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亂世紅顏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七回 太平之死 二、先天政變:李隆基反誣太平公主策動政變,賜太平公主懸樑自盡

第十七回 太平之死

二、先天政變:李隆基反誣太平公主策動政變,賜太平公主懸樑自盡

第一個是王琚。咱們前面說過,當時,李隆基身邊的大部份謀臣都已經被貶到地方去了,在身邊的就只有一個王琚。近水樓台先得月,先天二年六月,王琚首先找到李隆基,跟他說:「還有兩個月,就到太上皇安排的巡邊日期了,形勢緊急,再不動手,就要來不及了!」
李隆基的政變計劃針對性很強。首先解決了太平公主手下的文武大臣,又軟禁了太上皇李旦,一下子就控制住了局勢,太平公主的勢力基本就被瓦解了。對太平公主本人,李隆基又是怎麼處理的呢?說來奇怪,李隆基沒有特別管她,就在李隆基還在宮裏廝殺的時候,太平公主逃跑了。可是,李隆基的最大敵人不是太平公主嗎?怎麼不先控制她,反倒讓她逃跑了呢?其實,大家想,這時候太平公主還重要不重要了?已經不重要了。太平公主之所以勢力強盛,咄咄逼人,關鍵是上有太上皇李旦的支持,下有文武大臣們的幫扶。現在,太上皇已經被逼徹底退休了,手下的得力幹將都被李隆基一網打盡,她也就不再是聲威赫赫的鎮國太平公主,而是一個半老徐娘、孤家寡人了。因此,李隆基根本就不需要特意去抓她,她再有本事,也逃不出李隆基的手掌心;另外,太平公主畢竟是李隆基的親姑姑,之所以不直接殺掉她,也有李隆基的人倫顧慮因素,算是對她的一點孝心了。
那麼到底是崔湜本人猜得對,還是這算命的猜得對呢?算命的猜對了,當天李隆基就派了一介使者追上崔湜,跟他講,據我們掌握的情報,你曾經和太平公主謀劃要毒死皇帝,而且你還曾經和太平公主謀劃要在七月四日這天發動政變,因此奉皇帝敕,今天就在這裏結束你的性命!
先看謀臣。太平公主一方號稱「七位宰相,五出其門」,幫她出主意的都是宰相級別的人物,國家最高智囊。可是,李隆基一直沒有掌握四品以上官僚的任免權,因此,能夠調動的官員有限,而且好多親信還被貶到地方去了。這時候在身邊的謀臣就是王琚和崔日用兩個,都是四品官,級別低,經驗也有限。
就在先天二年七月二日這一天,李隆基把崔湜找來了,跟他苦口婆心地講,讓他棄暗投明,不要再追隨太平公主了。大家可能奇怪,崔湜是太平公主的情夫,跟太平公主最鐵了,李隆基怎麼跟他有交往呢?很簡單,因為崔湜的弟弟崔滌是李隆基的死黨,李隆基平時跟崔湜也有不少來往。這就像三國時期,諸葛亮是蜀漢的謀主,他的哥哥諸葛瑾卻在東吳當官一樣。一家兄弟分屬幾個陣營,也是亂世的常態。這樣不管哪一方取勝,這一家都不至於遭到滅頂之災。崔家是大族,當然更願意狡兔三窟。反正,通過崔湜弟弟的關係,李隆基把崔湜請到了府中。
盧藏用一聽https://www.hetubook.com•com這個話真洩氣啊,誰讓自己沒有未雨綢繆巴結皇帝呢!現在只好自己先走了。崔湜也不著急,沿路看著風景,慢慢地溜達著走。有一天到了荊州(今湖北),睡在一個驛站之中,睡了沒多久他就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在照鏡子。夢醒之後,崔湜一回味,高興得跳了起來。夢見照鏡子這是甚麼意思?鏡子不就是明鏡高懸嗎?這說明皇帝明白了我的冤屈,可能馬上就要赦免我了。但是他自己畢竟不是專業人士啊,雖然是這麼猜測,但也不敢肯定,還得找一個專業人士問一問。於是就到大街上找了一個算命的,告訴人家自己是一個甚麼樣的人,犯了甚麼樣的政治錯誤,現在是甚麼處境等,把背景交代清楚了,又說,我昨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鏡子了,你說是不是皇帝要赦免我啊?這個算命的一聽,不由得搖頭不止說,我覺得,這恐怕不是吉兆。為甚麼呢?他說,你看鏡子的「鏡」是怎麼寫的啊?拆開來寫那是「立」、「見」、「金」,左邊是金屬的「金」,右邊上面一個「立」,下面一個「見」,「立見金」是甚麼意思?算命的說,刀屬金啊,我覺得,今天可能刀就要架在你脖子上了。
