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三章 朝廷五貴

第十三章 朝廷五貴

君所謂可,亦曰可焉,君所謂不,亦曰不焉。無所是非,不能輕重。
第二,擅長揣摩隋煬帝的心思。舉一個例子。前文不是講過高熲在隋煬帝手下當太常卿嗎?當時,裴蘊就給高熲當副手,做太常少卿。他覺得隋煬帝愛熱鬧,講排場,好大喜功,自己所在的部門應該能夠作出貢獻。
第三位,內史侍郎虞世基
第一,關隴貴族集團占主體地位。除了蕭琮之外,其他五個全都是關隴集團的成員。
第二,宇文述聽話乖巧。既然不以謀略見長,宇文述乾脆就全聽隋煬帝到盲從的程度。依照《隋書.宇文述傳》的說法就是:
明白了「五貴」的特點,也就不難理解隋煬帝為甚麼要任用這些人當宰相了。其實,這是在解決隋煬帝初年宰相人選的兩大問題。
陳朝滅亡以後,隋文帝親自檢視陳朝官員名單,一般官員都降級使用,但到了裴蘊,非但沒有降級,反而給他一個儀同三司的散官。這樣不合情理的任命,讓當時的宰相高熲馬上提出異議,說:「裴蘊無功於國,寵逾倫輩,臣未見其可。」裴蘊沒甚麼功勞,您為甚麼給他這麼高的官?甚至比同僚的官都大呢?我看不出有甚麼道理。
裴矩總是與我心意相通,甚麼事我若是在腦子裏思考許久,就差說出來了,裴矩總能夠把寫著這件事的表章給我送到,簡直是心有靈犀。為甚麼我們能想法一致?就是因為裴矩奉公體國,有一顆忠君愛國之心。
裴蘊和裴矩都是河東裴氏出身。但是在南北朝戰亂時期,裴蘊的祖輩都到了南方,在梁朝和陳朝做官。這也罷了。北周不是和陳朝打仗嗎?他爸爸又被北周俘虜了,成了北周的官員,後來北周變成隋,裴蘊的爸爸也就成了隋朝的大臣。爸爸已經在北方做官,而裴蘊還留在江南當陳朝的官員。裴蘊該如何定位自己的立場?
第三,心靈手巧,投隋煬帝所好。隋煬帝除了喜歡權力、排場之外,還喜歡技術。比如我們屢次提到的能夠拆卸組合的觀風行殿,隋煬帝不就非常喜歡,走到哪帶到哪嗎?這些東西,純粹的中原儒家士大夫是不屑一顧的,一律視為奇技淫巧,但是,宇文述出身胡人,在這一點上和隋煬帝倒頗為一致。按照史書的記載,他是:
隋煬帝說甚麼事行,他就跟著說行,隋煬帝說甚麼事不行,他也跟著說不行,反正一切以隋煬帝為準,從來不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這對於喜歡權威獨斷的隋煬帝來講可是難得的美德。
第四,他們都是專家型的官員。其中,蘇威是活字典,行政專家;裴矩是民族問題專家,外交家;虞世基是最優秀的秘書;裴蘊是法律專家;宇文述軍事能力過硬,在技術方面也頗有才幹。這些人在各自領域都有建樹,但是正因為太專了,他們統領全局的能力不夠,方向感不強。
