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武則天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武則天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十三回 無字豐碑 二、是非功過任評說:武則天的每一項政績,都伴隨著矛盾

第三十三回 無字豐碑

二、是非功過任評說:武則天的每一項政績,都伴隨著矛盾

第四個角度:社會方面。武則天時期,社會結構調整與血腥殺戮並存。前面講過,在唐高宗統治之初,朝廷還掌控在關隴貴族集團手裡,他們勢力強盛,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裡。正因為如此,唐高宗和武則天才一起展開了對他們的鬥爭,在廢王立武的過程中,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貴族受到沉重打擊。此後,武則天為了便於控制朝廷,一次又一次地清洗倔強難制的元老大臣,一次又一次地提拔根基淺薄的新銳後進。這樣,經過武則天半個世紀的統治,中國社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皇帝的權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貴族官僚的力量大為衰落,平民出身的官僚獲得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科舉出身的官僚,在官僚隊伍中已經佔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說,武則天的努力使得中國社會的流動性大大加強,「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夢想正是拜武則天所賜。但是,必須看到,這種社會流動是建立在殘忍的血腥殺戮基礎上的,是由無數人的鮮血鋪就的。所以,當我們談到武則天所造成的社會結構調整和社會流動時,我們仍然是矛盾的。
第二個角度:政治狀況。武則天時期的政治是任人唯賢與酷吏政治並存。武則天在政治方面最值得後人稱道的就是她的用人m.hetubook.com.com方略。她完善了科舉制,鼓勵自薦或者是推薦人才,留下很多佳話。長安二年(七〇二年),武則天派一位侍御史到河北辦事。此人能力有限,到了當地之後理不出頭緒來。怎麼辦呢?他就問地方人員,你們這裡有沒有人才啊?當地人說有啊,張嘉貞就很厲害。於是侍御史就把張嘉貞給找來了,向他諮詢,結果張嘉貞給他分析得非常透徹。侍御史特別佩服。就對張嘉貞說:乾脆你替我寫個奏章給皇上吧。武則天看了奏章之後非常高興,就問這個侍御史:你最近怎麼進步如此明顯呢?侍御史是個忠厚人,說:「這不是我寫的,是一個叫做張嘉貞的人寫的。他是個人才,請求陛下把我的官轉給他當吧,他可比我強多了。」武則天聽了之後就笑了,說:「朕寧無一官自進賢耶!」意思是我一個堂堂皇帝,難道就沒有一個官可以進賢嗎?很快提拔張嘉貞當了監察御史,那位能夠推薦賢才的侍御吏也升官了。這個張嘉貞是何許人呢?他就是唐玄宗開元年間著名的宰相。我們前面也說過,後來輔佐唐玄宗的著名宰相像姚崇、宋璟、張說等人都是武則天賞識提拔起來的,可以說,武則天給開元盛世的到來做了人才www•hetubook•com•com方面的準備。在這方面,武則天的貢獻連她的政敵也都不得不加以肯定,後世對武則天用人方面最經典的評價就是「當代謂知人之明,累朝賴多士之用。」這是一個相當高的評價。
武則天的政績如何呢?我從四個角度來講。
第一個角度:經濟狀況。武則天時期的經濟狀況,是經濟發展與民戶逃亡並存。咱們今天談經濟發展,特別關注GDP,古代沒有GDP,但是也有兩個重要的參數,一個是人口數字,一個是糧食儲備。根據《唐會要》對戶口數的記載,永徽三年(六五二年),也就是武則天當皇后的前兩年,全國共有三百八十萬戶,而到武則天退位的神龍元年,全國戶數已經增加到六百一十五萬戶,五十三年之間戶數增長了近一倍,這在整個中國古代社會也是不多見的。再來看糧食儲備情況。同樣據《唐會要》記載,武則天退位的前一年,也就是長安四年(七〇四年),一位官員在給武則天的上書中說:「神都帑藏儲粟,積年充實。」充實到什麼程度呢?一個考古發現解決了這個問題。一九七一年,在洛陽發掘出了唐朝含嘉倉的遺址,這個倉庫裡有兩百九十個儲藏糧食的洞窟,每一個洞窟能夠儲存五十多萬斤糧食。也https://www.hetubook.com.com就是說,這個倉庫充實起來之後,總共容納的糧食數量是七萬兩千五百噸,這可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通過這兩個數字可以說,武則天統治時期,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
