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四回 睿宗傳位 二、讓位太子:「既然天象如此,那我就順應天意,傳位太子好了!」

第十四回 睿宗傳位

二、讓位太子:「既然天象如此,那我就順應天意,傳位太子好了!」

這個局面可讓太平公主太受打擊了。她左思右想,搞不明白,睿宗兩次聽術士彙報,為甚麼態度差別如此巨大呢?我想,關鍵是睿宗的心境變了。第一次術士進言的時候,睿宗還想利用太平公主牽制太子,自己坐收漁翁之利。因此,太平公主派術士來說,太子可能要奪位,睿宗就表現出一副害怕的樣子,還大張旗鼓地跟大臣討論對策,給太子造成壓力。可是這一次,睿宗已經基本確定了扶助太子的大方向,而且已經準備讓位了,那麼太平公主再來說太子可能要奪位,睿宗不僅不怕,反倒將計就計,拿天象來堵太平公主的嘴。妳說上天垂象,表明我應該讓位,那我就讓位吧,看妳還說甚麼!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太平公主真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
請看下回:太平重振
那麼,李隆基又是怎麼反應的呢?《資治通鑑》寫道,他是「馳入見,自投於地,叩頭請曰:『臣以微功,不次為嗣,懼弗克堪,未審陛下遽以大位傳之,何也?』」李隆基主動提到自己的劣勢,說我不是嫡長子,能夠當太子已經很惶恐了。陛下現在居然讓我提前接班,這是為甚麼呀?堅決拒絕接受李旦的讓位。當然,李隆基這樣表態我們也能理解,他和父親隔閡很深,摸不透父親的意思,上一次父親就說傳位給他,結果說了兩天又沒動靜了。這一次是在試探他,還是真的想要傳位啊?他拿捏不準,所以不能冒進。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表現出對權力太熱切、太渴望,反而會壞了事,一定要謹慎低調,不然功虧一簣。所以李隆基跪著爬著去見唐睿宗,言辭懇切,說我連太子之位都是勉力為之,現在正在努力學習如何從政呢,還很不成熟,您怎麼能夠放心把江山交給我呢?
聽李旦苦口婆心地把這番道理講完,李隆基這時候才覺得,父親這次不是在忽悠他,是真的想傳位,心裏就比較踏實了。他默默無語,「流涕而出」,自然是流著喜悅的眼淚出門去了。即位一事,他就算是默認了。
就這樣,因為太平公主一招走錯,李旦順https://m.hetubook.com.com水推舟,李隆基不期然得到了一塊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李隆基既然要當皇帝,當然睿宗李旦就要退休了,成為太上皇,頤養天年。只有二十八歲的李隆基,則要成為大唐帝國的新主。這是他夢寐以求的事情啊,他真是覺得世界空前廣闊,陽光也無比燦爛。不過,他這邊興高采烈、如願以償了,太平公主可是陷入了無盡的苦惱之中,苦心經營,都付諸流水。可以說,她遇到了從政以來的最大挫折。她和李隆基鬥了這麼久,一旦李隆基接班,肯定和她水火不容,她的權力不就大大縮水了嗎?那麼,太平公主會甘心接受這種局面嗎?她是否還有機會再重振雄風呢?
先天元年(七一二年)七月,太平公主派了一個術士到睿宗李旦面前說三道四。術士說:「臣仰觀天象,發現大事不好啊,這兩天天空裏出現了一顆彗星。彗星出現可是除舊布新的象徵啊,臣覺得奇怪,又看其他星星,發現帝星和象徵太子的心前星最近都有變動。這樣綜合看來,恐怕太子要當天子了!」這是甚麼意思呢?很明顯,太平公主是想用天象來嚇唬睿宗,讓他覺得太子又有新動向了,要篡奪皇權。她希望這樣一來,睿宗就會防範甚至憎恨太子,沒準兒會重新考慮一下太子的人選!那麼,太平公主怎麼會想到這一招呢?其實,這對她來說是故技重演了。在太平公主剛和李隆基開始鬥法的時候,她就曾經讓術士在睿宗前危言聳聽,說五天之內會有大兵入宮,那次可是讓睿宗大大地緊張了一把。按照太平公主的想法,既然那次能嚇唬住唐睿宗,這次也能嚇倒他。因為,這一次術士的預言又加碼了,睿宗應該更緊張吧。到那時,她再適當地進上一言,保證能讓太子吃不了兜著走!那麼事情的發展是不是就像太平公主預料的那樣呢?
