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作者:李連利
白銀帝國:翻翻明朝的老帳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四章 帝國的無奈:從紙幣帝國到白銀帝國 第二回 白銀帝國形成的必備條件

第四章 帝國的無奈:從紙幣帝國到白銀帝國

第二回 白銀帝國形成的必備條件

七子之首澳門:白銀帝國的形成

在這些商品中,生絲的利潤是百分之一百五十,瓷器為百分之一百到二百。
其後,元朝完成統一後,兩次征日皆因遭遇颶風而損失慘重。但元代海外貿易遍布亞非,對日貿易也非常發達。在對日貿易的「新安」沉船上,一共有二萬多件青瓷、白瓷瓷器,二千多件金屬製品、石製品、紫檀木製品,八百多萬枚重達二十八噸的銅錢。
在北宋一百六十多年裡,對日貿易獲得了較大發展,出現了諸如朱仁聰、周文德、孫忠、李充等著名商人。南宋北部的陸路交通幾乎完全斷絕,一直作為封建政權稅收主體的農業稅也無法支撐龐大的官僚體系。因此,南宋就不得不把海外貿易作為生存的基礎,終致中日貿易達到了頂峰。南宋的銅錢流入日本,日本的黃金則流入中國。理宗寶祐年間(一二五三~一二五八)日本流入中國的黃金就達一萬兩,相當於南宋黃金的年產量。
朝貢前,琉球會前往各國收購產品,例如佛太泥(渤泥)國的蘇木、胡椒、香料、倭刀等,之後前往中國買入綢緞絲布、瓷器漆器等。整個十五世紀,琉球在中國與海外諸國的貿易中占據主體仲介地位。然而,嘉靖時期走私貿易興盛、「馬尼拉大帆船」(The Manila Galleom)興起之後,琉球的貿易地位發生動搖。

中國琉球貿易縱橫談

澳門—馬尼拉—美洲航線
兩年後,福建的一些商人又假冒牙行坑騙琉球國國王三萬來兩銀子。對比一下兩次的名單可以發現:崇禎九年的一些奸商並沒有受到處罰,例如馮夏壽、梁迹、方春、王三等人。
雖然葡萄牙支援軍進京勤王沒有成功,但是中葡貿易特別是澳門作為大明帝國的大門的作用不可低估。自從萬曆三年(一五七五)明朝開始徵稅以後,逐漸形成了完備的稅收體系,它包括以下三類:
最後,陸若漢率領三名葡萄牙人翻越城牆逃到了北京。可以說,自從葡萄牙人被朱紈打敗,到達澳門建立中國鄉級地方政權之後,澳門的葡萄牙方就與中國進入了「蜜月」合作期。即使明朝敗亡之後,南明政府續存時期葡萄牙方面還盡心竭力地幫助明軍。
日本對中國的生絲需求極大,幾乎到了無絲則無法織的地步。葡萄牙人以每擔八十兩銀的價格購買生絲後,到日本後以每擔一百四十兩到一百五十兩的價格售賣。絲線以每擔一百四十兩購入,每擔三百七十兩到四百兩賣出;綢緞以每匹一兩一錢購入,每匹二兩五錢或三兩賣出。每船貨物淨利潤可以達到十三萬兩白銀以上。自一五八〇年到一五九七年(萬曆八年到二十五年)這十八年,葡萄牙人從日本運出了七百五十萬兩到八百九十萬兩白銀。整個明朝中後期,從日本流入中國的白銀大概有三千萬兩以上,其中至少有一半是經過澳門流入內地的。
白銀雖然促進了商業的繁榮和物質財富的大規模增加,但是它的出現對於當時的明朝來說所起的負面作用要大於正面作用,它加速了明帝國的衰落。而白銀之所以有這麼大的負面作用,罪不在於白銀,而在於官僚、官商。
「馬尼拉大帆船」在清代更為發達。例如,一六八五年(康熙二十四年)就有十七艘中國平底帆船到達馬尼拉,一六八六年(康熙二十五年)有二十七艘,一六八七年(康熙二十六年)有十五艘……大量中國產品運往歐美地區。
第三,屠殺華人或逼迫為奴或充軍。萬曆二十一年(一五九三)荷蘭擊敗馬六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強徵二百九十名華人遠征馬六甲。在路上因為不堪忍受虐待,潘和五等人殺死西班牙總督達斯麻雷那斯(Gomez Perez Dasmarinas,一五一九~一五九三)。十年後,終於出現了上文所說的案例。
貿易程序一般是:日本勘合船到達寧波後,由浙江布政司會同寧波市舶司勘合無偽後上報禮部,再一次驗對無誤後,允許貢使攜帶進貢的物品沿京杭運河來京。禮部在會同館接風後收下禮物並按照規則進行回賜。假如攜帶商品過多,明廷又不願全部收購的話,允許會同館貿易三天。
到了元代,為了保障紙幣的流通,政府對黃金的使用做了嚴格的限制。元代的貨幣政策比明代高明得多。例如,明代的紙幣發行根本沒有金銀做儲備金,全靠政府信用支撐。如果政府信用出現問題,紙幣必然大幅度貶值。元代則有大規模的黃金儲備。
琉球王打官司
