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七章 功敗垂成

第十七章 功敗垂成

無論是何種理由,隋煬帝都沒必要親臨現場。隋煬帝為了面子更不可能聽進這些意見。上一次隋煬帝親征打敗,如果這次派一個將軍去打勝了,隋煬帝的臉往哪兒放呢?所以,一聽庾質他們的建議,隋煬帝勃然大怒,說:「我自行尚不能克,直遣人去,豈能成功也?」我自己去都不能夠打贏,派一個將軍去,怎麼可能贏呢?因為有這樣的心理,所以,大業九年(六一三年)的御駕親征也就勢在必行,無人能擋。
軍資、器械、攻具,積如丘山;營壘、帳幕、案堵不動,皆棄之而去。
曾令千載後,流譽滿旅常。
就在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一下子讓隋煬帝不再猶豫。甚麼事呢?兵部侍郎斛斯政投降高句麗了。這又是怎麼回事呢?說起來,這仍然是楊玄感造反的連帶後果。斛斯政出身關隴貴族集團,祖上都是武將,本人也非常有才幹,很受隋煬帝寵信。所以,這次出征高句麗,隋煬帝就讓他掌管軍機,相當於總參謀長的角色。
戎狄失禮,臣下之事;千鈞之弩,不為鼷鼠發機,奈何親辱萬乘以敵小寇乎!
隋煬帝選擇了第二種反應。就在大業九年(六一三年)四月,隋煬帝又率領百萬大軍,渡過潦河,再度討伐高句麗!
第二大榮譽,隋煬帝還把沈光調到身邊,擔任貼身侍衛。而且,沈光是待遇最高的貼身侍衛。按照史書記載,隋煬帝跟他解衣推食,寵幸無比。
當時大興城新建了一座寺廟叫禪定寺,寺前立起一座幡竿,高十多丈。可是,幡竿豎起來之後,繩子忽然斷了。要把繩子重新掛上去,只能把幡竿砍斷,這很不吉利。怎麼辦呢?正在和尚們一籌莫展的時候,沈光遊逛到了這裏,他上下打量了一下幡竿,說:把繩子給我吧,我幫你們掛上去。他怎麼掛上去的呢?按照《沈光傳》的記載:
一句話,此行一定要立功,不成功,即成仁。
沒想到,楊勇後來被廢了,沈光只好回家;後來,他又輾轉投到漢王楊諒的手下,擔任楊諒的府掾,沒想到,楊諒又舉兵造反還失敗,王府就此撤銷,沈光只好又回到家裏。眼看正常的途徑無法出人頭地,沈光又改換思維方式,走別條路:戲馬。沈光和一般斯文秀氣的南方文人不一樣,他是個有武功的人。按照《隋書.沈光傳》的說法,就是「少驍捷,善戲馬,為天下之最」。這個戲馬,和一般說的馬術還不完全一樣,有點類似於我們今天說的雜技。耍雜技每個時代都有,沈光怎麼就能號稱天下第一呢?
第二種,無論如何不承認失敗,而且,愈挫愈勇,非要較這個勁不可。
我們也知道,大興城是關隴貴族集團的老家,這個地方的人都勇武豪俠,也最崇尚豪傑。沈光身手好,為人又行俠仗義,不拘小節,所以很快身邊就聚攏了一批所謂京師惡少年。這些人有的供他喝酒,有的供他吃肉,所以別看沈光沒有工作,養家糊口倒是一點都沒耽誤,而且每天呼朋喚友,鬥雞走狗,日子過得不錯。
無論是楊玄感起兵也好,還是斛斯政投敵也好,那都是隋朝的最高軍事機密,一般士兵,乃至中下級軍官都無從知曉,現在仗打得好好的,眼看勝利在望,忽然這www•hetubook.com•com麼狼狽撤退,士兵都不知道怎麼回事,一時間小道消息滿天飛,都在自己嚇自己,隊伍也愈走愈亂。
問題是,如果這時候撤軍,那真等於煮熟的鴨子又飛了,此前的一切努力都付之東流,誰也不甘心啊!
