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五章 千秋運河

第五章 千秋運河

就這樣,經過六年的時間,一條四千多里長,溝通五大水系,輻射東、西、南三方向的龐大水利工程——大運河終於全面竣工。這也是人類在近代以前開鑿的最長的一條人工運河,比後來的京杭運河還長七百多公里。
要知道,在人類發明鐵路之前,人員也好,物資也好,只要是大宗運輸,走水路最方便,水力比人力、畜力都管用多了。但是,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除了西北的額爾齊斯河和西南的瀾滄江,沒有南北走向的水道。如果想把北方的士兵運到南邊,就會相當不便。
其次是大業四年開鑿的永濟渠。永濟渠溝通海河和黃河,可直達北方的涿郡,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城。大業四年(六〇八年)開鑿永濟渠就是為了打高句麗。大業三年(六〇七年),隋煬帝北巡草原,就在突厥啟民可汗的牙帳裏,看見高句麗的使者,同時也就產生了征服高句麗的念頭。北京城自古就是北方的軍事重鎮,把這裏作為征東大軍的後方基地再合適不過。既然如此,當然要挖一條運河,把洛陽和涿郡聯繫起來,以便日後運兵運糧。
說起隋煬帝,無論如何也繞不過大運河。有人說:「種柳開河為勝遊」,批評隋煬帝僅僅為了滿足個人私慾,就大興勞役,陷民水火;也有人說「至今千里賴通波」,稱讚大運河的開鑿為溝通南北作出了貢獻。那麼隋煬帝開鑿大運河的真實原因在哪裏呢?大運河對中國歷史到底意味著甚麼?
再看第二點,利用舊有水道。要知道,雖然溝通南北的大運河是隋煬帝的創舉,但是,在局部地區開挖運河,溝通南北的傳統卻是古已有之。比如春秋末年,吳王夫差為了北上爭霸就開鑿連接江淮的邗溝,這其實就是隋朝大運河邗溝段的基礎。另外,還是春秋末年,魏國強大,為擴張需要,又開挖了連接黃淮的鴻溝。這其實就是大運河通濟渠的基礎。這些水道斷斷續續,年久失修,但是有基礎總比沒有基礎強。隋煬帝就是在這些舊運河的基礎上,裁彎取直,疏浚引流,才形成了全長四千多里的大運河。
唯汴水橫亙中國,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盡南海,半天下之財賦並山澤之百貨,悉由此路而進。
這時候,蕭皇后的弟弟蕭懷靜說話了。他說,最近有術士說睢陽(今河南商丘)有王氣,這個說法不能小視。如今陛下既然想走水路,天然水路又不安全,還不如人工挖一條水路,從汴河一直挖到淮河,這條水路肯定經過睢陽,這樣一來,解決了交通安全問題,也順便挖斷睢陽的王氣了,這是一舉兩得啊!隋煬帝一聽,感覺很有道理,馬上下令執行,這才有了大運河。
隋煬帝已經開了運河,那麼,他下一步又要做甚麼呢?
大運河真正開鑿的時間不足一年半。這麼短的時間貫通兩千多公里的水道,雖然儘量利用舊有水道,但對老百姓而言,這還是一項極其沉重的負擔。據《資治通鑒》的記載,開鑿通濟渠,隋煬帝一次役使男丁百餘萬,開鑿邗溝,役使男丁十餘萬,開鑿永濟渠,更是發丁五百餘萬。後來,男丁不夠用,便讓婦女服役,這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也是非常罕見的。
依照此說法,開鑿運河就是隋煬帝懷舊和迷信的產物。但這樣的解和圖書釋並不可信,原因有二。
再看宋朝。大家都知道,宋朝經濟發達,首都汴京(開封)盛極一時。看看中國古代城市經濟的典範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不論是汴京還是北宋,經濟發展都與大運河有關。宋朝人張洎說過:
先說第一點,南方的政治穩定。隋朝是由西邊的北周、東邊的北齊和南方的陳朝所組成的。隋文帝雖然用軍事手段整合這三處,但是東邊和南邊一直不太穩定。開皇十年(五九〇年),南方曾經全境皆反,南方不穩,一旦發生叛亂,就需要隋朝做出反應。可是,隋朝的都城在大興城,遠在西北,山遙路遠,資訊不暢。即使資訊通暢,從北方調集兵力、財力到南方,也是一件麻煩事。
中國人有修運河的傳統,但是在隋煬帝以前,所有的運河都是局部的、支離破碎的。編織起一條覆蓋全國、施惠千秋的水道網,從來就沒有人想過、做過,但是隋煬帝想到了,也做到了。這難道不偉大嗎?