為此,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下令:
全漢昇先生在一九六九年估計自十六世紀到明亡,大約每年流入白銀為一百三十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西元(比索)。在近一百五十年間流入白銀大約總計一億四千萬兩以上,國內產銀一千萬兩以上。
歐洲輸往中國的商品主要有:毛織品、紅布、水晶、玻璃製品、英國時鐘、佛蘭德(Flanders)工業品、葡萄酒等。商船到達馬六甲後,貨物以香料、檀香木、暹羅的皮製品交易後運往澳門,然後再將換來的商品換成絲,接著船隊到日本交換日本的白銀,換來白銀後,再回到中國換取絲綢、瓷器等歐洲急需的商品。
這一戰從白天一直打到黑夜。因為晚上沒有辦法發炮,為了阻止叛軍攻城,公沙.的西勞左手執燈右手發炮。陣陣炮火從城頭發出,就在這時,叛軍的弓箭手得到孔有德的命令:「衝著那個燈光之處,給我射!」
在鎮守登州兩個月後的一六三二年二月,公沙.的西勞面對著如潮水般的叛兵憤怒了。只見他站在城頭高聲喊道:「你們這些人本該效命朝廷,怎麼能叛變呢!我們不是中國人都知道『食君祿,報君恩』,誓死效命沙場。」
足利義滿將軍在一三九二年(洪武二十五年)統一了日本全國,他也希望同明朝開展貿易,便在一四〇六年(永樂四年)遣使通好,朝貢貿易正式開始。這種貿易又被稱為「勘合貿易」。「勘合」是明廷發給外國來中國朝貢的憑證。每當新君即位,便發給一百道勘合,收回前朝沒有用完的勘合。
佛蘭克的估算問題也非常大,因為作為一名德國學者,他的研究成果是根據西方資料得出的,而其資料出處並未公布,沒有辦法進行核實,但https://m.hetubook.com.com從估算上看他是介於莊王兩位先生之間。綜合以上專家看法,認為明朝有三億兩左右白銀的流入量占大多數(莊、王、佛蘭克、李)。
漢武帝雖曾經將白銀作為法定貨幣,但使用範圍太小。南北朝時期,南朝為了提高財政收入加大了對海外貿易的支持力度,黃金開始大範圍出現。到了隋唐時期,白銀的使用開始廣泛化。到了宋代,白銀的使用則開始進入普通百姓生活。特別是交子大幅眨值後,白銀在全階層使用的趨勢日益明顯。
隆慶二年(一五六八)開放海禁之後,每年允許沿海商船八十八艘(後改為一百一十艘)在福建漳州月港、廣東澳門進行貿易。明朝前期,中國與呂宋的航線是:漳州、泉州—廣州—越南中南部的占城—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渤泥國—菲律賓巴拉望島(三嶼)、尼都洛島(麻逸)—馬尼拉,這條航線航行時間,費時大約一年左右。
水餉:以船的大小徵收,以船的梁頭尺寸為標準,因為中外船號的大小不同,因此,稅費不同。例如西洋船面闊一.六丈以上,每尺徵收餉銀五兩,每增加一尺,加銀五錢。東洋船小,量減十分之三,按十分之七徵收餉銀。
一九九五年莊國土先生認為明朝晚期(一五六七~一六四三)的六十七年間,流入白銀超過二億五千五百萬兩。
我們很難想像,僅僅過了六年,馬尼拉的華人就增長到了兩三萬。其原因何在?顯而易見,在明代沿海地區的百姓生活不易,使得對去海外經商趨之若鶩。高額的利潤使人不再顧忌危險,為了白銀願意鋌而走險。
日本使臣立刻命手下兵士將二十名倭寇押往寧波。「此地既是我國來天朝的必經之地,又是海盜侵擾之地,無數天國百姓慘死,今我奉將軍之令自行處罰海盜。」說罷,日本使臣來到倭寇匪首面前。「爾等亂賊,騷擾天朝上國,亂我日本利益,危害兩國百姓。今我要讓你們嘗一嘗天下最痛苦的刑罰,你們可知『請君入甕』嗎?來呀,架鍋!」銅鍋備上,柴火點起,日本使臣命人將二十名倭寇頭目投入鍋中。
劉江視察海島時,發現遼東半島南端的金線島西北的望海堝非常適合防備倭寇,因為倭寇進犯金州必然要來這裡登陸,為此,上報朱棣重新布防。永樂十七年(一四一九一)六月,大約二千多倭寇乘坐三十多艘海船停泊在馬雄島後進攻望海堝。百戶江隆繞至敵後占領海盜船斷其歸路。劉海指揮得當,全殲倭寇。
第二,對馬尼拉華商實行高額徵稅,在指定地區居住,在指定時間開展貿易。
到了中後期,由於科技進步,最佳航線最終被探索出來。漳州外洋海角(太武山)—澎湖嶼—臺灣最南端的貓鼻角(沙馬頭澳)—呂宋北部的阿帕里港(大港)—呂宋西北岸的維甘港(密雁港)—呂宋島仁牙因港(玳瑁港)—馬尼拉,這條航線每年春季三月出發,十餘天即可到達馬尼拉。
