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作者:蒙曼
蒙曼說隋:隋煬帝楊廣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八章 關中易主

第二十八章 關中易主

李氏旗開得勝,有經驗,也有信心了,接連派馬三寶出使,逐漸把長安周邊這些所謂的群盜都集中到了自己手下。甚至連李密的伯父李仲文,這時候也被李氏招到了自己麾下。手下有了這麼多人,李氏開始攻城掠地了,像甚麼盩厔(周至)、武功、始平等長安周邊的縣城紛紛改姓了李,手下部隊也迅速擴充到了七萬,比李世民手下的兵還多。這不就等於給李淵進軍關中掃清了障礙嗎?這是多大的功勞啊。
軍隊裏出現了兩派意見,李淵到底聽誰的呢?李淵是個老成持重之人,覺得還是裴寂的說法更穩妥些,所以決定聽從裴寂的意見,命令軍隊往回走。
他的話剛一說完,李世民馬上反駁了。他說:
屈突通擁大眾,憑堅城,吾舍之而去,若進攻長安不克,退為河東所踵,腹背受敵,此危道也。不若先克河東,然後西上。長安恃通為援,通敗,長安必破矣。
不到半年的時間,李淵就從太原一路向西挺進關中地區,攻破隋朝的首都大興城。當時各路起義軍風起雲湧,為甚麼李淵就能占盡先機,取得勝利呢?
就這樣,李世民率領右路大軍,晝夜兼行,直奔長安。他這一路打得太順了。因為他的姐姐,也就是後來的平陽公主早就在長安周邊替他鋪好路。李淵起兵之前,先把兩個兒子李建成、李元吉,還有一個女婿柴紹都叫到身邊了。柴紹臨走之前,對李氏說:
在李氏招納的這些兵將裏,有一位傳奇人物何潘仁,本來是個西域胡商,粟特人。眼看天下大亂,生意難做,他居然改行當起了盜賊,手下有好幾萬人。李氏看上了何潘仁這支勢力,馬上就派自己的家奴馬三寶去游說他跟著自己。何潘仁是一個商人,很聰明,他知道自己雖然有本事,但是恐怕難成大事,而這李氏不僅自己英雄了得,還是唐國公李淵的女兒,跟著她,絕對更有前途。因此他二話不說,改旗易幟,成了李氏的手下。
守城的人差,圍城的人可是愈戰愈勇。圍了將近半個月後,十月二十七日,李淵下令,向大興城發起總攻。陰世師和骨儀兩個人都是忠臣,也想誓死抵抗。為了彰顯抵抗的決心,他們甚至把李淵的祖墳都給挖了。問題是,弱不敵強,寡不敵眾,到了十一月九日,李淵這邊的軍頭雷永吉第一個跳上城樓,這也就意味著隋朝的首都大興城被李淵正式攻破。這個時候,距離李淵誓師起兵,還不到半年。
今兵以義動,進戰則克,退還則散;眾散於前,敵乘於後,死亡無日,何得不悲!
今禾菽被野,何憂乏糧!老生輕躁,一戰可擒。李密顧戀倉粟,未遑遠略。武周與突厥外雖相附,內實相猜。武周雖遠利太原,豈可近忘馬邑!
不過,我們也知道,雖然個人英雄主義很有魅力,但是三萬士兵總不可能這麼一個個殺完。怎麼才能迅速結束戰鬥呢?就在這個時候,李淵這邊也不知道誰喊了一句:已經抓住宋老生了!這樣一來,宋老生的軍隊可就徹底亂套了,沒命地往回跑。和圖書李淵也是有本事的人,哪能讓他們再跑回去啊,早領著騎兵先去把城門從外面給關上。宋老生跑到城門邊,一看門關著進不去,慌不擇路,一下子就跳進了城邊的壕溝裏。李淵手下的將軍劉弘基走上去,一刀就把宋老生給結束了。
宋老生、屈突通連兵據險,未易猝下。李密雖雲連和,奸謀難測。突厥貪而無信,唯利是視。武周,事胡者也。太原一方都會,且義兵家屬在焉,不如還救根本,更圖後舉。
所以,這擔心是不必要的。這還不算,李世民又講:
有了這樣的策略,李淵回信就寫得相當藝術了。他說:
李世民提出一個原則,兵貴神速。我們如果儘快打到長安,那邊就會來不及謀劃,也來不及決斷,在亂成一團的狀態下,我們拿下它才容易。如果我們現在耽擱在河東郡,長安城那邊就會加強防守,再打就不容易了。依我看,屈突通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就算是我們繞過他去打長安,他也不敢出來!
