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三章 雁門之圍

第二十三章 雁門之圍

隋因為三征遼東失敗,國內面臨民眾造反和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兩大亂象,隋煬帝也陷入眾叛親離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他又做了一件蠢事,一下子讓隋朝的國際局勢也非常不利。
我們知道,項羽兵敗烏江,有人勸他渡過江東,重整旗鼓,項羽說:我率八千子弟出來,現在就剩我一個人,我沒臉回去。隋煬帝其實也不乏這種想法。當年在大興城登基的時候,那是怎樣的豪邁!一心想當一個追蹤漢武的好皇帝。可是現在國內亂了,國際輸了,這時候回去,怎麼見父老呢?
他說,史蜀胡悉也不知道怎麼回事,突然背叛可汗,領著部落轉來投靠我來了。可汗您是我的臣子,您的臣子背叛您,我決不能容忍。所以我替您把他殺了,現在跟您通報一聲。
最後,隋煬帝到底是怎麼獎賞將士的呢?原來他說,只要參戰就能當官,現在改了,一共一萬七千立功將士,真正受勳官的只有一千五百人,還不到十分之一;原來說無官職的功臣直接授六品官,現在也改了,只給立信尉,這是從九品官;原來許諾每人賞一百匹布,現在更是一筆勾銷。這樣一來,士兵紛紛罵皇帝過河拆橋。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
危急到突厥把雁門郡城團團圍住,一時間箭如雨下,有些箭頭甚至就落在隋煬帝的腳下。隋煬帝一世英雄,這時候也嚇壞,抱著小兒子趙王楊杲淚如雨下,而且哭得「目盡腫」,帝王威儀簡直是蕩然無存。
這個意見剛一提出來,老臣蘇威馬上表示反對了。他說:
我們大隋天子拿出了好多珍寶到馬邑跟你們互市,誰要是先來,誰就先得,來得愈早,得到的寶物肯定愈多。史蜀胡悉是商人,比較重利,一聽說有這樣的事,動了私心,覺得機不可失,根本沒告訴始畢可汗,直接就帶著自己的部落,趕著牛羊到馬邑來交易,想著先到先得。沒想到剛一到馬邑關下,埋伏好的隋朝士兵一擁而上,就把他和他的部落一起拿下。裴矩還用隋煬帝的名義寫了一封信給始畢可汗,說:
這個時候,老臣蘇威說話了。他說:「勳格太重,宜加斟酌」。甚麼意思呢?當初設的賞格太重了,怕是國家承受不起,還是再斟酌一下吧。這不是言而無信嗎?一聽蘇威這麼說,親自指揮打仗的老將樊子蓋馬上坐不住了,對隋煬帝講,再怎麼困難,也不能失信於將士。人無信則不立,何況是一個皇帝!您忘了當初危難之際怎麼向將士們保證的啦?
宇文述是隋煬帝的心腹,雖然在雁門被圍的時候沒出甚麼好主意,但是這時候他可看出體貼隋煬帝的態度。宇文述說:「從官妻子多在東都,宜便道向洛陽,自潼關而入。」我們是應該回大興城,但是文武百官的妻子、兒女都在洛陽,所以我們不如先去洛陽接他們,然後再從潼關回大興城,這也不晚。這不等於就給隋煬帝緩了一步嗎!隋煬帝一聽,馬上欣然接受。
他其實提到了兩件事。第一件事,蕭瑀說:突厥的風俗,可賀敦(可汗的妻子)是可以參與軍機的,所以,我們應該趕緊派出使者去找始畢可汗的可賀敦,也就是義成公主,讓她想辦法叫可汗退兵。她是大隋派出的和親公主,她在突厥的地位要靠大隋支持,所以她肯定得幫娘家的忙。這其實是漢朝初年,劉邦被圍困白登山的時候,婁敬所說的匈奴閼代幫忙的故伎。當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人圍困,就是靠賄賂匈奴單于的夫人,也就是匈奴閼氏,才得以脫身的。蕭瑀熟讀史書,現在用上這條故伎。