隋煬帝是一個心胸狹窄、剛愎自用的皇帝,不僅容不下政治對手,也容不下不同意見。但隋煬帝的性格再強,也不能孤家寡人,單靠一己之力處理大隋王朝的大事小情,總還需要得力的下屬輔弼。那麼,隋煬帝有著怎樣的用人風格呢?這樣的用人思路,對隋朝又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第二,這幾個宰相的個人品格不高,根本無法發揮朝廷表率的作用。在「五貴」之中,最受隋煬帝信任的是功臣宇文述,其次是秘書虞世基。可是,恰恰就是這兩個人,都以貪婪著稱。宇文述貪婪的表現是認兒子,虞世基貪婪的表現是怕老婆。
第一,宇文述本質上還是一介武夫。雖然也會耍些心機,https://www.hetubook.com.com但那都是些權謀小術,要論文韜武略,他比楊素可就差遠了。能量小,自然威脅也小。既是功臣,跟皇帝天然的親近,又不讓皇帝感受到威脅,這樣的人,皇帝自然喜歡。
第二,蘇威比較柔順。蘇威這個人有特點,小事好爭,大事不敢爭。跟同僚好爭,跟皇帝不敢爭。簡而言之,是一個怕死、惜命的人。這一點,從他的個人經歷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當年北周宇文護專權的時候,他不贊同,但是也不敢反對,結果上山隱居了。後來隋文帝要篡奪北周的皇位,他心裏贊同,但是不敢公開表態,又臨陣脫逃。後來在隋文帝手下當宰相,每次一遇到皇帝生氣,蘇威的表現都是「免冠頓首」,把帽子摘掉,趴下來就磕頭,無論是非,謝罪了事。現在到了隋煬帝手下,隋煬帝不是又因為他上諫把他免官了嗎?蘇威還是誠惶誠恐,換取隋煬帝的原諒。
第五位,黃門侍郎裴矩。
第六位,門下納言楊達,這是隋文帝初年「四貴」之一楊雄的弟弟。出身皇族,也是關隴貴族集團成員,因為是武則天的外祖父而為人熟知。
第一位,尚書令楊素,這是擁戴隋煬帝的大功臣,也是關隴貴族集團的代表。
於是孫夫人自己想辦法增加收入。她跟前夫有一個兒子叫夏侯儼,年紀也不小了,孫夫人讓夏侯儼打著虞世基的名號到處招權納賄,賣官鬻爵,這樣一來,虞世基家裏門庭若市,金寶堆積,財政赤字也就解決了。宰相人格不高,招權納賄,自然朝廷也就腐敗成風,小人當道。
第三,皇親國戚勢力太大,對皇權也很不利。要知道,皇親國戚雖然比一般大臣跟皇帝親近,但是,也並不安全。因為他們的身分本來就已經很尊貴了,再有了政治權力,不就更不好控制了嗎?歷史上宗室作亂、外戚篡權的事情比比皆是,隋文帝楊堅當年就是以外戚的身分奪取北周的天下。殷鑑不遠,隋煬帝當然不會忘記。
如此一來,「五貴」的身分可就降低不少,因為他們的權力不是來自於正規的制度,而是來自於隋煬帝的個人賞識,因此,地位大打折扣。
第一,代表面太窄。如前所述,隋朝的疆域由關中的北周、關東的北齊和江南的陳朝三部份組成,宰相集團應該容納三方面的代表才合理,現在關隴貴族集團一統天下,過於狹隘,當然不利於國家的平衡發展。
這樣一來,楊素家族的勢力被清除殆盡了,六位宰相少了三個。另外三個人也都沒待長久。
楊達深知隋煬帝猜忌,所以一直低調做人,在朝廷裏很少說話,後來乾脆轉為武職,遠離權力核心。
隋煬帝按照自己的意志任命了新的宰相。這些人有著鮮明的共同特點。那麼,隋煬帝為甚麼要任命這些人當宰相?他想解決甚麼問題呢?他們對大隋王朝的政治運作來說,究竟好還是不好呢?