哪兩員大將呢?一個是虎牙郎將宋老生,率精兵兩萬,屯駐霍邑(今山西霍州);還有一個是左武侯大將軍屈突通,率領幾萬驍果,屯駐在河東(今山西永濟)。霍邑也好,河東也好,都在從太原進軍大興城的必經之路上,代王楊侑是希望依靠這兩位將軍,把李淵擋在潼關以西,也就是擋在今天的山西省,這樣一來,李淵要想打進關中,也就必須先把這兩處拿下才行。在這種情況下,李淵只能打了。
看來李密這個人妄自尊大,還真把我當小弟了。不過,我可不想跟他計較。我要是跟他計較,那就等於多了一個敵人,這多划不來呀。還不如讓他去幫我堵住虎牢關,拖住東邊的隋軍,這樣我才能一心一意地往西打。等我平定關中,他和隋軍也就兩敗俱傷了,到時候我再坐收漁人之利,豈不是最好的事情!
在起兵反隋的各路武裝中,瓦崗軍的李密實力最強,但是最終的勝利者卻不是李密,而是在太原起兵的李淵。那麼,李淵為甚麼能笑到最後?他採取了甚麼樣的策略使得天下易主呢?
自惟虛薄,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戮力同心,執子嬰於咸陽,殪商辛於牧野,豈不盛哉?
再者,你說李密可能偷襲我們,我認為不能。李密守著他那幾個大糧倉,正美美地當著富家翁呢!他沒有那麼積極進取。讓他拋棄那份財產來攻打我們,我認為他做不到。所以,李密也不會過來。
這樣一來,大興城等於群龍無首,只能靠次一等的官員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兩個人主持防守。指揮不力,戰鬥力自然差遠了。
等到李淵擺平了屈突通的勢力,渡過黃河,李氏也派使者迎接他。李淵一聽說自己的女兒如此了得,占了那麼多地盤,招了那麼多人馬,激動得想誰說女子不如男啊。李世民作為先頭部隊先進入關中地區,李氏率領一萬精兵和李世民在渭河北岸勝利會師,真是雙峰並峙,兒女英雄!
有道是「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和平的年代大家都講道德,講規矩,但是一旦發生動亂,大家就開始講事功了。李淵此刻一門心思謀發展,也就不管甚麼男女有別,男主外、女主內一類的教條,重賞了女兒,讓她和她的丈夫柴紹一樣,開設幕府,自己任免官吏,她手下的軍隊,也號稱「娘子軍」。李氏真是英姿颯爽,豪氣干雲!
君弟速行,我一婦人,易以潛匿,當自為計。
李密一看這封信,更得意了,跟手下說:「唐公見推,天下不足定矣!」連唐公都推舉我,天下就很容易平定了!真拿李淵當夥伴,對李淵往關中推進,也就沒有任何意見。就這樣,李淵通過外交手段,成功地把一個敵人變成盟友了。
宋老生尚且死得如此淒慘,他手下的將士就更是可想而知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就是「伏屍數里」。屍橫遍野,一直綿延了好幾里地。就這樣,到薄暮時分,經過一天的搏鬥,終於攻克霍邑,代王楊侑設立https://www•hetubook•com•com的第一道防線也就此失靈。
除了隋煬帝,李淵還有兩個對手非常重要。一個是李密,一個是代王楊侑。
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年)七月十四日,也就是起兵的第十天,李淵的軍隊已經打到了霍邑旁邊。但是就在這個地方,李淵遇到挫折。怎麼回事呢?當時是七月分,北方的雨季,連日陰雨,李淵的軍隊沒法往前推進,只好就地屯駐。可是,沒過幾天,就駐紮不下去。因為沒糧食了。俗話說民以食為天,三萬人的軍隊,沒糧食吃,這不是等著叛變嗎?就在這時候,有一條小道消息說突厥人背信棄義,和劉武周一起攻打晉陽去了!