那麼李隆基這時候為甚麼要策反崔湜呢?我覺得,至少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刺探情報。按照李隆基的想法,崔湜既然是太平公主的男寵,太平公主的事他肯定知道得最清楚,而且,崔湜這個人又沒有甚麼政治節操,萬一說動了他,讓他反水,不就可以知道太平公主的動向了嗎?這是從正面考慮。第二個目的,放煙幕彈。這就是從反方向考慮了。就算崔湜誓死忠於太平公主,不肯反水,這個時候策反他,也可以讓他覺得皇帝這邊還很平靜,還在做爭取大臣這樣的常規工作,沒有甚麼特別舉動,從而使太平公主放鬆警惕。這樣一來,無論出現哪一種情況,李隆基都有收穫。
再看軍隊。唐朝政變用的軍隊都是北衙禁軍。李隆基本來跟禁軍關係不錯,可是,太平公主已經把兩個羽林將軍都收入自己麾下了,李隆基不敢去碰這支軍隊。怎麼辦呢?幸好,李隆基身邊還有一個牛人——王毛仲。我們曾經在「唐隆政變」講過這個人。他是李隆基的官奴隸,跟禁軍中的萬騎將士是發小兒,私交不錯,在幫助李隆基溝通萬騎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雖然他在政變當天溜之大吉,但是,政變之後,李隆基不念舊惡,還是給他升了官,讓他專門管理萬騎軍隊使用的馬匹,當了「弼馬溫」,萬騎都是騎兵和-圖-書,和戰馬密不可分。有了這麼一層工作關係,王毛仲在萬騎之中就更有人緣了。現在,李隆基不敢公開去鼓動軍隊,只好委派王毛仲暗暗地策反他熟悉的弟兄。而王毛仲自從犯過上次的錯誤,心裏老覺得對不住李隆基,急於立功圖報,因此工作更加盡心。就這樣,經過王毛仲的一番努力,大概有三百士兵答應幫李隆基舉事。不過,即使是這樣,相對於太平公主一方來說,實力也顯得相當弱小。
請看下回:走向開元
粗看起來,這番話是老生常談,之前王琚也曾經說過相似的話。不過仔細分析,崔日用的這番謀劃還是很有見地的,他其實談到了三方面的內容。哪三方面呢?第一,要充分利用皇帝這個名分上的優勢,這也是李隆基最大的優勢。第二,要先控制軍隊,再打擊太平公主黨羽,安排好鬥爭次序,要把軍隊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上。第三,政變一定要把太上皇這個因素考慮進去,不要驚動太上皇。這三個閃光點包含在老生常談之中,一般人聽不出來,可是李隆基是個雄才大略的人,他聽出來了,也很動心。想來現在拖著也不是辦法,萬一哪一天太平公主發作或者是太上皇發作怎麼辦?乾脆鋌而走險吧,搞一場政變,把太平公主的勢力端掉,同時控制住太上皇,讓他徹底放權!這樣,李隆基在六月時就漸漸地堅定了政變的決心。
那太平公主到底逃到哪裏去了呢?她逃到終南山上的一座寺廟裏去了。在寺廟裏整整待了三天。可是,就在這三天裏,太平公主也徹底想明白了,她的時代已經結束了,她終究沒能鬥得過自己的姪子。既然大勢已去,待在荒涼的寺廟裏還有甚麼意義呢?太平公主骨子裏還是個英雄,活著就得像雄鷹一樣,展翅高飛,自由翱翔,怎麼能夠像麻雀一樣躲在山寺裏苟且偷安呢?所以雖然沒有人來抓她,三天之後太平公主還是自動下山,回到了家裏。李隆基早就派人等著她呢,一看見她回來,馬上送上三尺白綾。事已至此,太平公主也只能是長歎一聲,懸樑自盡,結束了自己叱咤風雲的一生,享年不到五十歲。隨著太平公主自盡,她的幾十個黨羽也都被一網打盡。
可是,說到政變,李隆基PK太平公主,到底占不占優勢呢?其實,李隆基當時並不占優勢。他在哪方面不占優勢啊?首先,李隆基在謀臣方面不占優勢。其次,他在軍隊方面也不占優勢。
人性的光輝和醜陋總是在任何時候都能閃現,死到臨頭了,太平公主的這些黨羽又會是怎樣的嘴臉呢?看看崔湜吧,太平公主的鐵桿男寵,這傢伙是怎麼死的呢?本來,他不過是個文人,李隆基根本沒想要他死,只是把他流放到南方去了,而且和太平公主的另外一個男寵盧藏用一塊兒流放。按照李m•hetubook.com.com隆基的想法,兩個男寵身分一樣,就讓他們結伴走吧。可是,結伴走了一段之後,崔湜忽然跟盧藏用說,哥們兒啊,我覺得咱倆情況不一樣,你跟皇帝是素不交往,皇帝不會饒了你;可是我弟弟,他就在皇帝手下做事,我覺得皇帝可能會網開一面,提前放了我。所以咱倆別一塊兒走,你就趕緊去吧,我得慢慢地溜達著走。為甚麼啊?因為萬一皇帝哪天發佈大赦令,又赦免我,讓我回長安的話,我走得越遠,不是回去越費勁嗎?
