我們輸了也不丟人。現在被誰打了?日本,一千多年跟我們低聲下氣的日本。「以寥寥數艦之舟師,區區數萬人之眾,一戰而翦我最親之藩屬,再戰而陪京戒嚴,三戰而奪我最堅之海口,四戰而威海之海軍大替矣。」中國這人就丟大了,中國在亞洲稱王的時期也結束了。一千多年漢唐以來形成的以中國為亞洲中心的體系被顛覆了。甲午一戰顛倒乾坤,日本國力不如中國,都能把中國打成這樣,那西方列強一看日本都行,咱哥幾個別客氣了,來吧,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範圍。特別是這一仗打完,台灣就出去了,一八九五年台灣被占領,直至一九四五年抗戰勝利,整整被日本占領了五十年。這五十年小日本在台灣推行奴化教育,台灣人起日本名字,按日式的起居飲食,家家不能供祖先,要建神社,供日本的天照大神。每天中午老師帶著學生向東京皇宮方向遙拜,學生的課本裏面的世界地圖,日本、台灣、朝鮮是一種顏色。扉頁上都印著這麼一段話:「大日本天皇陛下對本土人民、半島人民、台灣人民皆愛若赤子。」就這樣向台灣人灌輸這種觀念,日本、台灣、朝鮮是一個國家,都是天皇陛下的子民。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