誰的意見更好呢?當然是蘇威的更可靠。所以,蘇威話音剛落,曾經在楊玄感叛亂期間堅守洛陽城的民部尚書樊子蓋馬上表示支持。他說:
世充盡發江都人將往赴難,在軍中蓬首垢面,悲泣無度,曉夜不解甲,藉草而臥。
第一件事,扶植西突厥的處羅可汗。突厥分裂後東西兩部一直是對頭。當年東弱西強,隋朝扶持東突厥的啟民可汗;現在眼看著東突厥逐漸強大,隋朝又轉而支持西突厥處www•hetubook•com•com羅可汗,還把宗室女嫁給他,這當然讓始畢可汗不滿。
第三,激勵士卒,讓他們堅守。
這時候東突厥的可汗已經不是當年由隋朝扶植起來的那個啟民可汗,而是他的兒子始畢可汗。始畢可汗對隋朝遠沒有他爸爸那麼恭順,事實上,他還頗為怨恨隋朝。因為這些年來隨著始畢可汗逐漸強大,隋朝開始對他進行防範,鬧出了幾個不愉快事件。
離開雁門之後,往哪裏走呢?按照一般想像,既然國內國際都一團糟,應該回老家大興城了,因為這裏是關隴貴族集團的老巢,也是隋朝的根基所在。外面亂了,至少應該把家守好。事實上,老臣蘇威也勸隋煬帝:
守城有功者,無官直除六品,賜物百段;有官以次增益。
既然三條舉措都發揮了作用,形勢對始畢可汗可是不利了。雁門郡的守軍誓死抵抗,他一時半會兒攻不進去;各路勤王大軍又紛紛趕來,其中最近的已經到達忻口(今山西忻縣北),馬上就會兵臨雁門城下,再加上可賀敦又報告說後院起火,三種因素加起來,始畢可汗決定,教訓一下隋煬帝就算了,撤兵!
突厥人悖逆犯上,有甚麼了不起的!剛圍了雁門幾天,蕭瑀就在那兒聳人聽聞,恫嚇寡人,這樣的人我怎麼可能饒恕呢!怎麼處理他呢!隋煬帝把蕭瑀貶為河池(今陝西鳳縣)郡守,讓他遠遠離開自己身邊了。這不是好壞不分了嗎?又是打壓樊子蓋,又是貶走蕭瑀,這樣一來,官員的心也都涼了。
王世充一聽說皇帝有難,馬上把江都所有能動員的人都動員起來,動員之後,自己也穿上一身戎裝來到軍營,頭也不梳,臉也不洗,到那兒就哭,哭得昏天黑地,毫無節制。為了加快行軍速度,他根本就不脫下甲冑睡覺,實在累極了就靠在草堆上歇一會兒。
史蜀胡悉忽領部落走來至此,云背可汗,請我容納。突厥既是我臣,彼有背叛,我當共殺。今已斬之,故令往報。
這時候,形勢已經相當危急。隋煬帝一行在八月十二日退守雁門,到第二天,也就是八月十三日,突厥的騎兵已經包圍了雁門郡,很快雁門郡下屬的四十一城就被攻克了三十九個,只剩下雁門郡城和崞縣(今山西原平)還在隋朝手裏。而且就這兩座碩果僅存的城池也相當危急。
他為甚麼這樣做呢?這是表現對皇帝的忠誠和熱愛。一個大臣,對皇帝忠誠、熱愛到這個程度,隋煬帝能不感動嗎?從此,王世充就開始嶄露頭角。
只要守城有功,如果你現在是一介白丁,一點官職都沒有,以後直接升六品官,還要賜布一百段。如果你現在已經有官職,沒關係,在這六品的基礎往上加,五品、四品,以此類推。皇帝親自出面封官許願還不算,隋煬帝還派出使者,替他慰勞士兵,每天都派出去若干批次,太密集了,以至於後面一個都能望見前面一個的背影。
雲定興是太子楊勇的寵妃雲昭訓的爸爸,後來楊勇一家倒楣,雲定興又巴結隋煬帝的寵臣宇文述,轉而投靠隋煬帝,這時候已經升為屯衛將軍了。問題是,雲定興是個手藝人出身,讓他設計一件衣服,做一頂帽子都沒有問題,但是論到行軍打仗,並非他的長項。將軍水準不高,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顯示出李世民的英雄本色了。他對雲定興說:
從這點來看,隋煬帝像項羽。漢初時,韓信曾經跟劉邦分析過項羽的弱點,韓信說:
另外,隋煬帝既然下詔全國救援,這時候,各地的援軍也都紛紛趕來。在所有的勤王軍隊中,有兩個人表現非常突出。哪兩個人呢?