那麼,面對李隆基的推讓,李旦是怎麼表示的呢?他語重心長地告誡李隆基說:「社稷所以再安,吾之所以得天下,皆汝力也。今帝座有災,故以授汝,轉禍為福,汝何疑邪!汝為孝子,何必待柩前然後即位邪https://m.hetubook.com.com!」甚麼意思呢?有三層意思:第一,李旦肯定李隆基有大功,這個功勞就是唐隆政變。李隆基在政變中的功勞大到甚麼程度呢?按照李旦的說法,國家能夠安定,他能當上皇帝,全是拜李隆基所賜。當然,我們知道,事實並非完全如此。無論如何,唐隆政變也應該有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兩個人的功勞,甚至太平公主的策劃之功還要更大一些。可是,這時候,睿宗把太平公主的功勞一筆抹殺,都算到李隆基頭上去了。按照傳統觀念,平天下之禍者,享天下之福,所以李隆基有資格當皇帝,這是順人。第二,現在天象有變,所以李隆基不僅有資格當皇帝,還應該提前當皇帝,這是應天。第三層意思就是敲打李隆基了。你要是能夠孝順我的話,何必非要等我死了再接班呢!換言之,現在我排除萬難把皇位讓給你,希望你能夠領我的情,孝順我,具體怎麼做,你心中應該明白。
睿宗這麼一表態,真是政壇地震,石破天驚。這是誰也沒有想到的事情啊。馬上,兩個主要當事人就忙活起來了。太平公主是怎麼反應的呢?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太平公主和她的黨羽是「力諫,以為不可」。說陛下不要太著急決定,天象這個東西太玄妙了,不是我們一般人能夠解釋得了的,這個術士沒準說錯了。再說天象真的有變,應對的方式很多,不是只有傳位一條啊!可是,無論他們怎麼勸,睿宗還就咬定青山不放鬆了。他說,中宗的時候,小人當道,當時天象也屢次發生變化。那時,我就勸中宗早點兒立定太子,趕快傳位。可是中宗大概覺得我不懷好意吧,不但不聽,還非常不高興。我怕他猜忌,心神不寧,好幾天沒吃下飯,也不敢再建言了。結果中宗果然沒得善終啊!現在天象又發生變化,這是上天在警告我!難道我當年勸別人的時候心中明白,輪到自己頭上就要犯糊塗了嗎?我絕不能重蹈哥哥的覆轍啊。傳位太子,我已經考慮很久,這次是下定決心了!聽完睿宗這番高論,太平公主真是腸子都悔青了,心想我怎麼那麼多事呢?這不是搬起石頭和圖書砸自己的腳嗎?
這樣一來,因為太平公主急於求成,讓術士威脅唐睿宗,反倒讓本來不明朗的局勢撥雲見日了。現在,無論是睿宗讓位,還是李隆基接班,似乎都已經是水到渠成,就差履行一些固定的程序了。
唐睿宗李旦的經歷極端複雜,他曾經兩度當皇帝,但是被廢掉的時間遠比當皇帝的時間更長。在政治漩渦之中反覆沉浮,這會給他的性格造成甚麼影響呢?遍翻史書,我們會發現,如果要用一個字形容李旦的性格,那就是「讓」。當年,他本來是皇帝,母親武則天當太后,他覺得母親比自己更強勢,玩兒不過母親,怎麼辦?只好主動把皇帝的位置讓給母親了。這是第一次退讓。後來,武則天當了皇帝,讓他當皇嗣,當了十好幾年後,母親的想法出現了變化,又把三哥李顯從流放地接回京城。李旦一看情況不好,再讓,把太子的位置又讓給了三哥李顯。後來李顯順理成章地當上皇帝,想要答謝他,給他一個皇太弟的名分,他還是讓,堅決推辭不幹,就安心當一個親王。那麼李旦這樣讓來讓去,是不是他性格真的特別恬淡啊?倒不盡然。每次李旦推讓,其實也都是人強我弱,情非得已。可是,這樣一次次退讓的經歷,也就造成了他遇事就退的性格。一旦遇到問題,他可能會稍稍抗爭一下,一看不行,「讓」字馬上就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
李旦首先繼續加強太子的權力。原來許諾人家當皇帝,現在又收回成命了,總得給人家補償吧。本來不是已經讓太子處理六品以下的官員任免和一般刑事犯罪了嗎?現在規定,死刑以及五品以上官員的任免也都先跟太子商量。那太平公主呢?睿宗李旦決定,把她從蒲州召回長安。妹妹已經出去好幾個月了,一日不見,如隔三秋,我這個哥哥無時不在想念著妳呢,還是回到京師吧。於是,太平公主又回到權力核心了。雙方再一次打了個平手。