蘇威在大業三年(六〇七年)受到高熲的連累,免官回家了。
第一,蘇威是蘇綽的兒子,也是關隴集團的政治代表。蘇威的爸爸蘇綽可不是凡人,當年草擬所謂「六條詔書」,幫全無統治經驗的西魏和北周政權建立了基本的政治規範。這樣的背景對蘇威太重要了,隋朝https://m.hetubook.com.com脫胎於西魏、北周,政治文化一脈相承,所以蘇綽的名聲在隋朝依然不減當年。讓蘇綽的兒子在隋朝當宰相,本身就是繼承關隴集團政治路線的一種姿態。這是蘇威的第一個優勢。
第一,他們的代表面很廣。其中,蘇威和宇文述代表關中勢力,裴矩代表山東勢力,裴蘊和虞世基則代表江南勢力。帝國的三個組成部份全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人物。特別是江南地區,在整個國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顯著增加。這和隋煬帝初年的宰相有很大區別。
再看宇文述。此人也出身於關隴貴族集團。隋煬帝當晉王的時候,他就跟隨左右。當年楊廣想當太子,拉攏楊素的主意就是他出的,跟楊約賭博也是他去,因此也算是隋煬帝的功臣。照理說,功臣容易受猜忌,楊素不就是最好的例證嗎?宇文述怎麼就能受到隋煬帝的信任呢?有幾個原因。
這件事說明裴蘊的貢獻大之外,還說明裴蘊這個內應級別真高,直接對皇帝負責,連高熲都被蒙在鼓裏。這段光榮史雖然也有價值,但倒不見得是裴蘊任宰相最重要的原因,他最重要的優點有兩個。
隋文帝一聽,說:「是嗎?這樣吧,改為上儀同。」又提高了一級。高熲急了,再次上諫。隋文帝說:「既然宰相不同意,那就加開府吧,」又提了一級。一看隋文帝這麼強硬,高熲再也不敢說話了。
隋煬帝猜忌成性,不能納諫,先後誅殺了楊素、高熲、薛道衡等大臣。他到底想用甚麼樣的人呢?要講隋煬帝的用人風格,當然是看宰相隊伍最有代表性。隋煬帝都用甚麼人當宰相呢?這在他的統治前期和中後期還是相當不一樣的。
他整天在思考穿甚麼奇裝異服,今天這兒改改,明天那兒改改,反正跟一般人不一樣。他不僅打扮得光鮮亮麗、與眾不同,還經常把他設計發明的一些奇裝異服和裝飾品進獻隋煬帝,隋煬帝因此非常滿意。又是功臣,又順從,還能投皇帝所好,隋煬帝對宇文述當然滿意得不得了,甚至把自己的女兒南陽公主嫁給了宇文述的兒子宇文士及,成了親家。這樣一來,宇文述也就順理成章地成了宰相,而且是宰相之中最受寵幸的那一個。
隋煬帝剛愎自用,權力意志極強,不僅容不下元老重臣,甚至連心腹提出不同意見,都會痛下殺手。作為大隋王朝的皇帝,他不能單槍匹馬治理天下,無論如何還是需要宰相輔佐、大臣協理。這樣一位獨斷的皇帝,喜歡何種下屬呢?他的用人風格究竟如何?
隋煬帝登基當皇帝的時候,他任命的宰相多是前朝的元老重臣,宰相成員位高權重,對隋煬帝有很大的制約作用。權力意志強烈的隋煬帝當然不滿意這樣的政治結構,於是他就利用各種機會將這個組合殺的殺,廢的廢,貶的貶,很快把這個對他有制衡作用的宰相班子徹底瓦解。那麼,接下來,隋煬帝又組建了甚麼樣的宰相團體呢?
隋煬帝重新組建了自己滿意的宰相組合,這個新的組合由五個人組成,號稱「朝廷五貴」,這個讓隋煬帝滿意的「五貴」,又有甚麼共同特點呢?
裴矩大識朕意,凡所陳奏,皆朕之成算。未發之頃,矩輒以聞。自非奉國用心,孰能若是!