這其實就是疑兵計。李世民說,始畢可汗之所以敢於圍困天子,就是覺得我們不可能這麼快就去救援。所以,我們一定要晝夜兼行。但是我們人少,而始畢可汗https://www.hetubook.com.com人多,如果讓他們知道虛實,肯定不怕我們,甚至會來攻打我們,我們也肯定打不過。怎麼辦呢?我們應該故佈疑陣,白天讓士兵都拿上旗幟,走長蛇陣,搞出個幾十里旌旗不斷的聲勢來,晚上再敲鑼打鼓,動靜愈大愈好。這樣一來,始畢可汗以為救援大軍到了,肯定會望風逃竄。雲定興一聽,有道理,馬上照辦。
裴矩這裏所說的胡人是指誰呢?其實就是粟特人,在當時又叫昭武九姓、九姓胡,是活躍在中亞地區,專門從事國際貿易的商業民族,粟特人因為從事國際貿易,東邊一直走到隋朝,西邊一直走到東羅馬,眼界比較開闊,人比較精明,所以很受突厥人的信任,突厥人不光把外貿工作都包給他們,還讓他們進入決策層,充當突厥人的軍師。其中,這個史蜀胡悉就是始畢可汗的軍師,也是裴矩眼中的大患。所以,他才勸隋煬帝先幹掉史蜀胡悉。
問題是,守自然是要守的,可也不能死守,還是要有一番統籌安排。怎麼安排呢?這時候,蕭皇后的弟弟,內史侍郎蕭瑀又貢獻了一條意見:
第一個,江都的王世充。這可是在隋末唐初叱咤風雲的人物。王世充家族本來也有胡人血統,姓支,後來輾轉來到中原才改姓王。王世充當時擔任江都宮監,因為擅長為隋煬帝興修亭台樓閣,鎮壓江都周圍的農民起義也非常得力,所以很討隋煬帝喜歡。王世充是個會表現的人,隋煬帝的徵兵詔書一到,他馬上行動起來。根據《隋書.王世充傳》的記載:
當年,隋煬帝出巡塞北,東突厥啟民可汗頂禮膜拜,真是風光無限。然而到了大業後期,當隋煬帝再次故地重遊的時候,卻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讓隋煬帝顏面盡失,甚至差點性命不保。這是一件甚麼事?隋煬帝為甚麼會陷入如此尷尬的境地呢?
在這些商胡之中,有一個叫史蜀胡悉的人尤其奸詐,給始畢可汗出了不少餿主意,所以不如把他殺掉,始畢可汗就好對付了。
城守則我有餘力,輕騎乃彼之所長,陛下萬乘之主,豈宜輕動!
蕭瑀這個主意怎麼樣呢?這是個好主意,內外兼顧,非常完善。既然如此,那麼就照這個主意辦吧。隋煬帝馬上依據這個建議,採取了三個措施。
因為這三個原因,所以,隋煬帝不顧國內的政治危局,又一次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第二,隋煬帝想游說東突厥幫助他討伐高句麗。隋煬帝三次出兵高句麗,東突厥都沒有派出一兵一卒參戰,這也是隋朝難以取勝的重要原因。現在,高句麗的國王高元仍然不肯朝覲,隋煬帝也不肯善罷甘休,還準備再打第四次。所以,此次出巡,也有游說東突厥助兵的意思。
第一,跟東突厥關係惡化。因為雁門之圍,隋朝跟突厥的矛盾公開化了,突厥也就再次成為大隋邊境的最大威脅,這可比跟高句麗失和厲害多了。為了防範突厥,隋煬帝被迫加強太原、馬邑等地方的邊防,任命表兄李淵擔任太原留守,李淵藉此起家,這是後話。
諸位都努力打仗,只要能夠保全住我的性命,我一定許你們大富大貴。倘若那些刀筆吏們想憑筆桿子抹煞掉你們的功勞,我一定替你們做主。
義成公主這封密信一送到隋煬帝手裏,隋煬帝真是嚇了一跳。他雖然也有十幾萬人,但是因為目的是巡幸,不和_圖_書是打仗,所以真正的戰鬥部隊沒多少,怎麼能打得過始畢可汗的幾十萬騎兵呢!怎麼辦呢?幸好當時他們離雁門郡(今山西代縣)還不遠,就趕緊退回雁門郡。
第二件事,他說:現在將士們之所以態度不十分堅決,是因為害怕陛下從突厥這裏脫身之後,還要去征討高句麗,如果陛下明確下詔,說赦免高句麗的罪狀,專心對付突厥,那麼將士們的心就安了,也就會力戰到底。
始畢敢舉兵圍天子,必謂我倉猝不能赴援故也。宜晝則引旌旗數十里不絕,夜則鉦鼓相應,虜必謂救兵大至,望風遁去。不然,彼眾我寡,若悉軍來戰,必不能支。
在隋朝內外交困的情況下,隋煬帝不顧國內的亂局,又一次率領大隊人馬巡視漠北草原。此時距離他第一次巡視漠北,已經過了八年的時間。八年後,隋煬帝還會受到前次的禮遇嗎?