上述數字有許多問題。其一是稅率問題;其二資料不全只能採取平均法,甚至用幾年的資料代替幾十年上百年的資料,顯然問題會很多;其三就是折算問題,例如一西元折白銀,莊國土先生按七錢二分計算,王裕巽先生按七錢五分計算,李隆生博士按八錢計算。
「真的?看來他們要動手了!」「動手?他們想幹什麼?」「你看,過去我們和當地人關係非常好,自從他們來後,特別是發現金礦之後,他們就經常挑撥我們和當地人的關係。」「我們在這裡有幾萬人,怕什麼!」「但大部分人都是商人呀,一個個都手無縛雞之力,我看咱們要自己組織起來。」
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的貴族與歐洲貴族一樣,都是以穿中國絲綢為榮,西班牙船隊便將大量的中國絲綢運往美洲銷售,再帶著白銀來到中國。一五三〇年到一六〇六年(嘉靖九年到萬曆三十四年),西班牙人在墨西哥的薩卡特卡斯(Zacatecas)、朱母帕戈、秘魯的波托西(Potosi)發現了大量白銀,有高達二三億兩的美洲白銀流入中國。
接下來先介紹一下日本的特殊情況。
與此同時,重商主義還主張國家干預經濟生活,由政府管制農業、商業和製造業。大力發展對外貿易壟斷,通過高關稅率及其他貿易限制來保護國內市場,並利用殖民地為殖民國的製造業提供原料和市場。
葡萄牙人保衛晚明
現在我們就來總結一下,明朝後期日本、南美到底有多少白銀流入中國。明中期以後,商業的興盛使國內對白銀的需求極大,而隨著海外貿易的興起,「歐式地理大發現」、日本銀礦的大規模開採等,白銀也開始迅速流入中國。海外白銀的大量流入,使明帝國幾乎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
當時,琉球與中國的貿易航線主要有兩條:一條是泉州(福州)—琉球,以臺灣為中心,與西班牙、荷蘭開展貿易,中國的商品主要有絲綢、大豆等。一條是廣州—菲律賓—西班牙,中國的主要商品有大米、海產等。
原來,崇禎七年(一六三四)琉球朝貢使團來到中國,將四千九百九十八兩銀子交給了上述三十一人去購買湖州絲四千五百九十四斤。然而,這三十一名商人竟然拿了銀子不幹事兒,到了交貨日期則四處躲藏,造成使團無法回國交差。儘管琉球使臣中有許多人都是洪武年間支援琉球建設的福建人的後代,但畢竟已在琉球生活了兩個多世紀,在中國人地生疏、舉目無親,真是「有天莫訴,含怨忙歸」。
西班牙在與中國的衝突中,因為明政府固守「家門口」並沒有進行很好地「主動出擊」,造成西班牙在與中國的貿易中占據了絕對優勢的地位。相反,葡萄牙占領下的澳門則是另外一番天地。那時的澳門屬於中國鄉級行政單位,官員接受中方、葡萄牙方的雙重領導。中國與歐洲的海外貿易唯一的亮點就是澳門,它所收取的商業稅占據了中國海外貿易稅的主體,從而為白銀帝國的形成打下了基礎。而之所以會有這種局面,完全是由於明朝政府對葡方的堅決抵抗。
除了美洲白銀外,日本白銀流入也非常明顯。從萬曆二十九年到順治四年(一六〇一~一六四七)的四十七年間,日本白銀輸出和*圖*書總量(七千四百八十餘萬兩)中的大半流入中國。同樣,為了保障日本對白銀的需求,日本政府也於一六八九(康熙二十八年)、一七一五年(康熙五十四年)兩度頒布法令,限制中國赴日商船數量和貿易額。
然而,中國政府對日本的如意算盤判斷準確,對琉球朝貢進行了限制。但日本在民間貿易中卻越來越占據主導地位,因為,中國與琉球的特殊關係,使琉球王國的臣民受到了特殊關照。由此,中國既喪失了朋友又喪失了貿易主動權。
然而,十六世紀的人尚沒有這麼精明。許多人在論述這位專家的觀點時,往往忽略了該學者所說的時間跨度長達四百年。而其間,貨幣理論也是逐漸豐富的。但即使在今日,也沒有哪個專家敢說他懂貨幣——沒有一個。
陸餉:徵收到澳門貿易的外國商船的商品進口稅,徵收對象為鋪商。按照貨物數量的多少及其價值的高低來徵收。
崇禎九年(一六三六)福州地方官接到了琉球國的外交照會。原來,琉球國中山王派遣的使臣馬勝連、毛泰運、吳呈瑞狀告中國商人林泰、何六、馮靜、馮鼎、梁迹、方春、方國泰、馮夏壽、何曾、王三、王華、鄭堅、鄭八使、何英、江燧、憑文唐、王仁使、蔡清、曾四使、夷一、曾振、憑應全、江一使、梁八使、張福奇、曾酉志、李一使、盧金、何二、何三、馮李鼎等三十一名商人坑騙琉球使臣銀兩。