這樣一來,李世民可著急了,就想再去勸勸李淵。可是,天色已晚,李淵已經睡了,不見客。怎麼辦呢?李世民索性站在帳外號啕大哭,哭得李淵都睡不著了,只好把他叫進來,問他哭甚麼。這時候,李世民說:
我自認為勢單力薄,但卻為天下的英雄共推為盟主,希望互相扶持,同心協力完成在咸陽抓住秦王子嬰、在牧野滅掉商帝辛這樣的大業。李密這樣大言不慚地就說自己是反隋盟主,希望李淵跟他混,然後一起滅掉隋朝。
宋老生看他們才這麼幾十個人就敢如此囂張,已經非常生氣,這時候,李世民他們又對著城頭破口大罵,把宋老生的祖宗八代都問候了一遍。宋老生有勇無謀,再也忍受不了,領著三萬士兵就從東門和南門殺出來了。這時候,李淵手下的步兵也到了,那就打吧。
我們是義軍,打出的旗號是拯救天下苦難。如果我們真是懷揣理想,就應該一鼓作氣,打到長安去;如果我們只會呼口號,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往回撤,天下人怎麼看待我們?追隨我們的士兵,又會怎麼看待我們?很可能他們內心就解體了。內心解體之後,不再有理想,那我們可就不再是拯救天下的義士了,我們就跟其他賊寇一樣,也是賊寇的一支了。到時候朝廷來圍剿我們,我們恐怕連自保都難。所以我認為,絕對不能往回退,一定要往前進。
李淵讓小皇帝楊侑把自己任命為假黃鉞、使持節都督內外諸軍事、尚書令、大丞相,進封唐王。一句話,除了皇帝的名分不在,剩下所有的軍政權力,全在李淵這兒。
密妄自矜大,非折簡可致。吾方有事關中,若遽絕之,更生一敵;不如卑詞推獎以驕其志,使為我塞成皋之道,綴東都之兵,我得專意西征。俟關中平定,據險養威,徐觀鷸蚌之勢以收漁人之功,未為晚也。
有的時候,事情就是一順百順。士兵追回來了,李淵派回晉陽運糧食的人也回來了。當然,突厥人進攻的小道指息也不攻自破,軍隊又安定下來了。這時候已經進入八月了,雨也停了,那就準備進攻吧!
下一道防線在哪裏?那就是屈突通把守的河東郡。屈突通是一個厲害角色,所以,長安城裏曾經有「寧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的歌謠。他可不比宋老生,他沉得住氣,自從手下跟李淵這邊打了一個敗仗之後,他就再也不出城了,嬰城固守。這是耽誤時間啊!怎麼辦呢?在這種情況下,李淵這邊又發生爭執了。誰和誰爭呢?還是裴寂和李世民。裴寂說:
不然。兵貴神速,吾席累勝之威,撫歸附之眾,鼓行而西,長安之人望風震駭,智不及謀,勇不及斷,取之若振槁葉耳。若淹留自弊於堅城之下,彼得成謀修備以待我,坐費日月,眾心離沮,則大事去矣。且關中蜂起之將,未有所屬,不可不早招懷也。屈突通自守虜耳,不足為慮。
那麼,劉武周和突厥呢?李世民講,劉武周和突厥表面上是在一起,但其實也是各懷心事。如果劉武周引突厥人來打太原,他就不怕他剛剛占領的馬邑也被突厥人順手吃掉嗎?
這兩派意見各有各的道理。作為主帥的李淵做了一個最妥當的裁決。他留下大兒子李建成,讓他率領左路軍繞過河東郡,在河東郡西邊的潼關駐紮,看著屈突通,不www.hetubook.com.com讓他越過潼關救援長安;同時,讓二兒子李世民率領右路軍全速前進,直取長安!這不就兩全其美了嗎!
這時候,裴寂說了:
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年),李淵在太原起兵,舉起了反隋的大旗。這時,天下反隋的武裝已經有很多支了,其中最有實力的就是瓦崗軍的李密。李密也是胸懷大志之人,夢想著改朝換代,自己當皇帝。這樣一來,李密也就成了李淵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面對著這個有實力的對手,老謀深算的李淵會如何運作呢?
