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蒙曼說唐:唐玄宗

作者:蒙曼
蒙曼說唐:唐玄宗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三十七回 潼關失守 一、起用哥舒翰:哥舒翰雖在病榻中,仍先後三次打退安祿山叛軍

第三十七回 潼關失守

天寶十五年(七五六年)六月,一名白髮蒼蒼的老將軍對著一紙詔書痛哭失聲,然後無奈地帶著士兵衝出潼關天險,向東出發了。這名將軍是誰?他為甚麼如此不情願出征?
這名老將軍叫哥舒翰,唐玄宗殺死高仙芝和封常清後,任命他接替原來高仙芝的職位,擔任兵馬副元帥,同時還任命他為左僕射、同平章事,以宰相身分兼任最高軍事首腦,駐守潼關。我們上一回說過,潼關可是唐朝都城長安東邊唯一的屏障,軍事地理價值與明清時代的山海關一樣。哥舒翰是何許人?這麼重要的關隘,唐玄宗為甚麼委派他駐守呢?

一、起用哥舒翰:哥舒翰雖在病榻中,仍先後三次打退安祿山叛軍

但是戰爭從來都不是單純的軍事問題,而是一連串相當複雜的政治問題。從軍事角度上來說,哥舒翰固然不難守住潼關,但是,他即將面臨的,卻不是軍事問題,而是政治難題。那麼政治上出甚麼問題了呢?
那麼,玄宗為甚麼派他駐守潼關呢?除了看中他的軍事才能和威望之外,還因為哥舒翰是安祿山的死對頭。哥舒翰為甚麼跟安祿山合不來呢?因為他們兩個太像,實力也太相當了。從出身上說,哥舒翰和安祿山一樣,都是所謂雜胡,安祿山父親是胡人,母親是突厥人,哥舒翰和他剛好相反,他父親是突厥哥舒部落的首領,母親是于闐國的公主。再從實力上說,安祿山是東北王,哥舒翰則是西北王,算是玄宗手下降妖鎮魔的黑風雙煞。朝廷給安祿山封爵東平郡王,哥舒翰則封爵西平郡王,正反映出他們倆的實力相當。但是正因為如此,兩個人就像周瑜和諸葛亮一樣,彼此很不服氣。唐玄宗看在眼裏,很想找個機會幫他們和解一下,正好天寶十一年(七五二年)的時候,兩個人同時入朝,唐玄宗就讓高力士做東,請兩個人吃飯,想讓他們約為兄弟。皇帝一番好意,將軍也得領情啊!席m.hetubook.com.com間,安祿山主動示好,對哥舒翰說:「我父胡,母突厥,公父突厥,母胡,族類頗同,何得不相親?」哥舒翰怎麼回應他的呢?他說:「古人云:『狐向窟嗥不祥,為其忘本故也。』兄茍見親,翰敢不盡心。」這句話像是順著安祿山說的,但其實話裏也帶著刺呢!安祿山一下子就敏感了,他想,你憑甚麼就把我比成狐狸,難道你突厥人就比我胡人強!馬上勃然大怒,罵道:「突厥敢爾!」哥舒翰也不示弱,馬上要起身回罵,眼看一場兄弟宴要演成全武行,高力士趕緊給哥舒翰使眼色,高力士威望高,又代表皇帝,看他的面子,哥舒翰只好強壓怒火,假裝喝醉,走了。但是從此之後,兩個人的矛盾也就更深了。現在安祿山反了,讓哥舒翰去對付他,難道不是最合理的人選嗎?
唐軍死守潼關,安祿山那邊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可以說是四面受敵。怎麼叫四面受敵呢?安祿山當時不是在洛陽嗎?西面是潼關,有哥舒翰把守,無法推進;東面是山東,再往東就是大海,且不要說過不去,就是過去也沒用。南面,在河南的南部,地方官帶領老百姓和叛軍展開生死搏鬥,把叛軍牢牢地拖在了河南,不能向江淮地區前進一步。北面本來是安祿山的占領區,應該沒有問題,但是,當時河北地區在顏真卿兄弟的領導下,到處都組織了民團奮起反抗,讓安祿山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更重要的是,一代名將、新任命的朔方軍節度使郭子儀與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這個時候也從西面攻入河北,收復常山、趙郡等重要城市。常山就在今天河北的正定,那可是安祿山叛軍從老巢范陽到東都洛陽的必經之路。大唐軍隊收復常山,等於把叛軍和老巢之間的聯繫切斷,這樣一來,叛軍可就人心惶惶了。到了這一步,連安祿山都後悔了,原來造反沒這麼容易啊!當年,高尚等一班謀士不是整天攛掇他造反嗎?他把這些人叫來,對著他們就是一通大罵,說:多年來,你們一直教我反叛,說是萬無一失。現在大軍進逼潼關,幾個月過去了,不能前進一步。北歸的路已經斷絕,唐軍四面包圍,我所有的只是汴州、鄭州等數州而已,你們所說的萬無一失又在哪裏?萬般無奈之下,安祿山連退路都想好了,實在不行,就乾脆打回范陽去!和*圖*書和圖書
