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七章 揚威塞北

第七章 揚威塞北

事實上,就在這次出巡期間,隋煬帝還辦了兩件事,非常有趣。
隋朝有個突厥通叫長孫晟,隋突之間的很多大事都交由他溝通,當年啟民可汗投靠隋朝,也是他穿針引線的結果。現在,隋煬帝仍然派他先去通報啟民可汗,告訴他,隋煬帝準備北巡,這次北巡雖然要帶很多軍隊,但是,目的絕對是和平的,請他不要擔心。
隋煬帝即位之後,啟民可汗也曾經親身入朝,表示忠誠。儘管如此,隋煬帝還是不敢掉以輕心。他還想進一步加強對突厥的控制。
奴之罪也!奴之骨肉皆天子所賜,得效筋力,豈敢有辭。特以邊人不知法耳,賴將軍教之;此將軍之惠,奴之幸也。
長孫晟說:其實我也沒聞到。但是按照規矩,天子臨幸的地方,諸侯王都要親自灑掃御道,把御道上的雜草鏟除,來表達自己的恭敬之心。現在我看見你這牙帳裏外長了這麼多草,我還以為是特意留的香草呢!啟民一聽,恍然大悟,趕緊謝罪:
如此一來,雖然我們在草原上,但也和在城裏是一樣的。要知道,我們最擅長的就是守城,而草原部落最不擅長的也正是攻城,以我之長攻彼之短,這才是萬全之策啊!
從這件事我們就可以看出,別看隋煬帝好大喜功,但是,在關鍵問題上一點都不糊塗,拿捏分寸非常到位。
臣今非是舊日邊地突厥可汗,臣即是聖尊臣民,聖尊憐臣時,乞依大國服飾法用,一同華夏。
不然,兵亙千里,動間山川,猝有不虞,四分五裂;腹心有事,首尾未知,道路阻長,難以相救,雖有故事,乃取敗之道也。
他說,我們不如把五十萬大軍結成方陣,讓後宮和百官的家屬在這個方陣的最裏頭,萬一有誰攻打我們這個方陣,他打哪一面,哪一面就先跟他抵抗,然後我們再派出騎兵策應,同時把車子集結起來,圍成壁壘,守衛皇帝和內眷。
這點就能看出長孫晟手段之高明,不僅辦妥隋煬帝交代的事,連隋煬帝的目的都知道得一清二楚,提前替隋煬帝打點好,還賺了一條高規格的道路。一舉三得,隋煬帝滿意到不得了。
如今我駕臨啟民可汗的牙帳,可汗百姓為我打開氈房的門,猶如每天他們向著太陽打開一樣。啟民可汗像漢朝的呼韓邪單于朝見漢宣帝那樣,在我面前叩首,他手下的其他首領也都像漢朝的屠耆單于一樣接踵而來,在我面前跪拜。他們向我獻上了羊羔、美酒,面對此情此景,我終於覺得自己超越漢武帝。漢武帝打匈奴,只是趕走匈奴,登上一座空空的單于台,而我現在是讓和當年的匈奴一樣強大的突厥人拜倒在我面前,對我心服口服,這難道不比得到一片空地更偉大嗎?這個詩寫得非常得意,非常豪邁。
隋煬帝的一生,不但有過巡遊江南的浪漫,還有過揚威塞北的豪情。事實上,雖然塞外自古號稱苦寒之地,但是,隋煬帝出巡塞北的規格和規模一點也不遜於遊江南,照樣是花團錦簇,耀武揚威。隋煬帝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他出巡塞北又是出於何種政治目的呢?
