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春秋名君

作者:宮城谷昌光
春秋名君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附錄:西周的興亡

附錄:西周的興亡

西周分封,以宗法血緣關係為紐帶,建立起在周天子統轄下的地方行政系統,從而在一定時期內起到了加強周王朝統治的作用。分封制還為維護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這一等級序列的禮制的產生提供了重要前提。
古公卒,少子季曆繼位,是為公季,後周人追稱為王季。周國勢發展,季曆同商朝屬下的任姓摯氏通婚,加強了與商朝的關係。商王武乙末年,季曆入朝,武乙賜予土地及玉、馬等物品。隨後季曆征伐西落鬼戎,俘獲「十二翟(狄)王」。商王文丁時,季曆進一步對諸戎作戰,除伐燕京之戎受挫外,伐餘無之戎、始呼之戎、翳徒之戎都得到勝利,使周的勢力深入今山西境內。文丁(一說帝乙)封季曆為牧師(即方伯)。可能是由於周的強大,引起了和商朝的矛盾,季曆最終為商王所殺。
要想透徹地了解春秋時代的歷史,我們必須先對周朝的歷史有一定的了解,因為整個春秋戰國時代的背景就是周朝。
周初所封諸侯均由中央控制,成王時,周公、召公是朝中最重要的大臣,自陝(今河南陝縣)以西的諸侯由召公管理,以東諸侯由周公管理(周公死於成王在位時,而召公則活到了康王時代)。康王之世,周曾命令諸侯對邊遠方國發起戰爭,例如小盂鼎銘文所記對鬼方的征討。斬獲眾多,僅俘虜就數以萬計。成康時期周朝最為強盛。
滅商後,武王還師西歸,在他新遷的都邑鎬京(即宗周,在今陝西長安西北灃水東)舉行盛大典禮,正式宣告周朝成立。

周人的興起

周人是古老的農業部落,興起於今天的陝西、甘肅一帶。傳說其始祖名棄,為姜姓有邰氏女姜嫄所生,在堯、舜時任農師之職,受封於邰〈今陝西武功西〉,號后稷。棄死後,子孫世代為夏朝農官。傳至不窋,因夏政衰,失官而奔於戎、狄之間。其孫公劉率族人定居於豳(今陝西旬邑西),發展農耕,勢力漸興。後又傳九世,到古公亶和-圖-書父時,因受薰鬻、戎狄的進攻,從豳遷徙到岐山之下的周原(今陝西、岐山之間)。周原土地肥美,宜於農作。商代晚期,古公在那裡興建城郭房屋,劃分邑落,設立了官吏機構,國號為周。古公後被周人追稱為太王。
武王進入商都,分商的畿內為邶、鄘、衛三國,以邶封紂子祿父(即武庚),鄘、衛則由武王之弟管叔鮮、蔡叔度分別管理,合稱三監(一說管叔監衛、蔡叔監鄘、霍叔監邶)。隨後派兵征伐尚未臣服的商朝諸侯,據記載被征伐的諸侯有九十九國之多。
宣王初期,因國力不足,曾依靠附屬周朝的秦人抵禦西戎(即狿狁)。後宣王以秦仲為大夫,命令其進攻西戎。宣王四年(西元前八二四年),秦仲被西戎所殺。宣王又召見其子秦莊公等五人,給七千兵士攻伐西戎,取得勝利,封秦莊公為西垂大夫。宣王五年三月,宣王還親自率軍在彭衙(今山西澄城西北)同狿狁交戰,有所斬獲。之後,宣王轉而經營東南。他命尹吉甫(金文中名兮甲、兮伯吉父)管理四方入貢財物,包括淮夷的貢納,要求淮夷依靠王朝的命令入貢布帛、糧草和服役的人眾,限制淮夷商賈必須在指定市場與周朝交易,以便為日後大舉進攻狿狁作準備。
