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唐玄宗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唐玄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二回 姚崇罷相 三、救時宰相:人無完人,能臣,未必符合儒家理想的賢臣

第十二回 姚崇罷相

三、救時宰相:人無完人,能臣,未必符合儒家理想的賢臣

從這個典故,我們能看出甚麼問題呢?我想,第一個,姚崇是個務實的能臣。齊澣說姚崇是「救時宰相」,救時的基礎就是務實。只有務實,才能發現現實存在的問題,也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姚崇上任後,無論是罷免冗官、貶逐功臣,還是安撫宗室、捕殺蝗蟲,都表現出不唯上、不唯天,只唯實的態度。正是因為有了姚崇的努力,玄宗朝的政治才會很快重新走上正軌,這就叫救時。要知道,救時可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從武則天末年算起,唐朝有將近十年的時間都在動盪中度過。要是往上推到武則天掌權,唐朝已經有半個世紀都處於動盪中。在這種情況下救時,可是需要大眼光、大氣魄,還有大手段的。正因如此,姚崇聽到齊澣說他是救時宰相時,才會喜形於色。
姚崇給開元政治開了個好頭,接下去會是誰挑起大唐王朝這副重擔呢?
第二,我們也看出來了,姚崇不是傳統儒家意義上的賢臣。中國儒家講究中庸平和,一個儒家君子和*圖*書,絕不好意思去追問別人,我能跟古代哪個賢相相提並論,這太不謙虛了。這還是言語方面。再看看姚崇對皇帝、對同僚和對家人的態度,就更不像儒家賢臣。正統的儒臣應該具備怎樣的道德呢?比較經典的說法就是文死諫、武死戰。這死諫和死戰才是忠誠的標誌。姚崇會不會上諫呢?不是不會,但很少直諫。相反,只要無傷大雅,姚崇一定會順著皇帝說話的。開元二年二月初一,太史上奏說要發生日食,結果並沒有發生。這其實就是科學不發達所致,沒算準。但是姚崇不這麼說,他帶著文武百官上表祝賀,說:太陽應該虧而沒有虧,這完全是陛下您的聖德所致啊!是您的光輝補足了太陽的光輝啊!請趕緊把這件事記在史冊中吧!還是開元二年,有一個大臣翻出《豫州鼎銘》獻給玄宗了。這份銘文有甚麼特別之處呢?它是武則天寫的,結尾一句是「上玄降鑑,方建隆基」。隆基不是唐玄宗的名字嗎?這個大臣說了,這就https://m.hetubook.com.com是玄宗受命於天的徵兆。這種事情,我們一看就明白,就是文字巧合,姚崇也明白。可是,他還是裝出一副鄭重其事的樣子,說:這是大事,趕緊交給史館,寫進史書裏,表現出一副十足的諂媚相。姚崇這個樣子,北宋的大政治家、大史學家、大儒家司馬光十分看不慣,說姚崇是「上誣於天,下侮其君」。很明顯,姚崇對待皇帝的態度不像個儒家賢臣。
對皇帝如此,那對待同僚呢?根據傳統儒家經典《論語》的標準,應該是「君子周而不比」。同僚之間應該互相信任,但是不能拉幫結派。可是姚崇呢?只要是可能對他專權構成威脅的同僚,他是必欲除之而後快,看看張說和魏知古就知道了;而對待他自己的死黨,則是包庇縱容、是非不分,小吏趙誨就是例子。這哪裏還是孔子讚賞的「君子周而不比」,分明是孔子反對的「小人比而不周」嘛!這也不符合儒家的標準。
請看下回:宋璟守正。
對於姚https://m.hetubook•com.com崇三年多的宰相生涯,我們應該怎樣評價呢?有一個典故非常傳神。當時有一個中書舍人叫做齊澣,對於跟職業有關的各種掌故無所不知,號稱「解事舍人」,相當於我們今天所說的活字典。姚崇對他非常欣賞,兩人私交不錯。我們不是講過姚崇曾經因為喪子請了幾天假嗎?盧懷慎獨立處理不了政事,所以等他銷假回來上班後,公文已經堆積如山。姚崇有本事,沒多一會兒都處理完畢了。姚崇是個很自負的人,從辦公室出來,他自己也很得意,就問齊澣說,你博古通今,說說看,我當宰相,可以和哪位古人相提並論啊?意思很明顯,讓齊澣誇他。問題提得突然,齊澣還沒想好呢!姚崇按捺不住,自己說了:我是不是和管仲、晏子差不多呀?管仲和晏子大家知道,都是春秋時期齊國著名的宰相。管仲輔佐齊桓公開創霸業,晏嬰在齊國後期出使四方,不辱使命。這都是中國古代賢相的典範,所以,司馬遷在《史記》中還給這兩個人合立和_圖_書了一個傳,叫《管晏列傳》。姚崇自比這兩位,顯然自視甚高。沒想到齊澣說:您恐怕比不上他們吧!姚崇問:我怎麼就比不上呢?齊澣說:管子和晏子的政治措施,雖然不能施行到後世,但還可以保持到他們自己死的時候;如今您的政令,隨時更改,似乎比不上他們。姚崇不甘心,又追問:如此說來,我究竟是個怎樣的宰相呢?齊澣想了想說:您大概可以算得上是個「救時宰相」吧!聽到這種評價,姚崇並不覺得是貶低他,反而高興得把手中的筆都扔在地下,說:救時之相,也難得啊!
對皇帝、對同僚,這都屬於公共領域,那在家庭領域,姚崇的做派是不是符合儒家準則呢?中國古代講究家國一體、移孝作忠。一個符合儒家理想的好父親,應該是嚴格要求子女,教育他們為國效力才是,可是姚崇卻縱容自己的兒子交通賓客、招權納賄,這不還是和儒家的理想背道而馳嗎?所以,姚崇是個能臣,但是,不是符合儒家理想的賢臣。
https://www.hetubook.com.com
那我們應該怎麼解決這賢臣和能臣之間的矛盾呢?古語云:「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人無完人,只要能夠做到大節無虧,就算好了。
《新唐書》在講到姚崇的政績時候說:「崇尤長吏道,處決無淹思。三為宰相,常兼兵部,故屯戊斥候、士馬儲械,無不諳記……崇常先有司,罷冗職,修制度,擇百官各當其材,請無廣釋道,無數移吏。繇是天子責成於下,而權歸於上矣。」正因為姚崇文武兼備、明嫻吏道、長於決斷,唐玄宗才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擺脫政治困境,走上正軌,開創社會良性發展的局面。這是姚崇的大功績,也是姚崇名垂青史的根本原因。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在艱難之中,唐玄宗傷感地說:如果姚崇還在,一定不會是這個樣子的!這個時候,離姚崇罷相已經將近四十年,離姚崇去世也三十多年了。人活著,掌握著權力,被人誇讚不難,死去三十多年還能被人懷想,就是難能可貴了。宰相當到這個分上,夫復何求!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