這也正是隋朝運河和元朝以後開鑿的京杭運河的主要區別。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到杭州,和隋唐運河的起點和終點都一樣,有人將這兩條運河混為一談。但這兩條運河最大的區別就在於中心不同。京杭運河是以北京為中心,是一條直的水道,從北京向南,直達杭州。而隋朝大運河可不一樣,它以洛陽為中心,比北京更靠西,整個運河就不是一條直線了,而是一個人字形。走一條直線,那是溝通南北,走一個人字形那可就是溝通東、西、南三方了。
最後是在大業六年(六一〇年)開挖的江南河。此時隋朝已達到鼎盛,隋煬帝北巡西狩的工作都已經完成,大規模的戰爭還沒有開始,算是難得的輕鬆時光。在這種情況下,美麗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就進入了隋煬帝的視野,無論是眼前的巡遊覽勝也好,還是長遠的經濟溝通也罷,把三吳地區包含進全國水道網中都是非常合理的想法。
據說麻叔謀一共吃了好幾百個孩子。老百姓聽聞可嚇死了,誰家有小孩,都趕緊藏起來,連晚上睡覺都把小孩鎖在櫃子裏。小孩一哭一鬧,大人趕緊說:麻鬍子來了!小孩一聽,馬上一聲不吭。久而久之,麻鬍子就和歐洲的藍鬍子一樣,成了嚇人的怪物。一直到今天,農村老太太還這麼嚇唬小孩。
遷移到哪裏呢?最合理的地點就是東都洛陽。洛陽位置居中,向西可以通過隋文帝開鑿的廣通渠連接大興城,向東可以輻射整個東部地區。而大運河,正是以洛陽為結點的一個人字形。洛陽以北的永濟渠是人字的一撇,叫北運河;往南的通濟渠、邗溝和江南河是人字的一捺,叫南運河。形象一點說,東都洛陽就好比是一個人的心臟,一撇一捺既可以比作兩條胳膊,又可以比作兩條血管;如果是兩條胳膊,那就把整個東部地區緊緊地給抱住了。如果說是兩條血管,東、西、南三部份的血脈就聯通起來了。
老人嚇唬不聽話的小孩,常常說:馬虎子來了。這馬虎子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馬虎子準確的讀法應該是麻鬍子,大名叫做麻叔謀,他是何許人物,為甚麼能嚇唬小孩子呢?這就涉及隋煬帝時期最著名的工www.hetubook.com.com程——大運河。
第三,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南和東北兩個方向延伸。
隋煬帝是一個有政治頭腦的皇帝,開鑿大運河絕對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既然目標正確,那麼下一步就是如何開鑿的問題。根據史書的記載,大運河全長兩千多公里,溝通五大水系,而在當時僅靠人力畜力的情況下,僅六年就全部貫通。那麼,這條貫穿南北的大運河到底是怎麼挖成的呢?
說起隋煬帝修運河,就和秦始皇修長城一樣,在中國歷史上可是出了名的。只要提到秦始皇,就會想到修長城,同樣地,提到隋煬帝,也一定會想到開運河。如果隋煬帝的一生,只能提一件代表作,一定是大運河。
正史和野史都把大運河的開鑿說得非常不堪,不是說隋煬帝為了賞美景,看美人,就是說他為了壓王氣,保皇位。但是,其中的關聯絕對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而是有著更加深刻和複雜的背景。那麼,這到底是個怎樣的背景呢?