這一時期,西北地區的戎、狄逐漸興盛,懿王時,出現「戎狄交侵,暴虐中國」的局面,周人深為所苦。夷王命虢公率師征伐太原之戎,獲馬千匹,但這一勝利並未能挽回王室的頹勢,戎、狄依然是周王室嚴重的威脅。
西周約始於西元前十一世紀時周武王伐紂滅商,終於西元前七七一年周幽王覆亡,這期間的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的統一王朝,全國大小諸侯均向王朝負擔一定的義務,周王朝維持著統一的局面。由於周王居於西方的都城宗周(鎬京),故稱為西周。
可能是因周朝的榨取,淮夷叛周而犯江漢之地。宣王命穆公前往平定,又命南仲、皇父、程伯休父等率軍沿淮東下,征和_圖_書伐徐國,終於迫使徐國服從周朝。為鞏固南土,宣王將王舅申伯徙封於謝(今河南南陽)。
周穆王卒後,依次即位的是共王繫(或作伊)扈、懿王堅、孝王辟方、夷王變。經過昭穆時代,周朝實力削弱,中期死王只能守成。但共王曾滅姬姓的密國(在今甘肅靈台)、夷王初年曾招致諸侯,把齊哀公置於鼎內烹死,由此可見王朝當時還有較大的權威。
西元前八四一年,國人大規模暴動,厲王被迫出奔到彘(今山西霍縣)。朝中由召公(即穆公虎)、周公(周定公)兩大臣執政,號為「共和」(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行政事)。
東都成周建成,周公還政成王,周朝進入鞏固時期。傳說周公制禮作樂,即指王朝各種制度的創立和推行,其中以周初分封最具深遠影響。
周的分封諸侯,在武王時就已開始,但大規模分封是在成王及其子康王(名釗)時期。據傳周初所封諸侯國有七十一個之多,其中與周王同為姬姓的占了四十國。王季之兄太伯、仲雍的後人封於吳(今江蘇蘇州);文王之弟虢仲、虢叔分別封於東虢(今河南滎陽東北)、西虢(今陝西寶雞東);文王之子分別封於管(今河南鄭州,早滅)、蔡(今河南上蔡西南)、郕(今山東汶上西北)、霍(今山西霍縣西南)、衛(今河南淇縣)、毛(今地未詳)、聃(今湖北荊門東南)、郜(今山東成武東南)、雍(今河南修武西)、曹(今山東定陶西)、滕(今山東滕縣西南)、畢(今陝西咸陽西北)、原(今河南濟源西北)、酆(今陝西長安西北)、郇(今山西臨猗西南);武王之子分別封於邘、晉(始封在今山西翼城西)、應(今河南平頂山)、韓(今山西河津東北);周公之子分別封於魯(今山東曲阜)、凡(今河南輝縣西南)、蔣(今河南固始西北)、邢(今河北邢臺)、茅(今山東金鄉西北)、胙(今河南延津北)、祭(今河南鄭州東北);召公之子則封於m.hetubook.com.com燕(今北京)。此外還有許多異姓諸侯國,如姜姓之齊(今山東臨淄北)、子姓之宋等等。