一六三一年(崇禎四年)年底,明軍孔有德部在吳橋兵變包圍登州。在孔有德心中,他的那些同僚不堪一擊,但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城內的由五十三名葡萄牙人組成的支援聯隊竟然如此強悍。原來,早在一六三一年六月,登萊巡撫孫元化便邀請陸若漢(Joao Rodrigues,一五六一~一六三三)、公沙.的西勞(Goncalo Teieira Correa,?~一六三二)前往助戰,葡萄牙方送來斑鳩銃二百門、鳥銃一千門、藤牌五千張、刀一千口、長短槍各一千桿。結果,登州軍初戰告捷,斬殺敵兵六七百人。
第一,限制大帆船貿易,並指定貴族、官員、天主教教士壟斷貿易。自一五九三年(萬曆二十一年)以後,每年從墨西哥派往馬尼拉的船隻不得超過兩艘,貨物不得超過三百噸,白銀流出不得超過五十萬比索。
一九九八年王裕巽認為,明後期流入白銀為三億三千萬兩,國內產銀二千多萬兩。
自從日本發現大規模銀礦以後,白銀就成了日本對中國的重要輸出產品。日本的銀礦非常豐富,大銀礦有奧羽金礦、甲斐金礦、越前銀礦、對馬銀礦等,甚至有「日本無貨,只有金銀」的說法。人們稱日本為「銀島」,明朝末年從外流入的大量白銀中大約有百分之十五是從日本流入的。
朱棣聽說此事後非常高興,立刻允許日本十年一貢,貢使二百人,船隻兩艘,給予朝貢文憑勘合一百道。但朝貢時不允許像其他國家那樣帶兵。這就是著名的「永樂條約」。在永樂時期,日本剿殺倭寇的同時,卻仍然改不了一貫本性,最終,雙方爆發了「望海堝之戰」。
十六、十七世紀間,中國、日本、歐洲三地金銀比價存在較大差價,中國金銀比價為一比五.五至七,日本為一比十二至十三,歐洲為一比十.六至十五.五。除去運輸成本等,僅匯率比對的純利就差出一培以上。所以,用價值較低的白銀購入中國商品是一件非常划算的生意。與此同時,中國產品特別是絲綢、瓷器、茶葉在世界享有盛譽,從中國購人產品運到歐洲售出後除去各項成本其淨利潤也在百分之一百以上。
對於白銀流入問題,早在一九三三年傅鏡冰先生就進行了研究。在《明清兩代外銀輸入中國考》中,傅先生估計通過各種途徑流入中國的白銀大約在三億五千銀元。其後,一九三九年梁方仲先生根據《明實錄》的記載,估計正德十五年(一五二〇)以前流入一千萬兩,萬曆元年之後到崇禎十七年(一五七三~一六四四)為止流入銀元一億元以上。
從根本(國家能力)上說,現代民族國家這種組織形式的奠定,最初就是十六世紀地中海地區的銀行家們投資於國家間的戰爭,最終則是金融家通過攫取「世界貨幣」的發鈔權,而讓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美國)、乃至整個世界為他們的投資冒險埋單和作擔保(這隨著一九一三年美聯儲體制的形成而達到高峰),而上述軍事—金融—國家相結合的特殊組織形式,才是西方世界近代雄起的真正關鍵,至於那被奉若神明、而又眾說紛紜的「資本主義」,充其量只不過是在不同歷史時期充當了「幫手」的角色而已。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政權後,西元一六一九年即萬曆四十七年,薩爾滸一戰明軍慘敗。這時,信奉天主教的中國大臣、科學家徐光啟建議購買葡萄牙大炮。
萬曆三十一年(一六〇三),在呂宋馬尼拉,一個壓低了帽簷的人快步來到一座房前敲著大門:「潘五哥,潘五哥!快開門!」一個高大威猛、臉上有一道刀疤的人打開了門。「快進來!」身子還未進屋,來人便急如火燎地說道:「他們正在準備菜刀等鐵器,你看這是什麼意思呀?」
中國和琉球的貿易有兩種形態,一種是朝貢貿易,一種是朝貢貿易中夾私出現的民間貿易。到後來,民間貿易成為了這條航線的主體。但中方對這條航線卻並不重視,最終造成日本併吞琉球事件的發生。
到了十八世紀,中國銷往歐洲的貨物每年有:五千三百箱精製絲綢,每箱是一百匹絲綢錦緞和一百五十匹織物;二千二百至二千五百錠黃金,共重二萬二千兩到二萬五千兩;八百磅麝香;以及數量不等的珍珠、寶石、糖、瓷器等。
二〇〇五年李隆生認為,明末之前歷朝歷代的白銀留存為四億六千萬兩,國外流入二億九千五百萬兩,明末中國白銀總存量達到了七億五千萬兩,明朝產銀八千三百一十萬兩。
中國和琉球國的貿易是在鄭和下西洋時期開始大規模展開的,朱元璋時期主要是換取琉球的馬匹和硫黃。例如洪武九年(一三七六)換取馬匹四十匹、硫黃五千斤,洪武十六年(一三八三)換取馬匹八十三匹。隨著中琉的交往,在明朝的大力支持下,琉球的實力越來越強。半和圖書個世紀後,琉球開始成為東南亞各國與明朝的仲介。