可能有人會說,這首詩寫的是英雄群體,不是個人啊!沒錯,這首詩讚美的確實是隋朝士兵,確切地說,是驍果這個英雄群體。但是,誰敢說這個騎白馬,佩寶劍,威風凜凜而風度翩翩的少年武士,不是以沈光為藍本創造的呢!有了皇帝這樣的首肯,不僅沈光建功立業的理想得以實現,隋朝的士氣也一下子振奮了不少。
可是,就在總攻即將開始,勝利的曙光已經呈現眼前的時候,一個滿面煙塵的騎兵忽然出現在隋煬帝的大帳之前,翻身下馬,呈上一封密信。隋煬帝一看這封密信,臉馬上就綠了。信上說,負責隋朝遠征軍督運糧草的禮部尚書楊玄感在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舉兵造反了!隋煬帝一下子慌了神,不明白其中原因。
文犀六屬鎧,寶劍七星光。
那遼東方向呢?遼東方向更不得了,那是和隋朝直接接壤的部份,所以由隋煬帝親自督戰,集合了大約四十萬軍隊圍攻。要知道,遼東城的守軍只有三萬人,四十萬對三萬,那不是以石擊卵嗎?是不是很容易就打下來了?還真不是這樣。別看皇帝親自督戰,各路將士奮力拚殺,但是大軍攻城將近一個月,硬是沒有打下來。
第二個著力點則在遼東城(今遼寧遼陽),這是遼東半島的核心,也是高句麗的東部核心,相當於第二首都。
隋煬帝不甘心第一次東征高句麗的失敗,半年後再次御駕親征。吸取教訓的隋軍憑藉優勢的兵力,周密的部署安排,即將大獲全勝,一雪前恥。然而就在關鍵時刻,突然發生了一件意外,迫使隋煬帝忍痛放棄了大好形勢,班師回朝。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為了能夠保證兵源品質,隋煬帝還刻意提高驍果的待遇,不僅免除驍果之家的賦役,還讓驍果隸屬於專門負責保衛皇帝的左右備身府,充當皇帝的侍衛親兵,這一點可太誘人了。俗話說,宰相門房七品官,更何況是跟著皇帝呢,那進步得多快呀!所以,好多富豪子弟、英雄豪傑都爭相應募,驍果之中人才濟濟。
第二個,這次出征,軍隊的戰鬥力也有改善。怎麼改善呢?隋朝在原有的府兵之外,增加了一支名叫驍果的軍隊。驍果是怎麼回事?所謂「驍果」,字面翻譯就是驍勇果敢。為甚麼驍勇果敢?因為這支軍隊是招募來的,所有的驍果戰士,都是志願兵,這就和府兵有本質上的區別。
遼東半島的大軍一撤退,在東萊待命的來護兒水軍也自動撤軍,回援東都了。就這樣,隋煬帝第二次大舉東征高句麗又以失敗告終,而且是功敗垂成。說起來,這次失敗可是太冤枉了,連我們在千年以後都不免替隋煬帝發出一聲歎息,真是時乖運蹇,英雄無命啊!那麼,改變了整個戰局的楊玄感究竟是何許人呢?他為甚麼要造反?
說實話,第一次討伐高句麗失敗,隋煬帝無論如何也難以接受。他這樣一個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經歷過無數大風大浪的大隋天子,怎麼可能在高句麗這樣的小河溝裏翻船呢?而且還當著那麼多國際友人的面,這簡直是太丟面子了!隋煬帝可是個驕傲的皇帝,這個面子,他無論如何也要挽回,而且愈快愈好,否則在國內、國際上似乎都很難交代。所以,這個仗必須要打。
第一個,隋煬帝學乖,不再瞎指揮。上次出征,他不是還沒打仗,先規定了兩條基本原則嗎?
