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文帝楊堅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九章 聖人可汗 平定西突厥

第十九章 聖人可汗

平定西突厥

再看楊諒這邊。楊諒的重要將領是史萬歲,史萬歲更厲害了。當年,打沙缽略時,史萬歲一刀結束突厥將領的性命,從此在突厥人間赫赫有名。現在,史萬歲又和達頭可汗在大斤山,即現今內蒙古大青山相遇。兩軍交戰,先要通報將領姓名,達頭可汗一聽對方居然是敦煌戍卒史萬歲,嚇得手腳冰涼,也不打了,領兵便往回走。史萬歲哪能讓他這麼輕易走人?縱兵追殺,大破突厥,斬首幾千級,得勝還朝。
果然,隋文帝聽了長孫晟的話後信心倍增,開始著手北伐。
從三名首領我們可以看出來,隋文帝是有分工的。楊素的任務是正面打達頭可汗,長孫晟是做為隋朝的政治代表乘機招撫對達頭心存不滿的附屬部落,而啟民可汗則是隋朝欽定的蒙古草原新主人。
第二年,即六〇二年,隋文帝任命楊素為雲州道行軍總管,長孫晟為受降使者,偕同啟民可汗,一起北伐。
法國著名的漢學家沙畹曾經說過:「中國始終用其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政策,是為妨礙突厥建設一持久帝國之要因。設無此種反間政策,突厥之國勢不難推想得之。」
這兒出現「大隋聖人可汗」這個名號,大隋聖人可汗,你愛憐天下百姓,就像天沒有一處會不覆蓋到,像地沒有一處會不承載到。所以,我染干也沐浴到你的光輝,讓我像枯樹又長出枝葉,像枯骨又長出血肉一樣m•hetubook•com•com,我又活過來了。我感念你,我願意千秋萬代,為你典養馬。我願意尊你為可汗,為你的羊官。
仁壽元年年底,長孫晟上表說:
已前聖人先帝莫緣可汗存在之日,憐臣,賜臣安義公主,種種無少短。臣種末為聖人先帝憐養,臣兄弟妒惡,相共殺臣,臣當時無處去,向上看只見天,下看只見地,實憶聖人先帝言語,投命去來。聖人先帝見臣,大憐臣,死命養活,勝於往前,遣臣作大可汗坐著也。其突厥百姓,死者以外,還聚作百姓也。
那麼,這次出征勝負如何?當然贏了。
長孫晟是突厥通,情報專家。洞悉此一情報後,他覺得,在這種情況下,只要隋朝從外面推一把,達頭內部很有可能爆發革命。內外因共同作用,不怕達頭不垮台!所以,才用天象來做引子,堅定隋文帝的信心和決心。
那麼,解決了軍事問題的隋朝,還有哪些新的舉措呢?
不過,儘管打了兩場勝仗,達頭可汗的實力還在,只要他的威脅仍在,啟民可汗終究無法立足,怎麼才能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呢?
長孫晟看他們倉皇轉移,趕緊乘機追殺。長孫晟在突厥人裏名聲本就極高,號稱「長孫總管」,突厥人傳說他弓如霹靂、馬如閃電。看見他帶人追過來,突厥人更是驚慌失措,被殺得和圖書大敗,三千多人葬身荒野。
問題是,怎樣在這種不可改變的事實面前爭取主動呢?
顯然,即便在隋文帝死後,啟民可汗仍念念不忘隋文帝在他上看只見天、下看只見地的危難時刻的活命之恩,和讓他重登大位、統率突厥的再造之情,這種心靈的征服當然比軍事征服更可靠、更長久。正是有這種和軍事、政治實力並行的精神實力,隋朝才真正鞏固了在東亞地區的主導地位。
第三,對突厥戰爭又一次成就楊廣的名聲。雖然楊廣只是名義上的統帥,但是他做為總指揮參加對突厥的最後一擊,所以,北破突厥的桂冠也就此加在他的頭上。
在楊素率軍攻打達頭後,附屬達頭的鐵勒等部落在長孫晟游說下紛紛反叛,達頭眾叛親離,只好率領少數親遠走高飛,再也不能對隋朝構成威脅。
誰去解決這個對手呢?歷史又把這個重要機會讓給晉王楊廣。
臣夜登城樓,望見磧北有赤氣,長百餘里,皆如雨足,下垂被地。謹驗兵書,此名灑血,其下之國必且破亡。欲滅匈奴,宜在今日。
其中,晉王楊廣帶領一路往西,出靈武道,手下重要將領有長孫晟;漢王楊諒帶領一路往東,出馬邑道(今山西朔縣),手下重要將領是史萬歲。
就這樣,隋文帝不僅是隋朝皇帝,而且成了突厥的聖人可汗,這是中原皇帝兼任少數民https://m•hetubook.com.com族君主的首例,也是唐朝天可汗的先河。就這樣,隋文帝君臣投注大量兵力,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終於解決突厥問題,把突厥從地位基本平等的翁婿之國變成了貨真價實的附屬國,這是個榮耀的時刻。