來人聽沉吟良久,說道:「要不然,我們先向朝廷說明這裡的情況?」「你不要想這些了,大明政府視我們這些海外華人為叛國者,不會理睬我們的。」「潘五哥,這可怎麼辦呀!難道我們束手待斃不成?」「我們拋家捨業來到這裡,哪能這麼輕易地放棄已經得到的利益。」
東南沿海的商人懼怕澳門的葡萄牙人因為勤王有功獲得貿易壟斷權威脅自己的利益,賄賂朝中的一些言官大臣上奏皇帝,對葡萄牙援軍前往北京的作用提出了質疑,說這有辱天朝上國的尊嚴,並說這四百人(中國官方方面說是三百人)耗費軍費已多達六萬兩,如果到北京,那需要的軍費該有多少呀!崇禎皇帝聽罷動了心,要求解散葡萄牙支援軍。其中,一小部分留在大陸的人,在陸若漢等人的率領下前往登州。最終,出現了我們上文的故事。
澳門的葡萄牙人立刻售出四門大炮並派出技|師四人、通事六人效命。一六二一年(天啟元年)三月遼瀋失守,其後又分多次購入大炮三十門,其中山海關十一門、北京十九門。寧遠大捷中,大炮的威力初現,努爾哈赤險些命喪大炮之下的慘況著實讓明帝國君臣高興了一陣子。
一六二九年一月,亦即崇禎二年,徐光啟建議購買大炮。年底,傳教士陸若漢、炮兵統領公沙.的西勞帶著十門大炮進京勤王。因為來的人比較少,陸若漢建議到廣東招募那些經常與紅毛賊(荷蘭人)打仗的兵士前來學習。陸若漢稱如果炮兵人數足夠、武器齊備的話,數月可以打敗北京周邊的敵人,不用兩年就可以收復遼寧。

中日貿易:繞不開的倭寇問題

早在一五九三年(萬曆二十一年)一月、一五九五年(萬曆二十三年)七月和九月,西班牙國王就曾三次頒發命令,要求每年從墨西哥運抵菲律賓的白銀以五十萬比索為限。然而,這種命令從政府官員到一般百姓都給予反對,就連西班牙駐菲律賓的總督都公然夾私。最終,這種重商主義的思潮導致了鴉片戰爭。
澳門—日本航線
每年都有百艘商船去往呂宋,當時,每隻船的稅大約一百五十兩,僅萬曆二十二年(一五九四)的稅收就達三萬兩。在馬尼拉,中國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歐洲人擠滿了港口。中國的樟腦、絲綢以及陶瓷,印度的織品,菲律賓蔗糖,摩鹿加群島的檀香、丁香、豆蔻等香料,蘇門答臘的金子以及胡椒,婆羅洲的樟腦,帝汶的檀香,以及馬來西亞西部的錫,統統彙集到馬尼拉,再轉運到世界各地。人們將這些貨船統統稱為「馬尼拉大帆船」。

十六世紀六〇年代到一六四三年流入中國的白銀數量估計

公沙.的西勞說罷,回頭對剩餘的十幾名葡萄牙人說道:「為了葡萄牙與大明的友好,為了我們的國家利益,我們要誓死保衛登州。」「誓死保衛登州!」其他葡萄牙人高呼。
即使正如某些人所言是陰謀,那也是歐洲部分商人的陰謀。否則,歐洲特別是西歐的通貨膨脹導致的國家不穩也就不會發生了。西歐各國不會愚蠢到為了打敗在當時根本無法打敗的敵人,而將自己的國家搞得雞犬不寧的地步。當然,這不能排除二十世紀後半期之後的貨幣戰爭的真實存在。
明代白銀擊敗了紙幣和銅錢,成為主體法定貨幣,再加上商品經濟的發達,特別是走私經濟對白銀產生了大量需求。然而,國內卻缺少白銀供給。於是,白銀便通過兩條海外渠道輸往中國。一條是葡萄牙、西班牙等國在美洲的殖民地,與歐洲、中國構成的三角貿易。另一條則是日本與中國的貿易。
歐洲重視黃金,對白銀則是另一種態度。歐洲的白銀比中國的白銀價值要低得多,歐洲以黃金為貴。這就使得歐洲並不重視白銀,樂於與中國交易。這不是陰謀,純粹是利益所致。
在當時的歐洲,歐洲商人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精明。在十五世紀到十八世紀中期,歐洲盛行重商主義。該理論認為:一國積累的金銀越多就越富強。如果沒有貴金屬礦藏,就要通過貿易來取得。一切經濟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獲取金銀。要使國家變得富強,就應儘量使出口大於進口,因為貿易出超才會導致貴金屬的淨流入。一國擁有的貴金屬越多,就會越富有、越強大。因此,政府應該竭力鼓勵出口,不主張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進口。為此,主張禁止金銀輸出,增加金銀輸入。在這一理論下,當時許多歐洲國家要求外國人來本國進行交易時,必須將其銷售貨物的全部款項用於購買本國貨物或在本國消費掉。
