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六章 遊幸江都

第六章 遊幸江都

甚麼叫輿服?所謂輿服,就是車輿冠服與各種儀仗。在中國古代,皇帝坐甚麼車,穿甚麼衣服,用甚麼儀仗,並非根據喜好,必須體現禮儀、體現文化、體現等級制度。但是,隋朝之前,中原地區經歷漫長亂世,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很多原來的制度都不復存在。隋煬帝下揚州,深感自己穿的衣服、坐的車子、用的儀仗都不能體現禮樂文明,有胡人氣息。
陳朝曾經有一位大和尚,叫做定光禪師,非常神通。當時智者大師想建一座新寺,定光禪師雖然早就圓寂,但他曾經託夢給智者大師說,你別隨便建寺,你建不起來,得三國歸為一統的時候才能建。屆時,必然有一位大有勢力的人會助你一臂之力。這寺一旦建成,國家就會進入河清海晏的局面,到時候你們就命這座寺叫國清寺。
第三點,沿途供應空前絕後。
第二點,船夫排場空前絕後。
為甚麼這麼說呢?對隋煬帝印象很好的皮日休曾經說過:「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本來開鑿大運河可與大禹治水相提並論,但是一旦與遊江都扯上關係,就成了「種柳開河為勝遊」。
若要衣錦還鄉,總得給當地一些好處。一到揚州,隋煬帝馬上辦了三件大事。
昔陳世有定光禪師,德行難測。遷神已後,智者夢見其靈云:「今欲造寺,未是其時。若三國為一家,有大力勢人,當為禪師起寺,寺若成,國即清,必呼為國清寺。」
隋煬帝下詔:隋文帝平陳時候被流放到各地的陳朝皇室子弟「盡還京師,隨才敘用」。不用在邊疆受苦,都回到首都來吧,而且根據你們的才能讓你們當官。這樣一來,本來已經被打翻在地,再踏上一隻腳的陳朝貴族可算翻身了。根據學者統計,大業年間,陳朝宗室當縣令的有二十一人,當郡守的有七人,在中央當到九卿級別,也就是三品大員的多達五人。
《資治通鑒》記載了一個心酸的故事。烏程(今浙江烏程)有一棵大樹,樹高百尺,一點枝杈都沒有,就在樹頂上有一個鶴搭的巢。這隻仙鶴每天飛來飛去捉蟲子餵小仙鶴,被人看到了,就要拔牠的羽毛。可是,鶴躲在樹上不下來,人也爬不上去,怎麼辦呢?有人就說,乾脆把樹鋸斷算了。人們就紛紛找鋸子,要砍樹。仙鶴一看,怕樹倒了傷到自己的孩子,沒辦法,只好自己用嘴把羽毛拔下來,扔到地上。當地人一看,趕緊上報隋煬帝,說:「天子造羽儀,鳥獸自獻羽毛。」
但是,事實並非如此,這只是一個段子。
隋煬帝這麼做有甚麼意義呢?這是在拉攏原先南方的政治上層。陳朝雖然已經滅亡了,但其貴族的政治影響力並未消失。他們的政治態度,對於整個南方地區仍然有莫大的影響力,現在,隋煬帝讓男做官,女做妃,保證其利益,他們對隋朝的態度自然也隨之轉變,由心懷不滿、暗中對抗轉而成為感恩戴德、通力合作,這不正是隋煬帝想要達到的目的嗎?
安撫江南成功,隋煬帝真是心花怒放。首戰告捷,還得再接再厲,隋煬帝緊接著又辦了一件漂亮的大事。大業二年(六〇六年)二月,隋煬帝下詔,讓吏部尚書牛弘等議定輿服、儀衛制度。同時,還任命開府儀同三司何稠為太府少卿,讓他具體負責修造器物,造好之後趕緊送到江都。和_圖_書
這五千多艘船,我們可以按照級別和使用者身分大致分為三等。
南方一向以中原正統自居,隋煬帝這麼一身行頭來到南方,不是讓人瞧不起嗎?所以,隋煬帝才發佈詔令,請牛弘和何稠商議輿服儀衛制度,並且,打造一套像樣的輿服送到江都。
隋煬帝下令:「所過州縣,五百里內皆令獻食」。也就是說,只要是運河沿岸五百里以內的州縣,都有供應物資的義務。皇帝擺這麼大的排場,周圍的州縣哪敢不小心伺候啊?唯恐自己送的不夠多、不夠精,讓皇帝不滿意,所以每個地方都是竭盡所能,水陸珍奇應有盡有。光是被徵調來送飯的民夫每天都在十萬以上,家家騷動,人人不安。州縣送來這麼多東西,隋煬帝一行能吃得了嗎?根本吃不了。很多東西動也沒動,直接就填埋在路邊,非常浪費啊!