第三個榮譽,隋煬帝還為他寫了一首讚美詩。這首詩名叫《白馬篇》:
……和-圖-書
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輕功嗎?所以當時「觀者駭悅,莫不嗟異」。圍觀的老百姓既開心,又驚歎,都在那兒嘖嘖稱奇,就給他起了一個外號,叫「肉飛仙」。這樣一來,奠定了沈光豪傑的名聲。
為甚麼呢?攻城作戰太不容易了。要知道,高句麗和隋朝的老對手突厥和吐谷渾可不一樣,它是農耕民族,善於築城,也善於守城。這遼東城相當於高句麗的第二首都,修築得特別結實。內外有兩層城垣,兩個門樓,都是高大堅固。在沒有火藥、大炮的情況下,要想拿下這樣的城池非常困難。隋軍雖然人數多,但是一時之間,也發揮不出來。
問是誰家子,宿衛羽林郎。
儘管旗開得勝,沈光畢竟是孤軍奮戰,等高句麗士兵反應過來,一擁而上,沈光一個人抵擋不過,一下就從城牆上掉下來了。要知道,遼東城也有幾十米高,這樣摔下來的話,就算不死,也得骨折,隋軍這邊一片驚呼。可是誰也沒想到,就在沈光即將落地的一剎那,他一把抓住了衝杆上垂下來的繩子,不僅沒有摔著,反而像猴子一樣又順著繩子爬上去了,斬殺了好幾個高句麗士兵,然後滑下衝杆,毫髮無傷。
戰場是英雄用武之地,英雄是提振士氣的一劑良藥。此時,隋軍中湧現出一個身懷絕技的戰鬥英雄,他的超凡魅力加快了隋軍攻占高句麗的步伐。這位英雄人物究竟是誰呢?他又是憑藉甚麼威震敵營的呢?
首先,運糧官造反,馬上意味著糧草難以為繼,沒了糧草,出征在外的大軍就算不餓死,也要造反!
第一,拜沈光為朝散大夫,賜予寶刀良馬。朝散大夫,這可是五品官,算是中層將領。沈光一介白衣,一次戰鬥,直接官拜五品,也算是一步登天。
這一次,隋煬帝主動把這兩條規定取消,不再設慰撫使,而且宣佈「聽諸將便宜從事」。諸將可以根據戰機自行決定自己的安排,可以「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換句話說,他終於擺正心態,不再想天子有征無戰,而是真把打仗當仗打了,這就有利於調動將領的積極性。
最後,東都洛陽可是隋王朝的命|根|子,一旦被楊玄感占領,那豈不是意味著隋朝的半壁江山都面臨危險嗎?
問題是,沈光出身不好,不光是江南亡國之民,而且還在政治上站錯邊,這樣的人,要想出頭可真不容易。可是,現在為了征討高句麗,隋煬帝招募驍果,只問武藝,不問出身,這樣一來沈光總算是盼來出頭之日,當即報名參軍。他不是人緣好嗎?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有一百多人都騎著馬來給他送行。沈光看著這些朋友,把壯行酒灑到地上,發下重誓說:
為了拿下這座城池,隋煬帝也算把那個年代能想出來的攻城手段都用了一遍,像是飛樓、衝車、雲梯、地道等,輪番上陣,可是效果都不理想。眼看頓兵城下將近一個月,還是毫無進展,隋煬帝也相當著急。就在這時候,隋朝的大軍之中湧現出一位英雄人物,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局面。
照理說,自己的狼狽處境是楊玄感造成的,此時應該投奔楊玄感才對,問題是,這時候想要千里迢迢投奔楊玄感,肯定不可能。眼前只有一條路可走,就是投奔高句麗了!所以,就在大業九年(六一三年)六月二十六日深夜,兵部侍郎斛斯政居然趁著夜黑風高,投敵了!
隋朝的軍隊納悶,遼東城內的高句麗士兵更納悶,本來,眼看著隋朝的魚梁大道就要合龍,他們都覺得自己命在旦夕,就要跟遼東城同歸於盡了,沒想到六月二十八日一早起來,居然一切都天翻地覆了。每天熱鬧的大隋軍營現在空空蕩蕩,鴉雀無聲,軍資器械都亂扔在那裏,堆成了一m.hetubook.com.com座座小山,這是怎麼回事呢?