再來看第二點,南方的經濟發展問題。開鑿運河,它除了能把北方的軍隊運到南方之外,還能把南方的糧食運到北方。這就涉及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江南開發。
楊廣是平陳戰爭的統帥,又親自參與南方平叛,此後坐鎮揚州十年,對這兩個問題有深入的認識。所以,他一上台,先營建東都洛陽,在東部地區建立政治中心,好及時對東邊和南方的事態做出反應。
這個故事真實性有待確認,因為在《隋書》或者當年的其他文獻中,完全找不到麻叔謀的記載,但是,它反映的情緒是真的。老百姓不敢罵皇帝,就塑造了這麼一個黑心的、吃人的開河總監。這吃人的麻鬍子背後,不就是吃人的隋煬帝嗎?把這毀譽兩方的意見綜合起來,我們就能對大運河進行整體評價了。沒錯,這個工程很偉大,但是進行得太快,濫用民力。
到了隋朝,南方在全國經濟比重差不多達到百分之五十,而且發展後勁十足,儼然是成長最快的經濟區,這就不能忽略不計了。經濟中心逐漸南移,政治中心還在北方,兩個中心無法溝通,如此一來,一江春|水向東流成了問題。隋煬帝鎮守江都十年,對這種形勢的改變也非常清楚,所以,從經濟的角度觀之,也有必要開鑿運河,溝通南北。大運河的開鑿有著非常嚴肅的政治、經濟目的,是隋煬帝審時度勢、高瞻遠矚的結果,絕不是帝王享樂或者是迷信這樣膚淺的理由所能涵蓋。
然而,隋煬帝本人並未意識到這一點。據說,隋煬帝在通濟渠開通以後,非常興奮,曾經寫下《水調歌》慶祝。老百姓在哭,皇帝在歌,這一歌一哭之間,便產生問題。如同東都洛陽,一個偉大的工程不能惠及當時的百姓,一個雄心勃勃的皇帝不能體恤自己的子民,一個高速前進的王朝怎麼也不肯讓百姓喘口氣,休養生息,離心離德的情緒自然出現。這種情緒一旦蔓延開來,對隋煬帝的統治,對隋朝的發展可都不是好事。
這裏的汴水,指的就是大運河的通濟渠一段。再進一步說,大運河不僅在隋唐宋三代發揮作用,直到元明清三朝,雖然因為政治中心的東移,重新開鑿京杭運河,https://m.hetubook.com•com但是京杭運河還是沿用隋代大運河的河道。有些河段,甚至一直沿用到今天。真可謂一條大河波浪寬,利國利民兩千年。
再看第三點,以洛陽為中心,向東北、東南伸展。為甚麼要特別強調這點呢?因為洛陽是隋煬帝考慮全部問題的中心。隋朝立國的基礎本來是以大興城為中心的關中地區,但是,關中偏在西北,不利於對全國的控制。隋煬帝即位後,就有意識地把國家重心向東部遷移。
工程量大、工程品質也要求高。以最先開通的通濟渠和邗溝為例,隋煬帝要求「渠廣四十步,渠旁皆築御道,樹以柳」。這條河寬度要統一為四十步,還要在河岸邊種植柳樹,這得多精緻啊。而且,在修運河的同時,隋煬帝還在沿岸興修大量的行宮和糧倉,作為配套設施。這樣一來,整個工程量就更大了。為了完工,也和修東都洛陽一樣,讓冷血的監工監督,逼迫民夫進行超常規、超負荷的勞動。人力大量耗損。
為了隋煬帝下揚州,所以先開鑿這兩段。揚州在長江的北岸。隋煬帝從洛陽到揚州,要從黃河流域進入淮河流域,再從淮河流域進入長江流域。如此一來,溝通黃河與淮河的通濟渠,還有溝通淮河與長江的邗溝自然要率先開工。
第二,南方的經濟發展。
有兩點可以說明。
第一,《開河記》是筆記小說,破綻太多了。例如,它說隋煬帝在當皇帝之前是陳王這點就不對了,應該是晉王。還有,蕭皇后也沒有弟弟叫蕭懷靜,連這類基本情況都搞不清,這本小說的可信度也就大打折扣。
與此同時,還要開鑿運河,利用人工水道把北邊和南邊連結起來,這樣也好解決戰爭狀態下運兵的問題。換句話說,開鑿運河在當時是為了穩定江南、統一的要素,是一個政治舉措。只有考慮到這個因素,我們才能解釋,為甚麼隋煬帝剛剛下令營建東都,隨即就下令開鑿運河,然後馬上巡遊揚州,因為在隋煬帝看來,這三件事本來就是三位一體的關係。