再看觀風行殿。剛才我們講大帳,確實是體積龐大有氣勢,但是無論如何,這個東西還是啟民可汗能夠想像出來的,隋煬帝覺得這還不夠https://www•hetubook•com•com震懾,他還想要一個突厥人完全沒有的東西,而且這個東西還要體現華夏文明的特色。這可難不倒工程建築專家宇文愷。他又給隋煬帝造了一個觀風行殿,一下子這兩個需求都滿足了。
所謂大帳,就是按照突厥牙帳的樣子打造的帳篷。長孫晟到啟民可汗那裏,嫌人家的牙帳寒酸。隋煬帝就要工程建築專家宇文愷造一個高規格的大帳給啟民可汗看看。
啟民可汗帶頭跪倒在隋煬帝面前,按照草原民族表示尊敬的最高規格風俗,割下手臂上的肌肉,獻給隋煬帝吃。要知道,隋煬帝可是親身參加過對突厥的戰爭,領教過突厥人的強大。現在,看見曾經不可一世的突厥可汗跪倒在自己面前,他真是心花怒放,即興賦詩一首:
隋煬帝一聽感覺不妥,便問周法尚意見,他說:
儘管隋煬帝有奢侈腐化、好大喜功的一面,但這不能否定他在政治上的作為。事實上,在隋煬帝北巡過程中,他的政治韜略又一次得到了清晰的體現。然而,隋煬帝北巡突厥的意義和影響還不止放此。
這可把啟民可汗震住了,他哪見過這麼大的帳篷啊。再看看,這帳篷裏可不光是他們這三千多人,還有隋煬帝的儀仗隊,也是上千人。這還不算,雙方分賓主坐下後,隋煬帝帶來的藝人也都上場了,有的表演噴霧,有的表演背山,有的表演吐火,再加上樂隊演奏,美女跳舞,又得好幾百人。但是,這帳篷只顯熱鬧,不顯擁擠。
溝通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要考慮安全問題。照理說,隋煬帝帶著五十萬大軍,安全應該沒有問題,但是,再多的軍隊也要看怎麼調度。關於調度,當時就出現了兩派意見。
大家可能就感到奇怪,宣揚國威軍威,帶軍人很好理解,為甚麼要帶宗教職業者和藝人呢?其實,這正是隋煬帝心目中需要展示的國家綜合形象。在這個綜合展示裏,軍人代表武力,宗教界人士則代表文治。有了這些人,才能全面展現出隋朝對於北方草原的文明優越性。
隋煬帝透過營建東都、開鑿運河和巡遊江南,解決東部和南部的問題,接著,該解決北部的問題了。
隋煬帝一聽,覺得非常有道理,最終採納周法尚的意見。安全問題也於焉解決。
既然叫行殿,肯定要能夠走才行。怎麼走呢?按照《隋書.宇文愷傳》的記載,這個行殿的下面裝有輪軸,人能夠推著走,而且走得還挺快,「推移倏忽,有若神功」,一會兒就推進一大塊,如有神助。
隋煬帝為甚麼要拒絕啟民可汗的要求呢?我想至少還有兩個層面的考慮。
先看溝通問題。雖然歷史上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一直打交道,但是,中原王朝的皇帝帶五十萬大軍巡行塞北,這可是開天闢地頭一回。隋煬帝怕啟民可汗嚇著,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因此得先派人與啟民可汗溝通一下。
那麼,隋煬帝是不是欣然同意呢?沒有。他說:
大家一看就明白了,這種意見主要追求排場。元壽這個意見一提出來,定襄太守周法尚立刻反對。他說:
這個表態可不得了。在古代改變衣服就意味著改變民族文化。無論是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還是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乃至於清朝入主中原,都有一個改變服飾的內容。現在,啟民可汗要求穿華夏衣冠,這可是最高規格的歸順。這不正是隋煬帝此行的目的嗎?和_圖_書
所謂牙帳,是突厥可汗的大帳,其實就是一個大的蒙古包,直接在草地上搭建而成,帳裏帳外的地面上都長滿了青草。
第一派的代表人物是太府卿元壽。他說:
簡單來講,就是由西向束,在蒙古草原兜一圈。毫無疑問,這次巡行的目的就是要向啟民可汗宣揚國威軍威,震懾草原。
隋煬帝是個精力極其充沛的人,他不喜歡待在都城發號施令,他喜歡以親臨現場的方式來解決問題。所以,這一次他還是安排出巡,親自到啟民可汗的地盤走一走,讓他看看大隋帝國神威無比,天下無敵。