這六人構成隋煬帝初年的宰相集團。他們體現了怎樣的拜相思路呢?有三個特點不容忽視。
四方表奏日有百數。帝方凝重,事不庭決,入之後,始召世基口授節度。世基至省,方為敕書,日且百紙,無所遺謬。
第四位,內史令蕭琮,隋煬帝的大舅子,原來江陵蕭梁政權的皇帝。hetubook.com.com
第三,皇親國戚多。六個宰相中,有兩個是皇親國戚,一個是皇帝這邊的宗親楊達,另一個是皇后那邊的哥哥蕭琮。這兩個人當宰相,恐怕是為了平衡楊素勢力,增強皇帝的力量。
第二位,尚書右僕射蘇威,這是隋文帝時代的老大臣,也是關隴貴族。
第一,此人出身北齊,能代表東部地區的力量。
講完「五貴」的個性,再總結一下「五貴」的共通性。其中有四個共通性值得注意。
這樣的人,你要是站在道德制高點,當然可以說他是軟骨頭,沒原則,但是從比較持平的角度看,也就是一個既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又膽小怕事的人。這樣的人其實很容易控制,也很好用。一個老大臣,又能體現政治的延續性,又能保證在大事上遵從皇帝決策,還有甚麼理由不予以保留呢?
要說宇文述和雲定興本來是政治上的對立面,很難相處,但是兩個人都沒甚麼廉恥心,所以,誰也沒覺得有甚麼不妥。雲定興敢送,宇文述也敢收,而且收了之後眉開眼笑,立刻就管雲定興叫哥哥,還保舉他一路高升,一直當到左屯衛大將軍。這不就是有錢能使鬼推磨嗎?
先看蘇威。前文講大業三年(六〇七年)蘇威被革職為民,怎麼又東山再起了?蘇威東山再起,這可不是第一次。蘇威當年任職隋文帝宰相,就曾經兩落兩起。到了隋煬帝手下仍是如此。蘇威到底何德何能,能侍奉隋文帝和隋煬帝這麼兩代猜忌的皇帝,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呢?兩個原因。
楊勇被廢,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寵幸一個姓雲的姑娘。這位雲姑娘的爸爸叫雲定興,在楊勇當太子的時候家裏攢了不少寶貝。後來楊勇倒台,雲定興也受到連累被革職為民。雲定興是個不甘寂寞的人,就把他積攢的那些寶貝都孝敬給了掌權的宇文述,希望能東山再起。
第四位,御史大夫裴蘊。
根據《隋書.宇文述傳》的記載,宇文述沒事就喜歡認人當乾兒子,尤其是有錢人。當時甚麼人有錢呢?商人有錢,胡商更有錢。這些人有錢,但是社會地位低,非常希望在朝廷找個靠山,而宇文述正好能在朝廷說上話,但是月俸卻不太夠用。如此一來,兩方面算是一拍即合。胡商為了能得到好處,紛紛巴結宇文述,送給他金銀珠寶,管他叫乾爹。宇文述也是來者不拒,到處認乾兒子,收保護費。這不就是官商勾結嗎?
凡有所裝飾,皆出人意表。數以奇服異物進獻宮掖,由是帝彌悅焉。
除了蘇威是門下納言以外,其餘四個人,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內史侍郎虞世基、黃門侍郎裴矩、御史大夫裴蘊,沒有一個是三省正長官。其中,內史侍郎虞世基和黃門侍郎裴矩雖然品級不夠,但還是三省官員,而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蘊甚至連三省官員都不是。
隋煬帝剛登基時,任用甚麼人當宰相呢?前文講過,隋代三省制建立,三省長官就是宰相。隋煬帝初年,有這樣幾和-圖-書位三省長官。
第一,宰相代表面過窄問題。這次隋朝終於擺脫了地域狹隘性,成長為貨真價實的全國性政權了,從這個角度講,隋煬帝用人的眼界和心胸還是相當開闊的。