其中,隋煬帝乘坐的龍舟最大,高四十五尺,闊五十尺,長二百尺。隋朝一尺約等於現在的三十公分,換算下來,這個龍舟就應該是大約六十米長,十五米寬,十三米高。這十三米的高度被分為四層,其中,最上層分為正殿、內殿和東西朝堂,中間兩層一共有一百二十(還有說法是一百六十)個房間,最下層則是宦官和船夫居住。整個船體到處裝飾金銀珠寶,還掛滿流蘇,遍插羽毛,通體上下金碧輝煌,分明就是一座水上宮殿!
大運河的開鑿儘管有利國利民的一面,但也帶給隋煬帝更多罵名,其來源之一就是隋煬帝後來的巡遊。隋煬帝為甚麼非要大張旗鼓地遊江都?在空前絕後的鋪張浪費之外,巡遊江都有沒有它積極的一面呢?
先看第一點,船隊規模空前絕後。
船隊中的第二等我們姑且叫做樓船,是給官員乘坐的。其中諸王、公主,還有三品以上高官乘坐的叫五樓船,四品官和一些高僧、高道乘坐的叫三樓船,五品官和各國使節乘坐的叫二樓船,五品以下官員和家屬乘坐的叫黃蔑舫。這些船具體甚麼樣史書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名稱來看,應是從五層樓船到一層普通船遞減的結構。
根據佛教典籍《國清百錄》的記載,就在大業元年(六〇五年)十一月,隋煬帝把智者大師的弟子、天台山的僧人智璪請進江都宮。別看隋煬帝在外面是威風八面的皇帝,但是面對智璪大師,他卻口稱弟子,畢恭畢敬。對天台山寺的情況也是百般存問,關懷備至。這讓天台山的僧人們感動https://m.hetubook•com.com不已。正好,隋煬帝當晉王時捐資興建的天台山新寺院落成,需要起個名字。天台山的僧人們就啟奏隋煬帝說:
再看第三點,沿途供應空前絕後。如前所述,隋煬帝這個船隊的乘客最少是十萬人,拉縴的船夫又有八萬人,加起來就差不多是二十萬人了。這麼多人,路上的物資供應怎麼解決呢?總不能再帶著肉蛋奶上路吧?沒錯,隋煬帝才不帶這些呢,所需物資,一律是沿途州縣供應。
大業元年(六〇五年)八月,通濟渠和邗溝一開通,隋煬帝馬上發佈命令,從洛陽出發,沿著新開鑿的運河巡遊江都。這次巡遊排場有三點空前絕後。
天台山僧人所說故事的真實性有待商榷,但是他們會說此故事就表明他們完全認可隋朝一統天下的地位,而且願意鼎力支持,這不正是隋煬帝的目的嗎?隋煬帝一聽,當然大喜過望,馬上親筆題寫「國清寺」三個大字,賜給國清寺。現在,隋煬帝題寫的這三個字已經湮沒於歷史的風煙之中了,但是國清寺作為中國和日本天台宗的祖庭,歷經修繕,還屹立在天台山裏,見證著古今滄桑,時代變遷。
第一件事,安撫南方。
有人認為,隋煬帝太差勁了,為了自己巡遊,就這樣浪費民力,耗費資財,這不是一個昏君嗎?在某種程度上是的。遊江都可能是給隋煬帝贏得罵名最多的事情之一了。歷史上不僅對這件事本身沒有正面評價,事實上,就連開鑿運河,其實都受到遊江都的連累。