第一,這次北巡,對於隋朝鞏固北部邊防有非常正面的意義。就是透過這次北巡,隋朝以和平的方式展現自己的實力,不僅進一步鞏固和突厥之間的友好關係,對於東北、西北的部族也是一個強大的震懾。事實上,就在這次北巡期間,吐谷渾和高昌這兩個西北政權也都派人朝貢,這對於隋朝在整個國際地位的提升有著非常正面的意義。
隋朝的大興城和洛陽城都是由宇文愷設計督造,連一座都城都能裝在心裏,建一個帳篷,簡直就是小菜一碟。宇文愷建的大帳,最大的特色就是大。大到一個帳篷裏可以容納幾千人。我們前面講啟民可汗親自到榆林迎接隋煬帝,他可不是一個人去的,連他的手下,再加上附屬部落的酋長,一共有三千五百人。來到皇帝的大帳前,隋煬帝大手一揮,全讓他們進到帳篷裏了。
索辮擎膻肉,韋鞲獻酒杯。
啟民決定,徵集所有的部落百姓修路,從榆林的北邊修起,一直修到他的牙帳,再從牙帳一路往東走,一直修到涿郡。總之,只要是在他的地面上,修路的事他就全包了。
第一個層面,他在考慮,如果讓突厥人都改變服飾,那就是當隋朝的臣民了,也就是直接統治。在當時的條件下,隋朝沒有直接統治他們的條件。與其到時承擔失控的苦果,還不如像現在這樣,讓他們按照自己的風俗生活,隋朝只進行羈縻控制。這樣,既不會引起大的波動,還能為隋朝防守北部邊疆。
有兩個情況給足了隋煬帝面子,一是大帳,另一個是觀風行殿。
大業三年(六〇七年)四月,隋煬帝下詔,親率五十萬大軍,十萬匹戰馬,還有僧尼、道士、女冠等宗教人士,以及百戲班子從京師大興城出發,巡行塞北草原。按照計劃,隋煬帝的行程安排是先到榆林(內蒙古托克托旗黃河南岸),從這裏出塞,走蒙古草原,巡視位於今日和林格爾的啟民可汗牙帳,然後往東走到涿郡和-圖-書,再從涿郡南下回來。
這種行為方式和風格其實有著濃厚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這讓隋煬帝的個性和執政特色都非常鮮明。可以說,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都是十分不尋常的。他這種性格自有迷人之處,但是也存在一個問題。
呼韓頓顙至,屠耆接踵來。
在突厥人面前,隋煬帝顯示了皇帝的威風,強調了宗主國的尊嚴,圓滿地達成北巡的目的。這是不是意味著隋煬帝對整個塞北從此就高枕無憂了呢?事實並非如此,隋煬帝絕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再來看第二件事,就更有趣了。甚麼事呢?就在隋煬帝這次北巡期間,大業三年(六〇七年)七月二十九日,隋煬帝下詔:發男丁百餘萬修築榆林以東的長城。到了大業四年(六〇八年)七月,他又發男丁二十萬,繼續修長城。那可能有人就要問了,隋煬帝這次震懾草原的效果挺好的,啟民可汗對隋朝也很忠誠,難道隋煬帝還信不過他嗎?
甚麼問題呢?英雄當久了,就會愈來愈覺得自己無所不能,只看到自己的力量,只相信自己的智慧,從而對別人愈來愈輕視。這種情緒和傾向,對於一個國家的領袖而言是相當危險的。
甚麼意思呢?大軍綿延千里,就成了長蛇陣,長蛇陣可是兵家大忌。因為各路軍隊離得太遠,彼此隔山隔水,誰也照顧不到誰,萬一在甚麼地方挨打,別的軍隊都不知道,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第一件,拒絕啟民可汗要求改穿華夏衣冠的請求。隋煬帝北巡,啟民可汗主動到榆林迎接。一到榆林,啟民可汗就給隋煬帝上了一份情真意切的奏表。先追溯了當年自己落難時文帝對他的高天厚地之恩,然後又講了隋煬帝給他的種種好處。最後說:
隋煬帝是個好大喜功之人,這樣的人表演性本來就特別強,現在一看自己表演如此成功,觀眾如此滿意,他當然飄飄然了。
鹿塞鴻旗駐,龍庭翠輦田。
巡塞北,絕對是一個經過周密策劃的大動作。大業三年(六〇七年),在各方面準備工作就緒之後,隋煬帝信心滿滿地帶著他的大部隊出發了。
但是,無論如何,隋煬帝已經透過自己的努力、大規模的工程建設和巡遊,把東、南、北三個方向的問題都解決了。那麼,他的下一個目標,又會指向何方呢?