景雲二年(七一一年)四月的一天,也就是唐睿宗李旦當上皇帝才十個月的時候,他就召集三品以上的高官談話,他說:「朕素懷淡泊,不以萬乘為貴,曩為皇嗣,又為皇太弟,皆辭不處。今欲和*圖*書傳位太子,何如?」說我素來與世無爭,現在想把皇位直接傳給太子,你們有意見嗎?大臣聽到皇帝這句話真是嚇了一跳。皇帝年富力強,才五十歲,怎麼會想到傳位呢!該怎麼回應他呢?大臣們可犯了難。如果說皇帝您做得對,您確實能力不行,別占著茅坑不拉屎,早點傳位太子吧,這不是明擺著讓皇帝下不來台嗎?但如果說皇帝您可千萬別傳位,我們永遠追隨您一個人,那不是又把太子給得罪了嗎?太子可是未來的皇帝呀!青春大好,前途無限。所以,一時間,偌大的朝堂悄無聲息,只聽見大臣們心跳的聲音了。睿宗一看,沒人理他,那就只好先退朝吧。讓大臣都回家好好想想,明天再做答覆。這些大臣在朝堂上雖然甚麼也不說,可是一退朝,馬上都活躍起來,呼啦一下四散而去。到哪兒去了?各找各的主人去了。他們這些人有的是太平公主的黨羽,有的是太子李隆基的心腹,趕緊給自己的主子傳信去啊。於是快馬加鞭,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都在第一時間得到了這個消息。這兩個當事人是怎麼反應的呢?李隆基哪敢表現出對權力的渴望啊!茲事敏感,弄不好會惹來殺身之禍,他立刻派了一個手下來找唐睿宗,說我堅決不敢擔當大任,還請父皇以天下蒼生為念,繼續當皇帝。
本來,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這種勢均力敵的狀態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可是,眼看著太子李隆基的實際權力節節攀升,李旦又流露出撂挑子的意思,素來沉著冷靜的太平公主再也沉不住氣了。她做了一件事,一下子把均衡局面打破了。就在這件事之後,時局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轉。她到底折騰了件甚麼事呢?
那我們也要好奇一下,太平公主那麼冰雪聰明,為甚麼會在關鍵時刻犯這種錯誤呢?我想主要是她對睿宗判斷失誤,把他想得太傻太天真了,以為自己非常瞭解這個哥哥,能牽著他的鼻子走。可是,李旦一輩子都在學著跟強者打交道,先是強悍的母親武則天,再是猜忌心強烈的中宗李顯,當了皇帝之後又是勢力強盛的妹妹和兒子。跟強者在一起這麼多年,他學得最成功的本領就是韜光養晦、裝和-圖-書傻。因為他裝得太像了,連聰明的太平公主都瞞過了,還以為自己一直在牽著他的鼻子,沒想到最後反被李旦把鼻子牽住了。
那太平公主呢?太平公主當時並不在長安,前面不是說,她在跟李隆基互相爭鬥的過程中,被唐睿宗安排到蒲州去了嗎?現在她知道了這個消息,也沒法直接表態。而且從原則上說,睿宗傳位不傳位並不涉及太平公主,她也不方便直接表態。可是她不能不有所作為啊,怎麼辦呢?太平公主安插在朝廷裏的一個親信侍御史和逢堯替她說話了,他說:「陛下春秋未高,方為四海所依仰,豈得遽爾!」這個勸說非常巧妙,不從太平公主的角度入手,而是從睿宗本人的角度入手,說皇帝您還年輕,還遠遠沒到退休年齡呢,天下老百姓都依靠您,您怎麼能隨隨便便說退休呢!誰不願意聽人說自己年輕,誇自己有威望,別人都仰仗自己啊?所以他這麼一番恭維,一下子把睿宗的心說得暖洋洋的。也是,好不容易當上皇帝,江山如畫,美女如雲,自己何必主動退位呢!就這麼私自一閃念,李旦傳位的事情就又擱置下來了。既然不能傳位,只好繼續走鋼絲。左右犯難的李旦,現在該如何是好呢?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都有同感,面對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為甚麼呢?因為每個人的性格和人生經歷都不一樣,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也會截然不同。現在唐睿宗李旦面對著如此複雜的局面,他會怎麼反應呢?我們先得分析一下他的經歷和性格。
此時李旦想來想去,終於覺得,要想讓朝政走上正軌,只能是打破目前這種鷸蚌相爭的局面。換句話說,他不能再步履維艱地走鋼絲了。在太平公主和太子李隆基之間,他只能而且必須選擇一個人。選擇誰呢?從李唐王朝的前途命運考慮,李旦決定,加強兒子李隆基的力量,讓政治重心向太子這邊傾斜!可是,怎麼才能加強太子的力量呢?李旦決定,乾脆傳位算了!
這一次,睿宗的態度可大不一樣了。他聽完術士這番高論,一點都沒有驚慌失措,反而呵呵一樂,乾脆地說:「既然天象如此,那我就順應天意,傳位太子好了!」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