李淵一聽,覺得挺有道理,立刻說:「軍已發,奈何?」軍隊已經出發,怎麼辦呢?李世民說:「右軍嚴而未發;左軍雖去,計亦未遠,請自追之。」我率領的右軍整裝而未發,大哥建成率領的左軍雖然出發,但應該還沒走遠,請讓我去追趕他們。就這樣,他連夜又把左軍追回來了。
先說缺糧的問題。我們現在暫時是沒有糧食,可七月分田野裏到處都是即將成熟的豆子和各種穀子,我們就近收割,也能解決一部份吃糧問題,這不是真正的危險。
老謀深算的李淵暫時放下身段,穩住驕傲自大的李密,這樣李淵就可以專心攻打大隋的關中地區了。而在關中地區,隋朝派出了兩位將軍迎敵,李淵要想拿下關中,必須要過這兩關。那麼,李淵會遇到甚麼呢?
可能有人會想,既然都已經打下大興城,掌握了全部權力,李淵為甚麼還要這麼遮遮掩掩,不直接稱帝呢?其實,不光是李淵不稱帝,在洛陽叱咤風雲的李密也沒有稱帝。這一東一西兩大英雄為甚麼都不稱帝呢?道理有兩個。
這其實是諸條駁回裴寂的說法。
再來看代王楊侑。李淵不是聲稱要推尊代王楊侑嗎?怎麼楊侑也成敵人了呢?這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別看楊侑當時還是一個十三歲的孩子,但是殘酷的政治環境催人成熟。他非常清楚,李淵的所謂推尊,只是一個掩人耳目的幌子罷了,一旦讓李淵進入大興城,無論是隋王朝,還是他本人,就都沒有幾天好日子了。所以,一聽到李淵太原起兵的消息,代王楊侑馬上就安排兩員大將進行抵抗了。
老生勇而無謀,以輕騎挑之,理無不出;脫其固守,則誣以貳於我。彼恐為左右所奏,安敢不出!
李世民何等驍勇,揮舞兩把大刀就朝宋老生的軍隊砍過去,一口氣殺了幾十人,兩把大刀的刃都砍成了鋸齒。古代人袖子寬,李世民接連殺人,兩隻袖子裏都兜滿了敵人的鮮血。他把袖子提起來,把血往外一倒,接著再殺。他身先士卒,很快地,李淵這邊的局勢稍稍扭轉了一點。
第二個,李密替他抵擋了隋軍的主力。當時,隋軍大部份有生力量都被李密牢牢吸引在了東都洛陽旁邊,無暇西顧,這樣一來,李淵才能夠乘虛而入,一舉讓關中易主。這樣看來,前文說李淵是吉人天相,也真沒有錯。
但是,李淵又說了:「天生烝民,必有司牧;當今為牧,非子而誰!」天生眾生,必要有管理他們的人,而今治民之人,不是您又是誰呢?意思是說,我雖然不做,您可以做呀!以後的天下,就是您的!等您做了皇帝那天,如果能把我還封為唐公,便心滿意足!李淵擺出了一副胸無大志的窩囊樣。
殪商辛於牧野,所不忍言,執子嬰於咸陽,未敢聞命。
但是,也就在這個時候,江都忽然傳來了一個驚人的消息,一下子改變了膠著狀態。甚麼消息呢?