奉觴上壽,跪伏恭甚,王侯以下袒割於帳前,莫敢仰視。
結為方陳,四面外拒,六宮及百官家屬並在其內;若有變起,所當之面,即令抗拒,內外奇兵,出外奮擊,車為壁壘,重設鉤陳,此與據城,理亦何異!……臣謂此萬全之策也。
氈帳望風舉,穹廬向日開。
那麼藝人呢?藝人代表著國家的繁盛。有道是藝術無國界,多姿多彩的藝術歷來都是國家之間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更重要的是,隋煬帝帶去的百戲裏面好多都是吐火、噴水一類所謂的幻術,這些魔術一類的東西正好可以凸顯隋朝的神秘感。
第三,這次北巡和隋煬帝的其他活動一樣,大量消耗國力,同樣也讓老百姓付出了沉重的負擔。五十萬大軍、十和圖書萬匹戰馬,光糧草就不是一筆小數目。事實上,這次北巡,不光是老百姓不滿,在官僚集團內部,也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聲音。
這條路有多長呢?一共三千里,而且路寬百步,也算是當時最高等級的草原道路了。因為是專門為迎接隋煬帝才修的,所以稱之為御道。
啟民可汗表示效忠,隋煬帝當然也不能虧待他,一定要表現出宗主國的大度才行。於是隋煬帝下令,賜給啟民可汗和義成公主金甕各一口,賜給突厥人絹帛二十萬段,還在禮儀上給予啟民可汗特殊優待,讓他在朝拜的時候站在諸侯王之上,而且贊拜不名。
連我們今日都覺得不可思議,當時的突厥人更覺得神奇了。要知道,普通突厥百姓本來就沒見過宮殿,更沒見過還能走的宮殿,所以隋煬帝坐在觀風行殿裏在草原上行走的時候,沿途的突厥牧民都以為是神仙降臨了,十里之外就趕緊跪下來磕頭,這效果,多震撼啊!
說到這裏,我們可以評價一下隋煬帝北巡了。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認識這樣一次大規模的巡行呢?我想說三點。
隋煬帝北上,啟民可汗也不敢怠慢,親自率領自己的附屬部落酋長到榆林迎接。兩個君主一見面,耀武揚威的場面也就開始了。
漢武出關,旌旗千里。今御營之外,請分為二十四軍,日別遣一軍發,相去三十里,旗幟相望,鉦鼓相聞,首尾相屬,千里不絕,此亦出師之盛者也。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要展示文明,為甚麼不用儒生做代表呢?這其實就是入鄉隨俗了。要知道,儒家學說是適應中原農耕民族發展起來的文明體系,它所宣導的尊祖敬宗、三綱五常等學說並不適合草原生活,草原民族對它很難理解,也缺乏興趣。但是,草原民族對宗教還是頗為信仰的,也有自己的原始宗教。所以,隋煬帝就想用佛教和道教這些發展程度比較高的宗教來和他們溝通,展示自己的文明成果。
兩個關鍵問題都解決了,隋煬帝便一路北上。
往這麼大的帳篷裏一坐,啟民可汗真是自慚形穢,自己的牙帳跟隋煬帝的大帳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而這正是隋煬帝要達到的效果。你有的,我也有,但是我的比你好。
觀風行殿是甚麼呢?簡單講,就是一個高規格的活動宮殿。雖然只是用板子搭起來的,但也照樣雕樑畫棟、金碧輝煌。而且這個宮殿的規模還足夠大,大到除了隋煬帝外,還能容下幾百個侍衛,就如同真的宮殿。這不就是突厥人沒有,又體現華夏民族特色的建築了嗎?
斷髮文身,咸安其性;旃裘卉服,各尚所宜。……但使好心孝順,何必改變衣服也。
隋朝的北邊是突厥人的天下。突厥曾經是隋朝的最大邊患,但是,經過隋文帝時期的一系列戰爭,突厥的威脅已經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特別是開皇二十年(六〇〇年),隋朝扶持親隋的啟民可汗當上東突厥的大可汗,讓他掌管居住在蒙古草原的突厥各部,當隋朝的藩屬國,雙方關係更是友好。
其實,這就可以看出隋煬帝的過人之處。他希望通過威懾的方式降服突厥,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他對啟民可汗的表現也相當滿意,但是,儘管如此,他一直沒有放棄對突厥的警惕和防範。
這真是我的罪過,你想我這一身骨肉,都是天子賜給我的,天子讓我出點力,拔拔草,我怎麼敢推辭呢?我之所以沒有拔這個草,完全是因為我是邊疆百姓,不知道禮數,幸好將軍您教我了,這是您對我的恩惠啊!
當年漢武帝出塞的時候hetubook.com.com,隊伍排了一千里長,如今陛下您出巡,規模不能比漢武帝小,依我之見,除了您自己的御營之外,應把五十萬軍隊中剩下的部份分成二十四軍,每天讓一軍出發,每一支軍隊相隔三十里,彼此可以看到旗幟、聽到角鼓,我們這樣一天一天地發兵,最後也能綿延一千里,這多威風啊!