其實還是可以的。為甚麼呢?首先,潼關地勢太險峻了,易守難攻。那裏南靠秦嶺,北臨黃河,只有一條小道通過,真可謂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兩次兵臨潼關,但是都沒有攻破,其難攻的程度可見一斑。第二,這次朝廷調撥給哥舒翰的兵也不錯。哥舒翰從長安出發的時候,帶了八萬人,這八萬人裏頗有一些是河西和隴右地區的少數民族部落兵,戰鬥力很強。另外,潼關本來還有高仙芝和封常清留下的人馬,所以號稱守軍二十萬,比高仙芝時代闊氣多了。這支大軍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旌旗飄盪,綿延兩百里,場面非常壯觀。以潼關之險,再加上將士之眾,守住潼關應該不成問題。事實上,哥舒翰守關也確實不錯。他是在天寶十四年的年底到達潼關,一直到天寶十五年六月,半年的時間裏,唐軍牢https://www.hetubook.com.com牢駐紮在潼關,先後打退了安祿山叛軍的三次進攻,一點兒都沒出差錯。
哥舒翰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將領。早年做過大將王忠嗣的部下,曾經擔任河西、隴右節度使,在西北威望很高。哥舒翰的威望是怎麼來的呢?打出來的。他不僅軍紀嚴明,而且身先士卒、作戰勇敢。根據《舊唐書》的記載,哥舒翰打仗,以擅長用槍知名。他每次追到敵人,都把槍搭到敵人的肩膀上,然後大喝一聲,敵人一回頭,哥舒翰就用槍直刺他的喉嚨,一槍把敵人從馬上挑起來,挑到五尺高,然後再摔下來,殺死。因為哥舒翰在西北地方戰爭中戰功赫赫,好多詩人——像我們熟知的李白、杜甫、高適都寫詩歌頌過他,但是,最著名的還是當地老百姓給他編的一首民歌,叫《哥舒歌》:「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帶刀。至今窺牧馬,不敢過臨洮。」這首歌把哥舒翰的英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和《敕勒歌》一樣,號稱天籟之音。天寶年間,哥舒翰每次入朝,都騎在一匹充滿西域風情的白駱駝上,可以設想,鬚髮皆白的老將軍,騎在白駱駝上馳入長安,那是何等的浪漫啊!真是滿城震動,偶像級將軍。
是不是真的這麼合理呀www•hetubook.com.com?如果是,唐玄宗早就派哥舒翰去了。為甚麼這時候才想起哥舒翰來呢?是因為哥舒翰雖然政治合格、軍事過硬,但是此刻已經中風了。天寶十四年(七五五年)的時候,哥舒翰入朝,在路上洗澡的時候得了風疾,一直在長安養病。現在封常清和高仙芝都死了,唐玄宗手裏實在沒人,只好重新起用哥舒翰。哥舒翰接到命令,苦苦推辭,可是,唐玄宗沒別人可用,就是不同意,沒辦法,上任吧!但是,一個中風的將軍指揮戰爭當然有諸多不便,怎麼辦呢?只好委政於手下的兩名大將,一個是主管馬軍的王思禮,一個是主管步兵的李承光,這兩個人又互相不服氣。這下可就糟了,打仗講究的就是令行禁止、步調一致,現在主帥哥舒翰不管事,手下的將軍又不和諧,所以,要從指揮力度來說,還不如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呢!讓他們守潼關行不行呀?
這樣看來,潼關就成了交戰雙方的命門。對於安祿山來講,只有攻下潼關,才有出路;而對唐軍來講,只要守住潼關,就能掌握主動,甚者可以靜觀其變。換言之,唐軍利守,叛軍利攻。那麼,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是攻難還是守難?當然是攻難。所以說,唐朝的前途還是相當光明的。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