但是,不論是隋煬帝開運河也好,下揚州也好,都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情感或者喜好問題,而是有著複雜和深刻的背景因素。
從這兩條運河的不同走向,可以大致看出來中國歷史的發展變化。隋唐時代,中國還是東、西、南三部份相對平衡的發展,各有優勢;而到了元明清,則是東邊的權重遠遠高於西邊了。哪一種狀態更好呢?當然是隋唐的狀態好,以各地之間的平衡為重。
可以肯定的是,開鑿大運河確實和隋煬帝遊江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大業元年(六〇五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煬帝下令開挖通濟渠,在那三天之前的三月十八日,隋煬帝已經下詔,宣佈要遊歷淮海。而且,大業元年八月通濟渠和邗溝開通,隋煬帝馬上就沿著運河下揚州。這說明,隋煬帝挖運河與下揚州確實息息相關。說開運河是為了下揚州,並沒有錯。
大運河系統一共用了六年的時間完工,但是這六年並非天天動工。其中,通濟渠和邗溝有明確的時間記載,一共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完工,其他兩段運河——永濟渠和江南河,雖然沒有具體記載,但是可以想像,每一段花費的時間都差不多。為甚麼www.hetubook.com.com這麼說呢?因為挖河和其他的工程不同,只能枯水期開挖,因此工程時間有限,約略總計所有運河工程,恐怕也不會超過一年半的時間。這麼長的水道,怎麼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完工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儘可能地利用舊有的河道。也算充分考量了省事、省力、省錢的節約原則。
就這樣,前後經過六年的時間,分三次努力,四段運河相繼完工。這種規劃,輕重緩急非常分明。
就在大業元年(六〇五年)三月二十一日,隋煬帝下令興修東都洛陽之後四天,又下了一道新的命令,徵集百萬男丁,開挖一條水道,連接黃河和淮河,這條水道,就是大運河的一個最重要的組成部份,後來叫通濟渠。
這條水路怎麼走呢?隋煬帝說,可以先進入黃河的支流汴河,從汴河到黃河,再進入東海,然後再從海路到淮河,再到揚州。可是,他這個想法剛一提出來,大臣馬上反對,說如果這樣走,必然經過孟津,那個地方水流湍急,不安全。
這項大工程,到底應該如何評價呢?它促成了隋朝的政治統一和經濟流通,是隋朝富強的基礎,是相當難得的成就。但這還不是大運河的全部意義。更重要的是,其不僅體現在隋朝,更持續到唐宋還在繼續發揮作用。特別是唐朝安史之亂以後,東部地區大片土地都割據自雄,不再提供賦稅給西北的中央,在這種情況下,大運河就成了唐朝的生命線,正是靠大運河源源不斷地輸送來自東南地區的財富,唐朝才又苦苦支撐了一百多年。後來,黃巢起義斷絕運河河道,唐朝也就迅速滅亡。一條運河維繫一個歷史上最強大的朝廷,這樣的功勞,再怎麼評價也不為過吧。
先看第一點,分段開挖。大運河溝通五大水系,這五大水系是由四條運河相連。永濟渠連結海河與黃河,通濟渠連結黃河與淮河,邗溝溝通淮河與長江,江南河連結長江和錢塘江。這四段運河,分為三次開挖。其中,大業元年(六〇五年)三月先開工通濟渠和邗溝。
大運河絕對不是一條普通意義上的河流。在地域上,它溝通了從南到北五大水系;在政治上,它輻射了東、西、南三個方向。既然是如此重要、如此有歷史意義的一項工程,那麼人們為甚麼又會把它視為隋煬帝的惡政之一呢?對於這項大工程,我們到底該如何評價?
