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五回 太平重振 三、招攬才俊:太平公主勢力重新伸張,「七位宰相,五出其門」

第十五回 太平重振

三、招攬才俊:太平公主勢力重新伸張,「七位宰相,五出其門」

舉了這麼幾個例子,大家肯定可以看出來了,太平公主提拔的這些男寵和宰相都有甚麼特點呢?他們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
到了御史台後,蕭至忠還是那麼兢兢業業,認死理兒。有一次,他在滿朝文武百官面前,彈劾大臣蘇味道貪贓枉法。蘇味道可是當時的宰相啊,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蕭至忠居然彈劾他,這可把御史大夫李承嘉嚇壞了。退朝之後,李承嘉就抱怨蕭至忠說:「你畢竟是我的手下,彈劾一個高官,總得跟我說一聲吧!」沒想到蕭至忠把臉一板,回答道:「御史都是皇帝的耳目,不分官職,彼此平等,可以各自獨立彈事,互相不必請示彙報。如果每個人彈事要先向御史大夫請示,那麼,請問我彈劾御史大夫您的時候,又該向誰請示呢?」說得李承嘉啞口無言。這樣一來,蕭至忠在御史台的名氣越來越大,大家都去找他處理不好辦的事情。後來在唐中宗神龍年間,不是有人告發相王李旦、太平公主都和謀反的太子李重俊有牽連嗎?這是大案要案,中宗就派了蕭至忠審理。結果蕭至忠並沒有屈從於皇帝,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說服唐中宗,讓他放過了弟弟妹妹。所以,無論是李旦還是太平公主,都對蕭至忠心存感激。
第二,這幾個人都沒有甚麼政治節操,太過於急功近利。崔湜有一句名言說:「吾之一門及出身歷官,未嘗不為第一。丈夫當先據要路以制人,豈能默默受制於人也!」(《舊唐書.崔湜傳》)說我們家無論是和*圖*書出身,還是當官,都是要當第一的。大丈夫就應該占據要津來轄制別人,怎麼能夠默默無聞被別人轄制呢?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來,崔湜是一個唯目的論者,他的目的就是要爭第一,據高位,而且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可以不擇手段。
不過,要想架空已經當了皇帝的李隆基,光靠男寵可遠遠不夠。太平公主得確保她的人在宰相之中占多數才行,只有如此,她才可能左右國家的政治形勢。怎麼才能做到這一點呢?我們不是說過,雖然睿宗當了太上皇,但是還保留著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權嗎?宰相正好是三品官啊,那就利用睿宗的這份權力好啦。
蕭至忠為甚麼能服人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講信用。當年,他跟一個朋友約了在街上見面,可是,到了約定時間忽然變天了,又是颳風,又是下雪,氣溫一下子降到零下了。街上的人都紛紛往家裏跑,可是,蕭至忠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從辦公室出來,到大街上往那兒一站,跟雕像似的。別人看見都勸他,說變天了,你朋友也未必來了,你還傻站在這裏幹甚麼呀?改天再約見面不是一樣嗎?沒想到蕭至忠一臉嚴肅地說:「跟人約好的事情,怎麼能失信呢?」繼續在暴風驟雪中站著等,旁邊的人都佩服得不得了。有人可能懷疑,就算他守信用,這跟當警察局局長有甚麼關係啊?孔夫子說得好,「凡人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和*圖*書」。蕭至忠跟朋友交往能守信用,工作上肯定也是公正廉明,這不就能讓老百姓服氣嗎?所以蕭至忠在司法系統節節高升,很快被提拔到了御史台,相當於今天的最高法院。
不過,蕭至忠雖然能幹,但在政治大節上卻看走了眼。為了巴結韋皇后,他甚麼事兒都做得出。說起來,韋皇后也是個苦命人,本來有四個弟弟,當年受到李顯的連累,年紀輕輕都死於非命,誰也沒有結過婚。韋氏當了皇后之後,很是替死去的弟弟不平,可憐的孩子們,甚麼人生樂趣都沒有品嚐過!要不是當初自己嫁給李顯,弟弟們也不至於死得這麼慘。如今自己總算熬出頭了,弟弟卻再也不能死而復生,享受榮華富貴了!怎麼表達姊姊的一番心意呢?韋皇后也沒有別的辦法,就張羅著要給弟弟結一門鬼親。可是,到哪裏去找鬼新娘呢?當時正好蕭至忠也有一個女兒死了,聽說韋皇后要給弟弟結冥婚,蕭至忠也顧不得入土為安的古訓了,到墳地裏就把女兒的屍骨挖出來,跟韋皇后攀了這門鬼親。可是,光結死親家不夠啊,沒過多久,蕭至忠又把一個活著的女兒嫁給韋皇后的表弟,成了韋皇后的「雙料」親家。在婚禮上,他的女兒由中宗李顯主婚,韋皇后的表弟自然是韋皇后主婚,所以號稱「天子嫁女,皇后娶婦」,很是風光了一把。