宣王中興

成康之治

西周覆滅於西元前七八一年,幽王宮湦(或作生、涅)繼位,任用好利的虢石父執政,朝政腐敗激起國人怨恨;幽王三年(西元前七七九年),伐六濟之戎失敗;與此同時,國內天災頻繁,周朝統治陷入內外交困的局面。
國人起義時,厲王太子靜藏在召穆公家中,召穆公以自己的兒子代之,得以脫險。共和十四年(西元前八二八年),厲王死於彘。次年,太子靜即位,是為周宣王,在位共四十六年。宣王在召穆公等大臣輔佐下,勵精圖治,朝政有明顯起色。在國人支援下,宣王著手對西北防禦狿狁,對東南討伐淮夷。
由於文王長子伯邑考被紂王所殺,所以在文王死後,由後立的太子發繼位,即周武王。武王即位的第二年,興師東進孟津伐商,但因時機不夠成熟,只得暫時退兵還師。後來商王紂更加暴虐,殺比干、囚箕子,商朝內部矛盾急劇激化。周武王又率軍東征,渡孟津,與諸侯相會,作誓聲討紂王的罪行。在甲子日清晨,周軍進至商郊,與紂兵於牧野決戰。牧野之戰,周軍全勝,紂王被迫自焚而死,商朝滅亡。
夷王卒,子厲王胡立。厲王在位期間,西周各種社會矛盾趨於激化,終於達到爆發的境地。西北戎、狄,特別是狿狁,進一步加強對周朝的壓力,不時入侵,曾臣服於周的東南淮夷不堪承受沉重壓榨,奮起反抗。厲王命虢仲征伐,結果失敗。連年戰亂,給民間帶來深重疾苦,與此同時,厲王任用榮夷公為卿士,實行「專利」,將社會財富和資源壟斷起來。為壓制國人的不滿,厲王命衛巫監視,有「謗王」者即加殺戮。結果人人自危,終於引發了國人起義。
康王死後,子昭王瑕繼位。昭王十六年,他欲繼承成、康事業,經由唐(今湖北隨縣西北)、厲(今和_圖_書湖北隨縣北)、曾(今湖北隨縣)、夔(今湖北秭歸東),直至江漢地區。南征共經三年,昭王還師渡過漢水時,相傳當地人以用膠黏接的船承載昭王,船至河中,船體分解,昭王溺死,軍隊也遭覆滅,使周朝蒙受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宣王時期的這些勝利並未解決西周社會的根本矛盾,所謂中興只是暫時的。宣王晚年,周朝重新出現了衰落的跡象。宣王三十一年,宣王派軍征伐太原之戎,未能獲勝。次年,宣王干涉魯國的君位繼承,用武力強立魯孝公,引起諸侯不睦。三十六年,宣王又征伐條戎、奔戎,慘遭敗績。三十九年,與西戎別支江氏之戎戰於千畝(今山西介休南),遭到嚴重失敗,喪失了隨同作戰的南國之師。為了繼續防禦狿狁,宣王不得不在太原統計民數,加以整編控制。這表明周朝的實力已趨於空虛。
引起西周滅亡的導火線,是幽王廢掉正后申侯之女及太子宜臼,改以壁寵美人褒姒為后,其子伯服(一作伯盤)為太子。宜臼逃奔申國,申侯聯合繒國和西方的犬戎進攻幽王,幽王與伯服均被犬戎殺死於戲(今陝西臨潼縣)。西元前七七一年,西周覆亡。
武王死後,太子誦繼位,是為成王。成王年幼,曾輔佐克商的武王之弟周公旦攝政,管叔、蔡叔懷疑周公要篡權奪位,散播流言,武庚也謀劃復國,與管叔、蔡叔結合叛周,糾集徐(在今江蘇泗洪)、奄(在今山東曲阜)、薄姑(在今山東博興東南)和熊、盈等方國部落作亂。周公奉成王之命東征,經過三年戰爭,終於平定叛亂。武庚和管叔被誅,蔡叔被流放。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蓄力量,宣王命尹吉甫、南仲等出軍征討狿狁。這次征討歷時較長,得到顯著成功。例如宣王十耳年所作虢季子白盤銘文所說,虢季子白率兵在洛河北岸與狿狁戰鬥,一次就斬首五百,俘敵五十,周軍一直深入到太原,迫使狿狁遠去。
繼昭王而立的是其子穆王滿,在位長達五十五年。他好大喜功,仍想向和圖書四方發展。曾因遊牧民族戎、狄不向周朝進貢,西征犬戎,獲其五王,並把戎人遷到太原(今甘肅鎮原一帶)。穆王好遊行,致使朝政鬆弛。東方的徐國率九夷侵周,甚至西至河上。穆王南征,通過聯合楚國的力量才得以平定。後世流傳穆王西征的故事,如晉代汲塚出土戰國竹簡《穆天子傳》所載,雖多不真實,但反映了當時穆王意欲周遊天下,以及與西北各方國部落往來的情形。
幽王死後,申侯、魯侯、許文公等共立原太子宜臼於申,虢公翰又另立王子餘臣於攜(今地不詳),形成兩王並立的局面。宜臼為避犬戎,遷都到雒邑,是為周平王。餘臣在西元前七六〇年為晉文侯所殺。

周公東征

季曆之子昌繼位,即周人追稱的周文王。文王曾與九侯(一說鬼侯)、鄂侯(一說邘侯)一起為商王紂的朝臣,九侯、鄂侯早就被紂王殺害,文王也被囚禁。他得釋後向紂王獻洛河以西之地,請除炮烙酷刑,為紂所許,封為西伯。諸侯多叛商歸周,文王連續伐征犬戎、密須(在今甘肅靈台西)、黎(在今山西長治西南)、邗(在今河南沁陽西北),最後攻滅崇國(在今陝西長安西北),在其地灃水西岸興造豐邑,並遷都到那裡。文王時期,周已相當強大,但在名義上周仍是商朝屬下的一個諸侯國。
為了消除殷商殘餘勢力叛周的隱患,周朝首先命令諸侯在伊洛地區合力營建新邑,即周朝的東都雒邑(成周)。東都既成,遂遷曾反對周朝的「殷頑民」於此,加以控制。同時,封降周的商貴族微子於商朝故都宋(今河南商丘)地,以代殷商之後;封武王之弟康於紂都,成立衛國,賜以殷民七族;封周公長子伯禽以奄國舊地,成立魯國,賜以殷民六族。這樣殷商遺民遂被分割,逐漸服從於周朝的統治。

西周中期列王

國人起義與共和行政

武王伐紂

昭王南征及穆王遊行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