故事的真實性有待討論,但它真實反映出人們的意見。事實上,因為這次造儀仗,隋煬帝又動用了男丁十萬多人,所花的金錢更是以巨億計。而其中必定有不必要的花費。更何況,自從隋煬帝上台以來,這樣的大工程、大活動一件接著一件,老百姓怎麼承受得了!中國有個成語叫過猶不及,凡事都有一個標準,好事可能就會變成壞事,雄心大略可能也會變成殘暴不仁。
在此之前,不論是揚州還是整個南方,對北方的印象就是一群粗魯的草莽英雄。就算征服了南方,那也只是武力征服,難服人心。現在隋煬帝到南方來,炫耀的已經不是武力了,而是最能體現禮樂文明的儀衛制度,如此一來,南方人不再小覷此政權,更多的是心服口服。
可能有人會問,為甚麼選羊不選牛馬呢?因為在古代,羊也是具有某種色情涵義的動物,西晉武帝司馬炎不就乘坐羊車到後宮巡遊,羊停在哪個夫人門前,就臨幸哪個夫人嗎?所以,羊和美女是風流絕配,可以凸顯隋煬帝的荒淫。
翔螭舟之下是高級妃嬪乘的九艘浮景舟,一共三層,又叫小水殿。
第一等是水殿,是皇帝和后妃乘坐的,因是宮殿式設計而稱之。包括隋煬帝乘坐的龍舟,蕭皇后乘坐的翔螭舟,高級妃嬪乘坐的浮景舟和中下級妃嬪乘坐的漾水彩舟。
隋煬帝當皇帝之前,曾經長期擔任揚州總管,積累了政治資本。因此,對他來說,下揚州等於衣錦還鄉。更重要的是,https://www.hetubook.com.com借助此舉收穫了江南人心,穩定了江南社會,可以說是一舉多得。而隋煬帝接下來做的第二件事就更凸顯了他的政治智慧。
大運河開通後,隋煬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巡遊江都。巡遊江都固然讓隋煬帝本人風光無限,但也讓後來的史家與小說家捕風捉影,大肆渲染,直至演繹成隋煬帝一生最大的罪狀之一。那麼,隋煬帝為甚麼要巡遊江都?為甚麼這次巡遊會招致那麼多的非議呢?
浮景舟之下是貴人、夫人乘的漾水彩舟,一共三十六艘,規格再降一等,只有兩層,又叫大朱航。
那事實怎麼樣呢?事實比段子還誇張。
隋煬帝命何稠製作儀仗,而且要求愈華麗愈好,這樣一來,何稠當然就要竭盡所能。古代皇帝的儀仗需要大量的羽毛,何稠就以皇帝的名義傳令州縣,讓各地都進獻羽毛。這樣一來,那些長著華麗羽毛的鳥可倒楣了,到處都是捕獵者,無處躲藏。
牛弘是關隴集團中難得的讀書人,當年勸文帝花錢在民間收集圖書。他同時也是隋朝著名的禮學家,曾經修撰過《五禮》。所以,隋煬帝讓他主持制定輿服制度,真是知人善任。
舳艫相接二百餘里,照耀川陸,騎兵翊兩岸而行,旌旗蔽野。
船隊的第三等則是普通士兵乘坐的運兵船。除此之外,還有裝儀仗和物資的運輸船。這麼多船一共搭載了多少乘客呢?最保守估計也應該在十萬以上。這麼大規模的船隊,在水面上排列開來,依照《資治通鑒》的說法,就是:
這樣大規模、高規格的船隊誰能比得了呢?無論是明朝的鄭和下西洋,還是清朝的乾隆南巡,皆望塵莫及!