既然在謀臣和兵力方面都不占優勢,是不是這個政變就暫時不要搞呢?那可不行,時間不等人啊。眼看八月臨近,李隆基決定,不管怎麼樣,冒險試試看吧。只要能發動一場突然襲擊,太平公主再有實力,也可能會防備不足,只要打她個措手不及,這個政變就是有希望成功的。不過,怎樣才能讓太平公主一點防備也沒有呢?李隆基使了一個手段。
至此,先天政變順利結束。政變開始之前,李隆基並不占優勢,為甚麼政變又會進行得如此完滿、如此順利呢?太平公主從武則天晚年開始參政,叱咤風雲二十年,為甚麼她的結局會如此淒涼?隨著她的死去,唐朝歷史上這段女性政治人物大放異彩的紅妝時代也就徹底結束了,那麼,唐朝的歷史又會向何處去呢?
李隆基這麼從北到南地一路廝殺過來,早有人哭喊著給太上皇李旦報信去了。李旦一聽,嚇得魂飛魄散,他心裏真是後悔啊,都怪自己當斷不斷,早知道是這樣的結局,還不如早讓李隆基巡邊去呢。現在怎麼辦呢?既然李隆基從北邊過來,那就趕緊往南逃吧,正慌不擇路地跑呢,一個將軍過來了。誰呢?兵部尚書郭元振。他說,太上皇啊,我來保護您了。李旦一看有將軍來幫忙,真是感激涕零,君臣兩個再加上一些宦官侍從,連滾帶爬登上承天門的城樓,閉門固守。這時候,李隆基已經帶兵殺過來,把承天門團團圍住了。李旦雖然在城門樓上,占據高度優勢,可是身邊的人太少了,眼看防守不了多久,李旦急得淚如雨下,問郭元振,郭愛卿啊,咱們君臣是不是今天就要交代在這兒啦?沒想到,郭元振忽然臉色一變說,皇帝是奉您的命令誅殺逆臣竇懷貞等人,您不用害怕!李旦一聽這話,真是既放心又死心。放心甚麼呀?放心的是李隆基原來不是殺他的,只是要權力,這就好辦了。那怎麼又死心了呢?他原來以為郭元振真的是來保護他的,沒想到也是李隆基的黨羽。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李旦沒甚麼可說的了,也不再抵抗了,讓李隆基上城樓,對他說,三郎啊,以後的事情你看著辦吧,一切聽憑你的安排。第二天,太上皇李旦下話:「自今軍國政刑,一皆取皇帝處分。朕方無為養志,以遂素心。https://m.hetubook.com.com」徹底退休放權。
第三個謀臣是崔日用,此人我們原來提到過。他本來是韋皇后一黨,唐隆政變前臨時反水,在關鍵時刻給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報信,立了大功。政變之後不久,他就到地方當長史去了。先天二年六月,崔日用因為彙報工作的機會回到長安,見面就對李隆基說:「太平公主圖謀不軌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陛下和她遲早要有一拚。當年您是太子,如果想要清除太平公主,還需要費一番心思,如今已經當了皇帝了,還有甚麼可怕的!只要公開下一道制書討伐她,誰還敢不聽呢?現在陛下不做決斷,以後後悔就來不及了!」李隆基心想,哪有這麼簡單啊。不過,他沒這麼說,皇帝不能先給自己洩氣啊,他只是把孝道提出來說:「我何嘗不知道呢,就是怕驚動了太上皇,讓太上皇不安。」這樣的倫理道德問題可是一點都難不倒崔日用。崔日用馬上說:「天子的孝和一般人可不一樣,一般人的孝是色養父母,讓父母高興、開心就行,可是天子,一定要讓國家安定下來才是大孝呢。如果現在陛下不早動手,萬一太平公主先行一步,那麼整個國家都不復存在了,還怎麼講孝啊。所以,請陛下先搞定禁軍,再把太平公主和她的黨羽一網打盡,這樣也不會驚動太上皇了。」
李隆基這時候為甚麼要政變啊?如果我們說太平公主七月分政變沒有必要的話,那李隆基這時候政變可就太有必要了。因為太上皇讓他巡邊的時間就暫定在八月分,一旦真的出去可就是凶多吉少了。要想保住性命,保住皇位,只能是在八月以前直接奪權了!這個想法不僅僅是他李隆基的想法,其實也是整個李隆基集團的一個共識。當時,李隆基有三個謀臣都敦促過他,讓他快點動手。
