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章 楊堅出世 少年時代

第二章 楊堅出世

少年時代

智仙為楊堅起了個小名那羅延。那羅延是梵文的音譯,金剛力士的意思。在佛教裏,那羅延扮演護法神的角色。現在在寺廟裏還能看到護法神左手持劍、右手持叉的形象。從這個小名看來,智仙非常清楚,楊忠將軍這個兒子,雖然交給她養育,但並不是要當佛門弟子養育,相反的,這個孩子一定會接任將軍,從事殺伐。有如此認識,智仙的教育當然會予以配合。
說了這麼多楊堅的身世和早年教養,現在我們可以總結一下楊堅其人。在我看來,楊堅此時雖然還是少年,但是,他身上已經表現出幾個至關重要的特徵。
我們說過,北魏在六鎮起義後,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楊堅家屬於西魏。那麼,東魏和西魏哪一方力量較強呢?
假的是哪部份?「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肯定是假的,因為這很畸形,根本不是正常人的長相;手上有字可信可不信,和各旅遊景點所謂的犀牛望月、仙人指路一樣,看得出看不出全憑想像力。
在這種情況下,西魏的領導集團天天想著救亡圖存,因此勵精圖治,很有朝氣。這種大環境可不允許腐化墮落的二世祖存在,相反,愈是將軍的兒子,愈要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因為他天生負有重責大任。
第二、楊堅本人的教育環境非常嚴格。
十四歲那年,楊堅從太學畢業,被任命為京兆功曹。此一官職雖然只是長官徵召,而非政府任命,不算正式官員,但和圖書是,楊堅畢竟從此邁出了他仕途的第一步。
這段故事雖然話不多,但是包含楊堅早年的重要資訊,我們當然得仔細分析一下。這段話其實可以分成三部份。
太學生涯對楊堅而言十分重要。楊堅在太學不僅學習儒家經典,而且很快成了領袖人物,有了一批追隨者。這是一張寶貴的關係網。事實上,後來幫助楊堅從北周小皇帝手裏奪權的鄭譯,即楊堅在太學的同學。這樣看來,不僅西魏的環境要求楊堅奮發向上,楊堅的早年教育也同樣鼓勵他有所作為。
再看太學教育。尼姑的教育雖然方向不錯,但是,畢竟較與世隔絕。一個有遠大志向的孩子真要成長,必須歷經社會化的過程,跟更多人打交道,積累政治資本。
第一、背景深厚。他的祖上出身武川鎮,父親是西魏大將軍,而武川鎮軍閥是當時西魏社會的最高層。在門閥體制下,這樣的出身讓他很容易進入政治高層,這也是他日後功業的基礎。
還真不是這樣,楊堅從小就老成持重。我們看他兩個表現:
首先,東邊經濟實力強。東魏和西魏基本上以黃河為界。黃河几字形東邊一豎再往東,即現今山西省以東就是東魏,都是當時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几字形東邊一豎往西,即陝西省往西才是西魏。這邊地狹民瘠,經濟條件比東魏差許多。
第二、志向遠大,教育良好。楊堅的出身決定了他以天下為己任hetubook.com.com的性格,而他的學習背景又決定了他文武雙全的底蘊。這在當時應該是非常難得的素質。事實上,當時人們對楊堅的評價也確實如此。據史書記載,一代梟雄宇文泰看見楊堅後非常驚詫,讚歎說:「此兒風骨,非世間人!」可以想像,一個少年英雄的形象已呼之欲出。
中年得子,唯恐養不活,怎麼辦呢?當時人普遍信佛,不如託身佛門,讓佛祖幫忙照顧。所以才讓尼姑放在庵裏養大。但是,真要放在尼姑庵裏,自家人不能隨時照看,楊忠豈能放心。怎麼辦呢?他不是將軍嗎?房子多,便把自家房子部份改做寺院,請當時鼎鼎有名的神尼智仙住持,和《紅樓夢》裏的檻外人妙玉住進賈家家廟櫳翠庵一樣。這樣一來,楊堅是進寺不離家,佛家和世俗的好處都顧及了。
當時,每年冬天,黃河水封凍後,東魏都有可能派騎兵偷襲。西魏打不過,只好派兵整天守著黃河,不光監視敵情,還得監視河水,一看見黃河結冰,便趕緊鑿開,好讓騎兵無法通過。靠河水阻擋東魏騎兵鐵蹄,屈居守勢的態勢一望而知。
高祖以大統七年(五四一年)六月癸丑夜生於馮翊般若寺,紫氣充庭,神光滿室。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www.hetubook.com.com