第三件是討好佛教界。我們講過,開皇十年(五九〇年),南方皆反的時候,當時還是晉王的楊廣就因拜天台宗的智者大師為師,而贏得南方人民的好感。現在,智者大師已經圓寂,但是隋煬帝和江南佛教界的緣分並沒有斷。
那麼,牛弘和何稠果然不負期望,將此詔令完成得非常漂亮。何稠發現,按照舊制,天子乘的五輅車都是只有一個車廂,皇帝和警衛員都在一起。這是貴賤無別了啊!不合禮法。怎麼改造呢?何稠就把五輅的車廂用欄杆分成了兩部份,一部份是警衛員站立的地方,另一部份則架起須彌座,其實就是高台,讓皇帝坐在那裏,這樣一來,便凸顯皇帝的威嚴。要知道,隋朝正是君主集權強化的時代,隋煬帝到江都來,也是為了宣揚皇帝的威嚴,何稠這麼做,隋煬帝當然滿意。
船頭船尾接在一塊兒,在水面上排開就是二百里長,光彩奪目,照亮天地,兩岸還有騎兵打出來的旗幟,鋪排開來遮天蔽野。場面極其宏大。光是從第一艘船起航,到最後一條船離港,就整整用了五十天時間。
當年,項羽當了西楚霸王之後說:「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富貴以後如果不回到老家,就像穿著好衣服走夜路,有誰會知道?隋煬帝跟西楚霸王一樣,也是一個愛炫耀的人,所以他這次下揚州,也頗有點衣錦還鄉的意思。
據說這是大臣王弘出的主意。他說龍舟如此華麗,如果用男丁拉縴,影響美觀。不如到江南選一千名十五、六歲的女孩子,打扮成宮女,纖纖小手,白白纖繩,這樣拉縴,多有情趣啊。hetubook.com.com隋煬帝一聽也覺得有趣,但是又不免擔心,女孩子體力不好,萬一拉不動,怎麼辦呢?王弘說:這好辦。如果擔心一千名女孩子拉不動,就再選一千隻白色小山羊,一個美女配一隻小山羊,人力、畜力加起來,這不就行了嗎?隋煬帝一聽,大喜過望,就依計而行。
第二件是討好陳朝皇室。大業二年(六〇六年)年初,隋煬帝宣佈了一件大喜事,納陳後主陳叔寶的第六個女兒陳婤為貴人。可能有人會說,這也不算甚麼,當年隋文帝不就納陳叔寶的妹妹為宣華夫人嗎?沒錯,隋文帝確實娶了宣華夫人,而且還非常寵愛她,但是這是一種個人行為,宣華夫人得寵,其他的陳朝皇室子弟照樣流離失所。破鏡重圓的樂昌公主當時不就被掠到楊素家裏當小妾嗎?現在,隋煬帝納陳婤當貴人可不一樣了,他還有配套措施呢。
但是,與此同時,隋煬帝的弱點在這次巡遊過程中也展現得淋漓盡致。甚麼弱點呢?除了我們前面屢次強調的急功近利、好大喜功之外,還有一點同樣非常致命,那就是講究排場,鋪張浪費。
我們應瞭解隋煬帝在江都都做了甚麼事。事實上,隋煬帝的江都之行,有兩件大事非常重要。
再來看第二點,船夫排場空前絕後。古代沒有機動船,船是依靠風力,揚帆起航,或是依靠人力,由縴夫拉著走。隋煬帝這些船個頭太大,加上運河風力不足,所以都是縴夫拉著走的。這縴夫可不是一般人,按照《大業拾遺記》、《隋煬帝艷史》這一類筆記小說的說法,是一些妙齡少女。
第一點,船隊規模空前絕後。
第一件事是討好老百姓。大業元年(六〇五年)十月,隋煬帝剛到揚州,馬上下令:「赦江淮已南。揚州給復五年,舊總管內給復三年。」所謂「給復」就是免除租賦的意思。也就是說,他一到揚州,揚州城裏的百姓五年之內都不用交租賦。揚州總管府轄區所有的百姓三年以內也不用交租賦。另外,所有的犯人都免除羈押之苦,可以回家了。這樣的好事,當然是萬民稱頌。
就這樣,隋煬帝以經濟手段籠絡了南方百姓,又以政治手段籠絡了南方貴族,還用文化手段籠絡了南方宗教界,於是南方到處都是擁護隋煬帝的聲音。再加上隋煬帝幾千艘船,二十萬人下揚州的壯舉帶來的震撼性效果,大隋的形象在江南快速建立起來,江南的不穩定因素馬上消除了不少。
何稠的本事可比《紅樓夢》裏的勇晴雯病補雀金裘大多了。據《隋書.何稠傳》記載,波斯曾經進獻過一件金綿錦袍,織法複雜,花紋艷麗,誰也仿製不了。隋煬帝把他交給何稠仿製,何稠做好之後,拿來一看,比原件還好。更妙的是,何稠不僅心靈手巧,本人還是在江陵長大的,江陵的後梁王朝亡國之後才進入隋朝,因此也算是半個南方人,熟悉南方所保存的中原器物。讓這麼一個人來負責修造器物,當然更是不二人選。
隋煬帝遊江都,不僅敗壞了自己的名聲,也讓溝通南北的大運河跟著他一同遭殃,背負罵名。隋煬帝這麼大張旗鼓地遊江都,難道就真的只是為了炫耀、為了排場,為了個人享樂嗎?難道沒有其他考量嗎?