有明一代,朝貢貿易占據海外貿易的比重極低。例如,琉球的朝貢貿易額一般都在萬兩白銀以下。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幾乎達到了頂峰,為一萬兩,但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則為六千兩,萬曆七年(一五七九)為三千兩。反觀私人貿易則大不相同,其規模百倍於官方。中國與琉球的官方貿易額到了清朝中後期達到了高峰,例如一八六六年(同治五年)就達到了十五萬兩,清朝每年的貿易額在三十萬兩以上。
馬尼拉屠殺
至此,白銀帝國的形成只差一個「追認」。白銀因為在朱元璋設計的貨幣體系中是不合法的貨幣。因此,只有明帝國重新認可白銀的合法性,白銀才能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儘管此時的白銀已經在事實上成為百姓乃至官府的法定貨幣,因為民間拒絕用紙幣,銅幣又不夠用,因此,人們在做生意的時候都要求對方使用白銀。
白銀被明中央政府「追認」為法定貨幣,一定要感謝一條鞭法的實施。因為官僚商人和走私經濟將絕大部分商業稅收都裝進了自己的口袋,再加上明朝中後期開始,中國的自然災害越來越嚴重、統治者日益奢靡等原因,明中央政府越來越缺錢。
明朝中央政府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因為,它手中沒錢。再加上自身的腐敗和自然災害,終於導致了農民起義,使帝國大廈在看似最牢固的時候轟然倒塌。
白銀作為貨幣正式使用是到了隋唐才出現的,我國最早的金屬貨幣是銅幣,同時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www.hetubook.com.com。其實,黃金的冶煉加工技術,早在商代以前就出現了。管仲曾將珠玉作為上等貨幣,黃金作為中等貨幣,刀幣作為下等貨幣。到了西漢初期,黃金為上等,銀子為中等,銅為下等,珠玉等不為貨幣。王莽時期(西元一世紀),政府所藏黃金為一百七十九到二百公斤,這個儲量恰巧和羅馬帝國的黃金儲量相等。而這時,黃金主要是達官顯貴們的一種玩物,還沒有作為貨幣在民間廣泛使用。
二〇〇〇年佛蘭克(Andre Gunder Frank,一九二九~二〇〇五)認為,美洲產的三萬噸白銀、日本產的八千噸白銀中,有七千噸到一萬噸流入中國,折二億二千四百萬兩到三億二千萬兩。
中日兩國一海相隔,早在西漢時就有了交往。東漢光武帝劉秀在中元二年(五七)冊封日本國王為「漢倭奴國王」。自此雙方的關係越來越近。雙方的商貿自唐開成四年(八三九)開始日漸增多,六十八年間共有三十七批次的商船進行貿易。
在重商主義的影響下,直到一八八〇年(清光緒六年)金幣本位制出現,黃金才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自由輸出輸入,以法律的形式規定貨幣的含金量,並以貨幣的含金量之間的比率作為兩國貨幣的匯率。其後,進入了金塊本位制,在這種制度下,黃金的兌換、流通被限制。最終,出現的是金匯兌本位制,此時黃金基本上還是不能兌換的,紙幣只能兌換成你要購買黃金的對象國家的信用貨幣(假設為美元),再由美元購買黃金。所以說,黃金的流入在十九世紀之前是很難的。
最終,明地方政府按價賠償。
明代洪武二年(一三六九)朱元璋命楊載出使日本,那時日本正處於分裂狀態。西元一三三五年(元至元元年)日本分裂為南北兩朝,足利尊氏擁戴光明天皇在京都建立室町幕府為北朝;後醍醐天皇在吉野建立了南朝。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曾經將國書送到九州南部的征西府。但因為缺乏對日本的全面瞭解,使臣不知道實力日漸式微的南朝政府,其實只是一個地方政權,根本沒有辦法幫助明朝平滅倭寇。
到了宋代,中國經濟重心開始向東、向南轉移。北宋是中國歷代統一王朝中軍事實力最弱的朝代。由於在北部、西部受到少數民族部落的侵擾,陸路交通受到嚴重阻礙,只能發展海外貿易。
中國從萬曆十三年到二十八年(一五八五~一六〇〇)的十六年間,共獲得三百二十萬兩左右的白銀。
萬箭齊發中,公沙.的西勞前胸中箭倒在地上。
澳門—果阿—歐洲航線
正在二人談話之際,突然聽到哭聲陣陣,槍炮齊鳴。一場大屠殺開始了。西班牙人開始屠殺當地華人,頃刻間呂宋成為華人的地獄。雖然有潘五哥這樣的人進行了反抗,但因為當地華人組織鬆散,一心想用錢買太平,等到了危機來臨之時皆無反抗能力。近三萬人被殺,整個呂宋僅有三百多華商僥倖活了下來。六年後,因為華商抗議稅收過重,又有二萬多華人被殺。僅僅不到十年光景,在菲律賓就有五萬華商被殺。