哪部份是真的呢?「目光外射」是真的。所謂目光外射其實就是雙眼炯炯有神,這是精力充沛的表現,也是權威人格的表現。前面提過,楊忠本人就是個美男子,身材高大,美髯飄舞,很符合當時的審美觀。這樣的身材遺傳給楊堅,再加上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還是非常引人注目。後來有很多人幫楊堅看相,都說他容貌非常,可能就是折服於他雄偉的外表和精光四射的眼神。
第一、清心寡慾。楊堅成年後曾經說:我從小在尼姑庵長大,喜歡吃素,喜歡聽寺裏的鐘聲,大概前世就是和尚。換言之,尼姑庵沒給他造成甚麼女性氣息,反而造就他教徒般的清靜性格。
因為力量相差太遠,東魏無時不想吞併西魏,連年進攻,咄咄逼人,而西魏則是疲於應付,自身難保。有一事最能說明兩方力量對比情況。
當然是東魏。為甚麼?
再看第三部份,「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這部份是不是真的呢?半真半假。
事實上,楊堅不僅生在寺院裏,而且確實是由名為智仙的尼姑在寺院養大的,與佛教的緣分比從和尚到皇帝的朱元璋深得多。問題是,朱元璋是窮人,不得已到寺廟討生活,楊忠好歹是將軍,為甚麼要把兒子交給尼姑養呢?這一方面當然說明楊忠信佛,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楊忠太愛這個孩子了。
這是官方版的靈異故事。
第一部份,「www.hetubook.com.com紫氣充庭,神光滿室。」這是真的嗎?這種紅光紫氣的故事我們見多了,基本都不可信,帝王神話而已。當然,若是生在朝霞四射的早晨或彩霞滿天的傍晚,就算小老百姓的孩子,說不定會伴隨著點紫氣神光,只是沒人記錄罷了。
可能有人會想,這樣一個孩子,爸爸是將軍,難免仗勢欺人;還是中年得子,難免嬌生慣養;又在尼姑庵裏長大,難免帶點女性氣息,這應該是二世祖,長大不會有甚麼出息。是不是呢?
智仙怎麼教育他的呢?舉兩個例子就可以知道。
我想,有兩個原因至關重要。第一、西魏的大環境不給他當二世祖的機會。
照常理,楊堅應該是典型官二代、二世祖的形象,但他卻少年老成,完全沒有人們想像的二世祖的任何特點。這讓人不解,楊堅為甚麼會形成這樣的性格呢?
中年得子,楊忠當然大喜過望。可能有人會說,中國歷代皇帝誕生,不都有許多靈異現象嗎?楊堅有嗎?當然有。
十三歲時,楊堅終於走出尼姑庵,到太學讀書。太學是中國古代專門培養貴族子弟的學校,在漢朝盛行一時。但是,後來天下大亂,太學日趨沒落。西魏集團從六鎮起家,本就是群赳赳武夫,沒甚麼文化基礎,即使是六鎮的漢人,也深受鮮卑化影響,大都不學無術。幸好,西魏掌權者宇文泰有見識,他知道,只憑武力無法在關中地區扎下根來,所以,他提倡學習,甚至在衙門裏設置學堂,讓部下白天工和*圖*書作、晚上掃盲。讓官僚子弟到太學讀書,也是其中一環。
其次,東邊的軍事力量也強過西邊。東魏和西魏的掌權者都出身六鎮,他們的軍事班底也都是六鎮將士。但是,因為東魏占據原來北魏的中心地帶,六鎮將士絕大多數都歸東魏,有十幾萬之眾,而西魏只拿到六鎮之一——武川鎮的兵力,最初入關時甚至不滿三千人,軍事力量對比相當懸殊。
另一個。楊堅七歲時,智仙曾經告訴他:「兒當大貴,從東國來;佛法當滅,由兒興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興盛,同時,因為時局動盪,末世論、滅佛論也很有影響力。在這種情況下,智仙殷切期望她所養育的小孩將來能夠護法,這不足為奇,但是,在幼小的孩子心中,還是「兒當大貴」這樣的心理暗示更有影響力。
第二部份,「有尼來自河東,謂皇妣曰:『此兒所從來甚異,不可於俗間處之。』尼將高祖舍於別館,躬自撫養。」這是不是真的呢?大體上是。
《隋書.高祖本紀》記載:
第二、不苟言笑。嚴肅到甚麼程度呢?《隋書》有句話說得好:「雖至親昵,不敢狎也。」意思是這個人不管跟他關係多親近,但你絕對不能捉弄他,不敢跟他開玩笑。從小深沉,天生是當領導的料。
楊堅十三歲前接受的是尼姑智仙的教育,十三到十四歲則是在太學讀書。智仙是個尼姑,但從她遊走權貴之家可以看出,她並不是個單純的尼姑,相反,她有非常入世、非常政治性的一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