府兵是徵來的,掃地為兵,想參軍也得參軍,不想參軍也得參軍,因此有好多人是不情不願地走上戰場,這樣的士兵戰鬥力自然不會強。但是驍果就不一樣了,驍果是自願報名參軍,都是渴望透過戰爭建功立業的人。有道是知之者不如樂之者,樂知者不如好之者,喜歡打仗的人,戰鬥力當然強。
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第二天早晨醒來,隋煬帝聽到這個消息,真要氣得吐血了。斛斯政是隋煬帝身邊的總參謀長,對隋朝的軍事部署瞭若指掌,他這麼一投敵,就等於隋朝所有的軍事機密都曝光了,這仗還怎麼打!怎麼處置這個叛徒呢?趕緊追吧。隋煬帝下令,讓將作少監閻毗率領兩千騎兵,火速追擊。可是,人家斛斯政已經走了半夜了,怎麼可能追上呢!
這樣一來,隋煬帝已經沒有選擇,只能撤軍。怎麼撤呢?就在大業九年(六一三年)六月二十八日凌晨,隋煬帝突然召見將領,傳令軍隊輕裝撤退。《資治通鑒》說得非常清楚:
第一種,老老實實地承認失敗。一方面安撫遭受重創的百姓,另一方面臥薪嚐膽,好好反思,等時機成熟之後,再圖大事。
可是我們也知道,雖然沈光驍勇,雖然他的英雄行為也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但是終究還是無法改變遼東城的戰局膠著狀態。怎麼才能把遼東城拿下來呢?隋煬帝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讓人趕製了一百多萬個布袋子,發給士兵,讓他們把布袋子裏都裝滿土,然後一袋子一袋子地從營地一直往遼東城的城下堆,最後堆成一個寬三十步、最高高度和遼東城齊平的斜坡,這個斜坡的名字隋煬帝都想好了,就叫魚梁大道。一旦這個魚梁大道修成,隋朝的士兵邁著方步就可以攻上去,到那時候,高句麗的三萬士兵就只有束手就擒。所以,雖然在堆沙袋的過程中也受到高句麗居高臨下的打擊,造成不少傷亡,但是隋煬帝還是咬緊牙關往前推進,畢竟隋軍人多,拚消耗還是拚得起的!
隋煬帝親率大軍征討高句麗,結果卻是三十餘萬大軍客死他鄉。面對上上下下低迷的情緒,隋煬帝如果明智,應該先安撫一下遭受重創的百姓,然後臥薪嚐膽,等到時機成熟再圖大事。然而,隋煬帝卻迫不及待地發動了第二次征討高句麗的戰爭。幸好,因為有上一次的經驗教訓,再加上精心的準備,隋軍這次似乎勝利在望。可是瞬息萬變的戰場,卻又戲弄了隋煬帝,讓他再一次無功而返,那麼這一切究竟是如何造成的呢?
這番舉動,把兩邊的將士都看呆了。這簡直就是特技表演。一時之間,隋軍揚眉吐氣,軍心大振。
是行也,若不能建立功名,當死於高麗,不復與諸君相見矣。
戎狄要是失禮,懲罰他們,是我們做大臣的職責,由我們去辦即可;能發千鈞的弩機,怎麼可以用來射殺老鼠呢?您是萬乘之尊,怎麼可以親自去對抗那些小小的蠻夷之族呢?或者用我們老百姓最常說的一句話,殺雞焉用宰牛刀?這是郭榮的意思。
一匹白馬裝飾著金刀貝殼,五彩煥然,橫行在遼水之旁。騎著白馬的少年郎是誰呢?就是皇帝的宿衛羽林郎。他們都穿著犀牛皮做的鎧甲,手裏的寶劍也閃閃發光。這是詩的開頭。詩的結尾又說甚麼?結尾說,這個羽林郎本來是想以身許國的,他的德行非常高超。可是他不光德行高超,武藝也非常高強。因為既有德行又有武藝,即使千年以後,他的赫赫英名還一定會在軍旅之中傳揚。