日本使者活蒸二十名倭寇首領換來朝貢貿易許可
一五六五年(嘉靖四十四年)四月,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同年六月派「聖.巴布洛(San Pebro)」號大帆船滿載亞洲的香料運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爾科,自此,每年六月乘西南季風自馬尼拉起航北上,至北緯四十二度至四十五度水域,順北太平洋上的「黑潮」東行,最後抵阿卡普爾科,行程萬餘海里,歷時約六個月。回程因為順洋流直航,歷時約三個月。一八一三年(嘉慶十八年)十月,西班牙王室下令廢止大帆船貿易,一八一五年(嘉慶二十年)徹底結束運營。
洪武十三年(一三八〇),胡惟庸案發生後,朱元璋更是認為胡惟庸勾結日本妄圖造反,所以下令中斷了與日本的聯繫。永樂皇帝即位後,因為各藩屬國一對朱棣奪位有看法,二對朱棣能否保住皇位有顧忌,所以對於朝貢很不熱衷。因此,永樂帝在永樂二年(一四〇四)命趙居仁出使日本。
葡萄牙人占據馬六甲之前,中國到東洋各國有四十六條航線,到西洋有一百二十五條航線。廣州每年定期舉辦夏冬兩季集市,夏季貨物大多輸往日本,冬季貨物大多輸往印度、歐洲、菲律賓。廣州的貨物從澳門出海,運到印度的果阿後銷往歐洲。輸往菲律賓馬尼拉的貨物銷往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具體說來,主要有以下幾條航線。
因此,海外白銀大規模地流入中國,僅一六三一年(崇禎四年),由菲律賓輸入澳門的美洲白銀就達一千四百萬兩,大約相當於永樂元年至宣德九年(一四〇三~一四三四)大明王朝三十年鼎盛期內中國官銀總產量的二.一倍,是萬曆年間國庫歲入的三.八倍。與一五九一至一六〇〇年(萬曆十九年至二十八年)間相比,一六四一至一六五〇年(崇禎十四年至清順治七年)間美洲黃金輸入歐洲數量減少百分之九十二,白銀減小百分之六十一。然而,這種情況對於奉行重商主義的歐洲國家來說,越來越難以容忍。
在這個渠道中,主要有三個核心地區:琉球、馬尼拉和澳門。在第二章我們已經介紹過,除了在澳門的貿易中中方占據主動地位外,在琉球和馬尼拉的貿易主動權皆操在外方手中。這種現象直接導致了中方即使再努力也不能有所作為,甚至因此出現了馬尼拉大屠殺。
加增餉:徵收對象僅為來自呂宋的商船。因為,呂宋的船隻大多是載白銀來貿易。因此,明朝政府特別規定每條加徵一百五十兩。萬曆十八年(一五九〇)之後,減為一百二十兩。
日本在與中國的貿易中,深知貿易中轉站的好處。因為,朝貢船是在南方停靠,使團由陸路或水路北上面聖。這非常不利於貨物運輸,因此,必須要有貿易中轉站。同時,中國和日本因為倭寇的問題,造成相互的信任度很低,明政府嚴格限制日本的朝貢次數。因此,日本打起了琉球的主意最終占領了琉球(琉球王國國王成為傀儡,到清朝時被日本吞併,即今天的沖繩縣),使得日本可以通過琉球進行朝貢。
崇禎同意之後,陸若漢立刻回到澳門招兵,葡萄牙澳門議事會也在一六三〇年(崇禎三年)八月十六和-圖-書日召開會議,會上作出決議派出四百人的隊伍,其中二百人為作戰人員。然而,這支軍隊剛到江西就被東南沿海的商人的代言人阻止了前進的步伐。
中國不但以自己的利益損失為各國帶去了繁榮,更帶來了一個數百年來都未能有效治理的現象:走私經濟。
大帆船貿易給中國帶來了大量的美洲白銀,一六〇二年(萬曆三十年)西班牙駐墨西哥殖民當局報告,每年從阿卡普爾科運往馬尼拉的白銀總計有五百萬比索,一五九七年(萬曆二十五年)甚至達到了一千二百萬比索。葡萄牙人、荷蘭人則把長崎的日本白銀運往澳門,換中國商品後運往歐洲、美洲。西班牙及其殖民地每年出口的白銀就達到十五萬到十八萬七千五百公斤。
正如某位學者所說:
日本使臣回國後,立刻將朱棣的意思傳達給幕府。幕府上下聞聽,一陣驚慌將此消息告知各地諸侯。諸侯王們聞聽,立刻發兵剿寇。第二年十一月,日本將捉來的二十名海盜頭目進獻給朱棣。朱棣道:「爾國百姓自當由爾國君臣發落。」日本使臣聽罷,連忙叩首:「天朝皇帝此情,臣知道了。」

悲情馬尼拉:「馬尼拉大帆船」的故事

永樂二年(一四〇四),朱棣冊封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日本派遣特使朝賀。朱棣看著日本使臣道:「爾國海盜經常在我沿海騷擾百姓、掠奪財物。今訓諭爾國國王,盡力逮捕這些海盜。否則,不許朝貢。」日本特使聞聽,連忙跪倒在地:「我國必盡全力剿殺海盜。」