第三位,黃門侍郎裴矩。他在幫助隋煬帝開拓西域方面功勳卓著。這個人為甚麼能當宰相呢?兩個好處。
怎麼貢獻呢?他就越過自己的長官高熲,上書隋煬帝,建議徵調已經遣散的北周、北齊和陳朝的樂工,同時到民間徵集百戲,共同繁榮隋朝的文藝。這個建議立刻受到隋煬帝的重視,責令高熲落實,結果高熲不同意這麼做,還給隋煬帝上諫,不就惹惱了隋煬帝嗎?也為他以後被殺埋下了伏筆,而裴蘊則是恰恰相反,從此步步高升。
第二,文采斐然,是個好秘書。根據《虞世基傳》的記載:
第一,這五貴,勢力太過軟弱,根本無法發揮宰相應有的職能。要知道,傳統所謂宰相,應該是能夠在道德上勸諫皇帝,在政治上輔佐皇帝的人物,這才叫股肱之臣。「五貴」完全不能承擔這樣的工作內容。他們是兼職宰相,身分不明;性格柔順,諫諍精神不足;是專家型官員,不擅長統領全局。如此一來,他們也就只能是簡簡單單地聽命於皇帝,替皇帝辦事。這可與宰相的職責相去甚遠了。
第二,楊素家族勢力過於強大,有震主之嫌。楊素為隋煬帝上台立下汗馬功勞,楊氏一門也就在新政權中占據了主導地位。但是這樣一來,也形成了君弱臣強的局面,對皇權發展極為不利。
裴蘊是個聰明人,他想陳朝總有一天會被隋朝吃掉!想來想去,就透過他爸爸和隋文帝搭上了關係,願意給隋朝當內應。裴蘊在陳朝當的可是直閣將軍,這是負責皇帝貼身守衛的官員,對陳後主的情況瞭若指掌。陳朝豈有不滅之理!後來隋朝打陳朝順風順水,和裴蘊有很大關係。既然立了這麼大的功勞,隋朝當然要對裴蘊有所回報。
就這樣,裴蘊當天就拜為開府儀同三司。開府儀同三司,位居一品,這也是隋朝文散官的最高官階。
蕭琮原為西梁的皇帝,算是亡國之君,又是隋煬帝的大舅子,是外戚,這兩重身分都很微妙,所以更是一貫小心謹慎,上班不說話,下班就喝酒念佛,從不亂說亂動。照理說,這樣應該沒事。但是,蕭琮為人孤傲,卻跟名將賀若弼要好。大業三年(六〇七年)賀若弼因為議論朝政被殺,蕭琮馬上受到猜忌。偏偏這時候又傳出了一個童謠,名為「蕭蕭亦復起」,隋煬帝一聽就想這是不是說蕭梁又要復興呢?童謠這種事情,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乾脆把蕭琮免了官,讓他回家,不久也去世了。
這樣的宰相組合相當不合理。理由有三。
第五位,門下納言楊文思,這是楊素的從叔。
第二位,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
皇帝好大喜功,濫用民力,宰相再招權納賄,不能匡扶,這國家不就往更危險的方向走了嗎?那麼,隋朝還會遇到甚麼問題呢?
第二,這個人是邊疆和民族問題專家,在開疆拓土方面和隋煬帝想法一致。隋煬帝曾經表揚他說:
從這一件事,就已經可以看出裴蘊體察皇帝心思的能量。這樣的人,當然也是隋煬帝眼中的理想大臣。
然而,隋煬帝這樣雖然解決了兩個舊問題,卻又增加了兩個新問題。
第三,他們都很柔順。幾位宰相各有各的特點,但是有一個特點是共有的,那就是柔順。按照《宇文述傳》的說法,就是「以水濟水,如脂如韋」。這些人像水一樣柔和,像油脂一樣順滑,皇帝說甚麼,他們就聽甚麼,絕不提不同意見。
第四位,內史侍郎虞世基。此人是江南人士,也是個著名的才子,文章出眾,兼工草隸,當年在陳朝號稱「南金之貴」。後來由陳入隋,就憑出眾的文采嶄露頭角。此人為甚麼能當宰相呢?兩個理由。
第一位,納言蘇威。
就這樣,大業初年的六個www•hetubook•com.com宰相死的死,廢的廢,走的走,很快都離開了宰相崗位。關隴貴族集團大受打擊。那麼,誰來頂替他們呢?大業中後期,隋煬帝又組織起一群新的宰相,這個組合在當時有一個專有名詞,叫做「五貴」。顧名思義,是個五人組合。哪五位呢?