這兩個將軍,其實都是上次一征高句麗的敗軍之將,回來之後也都被隋煬帝免了職,但是他們畢竟和高句麗人打過仗,熟悉情況,所以,這一次隋煬帝依據用功不如用過的用人原則,又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戴罪立功。這是平壤方向。
和_圖_書那麼,這次御駕親征會不會取勝呢?應該說,可能性還是非常大的。因為這一次出征跟第一次相比,多了兩個有利條件。
想到這裏,隋煬帝真是心亂如麻。面對這麼一個突發|情況,隋煬帝也不是傻瓜,當然知道孰輕孰重,高句麗再可恨,畢竟屬於肢體之疾,而楊玄感造反,眾叛親離,東都不保,那可就是關係到隋朝前途命運的心腹大患了,隋煬帝是不會為了肢體而丟掉心腹的。所以,第一個反應自然是立刻撤軍,回去滅火。
第一個著力點當然是平壤,這是朝鮮半島的核心,也是高句麗的首都。
但斛斯政不光跟隋煬帝好,他跟楊玄感關係也不錯。楊玄感在造反之前,曾經跟斛斯政聯繫,還讓他幫自己偽造兩份文牒,讓自己的兩個弟弟都從隋煬帝身邊逃出來,回來幫自己一塊造反。要知道,關隴貴族是一家,彼此都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關係,所以斛斯政也就幫了楊玄感這個忙。現在,隋煬帝嚴令追查楊玄感的黨羽,斛斯政坐不住了,這事一旦敗露,自己肯定要被隋煬帝殺頭啊!怎麼辦呢?
但是,英雄畢竟是英雄,光是這樣還不行,最重要的還是要實現理想。中國古代人有甚麼理想啊?有一句最經典的說法:「學成文武藝,售與帝王家。」文也罷,武也罷,一定要受皇帝賞識,為國家所用,才算有最終的歸宿。
高句麗將領不敢相信,還以為是隋軍在玩空城計,故意放出煙霧,引蛇出洞呢,所以繼續緊閉城門,嚴防死守。一直過了兩天,確信隋軍不是玩鬼把戲,而是真的撤退,這才派出幾千士兵出來追殺。不過,畢竟隋軍人多,威懾力還是有的。高句麗的士兵也不敢太過分,只是在後面跟著。一直等到隋朝主力都渡過遼河,只剩下幾千老弱殘兵的時候,這才一擁而上,把這幾千老弱病殘給消滅了。
第一,任何將領不得擅自開戰,遇到情況必須先行稟報。
大業八年(六一二年),隋煬帝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高句麗,最後以慘敗告終,三十餘萬大軍,只有兩千多人回來。這可是沉重的打擊。那麼,面對這樣的嚴重失敗,隋煬帝如何反應呢?一般說來,在這種情況下,人類的反應無非是兩種:
隋煬帝親自督戰,親眼看到了這英雄的一幕。這麼英勇的士兵,簡直就是大隋軍魂!馬上就把沈光樹為典型了,一連給了他三大榮譽。
到六月下旬,眼看這魚梁大道就要完工了,這也意味著總攻馬上就要開始,隋煬帝的心裏樂開了花。有一句話叫好事成雙,這時候,不僅遼東戰場的形勢一片大好,平壤方向的推進也相當順利,宇文述已經率領陸路大軍來到鴨綠江邊,準備渡江作戰;而水軍統帥來護兒也統率士兵,齊集東萊,隨時準備揚帆起航。在隋煬帝看來,只要再有幾天的時間,頂多半個月,這場戰爭就可以結束了,真是揚眉吐氣啊。
當時,隋朝軍隊為了攻破遼東城,使用了一種叫衝車的裝備,所謂衝車,一般都有四五層高,裏面滿載士兵,下面裝著輪子,可以推著走,上面斜豎著一個長十五丈、包著鐵頭的木頭杆子,就用這木頭杆子衝擊城牆。但遼東城很結實,衝車的衝擊力量不夠,不管用。
光以口銜索,拍竿而上,直至龍頭。系繩畢,手足皆放,透空而下,以掌拒地,倒行數十步。
本持身許國,況複武功彰。