第一,派人突圍,送信給義成公主,讓她想辦法勸始畢可汗退兵。
到九月十八日,隋煬帝正式離開雁門,前後算起來,被圍困整整三十七天,受夠了驚嚇,也丟夠了面子。本來想著靠北巡突厥給自己長長威風,改善一下國際形象,沒想到結果又是事與願違,隋煬帝真是鬱悶透了。
隋煬帝第二次北巡可能是他一生中遭遇到的最危險、也最尷尬的事情。幸好士兵們拚死保護,各路勤王力量奮勇救援,隋煬帝總算有驚無險,躲過一劫。那麼,從雁門脫險後的隋煬帝,會如何兌現被圍雁門時許下的諾言呢?
內部士氣高昂,外部也相當配合。義成公主接到隋煬帝的告急信後,馬上就有反應。始畢可汗率眾南下,她留守大帳,於是從大帳派人報信,說「北邊有急」,有敵對勢力從北邊來打我們了,讓始畢可汗趕緊回去救火。她這麼一說,始畢可汗心裏當然不踏實。
今盜賊不息,士馬疲弊,願陛下亟還西京,深根固本,為社稷計。
到了九月十五日,始畢可汗解圍而去。眼看著突厥大兵滾滾北去,隋煬帝提了一個多月的心才終於放了下來。因為知道援軍很近,隋煬帝的精神也振奮了不少,眼看著始畢大軍滾滾而去,他趕緊派騎兵出去追著突厥人的尾巴打,抓了突厥的老弱病殘兩千多人,算是小勝一把。
我們擅長守城,突厥人擅長野戰,怎麼能用我們的短處去拚敵人的長處呢?陛下是萬乘之主,不能冒這種險!
尤其是這第三條,隋煬帝做得太賣力了,不僅許諾不再征討高句麗,而且還親自巡視守城士兵,對他們說:
那麼守城士兵到底能得到怎樣的獎勵呢?隋煬帝做出重賞的許諾,說:
更要命的是,雁門被圍的時候,隋煬帝信誓旦旦地說以後不再征討高句麗,將士都覺得生活有後盾,所以才奮勇殺敵。可是現在,剛從雁門回來,隋煬帝又說了,明年還準備討伐高句麗!這樣言而無信,以後誰還敢再信他說的話!所以,「將士無不憤怨。」將士們沒有人不恨他的,沒有人不怪他。這樣一來,隋朝的禁軍也跟隋煬帝離心離德了。
突厥之俗,可賀敦預知軍謀;且義成公主以帝女嫁外夷,必恃大國之援。若使一介告之,借使無益,庸有何損。又,將士之意,恐陛下既免突厥之患,還事高麗,若發明詔,諭以赦高麗、專討突厥,則眾心皆安,人自為戰矣。
隋煬帝一聽覺得不錯,就讓裴矩跟叱吉設溝通。沒想到叱吉設有自知之明,既不敢要公主,也不敢當南面可汗,讓隋煬帝的如意算盤落空。事後始畢可汗知道了,當然更怨恨隋煬帝。
第三件事就更是個誤會。說起來還是裴矩出的主意。裴矩對隋煬帝說:突厥人是很淳樸老實的,比較容易對付。但是,現在東突厥部落裏有很多胡人,非常狡猾奸詐,始畢可汗的好多主意都是他們出的。
王世充是態度好。李世民比他還出色,不光態度好,能力也強。這位後來的唐太宗當時只有十六歲,一看到隋煬帝的詔書,馬上應徵入伍,就隸屬於屯衛將軍雲定興的麾下。https://www•hetubook•com.com
現在,聽說隋煬帝要來巡行塞北,始畢可汗笑了:我本來就想打你呢,現在你自己送上門來,可別怪我不客氣!接到隋煬帝的詔書之後,他就率領著幾十萬兵馬,殺氣騰騰地往南撲過來!