第一個人是蕭至忠,這也是個少年成名的人物。他年輕的時候當過洛陽縣的縣尉,主要負責維持治安,相當於現在的警察局局hetubook.com.com長。當時還是武則天時期,洛陽是都城,天子腳下,五方風土雜陳,老百姓都見多識廣,本來不容易服從權威。因此,好多人一到洛陽做官就栽觔斗,但蕭至忠偏偏在這兒幹出名了。老百姓都服他,不給他惹事。
太平公主抬舉的第二個人是竇懷貞。這可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人物了。當年他不也是巴結韋皇后嗎?還娶了韋皇后的老奶媽,每次上書都在落款處寫「翊聖皇后阿㸙」,還因此被別人譏笑為「國㸙」。後來,韋皇后在唐隆政變中被殺,竇懷貞趕緊手刃了老奶媽,表示劃清界限,以換取在新皇帝手下繼續當官的機會。這種見風使舵的伎倆,很是讓人看不起。不過,竇懷貞雖然喜歡趨炎附勢,但也不乏幹才。他年輕的時候就以清廉著稱,為官多年,不蓄私財,這樣的幹部任何時候都受人尊重。武則天時期的著名宰相狄仁傑,不就是以善於發現人才著稱嗎?他推薦過的人才不僅有姚崇、張柬之這樣青史留名的賢相,也還有竇懷貞。能夠入狄國老的法眼,可見這竇懷貞也不是一般的人物。現在,太平公主四海納賢,便也把他拉到宰相的位子上來了。如此一來,竇懷貞對太平公主更是感激涕零,每天下班之後,連家都不回,直接先到太平公主家裏報到。朝廷裏的大事小情,都要先跟太平公主彙報一番,等於太平公主在朝廷上安了耳目。
可是,風水輪流轉,等到韋皇后被殺,睿宗上台,蕭至忠也就作為韋皇后的黨羽被貶到地方當刺史了。蕭https://www.hetubook.com.com至忠雖然在政治立場上曾經站錯隊,但現在畢竟是用人的時候,太平公主覺得他人才難得。而且還犯過錯誤,我要是能夠棄瑕錄用,他肯定會對我感恩戴德,以後還不得死心塌地為我服務嗎?所以,太平公主馬上把蕭至忠提拔回中央,讓他當了宰相。古代知識份子最講究「士為知己者死」,太平公主如此不念舊惡,禮賢下士,蕭至忠當然感激涕零,為太平公主死的心都有。
蕭至忠也是這樣的人。在攀附太平公主的時候,蕭至忠的妹夫也勸過他說:「像舅兄你這樣的才華,不愁沒人賞識,以後肯定會發達的!何必現在急急忙忙去巴結太平公主呢?」可是,蕭至忠根本不聽妹夫的勸告,揚長而去。
可是,看著太平公主勢力重振,李隆基剛剛開朗起來的心情又低落了不少。他本以為當了皇帝就能擺脫束縛,大顯身手,沒想到上有太上皇壓制,下有太平公主安插的宰相約束,自己要想做點甚麼事情,真是難於上青天,處境比當太子的時候也沒好到哪裏去。那麼,李隆基是否能容忍太平公主的勢力繼續發展下去呢?
請看下回:劍拔弩張
睿宗當時的心境是怎麼樣的呢?他能當皇帝,完全是兒子和妹妹共同推戴的結果。現在,他讓兒子當皇帝,犧牲了妹妹的利益,表面雖然不說,但心裏還是有點愧疚的。所以,對妹妹的請求反倒比原來更加難以拒絕了;另外,睿宗畢竟才當了兩年的皇帝,現在早早退休,心裏實在不甘。因此,他也願意扶持一下妹妹的勢和*圖*書力,讓她跟兒子搞搞平衡,省得兒子不聽話。睿宗有這樣的心理,太平公主做工作就容易多啦,經常給他推薦一些自己看中的人,睿宗一般也會滿足她的要求。很快,就在睿宗決定傳位前後,幾個重要人物就被太平公主提拔到宰相崗位上了。那麼,太平公主抬舉的都是些甚麼人呢?舉兩個例子就知道了。
第一,這幾個人都非常有才幹,既是當時的士林領袖,又是政治精英,具有相當的號召力和代表性。從選人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出太平公主的政治眼光和領導水準。
經過這麼一番提拔,太平公主的羽翼一下子就豐|滿起來了。豐|滿到甚麼程度呢?史書記載是「七位宰相,五出其門」,把宰相班子大部份都控制起來了。這樣一來,太平公主上有太上皇李旦撐腰,下有若干宰相維持,她的勢力又重新伸張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扳回了不利的局面。
如此急功近利的性格,使得他們很難抵抗官位的誘惑,進而被太平公主輕而易舉地招至麾下。所以說,這幾個人其實都屬於亦正亦邪的人物,正的一面讓他們可以治理國家,成為能臣;邪的一面又讓他們輕於去就,有奶就是娘,所以能成為太平公主的私黨。曹操曾經有一句名言,叫做「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他的《求賢詔》更是號稱要把那些「負汙辱之名,見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才全都網羅麾下,為我所用。想來太平公主也認同這樣的選拔標準吧,事實上,武則天當年奪取權力的時候,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