有種觀點認為,明朝後期的大規模白銀流入是歐洲各國的一場貨幣陰謀,是確確實實的一場貨幣戰爭。
馬尼拉在明朝後期的海外貿易中的地位太重要了,以至於幾乎所有想從海外貿易中致富的人,都要去那裡看一看。起初,呂宋與中國關係比較友好,從明洪武五年(一三七二)呂宋開始朝貢,中國就與之開始了貿易。明朝中後期,馬尼拉在中國非常知名。西元一五七一年也就是隆慶五年被西班牙占領後,馬尼拉成為中國和美洲之間最著名的中轉站。
這一時期,日本與中國的貿易航線主要有兩條。到了明代中後期,去往日本的海上航線,則從兩條變為七條。中國進口的商品有:銅、刀、硫黃、白銀等。中國出口日本的商品主要是:絲綢布匹、瓷器、茶葉等。例如崇禎十四年(一六四一)六月到七月,鄭芝龍的三艘海盜船來到日本長崎,其中有:白生絲二萬五千七百斤、黃生絲一萬五千五百五十斤、紡織品十四萬零七百六十尺。

總評白銀帝國

朝貢貿易基本屬於賠本賺吆喝,比如,東南亞各國的胡椒在中國民間售價為每斤三兩,而明政府收購的價格為三十兩。實際上,如果民間交易的話,價格實際為五十三斤一兩,朝貢貿易中明政府所付出的代價是民間的一千五六百倍。到了清代,由於琉球與中國的貿易額較大,中國商品在琉球的利潤也能達到百分之一百至四百。琉球的土特產品的利潤率普遍也在百分之一百以上。
白銀成為法定貨幣後,雖然帶動了商業的興旺,但卻沒有給百姓帶來實質性的好處,反而帶來了無窮災難。因為,白銀不在百姓手中。誰有?皇族、官員、富商。因為,明代中後期皇帝日益荒淫怠政,造成自身收入(內帑)的減少,皇親國戚、宦官、文武官員反而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這些人將大量白銀「窖藏」,而民間商人、百姓的「窖藏」行為也比較普遍。
銀行家們在十六世紀還不懂得什麼是「世界貨幣的發鈔權」,更不會有什麼陰謀。他們只是為了賺錢而已。那個時期貿易最賺錢,銀行家們自然想要去壟斷貿易。而投資於戰爭就是為了獲取貿易壟斷權。十六、十七、十八世紀都是如此。到了十九世紀中期,因為石油可以賺錢,人們就想去壟斷石油,為了石油而不惜發動戰爭。
「馬尼拉大帆船」主要是指航行於菲律賓的馬尼拉與墨西哥的阿卡普爾科(Acapulco)之間的貨運船隻。這種木結構的帆船,一般載重量在幾百噸到一兩千噸。商品主要銷售地為墨西哥、瓜地馬拉、厄瓜多爾、秘魯、智利、阿根廷等。
朝貢貿易的逆差使中國官方沒有動力,但對方國家和人民都對與中國進行貿易有著強烈的欲望。西方國家也不例外,它們希望壟斷中國對外貿易的仲介地位,對中國尋找新的白銀、黃金供給渠道的努力進行大力打擊,由此引出葡萄牙占據澳門希望壟斷仲介貿易、西班牙人在馬尼拉屠殺華人等事件。
本來,西班牙人以為中國會報復,為此他們派人去澳門探聽情況。但萬曆卻認為:在呂宋久居的商賈,不屬於我們的百姓。海外紛爭,到底是誰的責任還沒有查清,更重要的是四民中商賈最賤,怎麼能夠為了賤民而發動戰爭呢!
對此,琉球官員馬勝連等人極為憤恨,他們認為「任王朝(琉球)股肱,義難袖手」便懇請府尹吳大人進行追討並嚴厲懲罰。
中國的對外貿易商品主要是絲綢和棉布。中國的絲綢、生絲基本壟斷了墨西哥的市場。為此,國王菲利普二世(Felope II,一五二七~一五九八)於一五九三年(萬曆二十一年)下令限制「馬尼拉大帆船」貿易,規定到墨西哥的大帆船每年不得超過兩艘,每艘載重不得超過三百噸。但最終,因為實在無法抵擋中國產品,一六〇〇年(萬曆二十八年)西班牙殖民當局便對當地的養蠶戶加以限制,其後二三十年的時間,墨西哥當地絲織品基本被中國產品取代。在一六三七年(崇禎十年)墨西哥一家以中國生絲為原料的絲織廠就擁有一萬四千名工人。
主要貨品是生絲、絲綢、瓷器、藥材等。在十七世紀,一艘普通的葡萄牙商船,可載白絲一千擔、絲綢一萬到一萬二千匹。每擔白絲價格為八十兩銀,運到果阿後價格可達二百兩。
因為,中國商品利潤驚人,直接促成了走私貿易的發達。以絲為例,每百斤值銀五六百兩,而收購價不到六十兩。
同樣,因為海禁,外國產品的利潤也非常驚人。例如蘇門答臘的龍涎香,在當地收購價格為每斤九千文即九貫,明初值九兩銀,但在中國的售價則為每斤四十八兩。隨著物價上漲、購買力提高,到了嘉靖三十四年(一五五五)的售價為一千二百兩。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