天子大出珍物,今在馬邑,欲共蕃內多作交關。若前來者,即得好物。
第一,東突厥對於穩定隋朝的國際地位至關重要。隋煬帝討伐高句麗失敗後,國際威望空前下降,而東突厥在隋朝所有的邦交國是老大,對各個周邊民族有著很強的影響力和示範作用。所以,隋煬帝希望透過巡行東突厥,再次強調隋朝在整個東亞的霸主地位。
危急時刻,隋煬帝趕緊召集身邊的親信大臣,讓他們發表意見。第一個說話的當然是隋煬市最信任的宰相宇文述。他說:在這裏待著就是死路一條,所以,請皇帝陛下帶領幾千精銳騎兵趕緊突圍。
隋煬帝一聽不錯,就讓裴矩去辦了。
光是對士兵過河拆橋還不夠,隋煬帝居然又拆到大臣頭上了。雁門被圍的時候,誰出的主意最好呢?蕭瑀。可是,隋煬帝大概覺得自己淪落到讓蕭瑀指點,很沒面子,居然對蕭瑀耿耿於懷。一回到東都洛陽,隋煬帝就對群臣說:
更要命的是,雁門的糧食也不夠吃。小小一座城池,一下子湧進來十多萬人,再加上原有的軍民,總人口達到十五萬,而城裏儲存的糧食只夠吃二十天,就算省著吃,也超不過四十天。如果四十天之內不解圍,就算不被殺死,也得被餓死了。這可怎麼辦呢?
始畢可汗遠不像他爸爸啟民可汗那樣順從,更何況,隋朝還做了那麼多讓他不開心的事。那麼,這一次隋煬帝北巡,始畢可汗會不會懾於宗主國的威風善待隋煬帝呢?
本來國內形勢已經亂成一團,現在,又加上糟糕的國際局面和難以收拾的人心,隋煬帝可以說是一錯再錯。那麼,他還會做出甚麼樣的舉措呢?
努力擊賊,苟能保全,凡在行陣,勿憂富貴,必不使有司弄刀筆破汝勳勞。
第二,因為雁門之圍後對將士和謀臣處置失當,隋煬帝又進一步失去了軍心,也失去了正直的大臣。更加陷入孤家寡人的境地。
這話始畢可汗信不信呢?他才不信呢,他固然淳樸,可也不是傻子,隋煬帝這是得了便宜賣乖!這下可把始畢可汗氣壞了,從此對隋煬帝恨之入骨。
緊接著,另一個大臣虞世基也表態同意厚賞士卒,堅守雁門。這樣一來,三比一,堅守的意見算是占上風了。
面對老臣勸諫,隋煬帝甚麼反應?隋煬帝最初也答應了,但是答應得很勉強。為甚麼呢?因為隋煬帝是個英雄,有英雄情結,如同項羽。
這件事到底是不是事實呢?我認為,要說雲定興這支軍隊對始畢可汗有甚麼決定性的打擊或者影響,這恐怕談不到,但是要說李世民曾經給雲定興出過這樣一個主意,應該也假不到哪裏去。因為從李世民後來東征西討的功業中可以看出,他一直是一個膽大急進、喜歡冒險的軍事統帥。這一次的獻計正符合他的作戰風格,算是牛刀小試。一個十六歲的少年能夠有這樣的眼界和膽識,也稱得上是初生牛犢不怕虎,自古英雄出少年!
六一五年,已經是隋煬帝統治的第十一個年頭,此時的大隋王朝可以說是內外交困。三征高句麗失敗,讓隋煬帝聲望迅速下降,而大隋王朝內部也面臨著民眾造反和統治集團內部分裂兩大亂象,真可謂眾叛親離。就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隋煬帝又作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它將給隋煬帝帶來怎樣的後果呢?
陛下乘危徼幸,一朝狼狽,悔之何及!不若據堅城以挫其銳,坐徵四方兵使入援。
這三個步驟太有效了。首先,城裏守衛的士兵都覺得隋煬帝挺有誠意,許諾的獎賞也很讓人滿意,所以都奮勇殺敵。士氣一旺盛,內部就穩定多了。
第二,下詔書招募天下諸郡發兵勤王。
就這樣,一行十多萬人又來到了東都洛陽。回來之後當務之急就是論功行賞。這可是隋煬帝當初承諾的,士兵們也都眼巴巴地盼著。一到洛陽,隋煬和圖書帝也確實召集大臣討論這件事了。那麼,大臣是甚麼態度呢?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雁門之圍呢?我覺得,因為這次冒失的北巡,隋煬帝又有兩大損失。哪兩大損失呢?
