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戰國日本

作者:茂呂美耶
戰國日本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大事篇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一五三〇~七八)

大事篇

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一五三〇~七八)

四十九年一睡夢
霜滿軍營秋氣清
謙信攻下能登七尾城的那一天,在軍營辦酒宴,酒酣之餘當場作了一首漢詩〈九月十三夜〉:
如此一路看下來,各位看倌是否能隱隱察覺,幸運女神似乎只對織田信長微笑?武田信玄在遠征途中病逝,「毘沙門天的化身」軍神上杉謙信也在遠征前夕驟逝,這不就表明了老天爺注定要讓織田信長成為英雄嗎?
遮莫家鄉憶遠征
上杉謙信極為信奉毘沙門天,甚至自詡為其化身,他相信敵兵絕不可能傷到受毘沙門天庇護的自己。也因此,他敢單獨一人騎馬闖進敵軍兵營單挑大將,其實並非「有勇無謀」或「輕舉妄動」。另一點,謙信生前不近女色,終生未娶,沒有妻子兒女等家累,也不在乎地位與財產。他在二十七歲那年,因家臣間領土紛爭不絕,曾宣告隱退,表示將剃髮出家,藏身山中。此舉令家臣手足無措,聯名寫下誓死不二的切結書,雖然謙信https://m•hetubook.com.com最終未能如願,卻間接強化了家臣的團結心。這樣的人,會眷戀塵世地位與財產嗎?
數行過雁月三更
流星光底逸長蛇
鞭聲肅肅夜過河
另一個問題是,謙信在單挑信玄時,戰況處於下風,部隊死傷慘重,他沒必要考慮身為大將的責任。試想,士兵都沒了,哪來的大將?而武田軍那方亦是非死即傷。在這種混戰中,兩位大將身邊湊巧都沒人在的時機並非不可得。
織田信長則於同年四月九日辭去右大臣兼右大將之職。此舉令朝廷波紋四散,認為織田信長否定官位,等於存心蔑視朝廷,公卿貴族皆惶惶不定,頻頻使人飛馬來往報信,深恐步上室町幕府後塵。
信玄死後,織田信長不但驅逐了幕府將軍,還將魔手伸至謙信領地;另一方,幕府將軍也請求謙信上洛重興足利家。於是謙信再度高舉義旗與本願寺、武田勝賴聯手,構築了「反hetubook.com.com信長包圍網」。一五七七年,謙信平定了被織田占領的越中、能登,並在加賀(石川縣南部)手取川與五萬織田大軍交手,把織田軍打得鳥散魚潰。
以一般人或現代人的常識來看,身為大將的上杉謙信確實不大可能隻身騎馬衝入武田兵營,單挑大將信玄並連砍三刀。可是,這場戰役是空前未有的大混戰,當時,上杉軍有人砍下武田軍副將信玄弟弟信繁的頭顱,卻沒人於事後出面領取莫大獎賞,而且眾多日本史家直至今日仍找不著記載砍下信繁頭顱的人名史料。由此可見,當時戰場確實混亂得足以讓謙信逮著時機單挑信玄。再者,以謙信生前的作為及個姓看來,這段令後人傳誦稱道的事蹟,蓋然性很高。
「能州」是石川縣能登半島,謙信在軍營看到月光下飛行的數行雁群,因思鄉而作此詩排遣愁緒。可見謙信與生涯敵手武田信玄均為教養深厚、文武雙全的戰國武將,只是信玄愛花,謙信則愛酒。
同年十二月,謙信下達了遠征關東的總動員令,打算於和_圖_書翌年三月摘下信長這顆「搗亂天下」的新星,卻在即將出陣前的三月九日昏倒於廁所,之後始終未醒,三月十三日暴卒。
不過,謙信名言中有一句「武運在天,鎧甲在胸,功勛在腳下」,不知怎麼回事,我看到這句話總會歪想成「織田是武運,豐臣是鎧甲,德川是功勛」。
一五七二年,武田信玄病逝,死前囑咐兒子勝賴於日後遇難時務必向謙信求援。信玄生前跟謙信打個不停,但所謂「不打不相識」,兩人透過對打反而更相知,因此信玄內心最信賴的人也正是謙信。
織田信長生前最懼怕的人正是上杉謙信。他不但以「保護幕府」為由和謙信結盟,還不斷向謙信進行「送禮攻勢」。這也難怪,根據越後史研究家花前盛明調查,上杉謙信的生涯戰績是「七十戰,四十三勝,二敗,二十五平手」,戰勝率是九‧七一成。這種戰績,誰惹得起?而且在當時的所有戰國大名中,唯有上杉謙信類似「外星人」,世界觀與他人迥然不同,既不想掌控天下,亦無意侵犯他人領土,僅在有人求援時才會動兵,這在織田信長眼中看來無疑是一種無法理解的https://www.hetubook.com.com存在。既然無法理解,也就會望而生畏。
江戶時代後葉儒學者賴山陽(一七八〇~一八三二),留下一首描述第四回川中島之戰雌雄對決的漢詩〈題不識庵擊機山圖〉:
遺恨十年磨一劍
當時上野國(群馬縣)關東管領上杉憲政抵不住北条氏康的攻勢,逃到越後向謙信求援。年僅二十三歲的謙信立即率軍擊潰北条軍,自此馳名天下。次年,謙信又受人之託,與三十三歲的武田信玄展開第一回川中島之戰,豈知道一打竟自第一回打至第五回,整整對打了十一年。
曉見千兵擁大牙
越山併得能州景
一期榮華一盃酒
生於一五三〇年的上杉謙信,於一五七八年因腦溢血驟逝,得年四十九,剛好與他生前留下的這句詩相合。謙信是越後(新潟縣)守護代幼子,四歲喪母,七歲喪父,從小在寺院長大;十九歲繼任長兄位子,登上國主寶https://www.hetubook.com.com座。二十一歲時成為越後守護。
三年後的第五回川中島之戰中,謙信和信玄並未交鋒,僅僵持六十餘日便收兵結束戰役。此時的戰國背景情勢有變,突然躍出一顆新星織田信長,謙信和信玄均沒有多餘時間和精力繼續耗費在彼此的爭奪戰中。諷刺的是,正因為謙信和信玄老在一邊對打,織田信長才有機會竄上來。
「不識庵」是謙信法號,「機山」是信玄法號。據說,謙信在這場戰役中,頭纏只露雙眼的白絹,單獨一人騎馬衝進武田軍營,揮刀直砍坐在凳上指揮的大將武田信玄。信玄來不及拔刀,倉皇之際舉起軍扇抵擋。謙信第一刀砍碎軍扇,第二、第三刀砍傷信玄肘、肩。許多歷史學界權威認為此事是江戶時代初期成書的《甲陽軍鑑》作者捏造,但日本歷史小說家兼研究家的井澤元彥卻主張,這段軼聞極有可能是事實。
《甲陽軍鑑》是研究甲州武田流派的兵法書,按理說,作者若只想發揚武田軍法,應該不可能記載「我方」糗事。然作者不但記錄了武田軍師山本勘助的失敗,也描述了信玄遭謙信砍了三刀的過程,因此井澤元彥宣稱《甲陽軍鑑》的史料可信度非常高。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