再看虞世基。虞世基最大的問題是怕老婆。怕老婆跟貪婪有甚麼關係呢?虞世基貪婪,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的夫人孫氏。這個孫夫人以前嫁過一個人,前夫死了之後才跟了虞世基。孫夫人又風流又放蕩,別有一番情趣,虞世基很快就被她給迷住了,心甘情願地供養她過奢侈浮華的生活。但虞世基雖是宰相,但月俸仍無法供她過得太奢侈。
這樣看來,這個政府組織很難讓人滿意。隋煬帝是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從國家的角度講,他要建立一個東西南北平衡發展的大帝國,當然不滿於一個只代表關隴地區利益的政府;從個人角度來看,他要當一個全面貫徹自己意志的強勢皇帝,當然不允許大臣,無論是功臣還是親戚的權力凌駕於己。這樣一來,這個宰相組合勢必要調整。
第一,辦事能力強。進入隋朝後,裴蘊接連擔任地方刺史,到任何一地,都有成績,聲望很好。
這不是難得的秘書人才嗎?這樣的人,既能代表江南人物,又善於以秘書身分領會貫徹皇帝意圖,當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五位,御史大夫裴蘊。這個人的經歷可非同凡響。他是隋朝的最高級秘密警察。
這裏指出隋朝的行政決策過程,那時候四方向隋煬帝奏事,隋煬帝是一個老成持重的人,不願意當場做出決定,而是把這個奏表接過來,然後退到後殿思考,再口授給虞世基處理。虞世基聽完隋煬帝的口授之後,再到他所在的內史省,把這些意見寫出來。一天寫多少份?一天寫一百多份,從來沒有差錯,沒有遺漏,每一份意見都忠實地體現隋煬帝的意思。
這可就大大突破隋朝初年建立的宰相制度。這些人都不是三省長官,為甚麼還能被視為宰相呢?因為隋煬帝給了他們一個頭銜,叫「參與朝政」。即原來的官職不變,但多了一個參與朝政的兼職。這既不是正式名號,也沒有任何品級,只是隋煬帝的一個口頭任命、臨時差遣。
第二,楊素家族的勢力極其強大。六位宰相之中,楊素家族占了三個。這當然是因為楊素在隋煬帝當皇帝的過程中貢獻巨大,論功行賞的結果。
如果遇到錢更多的,宇文述還可以再降一輩,直接管人家叫哥哥。例如:廢太子楊勇的老丈人。
第三位,內史令楊約,楊素的弟弟。
這樣一個既有代表性,又能在具體問題上幫助隋煬帝的人,當然也是隋煬帝眼中宰相的合適人選。
隋煬帝本身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本來就存在著嚴重的急功近利、濫用權力的問題。這樣的皇帝,其實需要有效的宰相機制加以制約,但是到「五貴」時代,因為他們自身能量不足,這種制約作用當然要大打折扣。這對於政治的良性發展當然不利。
首先是拿楊素開刀。大業二年(六〇六年),隋煬帝逼死楊素,楊約也受到連累被免官,不久也去世。而楊文思當時已經年近七十,年老體弱,本來就不親政事。楊素死後沒多久,他自己也就去世了。
第二,皇帝權威不足的問題。新任命的「五貴」以兼職宰相為主,性格柔順,而且都是專家型官員,統領全局的能力不足,這樣一來宰相的勢力不大,也就失去制約皇帝的能力,皇帝的權威也就不會受到任何挑戰。
第一,出身南方,有代表性。
第二,他們都是兼職宰相,地位相對比較低。根據隋朝的制度,所謂宰相,應該是三省長官,也就是尚書令、尚書僕射、內史令、門下納言這一類的官員。我們前面講隋煬帝初期的幾個宰相都是三省長官,但是「五貴」就不一樣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