若追溯至秦漢時期,江南地區還是草莽叢生、人煙稀少,在整體國家中的經濟地位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當時的政治中心在關西,經濟中心在關東,都屬於黃河流域,所以,一江春|水向東流沒甚麼關係。但是,經過魏晉南北朝的大動盪,很多北方人都到了南方開墾,成了物產豐富的魚米之鄉。
傳統史家認為開鑿大運河是隋煬帝的重要罪狀之一。人們說他為了滿足自己巡遊江南的私慾,不惜勞民傷財種柳開河,讓多少老百姓家破人亡。隋煬帝開鑿運河真的只是為了飽覽江南美景嗎?大運河在歷史上到底起了甚麼作用?
這兩種說法都出自一本唐朝的筆記小說《開河記》。根據《開河記》的記載:隋煬帝看到一幅叫做《廣陵圖》的畫,立刻就呆在那裏,眼睛盯著它一動不動,久久不願離開。蕭皇后覺得不對勁,就問他,這畫這麼好嗎?陛下都看呆了?隋煬帝說:「朕不愛此畫,只為思www.hetubook.com.com舊遊之處。」我不愛這幅畫,只是懷念以前遊覽過的地方。於是左手搭在蕭皇后肩膀上,右手指著圖上的山水、村落、寺宇,一一講給蕭皇后聽。蕭皇后知道隋煬帝思念揚州,便說:「帝意在廣陵,何如一幸?」既然想念揚州,何不前往遊幸呢?隋煬帝一聽,很是動心,第二天就召見大臣,說要坐船,走水路,下揚州。
麻鬍子就是當時監工的代表。依照筆記小說《開河記》的說法,麻鬍子麻叔謀是開河總監,素以嚴厲見稱。每天監督別人,自己也難免上火,到了寧陵(今河南寧陵),麻鬍子就病了。醫生一看,開了幾服藥,而且說必須用羊肉當藥引子才行。麻叔謀就從當地買羊肉吃。
第二,這篇筆記小說把隋煬帝說得過於迷信。聽見人說睢陽有王氣,就挖一條大運河去厭勝,完全不符合隋煬帝的性格。我們在第一章就講過,隋煬帝改元大業,有人說大業的「業」字,拆開來寫就是大苦末,不吉利,隋煬帝不為所動,照樣以大業為年號,可見隋煬帝是個相當理性的人。所以,他怎麼會因為一個荒唐的王氣之說,就發動這樣一個大工程呢?這實在太貶低隋煬帝了。
前文講過營建東都是一個重大工程。既然一個重大工程剛開工,應該是國家的人力、物力都吃緊時候,為甚麼隋煬帝非要在這個時候再開始一個大工程呢?關於這點,有兩個流傳最久的解釋。一個是遊江都,另一個就是壓王氣。
既然大運河如此重要,我們就要瞭解隋煬帝為甚麼要挖運河。這個大運河,究竟是如何修成?其對隋煬帝、對中國歷史,又具有何種意義?
但是,隋朝的老百姓怎麼想呢?他們的心情和我們這些千載之後的旁觀者可就不一樣了。我們說這個工程偉大,是因為我們只享受它的恩惠,沒參與它的建設,真正的建設者,恐怕就要說它吃人了。
第二,儘量利用原有水道。
第一,南方的政治穩定。
這樣看來,開鑿運河有十足的必要,問題是如何付諸實行。隋唐大運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在中國的大地上跨了十多個緯度,全長兩千多公里。這麼大規模的工程,可得好好規劃。隋煬帝到底是怎麼規劃的呢?有三點至關重要:
第一,分段開挖。
甯陵縣有個人叫陶榔兒,他家的祖墳靠近運河河道,他害怕運河工程挖到他家祖墳。他就想送禮給麻叔謀,請麻叔謀稍微改改道,繞過他家祖墳。原先想麻叔謀既然每天吃羊肉應該送羊肉,但他覺得這禮物太普通了,於是他就偷了別人家一個小孩,謊稱羊肉,蒸熟後獻給了麻叔謀。麻叔謀吃著這肉,香美異常,十分滿意,就真的下令讓河道在經過陶家墳地時繞了個彎。其他黑惡勢力一看,原來獻孩子肉就能辦成事,於是紛紛在四鄰八鄉偷孩子,孝敬麻叔謀。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