但是,對於文學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民族尚武精神的消磨。試想,一個「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的社會,誰還願意當一介赳赳武夫呢!所以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漢族將領的短缺問題已經非常突出,將軍們在戰場上的表現遠不及太宗時期有勇有謀。這種情況發展下去,到唐玄宗時期,領兵作戰的將軍就主要是胡人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安史之亂的爆發。所以說,文化的發展同樣是一柄雙刃劍。
但是,武則天同時也是一個任用酷吏的皇帝,酷吏製造了大量的冤案,破壞了法制,更破壞了君臣之間的相互信任,無論有多少理由,我們都必須承認,這種酷吏政治即使在中國古代社會,也是非常黑暗的。所以說,當我們談到武則天的政治成就時,我們也是矛盾的。
但是,特別矛盾的是,武則天時期也恰恰是均田制開始瓦解、逃戶問題非常嚴重的時期。什麼是逃戶呢?逃戶是指脫離了戶籍的老百姓。什麼是均田制呢?大家可千萬不要以為均田制就是國家平均分配土地m.hetubook.com•com,均田制的真實含義是國家把荒地分給老百姓,同時通過戶籍制度把老百姓牢牢地控制在土地上,不許他們遷移,讓他們繳納賦稅,為國家提供兵役和勞役。這個制度從北魏開始實施,到武則天時期已經明顯不適應經濟的發展了,所以許多老百姓就開始脫離戶籍,離開家鄉到其他地方去開荒種地,或者到城市謀生。我們固然可以說均田制瓦解、逃戶出現從根本上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但在當時,它畢竟引起了政府收入的減少和社會不安定因素的增加。武則天時期所謂的「劍南逋逃,中原亡命」,很大程度上都和逃戶有關,所以說,當我們講到武則天統治下經濟發展狀況時,我們的心中是矛盾的。
第三個角度:文化方面。武則天促進了文風昌盛,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尚武精神。武則天富有文藝才華,她非常熱衷於各種文化活動,賽詩、書法等,不一而足。特別到了晚年,她更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獎賞文化活動中。傳說武則天遊龍門,就是現在洛陽旁邊的龍門石窟,她詩興大發,命眾官賦詩紀勝,詩先成者賜予錦袍。這錦袍可是當時的高級時裝,大臣們也都躍躍欲試,馬上就寫。有一個叫東方虯的人先寫成了,三步兩步跑到武則天御座跟前,把詩呈給武則和-圖-書天。武則天一看挺好,就親自把錦袍披到東方虯的身上,然而東方虯還沒坐穩當,有個叫宋之問的詩人也寫好了,把詩獻上。武則天一看,這詩寫得文理俱美。比東方虯寫得好多了。難道因為一、兩分鐘的時差,就讓宋之問屈居第二?這可不是武則天的風格。武則天從御座上下來,走到東方虯面前,親手從東方虯身上奪回錦袍,改賜宋之問,群臣一片沸騰。這就是「龍門賦詩奪錦袍」的故事。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武則天這麼熱衷於詩歌創作,當然促使一批文人才子潛心於詩歌創作,中國古代詩歌的經典形式律詩,也就是五律和七律,在這個時期定型了。到唐玄宗時代,已經發展到「五尺童子恥不言文墨」的程度。說一個小孩,都以不談寫詩作文章為恥。現在說到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常常引用唐宣宗這句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說的是當時的小孩子都能夠背誦《長恨歌》,胡人也能夠吟誦《琵琶行》。如果沒有對詩歌舉國若狂的熱情,再通俗的詩也無法這樣深入人心吧?現代學者把唐朝稱為詩的國度,武則天無疑就是這個詩國的重要締造者。
這樣看來,武則天的每一項政績都伴隨著矛盾,借用林達先生的一句話說就是,每灑下一縷陽光,就投下一片陰影。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