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唐玄宗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唐玄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二十三回 二相登台 一、文壇領袖張九齡:歷經幾任宰相爭鬥的風波,玄宗起用張說生前推薦的人

第二十三回 二相登台

開元中期,唐玄宗選定的宰相相對平庸,彼此紛爭不已,整個朝廷烏煙瘴氣。到了開元二十二年(七三四年),兩位重量級的人物登上宰相的舞台,一位是張九齡,另一位是李林甫。一位號稱是唐玄宗時代的最後一位賢相,一位一直被認為是安史之亂的罪魁禍首。提起張九齡,人們馬上會想到他的著名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說起李林甫,人們也會想到一個成語「口蜜腹劍」。這樣的兩個人為甚麼會同時走上宰相的崗位?

一、文壇領袖張九齡:歷經幾任宰相爭鬥的風波,玄宗起用張說生前推薦的人

有一次這一幕被唐玄宗看見了,唐玄宗一下子覺得這種做法太有貴族範兒了,再看看那些往腰帶上插笏板的官員,怎麼感覺那麼粗魯呢!第二天就下令,每位官員都得準備一個袋子盛笏,讓僕人拿著,誰也別再往腰裏別了。從此,古代官員就多了笏囊這麼一個裝備,類似於今天的公事包。張九齡引領一代潮流,這叫甚麼?潮男!
第二個特徵是風度翩翩。別看張九齡出身寒門,但是,舉手投足都有派,比貴族還貴族。舉個例子,中國古代官員不是有一種隨身裝備叫笏囊,就是張九齡發明的,而且也就是張九齡貴族氣質的產物。和圖書張九齡怎麼想起發明笏囊呢?這得從他的小身板說起。在唐朝崇尚豐|滿健壯,偏偏張九齡長得玉樹臨風。人太瘦了,難免體力不足。當時官員上朝都拿著笏板,退朝之後,這笏板就別在腰帶上,然後騎馬回家。一般官員長得壯實,把笏板往腰上一別,再跨上馬,沒有任何問題。可是張九齡身體弱,如果把笏板別在腰帶上,他就上不去馬。怎麼辦呢?張九齡想了一個辦法,把笏板裝在袋子裏,讓僕人捧著,等他上馬之後再遞給他。
第三個特徵是性格自負。有人可能問,出身那麼低選自負呀?這說起來並不難理解。唐朝號稱詩的國度,詩人是全社會的寵兒,張九齡又是大詩人、又是翩翩公子,當然也就成了大眾偶像。因此,張九齡雖然出身寒微,但是,仕途一直很順利,包括皇帝在內,幾乎所有的人都哄著他、捧著他。這樣的經和圖書歷讓張九齡非常自信,凡事都覺得自己正確。另外,既然人生歷練不足,張九齡也就格外理想主義,眼裏不揉沙子,凡事堅持原則,不肯妥協。張說不是張九齡的政治保護人嗎?可是,在封禪泰山這個問題上,張九齡就和張說意見相左,一副當仁不讓其師的派頭。
別看張九齡並不總順著張說,張說對他的扶植可真是不遺餘力。當宰相的時候,張說就一直把張九齡視為心腹。即使在下台以後,張說也仍然利用自己和唐玄宗的私交力薦張九齡,說他的水準足夠當集賢院學士,希望皇帝重用他。開元十八年(七三〇年)張說去世,當時朝廷裏宰相間的鬥爭正是風生水起,激烈得不得了。看著宰相們鬥來鬥去,玄宗心裏煩透了,回想這些年來的風雨歷程,他覺得還是張說時代最好,登泰山封禪,那是何等豪邁!跟集賢院的學士一起飲酒賦詩,又是何等的風雅啊!張說能輔佐我達到極盛,想來張說推薦的人也不會錯吧!就真的讓張九齡當了集賢院學士,而且還擔任集賢院副知院事,基本算是讓他接了張說的班。幾年下來,張九齡完全勝任,特別是在起草詔書方面,簡直出神入化。當時,重要的文誥都是張九齡起草,只有他的文章,才能體現出華麗莊嚴的大國風範。以玄宗那樣的風雅愛才,能不欣賞這樣的人嗎?現在,宰相的崗位空出來了,就讓張九齡接著做吧!希望他能夠打造出風流儒雅的文治形象,重現張說當年的輝煌。www.hetubook.com.comhttps://www.hetubook•com.com
張九齡雖然出身草根,但身上充滿貴族氣,是一個才子型的宰相,唐玄宗也是風流皇帝,自然喜歡這樣的人物,選擇張九齡當宰相不難理解。但問題是,與張九齡比起來,李林甫可不是甚麼才子,那麼,為甚麼唐玄宗也選擇李林甫呢?李林甫這個人有甚麼特點呢?
先看張九齡。張九齡這個人有三個特徵。第一,他是個少年天才、文壇領袖。張九齡是韶州曲江人,韶州就是現在廣東的韶關,雖然現在經濟發達,在唐朝可是個蠻荒之地,在張九齡之前從來沒出過甚麼人物。按說這樣的文化荒漠對孩子的成長不利吧?但是,天才是不受環境限制的。張九齡七歲就能寫文章。他十三歲的時候,大書法家王方慶到廣州擔任刺史,張九齡平時難得見到高明人士,趕緊跑了很遠的路,把自己的一篇習作獻給王方慶,請求指點。王方慶一看https://m.hetubook.com.com邊疆地區能有這樣的好學少年,大為讚賞,說:「此子必能致遠。」有了王方慶的激勵,張九齡學習更有信心。到了二十歲那年,張九齡一舉考上進士。唐朝不是有「五十少進士」的說法嗎?二十歲能考中進士,真是一鳴驚人。這樣的天才誰不願意栽培呀!大詩人張說一見張九齡,就讚歎不已,說「後來詞人稱首也」。以前我是天下第一,以後他就是天下第一了。那麼,張九齡在文學方面到底厲害到甚麼程度呢?大家知道,一般文學選本都把最有水準的詩文放在最前面,而我們熟知的《唐詩三百首》開篇兩首就是張九齡的《感遇》,這還不說明問題嗎?當然,張九齡在普通人心目中更出名的還不是《感遇》,而是《望月懷遠》。頭一句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意境開闊而感情深沉,直到今天,年年中秋節我們都得複習一遍,可見我們今天的文學想像力還沒超過張九齡呢!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