再說我們的敵人宋老生是一位非常輕狂、暴躁的人,我敢保證,只要跟他一接觸,打一仗我就可以打贏他,這個問題交給我,你也不用擔心。
李淵進占大興城,十三歲的代王楊侑其實也就成了李淵的俘虜。那麼,李淵到底怎麼處置這個俘虜呢?會不會把他殺了呢?不會。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年)十一月十五日,李淵準備了法駕,也就是專門給皇帝用的儀仗隆重迎接楊侑,讓他在天興殿即皇帝位,改元義寧,同時遙尊遠在江都的隋煬帝為太上皇,和*圖*書完全兌現了自己起兵時的諾言。
八月十二日,李淵他們經過一個月的耽擱,終於來到霍邑,要打宋老生了。問題是,宋老生是守,李淵他們是攻,這守的人和攻相比,當然是進攻方著急。所以,李淵又產生了一個疑慮,萬一宋老生固守霍邑,不出戰,怎麼辦呢?這時候,李世民又獻策了。他說:
李淵一聽這分析,真是服了這個兒子了。他想,這心眼,比我還黑呢!那到底怎麼叫「以輕騎挑之」呢?這時候,李淵先帶著幾百個騎兵到霍邑城東去迎接步兵,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帶領幾十個騎兵來到霍邑城下,拿著鞭子指來指去,好像在比劃將來怎麼圍城。
我們前面是宋老生和屈突通的軍隊,這兩個人都挺有本事,而且據險死守,恐怕一時之間也難以拿下。東都李密也不是甚麼好人,雖然表面說是和我們聯合,但也很難相信,沒準就會乘人之危突然打過來。突厥更不可信,那是唯利是圖之人,如果他們覺得跟劉武周打太原得到的好處比我們送給他的多,那他們一定會背信棄義的。所以,那個謠言沒準就是真的。太原可是我們的大本營,將士家屬也都在那邊,這個地方絕對丟不得。不如我們索性撤回去算了!
你父親起兵,我必須去幫助他。可是現在我們不能一起走,而單獨把妳留在此地,又會遭到災禍,怎麼辦?李氏一聽,馬上說:
為甚麼李密是對手呢?很簡單,因為李密和李淵有共同的志向,都是要打天下,改朝換代。這樣一來,兩個人自然成了競爭對手。而且李淵的內心也是希望能夠占據關中,現在李密先下手為強,已經在洛陽周圍打出了威風,是當之無愧的反隋盟主。李淵剛剛起兵,還比較弱勢,如果讓李密不痛快,跟他為敵,那自己不就等於四面樹敵了嗎?
您放心,宋老生有勇無謀,我們用輕騎向他挑戰,照理說他不會不出戰;假使他堅守不出,我們就誣陷他對朝廷有二心,所以才拖延不戰,他害怕被左右的人奏報,怎敢不出戰呢?
我們分析一下,李淵能夠這麼快取得成功,除了大興城這邊防守不力之外,還有甚麼原因呢?有兩個原因至關重要。
就這樣,在幾個得力兒女的配合,十月,李淵已經來到了大興城的東門外,手下的兵力也從開始起兵時候的三萬發展到二十萬。十月十四日,李淵圍起大興城,此時城裏可著急了。就在這種生死搏鬥的關鍵時刻,楊侑身邊最重要的輔佐大臣衛文升居然生病了!
隋煬帝下江都之前,安排代王楊侑留守大興城,楊侑年僅十三歲,隋煬帝就安排了刑部尚書衛文升輔佐他。這個衛文升能力不能算差,隋煬帝一伐高句麗時失敗,只有衛文升帶的隊伍是全軍而退,這讓隋煬帝很賞識。問題是,他也有致命的缺點。他太老了,一身是病。這時候,聽說李淵圍城,他連驚帶嚇,居然一病不起,很快就死了。
李密接到信之後他非常興奮。李淵和李密雖然都是八柱國之後,但是李淵是祖父一輩任八大柱國,而李密則是曾祖父一輩任八大柱國,李淵比李密長了一輩,年齡也大了十五歲左右。若論在隋朝的官職地位,李密更是沒法跟李淵比。現在,李淵主動跟自己溝通,而且信寫得這麼客氣,李密心裏很是受用,馬上就讓筆桿子祖君彥回信。
第二,中國古代人還是有很濃厚的忠君觀念,隋煬帝畢竟還在,隋朝也沒有正式滅亡。在這種情況下誰要是公然稱帝,那就是亂臣賊子,有違當時的道德觀念。所以,無論是打下西京的李淵,還是正在攻打東都的李密,都在那裏觀望。
我們必須先解決屈突通。否則,如果我們繞過他,進攻長安,他就會從後面打我們,到時候我們就腹背受敵。所以不如先集中全力解決他,如果把他打敗,再破長安就易如反掌。可是,李世民馬上又反駁了。他說:
拿下了宋老生,李淵攻下隋朝為他設置的第一道關卡,關中地區就剩下一道防線,即屈突通把守的河東郡。如果再拿下屈突通,整個關中地區就赤|裸裸地暴露在李淵的眼前,到那時,改朝換代就和_圖_書指日可待。但問題是,屈突通這關如何拿下呢?
