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平安日本

作者:茂呂美耶
平安日本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文字.文學 漢字,能這樣玩嗎?

文字.文學

漢字,能這樣玩嗎?

記紀神話

參照正確漢字與原文中的漢字,便可以發現「夜久毛」其實是「八雲」(yakumo),而「夜弊」其實是「八重」(yae)。這種漢字用法,就算自認為全球最具權威的漢學家,大概也會如墮五里霧中。
上述歌謠翻成正確漢字,應是:
話雖如此,漢文圈讀者也別高興得太早,誤以為可以讀得懂日本古籍。接下來看看這一段:
漢字,到底是哪時代傳進日本的?有關此一問題,答案眾說紛紜。一般說法是四世紀中旬,但某些百科辭典卻又標明是一世紀左右,更有學者堅持是秦始皇統一文字那時代,也就是紀元前二百年的徐福傳說時代。
然而,無論《古事記》或《日本書紀》,正文都以漢字寫成。《古事記》第一段第m.hetubook.com.com一行如下:
原文均無標點符號。對日本人來說,讀原文時,必須加上助詞、補助記號與「音讀」(古代中國南北朝時代吳音、隋唐時代漢音、宋朝時代唐音),才能唸成日文。但即便加上補助記號,也必須再翻譯成平假名「訓讀」(日語固有語音),現代日本人才看得懂。不過,對漢文圈讀者來說,即便不用翻譯成白話文,是不是也可以讀出大致意義?
有人看得懂嗎?我完全看不懂,只懂得「梅柳」二字。翻成中文,便是:
梅柳,過良久惜,佐保乃內爾,遊事乎,宮動動爾。
比較一下和歌與譯註,可發現譯註文章百分之百接近正確漢文,而和歌與歌謠是掛羊頭賣狗和_圖_書肉的漢文。難怪於一百多年之後,村上天皇必須設置專門解讀《萬葉集》的官署。
梅柳過時久,惆悵惜春歸,遊於佐保內,宮闕發天威。
古天地未剖,陰陽不分,渾沌如雞子,溟涬而含牙,及其清陽者,薄靡而為天,重濁者,淹滯而為地。
《日本書紀》第一段第一行則是:
簡單說來,這時代的日本人,運用漢字時有兩種用法。一是「以各種補助符號將漢文轉為日語」,另一是「為所欲為地利用漢字拼成日語」。後者的典型例子正是成立於奈良時代末期、日本最古的和歌選集《萬葉集》。《萬葉集》中的文字稱為「萬葉假名」,意思是以漢字代替假名文字。
雲朵不停湧起的出雲國呀。重重雲朵環繞而形成大垣牆。宛如我想讓吾妻居住的宮殿垣牆。真是壯觀的雲朵垣牆呀。m.hetubook.com.com
有趣的是,和歌一旁有譯註,也是用漢字寫成:
這是《古事記》中第一首歌謠。不要說是日本人了,恐怕連漢文圈讀者也會讀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吧。其實,在這兒的歌謠漢字用法,與前述的人名用法一樣,都是取漢字的音調自行拼成日語。
大和民族向來在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也會改造外來文化,使其脫胎換骨,成為自己的固有文化。漢字,正是一例。因為,目前的平假名與片假名,均是拆解漢字而來。
天地初發之時,於高天原成神名,天之御中主神。次高御產巢日神。次神產巢日神。此三柱神者,並獨神成坐而,隱身也。和_圖_書
右神龜四年正月,數王子及諸臣子等,集於春日野而作打毬之樂,其日忽天陰雨雷電,此時宮中無侍從及侍衛,敕行刑罰,皆散禁於授刀寮,而妄不得出道路,于時悒憤即作斯歌,作者未詳。
翻成現代中文,便是:
總之,漢字傳入日本後,抵換了日本原有的神代文字(神代,日本史前時代的專稱),由於沒有任何史料,神代文字是甚麼模樣,已無法考證。但根據日本第一部史藉《古事記》的文字來判斷的話,可以想見,於八世紀初,日本學者便已完全掌握了漢字的字型與字義。
夜久毛多都,伊豆毛夜弊賀岐,都麻碁微爾,夜弊賀岐都久流,曾能夜弊賀岐袁。和圖書
八雲立。出雲八重垣。妻籠。作八重垣。八重垣。
《古事記》於七一二年完成,與七二〇年完成的《日本書紀》統稱「記紀神話」,簡稱「記紀」。二者雖都是日本神話的代表作,但因撰寫者不同,書中人名稱呼各行其是。例如神話中地位最高的太陽女神,《古事記》稱為「天照大御神」,《日本書紀》中則稱「日神」;而天照大御神的弟弟,也是出雲眾神祖先,在《古事記》中是「須佐之男」,在《日本書紀》中則是「素戔嗚」。而《古事記》中的「倭建命」(「命」是敬稱),在《日本書紀》中竟變成「日本武尊」(「尊」是敬稱),連性格也迥然不同。這些人名的漢字寫法雖不一,唸法卻都相同。
舉例來說,《萬葉集》第九四九首和歌,原文如下: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