先看安撫南方。大業元年(六〇五年)八月,隋煬帝下揚州。經過一個月的時間,他抵達揚州。揚州是隋煬帝的故地,當年他第一次到揚州時,還是一位二十歲的青年王子,雖號和圖書稱是伐陳的統帥,但那只是個名分,並沒有多少真實的權力。當他離開揚州的時候,已經是三十歲的成年人了,十年的揚州總管生涯讓他積累了雄厚的政治資本,幫助他最終奪嫡成功,成為太子。現在,他再到揚州,已經是龍飛九五、富有四海的大隋天子,撫今追昔,真是感慨萬千,這揚州也算是隋煬帝的福地。
隋煬帝遊江都,有著宣揚國威和鞏固統一的雙重政治目的,也確實收到良好的統治效果。但是與此同時,隋煬帝在巡遊過程中的鋪張浪費也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以至於後來的人們一提到巡遊江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奢侈腐化,濫用民力。
根據《隋書.煬帝本紀》的記載,為這次巡遊事先建造的船隊有龍舟、鳳艒、黃龍、赤艦、樓船等等大小船隻數萬艘。其中,真正使用的也有數千艘。這「數千艘」可從唐朝杜寶的《大業雜記》中的詳細清單看出,其中包括龍舟一艘,翔螭一艘,浮景舟九艘,漾水彩舟三十六艘,五樓船五十二艘,三樓船一百二十艘,二樓船二百五十艘等,總之,加起來一共五千一百九十一艘。
隋煬帝巡遊,絕對不只用了一千名船夫,而是八萬人。其中,龍舟拉縴的叫殿腳,一共一千零八十人,分為三番,三班倒,每番三百六十人;翔螭舟拉縴的叫殿角,一共九百人,每番三百人;給浮景舟拉縴的叫黃夫人,每船一百人,一共九百人,以此類推,級別愈低,船夫愈少,直到運兵船和運輸船,就是由士兵自己拉縴。這些拉縴的船夫統一著裝,為皇帝、皇后和妃嬪拉縴的,一律身著錦襖,遠遠望去,就像是移動的雲錦一樣。這樣的排場,也是空前絕後。
何稠是隋朝著名的工程技術專家。隋文帝臨死前,摟著隋煬帝(當時還是太子)的脖子跟他說,修陵墓的事務必要交給何稠辦。此人祖上是西域昭武九姓何國人,古代西域胡人素以心靈手巧著稱,何稠在這一點上深得先輩真傳。
在牛弘和何稠的通力合作之下,皇帝和皇后的禮服、車輦,百官在各種場合穿的官服,還有三萬六千人的皇帝儀仗隊的全部行頭、器物就全部做好了。而且,每一樣都是既符合傳統禮制,又符合現實需要,還體現華麗的原則,隋煬帝真是大喜過望,立刻在揚州使用。每次巡遊,光是儀仗隊就綿延二十多里長。而且因為是新做的,特別光鮮亮麗,讓揚州的老百姓看了之後目瞪口呆。
第二件事,炫耀文物。
講完隋煬帝到達江都之後所做的兩件大事,大家可能已經明白,隋煬帝巡遊江都,絕不僅僅是遊山玩水,而是有著宣揚國威,鞏固統一,促進交流的重大意義。透過一次巡遊,不顯山、不露水地解決了這麼多問題,既震懾了南方,又讓南方心服口服,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隋煬帝巡遊江都,和他之前營建東都、開鑿運河一樣,都算是抓住時代脈搏,也把握好歷史發展的方向,讓隋煬帝的政治眼光和政治能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四十七艘船共同構成了水殿,算是船隊裏的第一等。
其次是蕭皇后乘的翔螭舟。比龍舟稍微小一點,但是規格和裝飾則是一樣的,也是四層結構,五彩煥然。
隋煬帝是把營建洛陽、開鑿運河和巡幸江都視為三位一體的問題來看待的,前兩件事都已辦完,接下來就是第三件事巡幸江都了。
現在,隋煬帝的所作所為,已經超過了老百姓能夠承受的標準。那麼,他會知道反思嗎?他的下一步,又會做甚麼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