你只管趕快動身,我一個女人容易躲藏,可以自己想辦法。柴紹想了想,以大局為重,走了。他走了之後,李氏到底是怎麼藏匿的呢?李氏才不藏呢,她回到鄠縣的別墅裏,把家財全部拿出來,自己也開始招兵買馬了!
如今士兵是靠大義聚集起來,如果一鼓作氣往前走,就能夠打敗敵人。但如果往回退,則氣勢先沒有了,士兵心散了,人也就會散去。到那時候敵人再從後面追殺我們,我們可就真要死定了,想到這些,我怎麼能不哭呢?
第一個,出頭的釘子先挨砸。不管是像李密那樣的起義軍,還是像李淵這樣的造反派,稱公稱侯的都不少,但是這些稱呼都還沒有徹底顛覆隋朝統治的意思,所以從隋朝的角度講更容易接受,從其他山頭的角度講也更容易接受。但是,如果誰稱帝了,他的性質馬上就變了。不僅隋朝會圍剿,在自己人這邊也會成為眾矢之的,明朝開國的時候,儒士朱升向朱元璋提出「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道理不就在這裏嗎!
李淵在大業十三年(六一七年)七月從晉陽(今山西太原)起兵,直奔關中,此行是否順利呢?其實,征程順利與否,一方面取決於自己的實力,另一方面還要取決於對手。此時李淵的對手當然是隋煬帝。李淵打出反隋煬帝,不反隋朝的口號,聲稱要推尊代王楊侑,隋煬帝豈能輕饒他!沒錯,隋煬帝確實是李淵的對手,但是,此刻他遠在江都,真是天高皇帝遠,並不能真把李淵怎麼樣。
李淵是個聰明人,這時候他主動寫信給李密,先表達了一番對李密的敬仰之情,然後說明自己只反隋煬帝,不反隋王朝的志向,意在告訴李密自己並沒有爭奪天下的企圖,希望李密理解。
這個小道消息一傳開,軍隊立刻慌亂,因為晉陽,也就是太原,那是李淵軍隊的大本營,無論是糧食或是其他補給,全靠晉陽供應。現在,李淵已經派人回晉陽去調集糧食,如果晉陽失守的話,糧食恐怕就調不過來了!再說,不光是糧食問題,好多軍人的家屬都在晉陽,一旦晉陽失守,這些老弱婦孺可如何是好!一時之間,整個軍隊都亂了陣腳。
將商帝辛誅滅於牧野這樣的話,我是不敢說的;在咸陽抓住秦子嬰之事,我也是不敢聽命的。我是隋朝的忠臣,因此,您勸我像當年消滅商帝辛,捉拿秦王子嬰那樣對待隋煬帝,我是不敢做,不肯做,也不忍做的。
第一個,李淵的方略好,真正貫徹了兵貴神速的原則,讓大興城來不及做好防守準備,也讓其他地方的隋軍來不及增援。
怎麼打呢?宋老生的軍隊從東門出來的比較多,李淵自己和大兒子李建成就在霍邑城的東門列陣,李世民則在霍邑南門列陣。要知道,宋老生的軍隊畢竟已經在城裏養精蓄銳很久了,而李淵的軍隊剛剛在外面風餐露宿了一個月,而且連當天的早飯還沒吃呢,難免戰鬥力差一些,被宋老生的人馬一衝擊,不由得向後退。李世民一看,當機立斷,馬上放棄南門,領兵就朝東門殺去了。這樣一來,宋老生腹背受敵,陣勢大亂。
怎麼回的呢?他先說:「與君派流雖異,根系本同」,咱倆雖然不是一支李姓,但是一筆寫不出兩個李字,五百年前保證是一家子,咱們關係應該是很親近的,然後又說:
李淵看見這封信,馬上就笑起來了,說:
尊公舉兵,今偕行則不可,留此則及禍,奈何?
本興大義,奮不顧身以救蒼生,當先入咸陽,號令天下。今遇小敵,遽已班師,恐從義之徒一朝解體,還守太原一城之地為賊耳,何以自全!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