這一方面表明了隋突友好的特殊關係,另一方面也進一步強化了突厥的附屬國地位。到這一步,也達成隋煬帝北巡的目的。
最高領袖出訪,在任何時代都是大事,總要做好預備工作。首先是雙方溝通。其次是安全問題,要確保領袖在整個行程中的安全。古代其實也差不多。
我已非昔日的突厥可汗,我就是大隋的臣民,我也不想穿這身突厥的袍子了,請您賜給我華夏衣冠吧。我想要從裏到外都成為一個大隋臣民。
怎麼表現激動的心情呢?依照《資治通鑒》的記載,他說:
長孫晟奉命前往啟民可汗牙帳,啟民可汗也趕緊召集各個依附部落,如奚、室韋等部族的首領都到自己的牙帳裏來,聽隋煬帝的最高指示。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生活的環境,也有和這個環境搭配的衣服。突厥人是馬背民族,整天騎馬打獵,還是穿原來的衣服比較合適。所以,啟民可汗只要內心忠順就夠了,何必非得改變衣服呢?非常委婉,但是堅決地拒絕了。
他知道,整個隋朝的北方安全絕不能建立在一個人的忠誠之上,也不能僅僅建立在威懾之上。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必須以能打仗、能防守為基礎,否則,就非常有可能在關鍵時刻措手不及,乃至滿盤皆輸。從這個角度講,隋煬帝不也是個深謀遠慮的皇帝嗎?
隋煬帝登基以後,馬不停蹄地建東都、開運河、遊江都,藉此鞏固了隋朝的統治,大致解決了大隋帝國西部、東部和南部的整合問題。大業三年(六〇七年),有著長遠政治眼光的隋煬帝又把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挪到北方——由突厥人控制的遼闊土地。隋煬帝準備如何加強自己在北方的影響呢?他又打算如何定位大隋和突厥之間的關係呢?
這樣看來,這個代表團的人員構成絕對是隋煬帝精心思考的結果,他要透過這個隊伍,展現隋朝各個方面的成就。這次北巡也是一次炫耀之旅,炫耀的最終目的是震懾突厥。
長孫晟進去一看,滿地是雜草,心想,陛下北巡,就是要立威,我何不借這些雜草教育一下啟民可汗呢?讓他知道一下皇帝的威風!
說完之後,啟民馬上拔出佩刀,親自砍倒牙帳周圍的雜草。那些附屬部族的首領一看,也趕緊追隨。拔光了雜草還不算,啟民還往前又想了一步。長孫晟說天子巡幸諸侯都要親自打掃道路,可是我們的草原上沒有道路,怎麼辦呢?沒有道路那就開一條道路吧。
何如漢天子,空上單于台。
第二,這次北巡,也典型地體現了隋煬帝解決問題親力親為的方式和奢華豪邁的風格。這樣的方式和風格,在他建東都、開運河、遊江南的時候都有體現,這一次,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
怎麼教育呢?長孫晟就指著大帳前面的雜草對啟民可汗說:這草真香啊!啟民可汗是個老實人,一聽,趕緊俯下身去聞,聞了又聞,怎麼也聞不見香味,就非常困惑地對長孫晟說:我怎麼聞不到香味呢?
就這樣,到大業三年(六〇七年)八月初九,隋煬帝和蕭皇后一行一路招搖,終於來到了大利城(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的可汗牙帳。在這裏,隋煬帝和蕭皇后就分工了,隋煬帝臨幸啟民可汗牙帳,蕭皇后則臨幸可敦義成公主的牙帳。這可是歷史上中原王朝的皇帝第一次駕臨草原民族可汗的牙帳,啟民可汗也是激動不已。
第二個層面,隋煬帝也在考慮,能否讓啟民可汗一個人穿華夏衣冠呢?但是若想要想維護啟民可汗的地位,就必須讓他和突厥百姓儘可能地保持一致。如果部落百姓發現啟民過於中原化了,可能就會和他離心離德。這樣一來,隋朝苦心培植的親隋勢力也就倒台了。如果隋朝想長久地借助啟民可汗控制突厥,就絕不能允許他改變服裝。所以,隋煬帝強調,只要他有一顆恭順的心就可以了,又何必一定要在服飾上表露。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