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閱讀

剛果驚魂

作者:麥克.克萊頓
剛果驚魂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手機閱讀請點擊或掃描二維碼
0%
第十三天 穆肯科山 二 以光速進行的戰爭

第十三天 穆肯科山

二 以光速進行的戰爭

「像是在做爆破實驗。」埃利奧特指了指她背包旁的地面上放著的三隻陶瓷錐形物。
「但你總不能受你的創造物控制吧。」
「能行,」芒羅說,「或許還很好呢。」接著他向上指了指。「火山已處於噴發階段。」
埃利奧特懷著複雜的心情聽著他倆的爭論。從表面上看,芒羅的反對意見似乎很荒唐——這麼一點炸藥,無論間隙時間怎麼設定,似乎也不可能引起火山噴發。真是無稽之談!埃利奧特不明白芒羅為什麼認定這是有危險的。芒羅似乎知道一些埃利奧特和羅斯所不了解——甚至想也想不到的問題。
「是諧振炸彈,」芒羅說道,「她簡直是瘋了,把它們放在這兒,會把整個地方炸毀的。」
埃利奧特搖搖頭。
芒羅從坑道裡走到陽光下,他的口袋裡裝滿了金剛石。「羅斯在哪兒?」
在多樣化的戰術作戰中,武器和「系統元素」的數量能達到天文數字。最新的估計認為,用於戰場的電腦多達四億臺,在戰爭爆發後的半小時內,投入戰爭的武器數量將超過一百五十億。也就是說,在一場進展飛快、令人眼花繚亂的,有飛機、導彈、坦克和地面部隊參加的戰爭中,投入使用的武器數量達到每秒鐘八百萬種之多。
「我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這樣做的,」羅斯說道,「馴養家養動物——或者使用袖珍計算器幹什麼?這不是放棄控制權嗎?我們不想自己去犁地或進行平方根運算,於是就把這樣的工作讓我們馴養或餵養的動物或創造出來的其他的智能去幹。」
「你總共安放了十二個諧振炸藥裝置。」芒羅更正道。
諧振炸彈是一種定時炸彈,是微電子和-圖-書技術和爆破技術非常有效的結合。「兩年前,我們在安哥拉用這種炸彈炸毀過橋梁,」芒羅解釋道,「只要起爆時間控制得當,六盎司的炸藥就能炸毀五十噸的加固型鋼。要有一個傳感器,」——他指了指背包旁的控制盒——「它會監測先期爆炸的衝擊波,然後按照一定的時間間隔引爆其餘的炸藥,從而產生把整個結構震垮的諧振波。爆炸情景極為壯觀。」芒羅看了看在他們上方正冒著濃煙的穆肯科山。
「我總共才放了八百克炸藥,」羅斯說道,「也就是說還不到一.五磅。這點炸藥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
打這種規模的戰爭只能依靠機器,因為人類的反應速度太慢了。正如馬丁將軍指出的,第三次世界大戰絕不是一場按動電鈕的戰爭,「因為人按電鈕至少也要一.八秒鐘,這對現代戰爭來說太漫長了」。
「在坑道裡。」
「我們還是不要爭。」
「在未來的衝突中,在沒有體積龐大的導彈的情況下,高速小型電腦系統與核彈相比就顯得重要得多了。它們的運算速度將成為決定第三次世界大戰勝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電腦速度現已成為軍備競賽的中心問題,就像百萬噸級當量是二十年前軍備競賽的中心問題一樣。」
「但是你總不能放棄控制權嘛!」埃利奧特說。
一九五六年,在戰略轟炸機失去往日威風的年代裡,軍事思想家們認為一場未來的全面核戰爭將持續十二個小時。到一九六三年,洲際彈道導彈的出現使這一進程縮短到三小時。但是,到一九七四年,軍事理論家們預測未來戰爭僅持續半個小時,而這「半小時戰和*圖*書爭」的複雜性要大大超過人類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
「我知道,埃米。」
埃利奧特立刻意識到這種光速武器所產生的嚴重後果——其速度之快是人所無法想像的。人類已習慣於機械化的作戰模式,然而未來的戰爭將是一個全新意義上的機器間的對抗:在一場從開始到結束只有幾分鐘的衝突中,每一個瞬間的進程都將是由機器來操縱的。
芒羅拿起一隻,翻過來看了看。「你知道是什麼嗎?」他問道。
「我們要從電子線路電腦系統轉向光線路電腦系統,其原因就是考慮到速度——與速度最快的約瑟夫森結相比,法布雷——佩羅特干涉儀(對應於半導體干涉儀的光學干涉儀)的反應速度至少要快一千倍,能達到一微微秒(十的負十二次方秒)。」馬丁將軍指出,新一代的光電腦取決於是否能得到Ⅱb型硼衣藍金剛石。
羅斯聳聳肩膀說:「這是無法避免的。在坦桑尼亞奧都韋峽谷中,有許多跡象表明那兒有個二百萬年前建造的房屋的遺跡。這個類人動物已不滿足於住山洞或其他自然棲身場所。他建造起自己的住所。人類為了自身的目的總是在不斷改變自然界。」
「很難解釋,埃米,」他說。
「有關金伯利火山岩中的礦藏規模。我放了十二個測震炸藥裝置,一定會讓我們得到充足的數據。」
埃利奧特對於人類將把戰爭控制權讓與自己的發明物而感到震驚。
彼得告訴埃米好猩猩。
「我就帶了這麼多。只好這麼將就了。」