我為甚麼非要講崔湜的事情呢?倒不是單為講笑話,也不僅僅是嘲笑一下崔湜的虛妄,其實我是想反證一下,太平公主並沒有真的打算毒死皇帝或者是發動政變。試想,如果崔湜真的和太平公主一塊兒謀劃過不利於皇帝的陰謀詭計,那就是十惡不赦的罪行了。他怎麼還能指望皇帝因為他弟弟的關係就饒了他呢?他之所以指望皇帝赦免他,本身就說明他基本問心無愧,所虧的只有小節。可是問心無愧又有甚麼用呢?現在只要是太平公主的黨羽,就難逃皇帝的法網,這就叫做「欲加之罪,何患無辭」。歷史就是勝利者書寫的啊。
那麼第二個敦促李隆基早點動手的謀臣是誰呢?就是張說。也就是我們在本回開頭所講的那一幕,張說千里迢迢從洛陽捎給了李隆基一把儀刀。這把刀是甚麼意思?大家都說快刀斬亂麻,刀當然代表著割斷、了斷啦。張說送刀,是想讓李隆基趕緊了斷這件事。另外,《紅樓夢》裏,賈寶玉說姽嫿將軍林四娘「不愛紅妝和圖書愛寶刀」,而上世紀六十年代,毛澤東主席說女民兵「不愛紅妝愛武裝」,這兩句詩其實是一個意思,因為刀本身就是武力的象徵,張說送刀,也是勸李隆基動用武力。
可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就在第二天,也就是先天二年七月三日清晨,李隆基突然宣佈:根據可靠情報,太平公主即將在明天也就是七月四日發動政變,為了挫敗她的陰謀,拯救國家,我們今天必須提前行動!那麼,究竟怎麼行動呢?這可是李隆基和他的謀臣早就安排好的事情了。李隆基和王毛仲、王琚等人率領著三百名萬騎騎兵大大方方地走出了平時辦公的武德殿,召見追隨太平公主的兩個羽林將軍。這兩人不知有變,再說又是皇帝召見,哪敢不來呀!馬上進見。可是,兩人剛剛來到李隆基面前,只見寒光一閃,兩個將軍的腦袋就滾落在地了。解決了兩個禁軍將領,李隆基馬上率領人馬來到朝堂。當時,蕭至忠等幾個太平公主的黨羽正等著上朝呢,眼看皇帝來了,身邊還跟著那麼多士兵,還沒等他們回過神來,萬騎騎兵一擁而上,幾個宰相當場斃命。
那麼,最後出現的到底是哪一種情況呢?出現的是第二種情況,崔湜是個好情人,堅決不肯辜負太平公主,無論李隆基怎麼循循善誘,他就是不願投向李隆基這邊,也不透露半點有用的資訊。可是,他雖然沒被策反,卻中了李隆基的第二計。回到太平公主府上,崔湜還跟太平公主說,今天皇帝居然找我去了,想讓我離開您到他那兒去混兒事,我怎麼能做這樣對不起公主的事情呢?不過也可以看出來,皇帝現在真是黔驢技窮了,連我他都想拉,他想得美,我怎麼會背叛公主您呢!兩個人高高興興地嘲笑了李隆基一通,沒有任何警惕。
幹掉了崔湜,其實太平公主的其他黨羽也都一網打盡了,那接下來太平公主還有甚麼勢力啊?太平公主還有四個兒子呢。這些兒子當年因為母親的功勞,都被封為王,享盡榮華富貴,現在母親失敗,他們的功名也一下子全成了過眼雲煙。在太平公主的四個兒子之中,有三個被李隆基處死,只有一個活了下來。這個活下來的兒子叫薛崇簡,當年唐隆政變的時候,曾經當過母親和李隆基之間的聯絡員,跟李隆基交情不錯。後來太平公主和李隆基鬥法,他一直站在李隆基一邊,勸母親見好就收,不要攬權過度,為此還經常挨母親的打,渾身傷痕累累。現在,這些傷痕成了他的免罪符了,李隆基對他網開一面,免除一死,保留官職,並且賜他姓李,算是和原來的家庭斷絕關係了。所有和太平公主站在同一條戰線上的兒子都死了,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恰恰是因為和自己對著幹才保全了性命,這恐怕也是她作為母親最大的悲哀吧。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