此人名叫沈光,是吳興人,原來陳朝的子民。他爸爸在陳朝官至吏部侍郎,本來也是官宦子弟出身,可是後來陳朝滅亡了,沈家沒落,舉家遷到了大興城,還沒有工作,他爸爸和哥哥都靠給人寫信謀生。本來,亡國之民命運淒慘,一般人可能也就認了,但是沈光不是一般人,他不甘心這樣了此一生。怎麼辦呢?他就開始結交權貴。最先結交的就是太子楊勇,在楊勇手下當學士。和圖書
怎麼辦呢?沈光一看,就悄悄地從衝車裏面爬出來,順著衝車上面的木頭杆子爬上去。他本來就擅長爬杆,轉瞬之間就上到了衝杆的頂部,然後一躍而下,直接跳上遼東城的城頭,揮舞大刀,照著守城士兵的腦袋就砍了下去。守城士兵沒想到衝杆還能爬上人,一點準備都沒有,馬上亂了陣腳,被殺了十幾個人。
大敗之後,休整剛剛半年就再次出征,這可是一個比較冒險的決定。那麼,隋煬帝為甚麼非要這麼倉促再戰呢?除了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戰爭理由繼續存在外,面子也非常重要。
其次,這次出征,好多跟著隋煬帝的文官武將都把子弟留在洛陽,現在楊玄感逼近東都,這些孩子可都成了他的囊中之物,孩子在楊玄感手裏,這些官員心中會不安!
如前所述,一征高麗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在於指揮失當。現在,皇帝不再瞎指揮,將領有權,再加上士兵精銳,這仗就容易打好了。就這樣,百萬隋軍又是信心滿滿地出發了。
沈光嘴裏叼著那個繩子,然後拍打著和地面成九十度角的光溜溜的幡竿就上去了,一直爬到頂端龍頭部份,然後再把繩子重新繫好。這已經不容易,但是沈光的表演還沒結束呢!繩子繫好之後,沈光一下把手和腳都放開了,騰空而起,直接落地。十幾丈高的幡竿,從這樣的高度飛身而下,衝擊地面的作用力是相當大的。怎麼樣化解這個作用力呢?觸地之後,沈光手腳並用,倒退了幾十步,然後站起來,毫髮無傷。
太史令庾質也勸煬帝。這個人在煬帝上次親征的時候就提過反對意見,這次更直接了。他說:「陛下若親動萬乘,靡費實多。」陛下您要是去的話,這戰爭成本太大,本來一百塊錢能解決,你去一千塊錢也辦不下來。
這兩個著力點都怎麼打呢?對於平壤,隋煬帝仍然是海陸並進。陸路的指揮者是隋煬帝最寵幸的宰相宇文述,按照部署,他率領大軍先一路東進,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再從鴨綠江南下,直奔平壤。海路則仍然由大將來護兒統領,從東萊(膠東半島)出發,跨海作戰,直趨平壤,然後和宇文述兩面夾擊,合圍平壤。
現在,隋軍攻打遼東城,久攻不下,這不正是沈光建功立業的機會嗎?就在這種情況下,沈光隆重登場了。
隋煬帝的戰略部署仍然和上一次一樣,分兵進發,同時出擊。而且,出擊的著力點也和第一次一樣,仍然是兩個。
第二,每支大軍都設專管招降的慰撫使,控制將領,把招降看得比打仗還重要。
可能有人會覺得,打也可以,總不必親征吧?上次親征也沒有好處,隋煬帝這次為甚麼還不吸取教訓呢?其實,這個問題,不光我們這樣想,當時左光祿大夫郭榮勸他說:
在隋煬帝看來,只要再給他幾天的時間,這場戰爭就可以結束,可以一洗前次征討高句麗的恥辱,得勝還朝。然而就在這時候,一封突如其來的密信一下子打亂了隋煬帝的戰略部署,那麼這是怎樣的一封密信呢?面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隋煬帝又會如何決策?
一句話,丟盔棄甲,狼狽逃竄。
白馬金貝裝,橫行遼水旁。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