這兩件事,其實都是執行當年隋文帝時期所謂「遠交近攻,離強合弱」的外交政策,只不過沒做好而已。
第二件事,隋朝還試圖在東突厥內部搞分裂,扶持始畢可汗的弟弟。這其實是隋朝的國際問題專家裴矩的主意。就在第三次東征高句麗的時候,裴矩向隋煬帝提出,始畢可汗近來勢力大增,羽毛逐漸豐|滿,為了避免日後為患,不如現在開始分化他的勢力。裴矩建議,把一個宗室女兒嫁給始畢可汗的弟弟叱吉設,再封他為南面可汗,讓他和始畢可汗分庭抗禮,這不就分化瓦解了東突厥的力量嗎?
隋煬帝做了甚麼事呢?就在大業十一年(六一五年)八月,誅殺李渾、李敏一族之後沒過多久,隋煬帝又率領後宮女眷、文武百官、侍衛部隊、僧尼道士、魚龍百戲等一共十幾萬人,離開東都洛陽,途經太原、雁門,準備進入草原地區,巡行東突厥!
突厥狂悖,勢何能為!少時未散,蕭瑀遽相恐動,情不可恕!
陛下現在如果輕易地跑出去,一旦人家大軍追來,那可就狼狽了,後悔都來不及。所以我建議,咱們不如堅守雁門城。先挫傷敵軍的銳氣,然後再徵召天下援軍,讓他們來救援,這樣我們坐以待援就可以了。
隋煬帝巡行漠北,自然也提前通報了東突厥。這一次,東突厥的可汗並未像大業三年(六〇七年)那樣,專門為隋煬帝開闢一條御道,再親自為隋煬帝鏟除營帳前面的雜草。
李世民這個疑兵計據說效果相當好,始畢可汗果然因此亂了陣腳,很快撤軍。後來《新唐書》也濃墨重彩地書寫這件事,把這作為李世民英雄天縱的一個證據。但是,現在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都是因為李世民後來當了皇帝,為自己美言,所以不一定是事實。
那麼,蘇威和樊子蓋的意見哪個更好呢?當然是樊子蓋的,因為這是一個政治信譽問題。那麼隋煬帝到底聽誰的呢?他聽蘇威的。樊子蓋再想爭執幾句,隋煬帝馬上說了:「公欲收物情邪!」你想拿我的國庫去收買人心嗎?嚇得樊子蓋再也不敢說話了。
那麼,裴矩怎麼做呢?他派人向史蜀胡悉傳話,說:
項王對待將士恭敬慈愛,言語溫和,將士生病了,項王會心疼流淚,甚至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們。但等到有人立下戰功,按規章制度應該加封晉爵時,卻把刻好的大印放在手裏玩磨得失去稜角,也捨不得給人,這就是所謂的婦之仁。這是說甚麼呢?有小算計,但是不講大原則。這不是和隋煬帝一樣嗎?
可能很多人會不明白,當時隋朝國內局面亂成一團,隋煬帝為甚麼還要興師動眾,巡行東突厥呢?有三個原因。
第三,這也是隋煬帝的施政風格。隋煬帝是個不甘寂寞的人。自從登基以後,他一直四處巡遊,很少老老實實待在都城。特別是這個時候,因為三征高句麗失敗,國內一團亂象,他更加覺得煩躁。在這種情況下,巡遊也是一種解壓的手段。
隋煬帝一行往北走,始畢可汗一行往南來,是不是雙方就要在草原上遭遇了?還真沒有。因為始畢可汗的妻子義成公主送信給隋煬帝。義成公主是隋朝的宗室女兒,隋文帝把她嫁給啟民可汗。啟民可汗去世後,她又依照突厥的習俗,嫁給啟民的兒子始畢可汗。和親的女兒總是心向母國,現在她一看到始畢可汗率領大軍南下,趕緊派人送信給隋煬帝,告訴他情況有變,再也不要往前走了!
現在外面兵荒馬亂,軍隊也已疲憊不堪,所以請陛下趕緊回西京大興城,把我們的根本保衛住。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