這一事實產生了馬丁將軍所謂的「岩石問題」。與高速運行的電腦相比,人的反應速度簡直就像地質變遷一樣緩慢hetubook.com.com。「人眨一次眼的功夫,現代電腦便能進行二千次運算。因此,從下一次戰爭將由電腦進行這一角度來看,人類實際上就像岩石一樣,是一種固定不變的因素。人類的戰爭還從來沒有長到把地質變化的速度作為一個因素來考慮的程度。未來由電腦進行的戰爭也絕不可能長到把人的應變速度作為因素來考慮的程度。」
在本世紀五十年代,假設美國人和蘇聯人同時派出自己所有的轟炸機,發射出所有的導彈,雙方在空中的攻擊和反擊的武器的數量也不會超過一萬。在第二個小時內,雙方用於交戰的武器總數會達到一.五萬。也就是說,在這個世界上每秒鐘就有四件武器處於作戰狀態。
「不,」埃利奧特表示不同意,「我們能夠自己作出決定。我不想攪到這件事情當中來。」
三十年來,軍事思想家們對洲際彈道導彈一直是談虎色變。但是馬丁將軍卻說:「洲際導彈只能算作原始武器。它們在達到物理定律所設想的理論限度方面還沒有起步。根據愛因斯坦物理學理論,沒有任何東西的速度比每秒運行十八.六萬英哩的光更快了。我們正在研製能達到光速的高能脈衝雷射和粒子束武器系統。與這些武器系統相比,運行速度只有每小時一.七萬英哩的洲際彈道導彈無異於遠古時代運動速度極其緩慢的恐龍,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騎兵已經過時一樣,很容易被消滅。」
「幹什麼?」
「我們幾個世紀以來一直是這樣做的,」羅斯重複道,「要知道,即便我們不開發高速電腦,俄國人也會這樣做的。如果不是中國人阻擋了俄國人的滲透,他們現在早就www.hetubook.com.com在薩伊共和國尋找金剛石了。技術的發展是阻擋不了的。只要我們知道某件事情有成功的希望,我們就必須去實現它。」
光速武器最適用於太空,並將首先在衛星上投入使用。馬丁將軍指出,早在一九七三年,俄羅斯曾經輕而易舉地「破壞了」美國間諜衛星VV/零二。一九七五年,休斯飛機製造公司開發了能夠鎖定多種目標的快速瞄準和射擊的武器系統。該系統能在一秒鐘內發射八束高能光束。一九七八年,休斯公司把該系統反應時間又縮短到五十毫微秒,也就是十億分之五十秒,並將該武器系統的精度提高到在一分鐘內擊毀五百枚導彈。這些發展預示著洲際彈道導彈即將壽終正寢。
這時,羅斯滿面笑容地出現在地道口。「我們很快就會有答案的,」她說道。
「什麼答案?」
「那你就走吧,」她說,「反正剛果不是個空談學問的地方。」
二戰期間,剛果在高度機密的情況下向美國運送了三批鈾,用以製造轟炸日本的原子彈。到了一九六〇年,美國不再需要鈾了,而銅和鈷成了重要戰略物資。七十年代,重點又轉移到獲取薩伊共和國的鉭、鎢和鍺等礦物——這些礦物對於美國半導體電子工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到了八十年代,「Ⅱb型藍金剛石」將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軍事資源——而人們認為薩伊共和國就有這種藍金剛石。馬丁將軍認為,藍金剛石之所以必不可少,是因為「我們已進入了一個新時代。在這個新時代中,一種武器的速度和智能要比其破壞力顯得更加重要」。
一九七九年一月,在國防部高級研究所任職的富蘭克林.F.馬丁將軍在參議院武和_圖_書裝部隊小組委員會聽證會上說:「一九三九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爆發的時候,比屬剛果是世界上對美國軍事方面的努力起了最重要作用的國家。」馬丁將軍解釋說,剛果,也就是現在的薩伊共和國,作為「地理上的偶然因素」,四十年來,對美國的國家利益一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在未來還會變得更加重要。(馬丁毫不掩飾地宣稱:「美國為爭奪薩伊共和國的戰爭要大大優先於它為爭奪阿拉伯產油國的戰爭。」)
由於人類的反應速度太慢,所以他們有必要把戰爭的決策控制權交給反應較快的電腦智能。「在未來戰爭中,我們應當丟棄對衝突進程進行調控的任何幻想。如果我們決定以人的反應速度來進行戰爭,我們幾乎肯定會遭到失敗。我們唯一的希望就是相信這些機器。這就使得人類的判斷、價值觀和思想顯得十分膚淺。第三次世界大戰將是一場代理式的戰爭:一場純粹由機器進行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我們不敢對它施加任何影響,因為這樣可能會減慢決策機制,從而導致戰爭失敗。」而這最終的、關鍵性的轉變——將運行速度為毫微秒的電腦轉化為運行速度為微微秒的電腦——則將依賴於Ⅱb型金剛石。
卡倫.羅斯從一個坑道中走出,又消失在另一個坑道。埃利奧特看到她安放錐形物時手電筒的亮光,不一會兒她又消失在黑暗之中。
為什麼不高興?
她打開背包,從中拿出許多白色陶瓷錐形物和帶天線的小方盒。她把小方盒子和錐形物接在一起,然後走進第一個坑道,把錐形物沿坑道兩壁擺放,並一步步慢慢向黑暗處走去。
「是的,」埃利奧特說。
彼得不高興彼得。
  • 字號
    A+
    A-
  • 間距
     
     
     
  • 模式
    白天
    夜間
    護眼
  • 背景
     
     
     
     
     
書簽