很顯然,這次出兵的目的,是以啟民取代達頭。
隨著達頭兵敗出逃,啟民可汗終於成了統率整個突厥的大可汗。只不過,他這個大可汗地位的取得和以往的突厥可汗並不一樣,並非靠自己的本事打出來,而是隋朝全力扶持的結果。沒有隋朝就沒有啟民可汗,啟民對這一點心知肚明,對隋文帝感激得五體投地。所以,他上表隋文帝:
大家聽這段早期白話文,說得多麼感人肺腑,他說以前聖人先帝在世時,即隋文帝在世時,一向愛憐我,賜給我安義公主,還給我許多好處,讓我的老百姓活得很好。結果,引起我兄弟的妒嫉,他們一塊兒想要滅了我。我當時無處可去,向上看只看見天,向下看只看見地。在這走投無路的時刻,我想起聖人可汗,就決定投奔他。他見到我後,更加可憐我了,死命地養活我,比以前對我還好,不僅讓我做大可汗,而且,把我的百姓,只要沒死的,都重新收攏,這也是我沒齒不忘的恩德。
意思是,我夜登城樓,仰觀天象,看見蒙古草原上空有一道紅色霧氣,長一百多里,好像雨腳一樣,一直垂到地下。我查m.hetubook.com.com看兵書,此天象名為灑血,意謂著其下的國家一定滅亡。陛下,看來是滅亡突厥的時候了!
我們今天相信科學,不大相信天象,其實古人未必真的篤信,很多時候,只是促成某些大事的說法。既然如此,足智多謀、富有戰略眼光的長孫晟將軍為何在此時拿天象說事?
原來,經過連年戰爭,達頭可汗內部問題一一浮現。這幾年間,達頭可汗擴張太快,常向附屬部落徵兵買馬,使得附屬部落疲憊不堪。這些部落本來都是為了利益才投靠達頭,現在,利益沒占著多少,光給達頭當炮灰,他們當然怨聲載道、離心離德。
開皇二十年(六〇〇年)六月,隋文帝命令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和漢王楊諒各統一軍,出兵反擊。
突厥人不知道是長孫晟在搗鬼,還以為是老天懲罰他們,紛紛說:天降惡水,是不是要滅亡我們?紛紛跪倒在地,祈禱上蒼開恩,連夜拔營而去。
這時,已經是六〇一年,這一年,隋文帝改元仁壽。
在此之前,楊廣已經有了兩平江南的美名,讓他在隋文帝的所有王子中相當突出。而且,雖然此刻楊廣還沒有甚麼具體作為,但是,經過一次次的出征,他和很多重量級大臣,比如能文能武的楊素有了合作經驗,建立良好關係,這對楊廣和整個隋朝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其次,它樹立了農耕時代和北方少數民族交往的典範。在整個古代中國歷史上,www•hetubook•com•com北方民族處於攻勢,中原民族處於守勢,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
那麼,這場曠日持久的隋突鬥爭到底有何意義?
他講的其實就是隋文帝這種智取為主、力取為輔,離強合弱、遠交近攻的戰略。這也是隋朝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也就是說,不盲目迷信武力,重視智力比拚,重視結交盟友,這才是中原王朝的優勢。隋文帝能夠揚長避短,這是他的大智慧,也是中華民族的軍事智慧,所以他才能屢戰屢勝。反觀隋煬帝時期,一味靠軍事打擊,動用舉國之力試圖征服高句麗,終於兵敗身死,是最好的對比。
大隋聖人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地無不載。染干如枯木更葉,枯骨更肉,千世萬世,常為大隋典羊馬也。
首先,較徹底地解決了突厥問題,鞏固隋朝在東亞的地位。啟民可汗完全是隋朝扶植起來的可汗,這樣的突厥帝國,和隋朝的關係相當友好。《隋書.突厥傳》記載:大業三年四月,煬帝幸榆林,啟民上表曰:
兩路大軍都取得了勝利,初步打擊了達頭可汗的氣燄,楊廣再立新功,聲望更高了。
先看楊廣這邊。長孫晟因頻繁出使突厥,熟悉山川地形,知道達頭大軍的營地後,他獻上一計。甚麼計呢?投毒計。派人在突厥營地的上游河水投毒,突厥人喝了河裏的水後,上吐下瀉,死了好多人馬,沒死的也失去戰鬥力。
這兩路大軍怎麼打?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